首頁>Club>
都成中國的四大名著了,內容肯定沒什麼問題。所以這句話的道理在哪?
11
回覆列表
  • 1 # 喜馬拉雅吉林

    這得先說說四大名著到底是不是好書。

    有一種觀點是,四大名著並不見得有多好,會教人學壞。

    按現在的價值觀,水滸傳裡全是一群流氓,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殺人越貨,打家劫舍。就說李逵,那砍人腦瓜子就像切黃瓜一樣,矮腳虎娶扈三娘,那其實就是強姦,以仁義著稱的宋江,殺起人來也是說出手時就出手,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少不看水滸是有道理的,容易學壞,把流氓當英雄。

    三國則是各種計謀的舞臺,你騙我,我騙你,看誰能騙過誰。不過最後還是武力第一,拳頭最大,曹操在三國演義裡不受待見,歷史上,卻是實打實的贏家。

    成年人可以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不太同意後半句,你願意學得老奸巨滑就學唄,反正到最後也是打不過年輕人。不是有句話嗎,活到最後的才是贏家,老傢伙們再能活,你能活過年輕人嘛?

    綜上,同意少不看水滸,不同意老不看三國。

  • 2 # 使用者6528854173

    少年心智不成熟,為了哥們義氣易衝動,殺人,犯法。故少年不要輕易迷水滸。老年人社會經驗已經夠多,再讀三國會更奸詐。

  • 3 # 啦啦啦ni妹

    我的閱歷,說老不看三國不行,但是絕對知道為什麼少不看水滸。那就是年輕人容易被"哥們義氣‘’幾個字騙了,結果就容易30好幾沒有穩定的家庭,甚至進局子裡。而且就算你為了兄弟進去過,出來時候你也會發現別人到了關鍵時刻最終沒有那麼義氣,到頭來只能害了你自己。

  • 4 # 繁華的房間

    其實說年少看水滸會學人家打架什麼的未免太膚淺了。對於水滸,由於梁山好漢一些是因為官場的算計而被逼無奈出來舉義,要是能推翻朝廷倒也挺勵志的,可悲的是最後他們被招安了,對於年輕有抱負的人來說,這個結局太殘忍了,會讓年輕人對未來感到悲觀和恐懼,所以說年少時不宜看水滸。再來說說三國,三國寫的是偏向諸葛的,可是諸葛亮晚年時候被一場大雨澆面了所有的希望,對於一個老人諸葛亮來說太殘忍了,太悲涼,太讓人惋惜,年少時我們可以說重新再來,可是對於年老的怎麼辦,只有淚千行啊,如果一個老年人看到上方谷大雨這段,然後聯絡到自己不能完成的夙願,不知道會不會悲痛到嗷嗷大哭。

  • 5 # 845723189794

    三國當故事,少有人看出門道。水滸當英雄,會去模仿,養出浩然正氣。現在有的人沒有文化素質,會理解錯水滸的本意,眼睛光看著打架豪氣,不看動機。但對於發育健全的青少年來說,水滸讓他們心中敢作為。現在社會人不喜歡憤青,連魯迅先生都說過,唯一有作為的青年都成了憤青的貶義。說這句話的老年人估計都是比較安分守己沒有創新革命意識的風燭殘年,我們年輕人要敢作敢當,不能一昧怕事。水滸的本意比三國難懂,因而比三國寫得好,只有看淡了打架才能悟出某個舉動背後的內涵,不至於看世界片面。三國則是個具體的案例。所以,應該這麼說“少年看水滸,中年講三國”,社會是水滸的,理想是三國的。

  • 6 # 海洋84418936

    因為水滸傳裡各路好漢有108個,每人性格各一異,可以說包含了現實社會中的各種人物,青少年極易摸仿,好人少,壞人多分不清楚照單全收,並且水滸裡說的都是行走江湖(社會)之事,在江湖上快意恩仇為非作惡。因為社會體制不同所受的處罰也不同。在封建社會姦夫淫婦人人得以誅之。社會認同。劫富濟窮社會低層人人稱快。封建餘毒較深,認識不清對青少年危害極大。所以不宜校仿。但作為對當時社會的一種認識,還是可以看下的。又說老年看三囯的問題,因為三國是以戰爭為背景,以攻城佔地統一版圖為目的,這一切都要以謀為主。老年人因為己有一定的人生經歷。對人對事己看得透。如果再讀下謀略書籍,定會感悟至深。所人三國是老人們不可不看的書。只有知識才能認識世界。這是鄙人的淺見。見笑於行家了。

  • 7 # 暈27543605

    很明顯的少年時候讀三國能讀懂而且上癮,十遍八遍的讀過了,感覺過癮又能學到東西。老了就沒那個時間和心思去學習了,而且以前讀太多遍太瞭解了也就不想看了。反而是水滸,少年的時候看的不是很懂而且看的不爽,吸引力不大

  • 8 # 杞人妄語

    不太認同這種說法。

    首先,過於誇大一本書對人的影響。如果說僅因看了水滸而打架鬥毆、作奸犯科,我是不信的,發生這些事情大多是與其家庭和社會環境有關。就我個人而言,我讀書時雖然會因為人物的遭遇而憤慨,而傷心,但不會因此有了暴力傾向。小時候古惑仔的電影非常火,常常是五六個小夥伴一起觀看,那是也沒有因為看過那些電影而打架鬥毆。初中的時候,學校經常見一些混混,打架倒沒怎麼見,主要是勒索,那些加入混混團體的更多的是因為玩的好的朋友或親戚在其中。直到初二的時候發生了兩件事。一件事是,一個很學生經常被兩個混混叫出去打,起初因為有點小矛盾,後面就純粹成了混混的“娛樂”方式。忍耐是有限度的,終於,學生爆發了,拿起小刀就朝兩混混身上捅。最後混混被120送去急救,學生也被抓。還有一件事是,一個人持刀勒索了整個男生寢室,最後被抓,市刑警那學校調查取證。這兩件事後,學校混混似乎消停了。

    其次,水滸更多地表現面對壓迫的抗爭精神。我們要做的是引導青少年採用合適的方式來應對這些壓迫。像前面那兩件事,如果學生剛開始就向老師反映而不是一味的忍讓,有老師從中調解,是不是就不會變成3個人乃至三個家庭的悲劇呢?那個持刀勒索的初一還和我同過班,當時就開始勒索,但是還沒那麼大膽持刀勒索。當時,在學校勒索也沒什麼人管,也沒什麼人向老師反映,要不是他後來持刀搶劫,估計還是沒什麼人管。還有最近幾年總是有學生被同學欺辱還被拍照拍影片的新聞,被報道出來的絕不是他們第一次被欺負,如果他們受欺負後及時向家長學校反映,同學及時被教育,情況是不是又不一樣。一味的忍讓,只會讓他們更加囂張。

    至於三國,看了好多遍,還沒到那個年齡就不過多的說。老了,經歷了很多,如果你不能做到該放下就放心,保持一個平常心,那讀不讀三國都一樣。

  • 9 # 雪狼85986468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我認為是封建君主欺騙人民的一種說法,水滸裡有太多太多不願受官府或者當權者壓迫而起來造反的人年輕人又血氣方剛容易衝動所以當權者怕年輕人看水滸,三國裡基本上都是些中年以上的人在鬥智鬥勇,人老了經歷的事多好些陰謀很容易就看穿了,當權者怕老人學三國裡處處揭露他們欺壓百姓的陰謀所以也有了老不看三國的說法。

  • 10 # 沉默74202245

    少不看水滸的,道理應該是,水滸結局不好,好漢們最終沒有一個好的結局,難免讓人喪失鬥志!老不看三國應該是,三國充滿了策略智慧跟佈局,重要的一點更是時機,時機是需要時間的推移而去改變,所以說年齡大了,安分守業為主,就是有智慧去闖一番創業,也經不起時間的磨滅!

  • 11 # 三度圖堂

    金聖嘆先生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少不看水滸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其二: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水滸傳》從表面看講的無非是打家劫舍,殺富濟貧?書中所描述的盡是呼嘯山林的情節。少年人血氣方剛,心性未定,看了之後難免會神心向往,以為這種生活肯定再快活不過,容易受之影響,只學會鋌而走險叛逆造反,以致毀其一生。

    在《水滸傳》中,108條梁山好漢,很多人都是揹著人命官司的,但是他們卻沒有因此被判死刑。即便是殺富濟貧,即便是替天行道。他們的所作所為都與現在的社會所不能接受。

    有人說《水滸》作者仇恨女人,在《水滸》中出現的女性人物並不多,但是像潘金蓮、閻婆惜這樣讓人不齒的女人卻佔多數。《水滸》中最好的女人,林教頭的媳婦最後結局也為悲催。但是作者真真想表達意思可能不是這樣的,但是處世不深的少年可能理解不透。

    當然,左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但是對於年少的人來說,他們甄別問題的能力有限,他們可能就只看到了這些表面的現象,而不會去追究更深層次的內容。

    年少的人應該讓他們接受一些簡單易懂,而且具有正能量的東西。像《水滸》這樣的名著,到了適當的年齡還是值得一讀的。

    而對於老不讀三國就不用多少了,整部《三國演義》幾乎是權謀算計,難免會讓人起而傚尤工於心計,成了老奸巨猾。尤其是蜀漢孔明壯志未酬身先死,讓人閱讀之餘總會擲書三嘆,感慨萬千,大有雖欲再創事業卻有心而無力,以致鬱抑消沉不已。

    《三國演義》就是一個狡詐和陰謀的比賽。誰更狡詐,更能“揣著明白裝糊塗”,更能不動聲色置人死地,誰就是贏家。

  • 12 # 潺溪浣塵

    老調牙了,還提這。

    想起了美國的槍擊傷事件,武器有罪嗎?

    人本為善的,沒聽說關進牢房的年輕人說看水滸造成的,好像是在模妨港澳打鬥片居多。

    我反而呼籲國人多習三國,日本人都怎麼喜受三國我們反其道而行之?

    聰明人多看歷史書等於打通任督二詠,前途無量!望國人個個是聰明人。

  • 13 # 懷懷舊

    這種說法應該是老黃曆了吧,現在70、80、90後成長起來的人應該都多多少少看過《水滸》《三國》吧,畢竟四大名著的名號在初、高中都是必讀書目,可能男生更偏重水滸、三國一些,女生可能側重在紅樓吧。其實要真正理解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還是要在有一定社會經歷和生活閱歷之上,就算你看了武松打虎,也沒有誰真的敢去動物園傷害老虎的。對於青少年來說,作為歷史小說作品,水滸、三國樹立了藝術的標杆,其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性格特色鮮明,情節引人入勝,這就是作品的價值。真正做到像前人一樣,用一部《三國》來打仗,或者指導經營管理,甚至治理國家,那都是活學活用歷史名著的手段,很大程度是後天的努力和造化。

  • 14 # 鳶記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很多人聽過,後面還演繹出了兩句:“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如此定義《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四大名著,可有道理?

    《水滸傳》裡的各路英雄豪傑大多是以一幅俠肝義膽的面目出現,雖然“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豪爽總是讓人覺得痛快大氣,可惜仔細一看卻發現,倒在好漢們刀下們的貪官汙吏和惡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漢們濫殺無辜的場面也不乏見。例如武松在“血濺鴛鴦樓”一節雖然一怒之下殺掉幾個謀他性命的仇家,但捎帶也殺了好幾個無辜百姓和貧苦良民。並且在殺完人以後在牆上用蘸鮮血寫幾個血淋淋的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許當豪傑不殺兩個人顯得有些沒有底氣,但是殺人到了如此不看青紅皂白之地步,的確讓人覺得有不寒而慄之感!如果在生活中,我們遇到這樣的“好漢”,你敢瀟灑地和他高談闊論一番“該出手時就出手”麼?“少不讀水滸”是中國人的一句俗語。其中重要的涵義便在於冷靜地意識到水滸中的各路豪傑固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讓人快意,然而打家劫舍的行徑畢竟不為社會所容。小孩子如果從小看水滸入迷,舞刀弄槍倒也罷了,如果發展到有那麼一天發展到拿某人腦袋來祭刀,豈不危哉!

    而“老不讀三國”大概有些抽象了。首先三國故事是被無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其次三國故事不但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區也被奉為經典。例如日本曾經研發過三國系列的電腦遊戲,被世界各國所購買。三國演義的故事,其實是中國式智慧的一種集中濃縮。譬如其中的各種權謀、計策,譬如魏、蜀、吳各個軍事集團的發起和結盟。譬如如何去發現和招攬運用人才,譬如如何管理和搶佔地盤。說穿了,《三國演義》中的各種故事,其實是一部軍閥混戰和各種人物智慧進行較量的爭奪史。當人老了的時候,按照中國人的說法,便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的時候了。人生苦短,世態炎涼,早已是過眼煙雲,最好能一笑置之。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那便是到了大境界,便是得了大修行,便是“朝聞道,夕死可矣”,便是活的明白。然而這畢竟是一種少數人才可以做到,五十仍在“困惑”,六十仍然憤世嫉俗的人大有人在。正因為是這樣,人們便嚮往“老不讀三國”。我想,除了告誡人們在年老體衰以後要抱著平常心,要返樸歸真,要活出真道行,不要勞神費力地為那些些事情你死我活地鬥個不停以外,更重要的,或許是對白駒過隙般的匆匆人生之真諦有了淡泊卻深刻的認識,按照我的理解,那或許就是;道通天地,順其自然,自強不息,無欲則剛了。

    《西遊記》裡講的是四個和尚的事情,佛教禁人慾,男的看了之後,容易受到人物影響,只顧翻山越嶺,不看路邊風景。

    《紅樓夢》裡描寫女性的故事較多,而且多以悲劇結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細密,容易受到裡面人物影響,心懷悲憫,不利於身心健康。

    說到底,還是在於每個讀者的修為。內心強大的人,自然不會因為某本書內容的教化而改變。

  • 15 # 望巔

    少不看水滸:這部名著是以一百零八條漢子在亂世時間以宋江以首雖創造出世間少有的霸業,但也是一個不成功的事業。作品裡面的各種人物為人,處世,應該可以說負面影響大過於正面啟發。恐青壯年讀了作品之後會帶來不良效應。(藉此評論我來談談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還沒回歸祖國之前,其中一些小混混,黑社會性質電影傳入大陸之後的危害性吧!)

    香港那些打打殺殺,及影片的所謂英雄角色,不計後果,吸毒,撩妹,裝酷,耍逼,大陸少,青,壯年各自瘋狂追捧。本人定其為文化侵略。其傷害度遍滿大半中國。有些方面應該大家都知道,官方也應該有人明白,只是這些無形的傷害有關部門是束手無策,無以控制罷了。所以說少不讀水滸,要看作品如沒有教師加以指引是對的。

    再來談談老不觀三國吧!其實這句話在我小時候就聽過了。在讀三年級的時候有問過一個賢者:大概意思就是人到四,五十歲之後對待事物已經有很明瞭的看法了。但熟讀過三國演義之後,懂的運用三國裡面的智慧,謀略,計劃。如果有人用在不正確的事情上得以成功。那必定有受害者。造成不良的社會形象。那時候真的有點奇怪:我們村有三萬人左右吧!大家對一些懂三國的老者其態度是敬而遠之。好象他們有法術一樣。都有敬畏的心裡。對一些行為不端懂三國的老者都有所聞,定為老奸巨滑。心懷詭計,陰險的人物。

    這也許就是老不觀三國一說吧!

  • 16 # 愛歷史的小夥子

    我覺得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你們在水滸中難道就看到了打打殺殺?在三國中就看到了機關算盡?在西遊中就看到了跋山涉水?在紅樓中就看到了兒女情長?我是個文學愛好者,我亦從小就讀這些書,我覺得我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相反我現在做人講究清正仗義於水滸,做事多慮明斷於三國,書是需要慢讀細品的,你覺得讀本名著而考慮誰武功高低有意思麼,正所謂大江東去浪淘盡,沒必要爭個高低,沒讀過水滸傳的人才會說什麼少不看水滸,至於說讀完水滸傳我相信他想的就不是打打殺殺了,水滸我更多讀出來的是忠義與統治者的黑暗,而三國更多的是無奈,是天下大勢所趨的一種無奈,不要去故意製造陰影,讓別人慢慢去領悟,這四本書隨便拿出一本就是可以品讀一生的智慧!最後獻上一首小詩,謝謝大家!

    少年自幼習名著,成人已明世糾紛,白日不做紅樓夢,夜品三國算計深,一片忠義效水滸,敢做西遊取經人,討賊不為封神榜,笑做漁夫說春秋,大學中庸仁孝至,論語難明左傳心,自古英雄知多少,一書難言一生情,左古龍,右金庸,西門郭靖性分明,俗人難悟武林深,君只在意名與祿,不懂他人苦與功!

  • 17 # 山不在高

    學時還看過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叫《王若飛在獄中》。書中講到,當年國統區的監獄裡,有一個時期氛圍還是相對寬鬆的。在押人員可以從監獄的圖書館借到各種圖書,甚至包括跟蹤與反跟蹤這類特種書籍,但是唯獨沒有《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問獄方索要,回答是這兩本在監獄是禁書,因為看了水滸學打架,看了三國學詭詐。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

    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月,我就有幸在全廠職工大會上作檢查,原因是幫哥們兒打架。當時領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檢查的題目我都給你想好了,就叫“哥們兒義氣害了我”。還教育我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年輕人應該多看健康的書籍。聽領導講話就是長知識。不過為什麼不健康的書都這麼吸引人呢。

    金聖嘆十一歲讀水滸,等到兒子剛滿十歲,他便以此書相授。難道他就不怕自己親生的下一代不健康?在金聖嘆眼裡,水滸不但是好書,而且天下文章無出其右者,讀水滸便可得到讀天下所有文章之法。地位竟直逼離騷、史記。列於屈原、莊周、司馬遷、杜甫之後,為天下第五才子書。金聖嘆本是才子,對施耐庵可謂惺惺相惜。他還從書中總結出什麼倒插法、夾敘法、草蛇灰線法、鸞膠續絃法等等,對水滸之文法讚歎不絕。

    才子文人偏愛水滸之文法,亦屬尋常,而普通讀者喜愛水滸,是因為能借書中好漢之舉,舒胸中不平之事。若賈寶玉者,官宦富庶子弟也,衣食無憂,群芳環繞;猴哥悟空,惹出天大的事來,上面也有人擺平;至於諸葛孔明,魯迅說過,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這些人物形象,與普通人實在相距甚遠。唯有水滸,主人公不是帝王將相,神仙佛祖,才子佳人,大多都是處在社會的底層的普通人,其遭遇能引起我們的強烈共鳴。看他們痛快淋漓,說我等不能說之語,做我等不敢做之事,一洩心中抑鬱不平之氣,豈不快哉!

    文人看水滸學其文法,男人讀水滸舒其忿慨,兒童看水滸可學其做人。十歲年紀,雖是黃口小兒,然心智始開,男孩子正是喜歡模仿,崇拜英雄的時候。與其擺弄鋼鐵俠,蜘蛛人,不如授以水滸,開其眼界,闊其胸襟,學男子漢之事,立大丈夫之志。

    可學宋江,雖處江湖之遠,不改忠義之心;可學智深,慷慨仗義,一路扶危濟困,救人於水火;可學武松,頂天立地,坦蕩磊落,壁上題名,敢做敢當;可學石秀,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可學阮小七,快人快語,齷齪盡消;可學燕小乙,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

    莫學高衙內,橫行霸道,仗勢欺人,招人恨;莫學王頭領,心地偏窄,嫉賢妒能,被人笑;莫學小霸王,強娶民女,結果被打得很慘;莫學陸虞侯,賣友求榮,後來死得很難看;董超薛霸,貪財好利,害人性命,死得其所;李鬼王婆,一個假冒偽劣,一個陰毒害命,不得善終。一部水滸,可以使黃口孺子,懵懂小兒,在涉世之初,就對好惡美醜,真假良善有個基本的分辨能力,知道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可為,寓人生觀、價值觀於傳奇故事中,豈不比空洞的道德教育口號強得多?

    像五好和尚魯智深,幫落難的金翠蓮父女,是仁;桃花莊懲周通,救民女,是義;大鬧禪堂,一聞師訓,立即肅然,是禮;罵鄭屠詐死,使計脫身,是智;千里隨行,直送林沖到滄州,是信。讀他一個人的故事,就能學到這麼多傳統美德,更別說還有義蓋雲天的武松,忍辱負重的林沖,俠肝義膽的石秀,赤膽忠心的燕青。 讀水滸,能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男人。懂得人生有涯,情義無價。一個人可以沒有錢財地位,但不能缺少正直勇敢的血性。在男孩子竟作偽娘之勢,盛陰柔之氣的當下,這些土得掉喳的梁山老炮兒們,身上那種熱騰騰的陽剛之氣,正可一掃這些忸怩之態,旖旎之風。

    金聖嘆讓自己的孩子十歲就讀水滸,不是要他學作文,而是要他學做人啊。李志強

  • 18 # 德川惠仁

    這個標題純粹是在給那些說話不注意的下套。幸好我留了個心眼。那我來解析一下:我們把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倒過來看:小時候看三國,老的時候看水滸。現在一看就覺得挺有意義的。天才是從母親肚子裡,就註定你比別人聰明。如果你腦袋不夠靈活,那就的學習。古人云:向別人學習,就。是自己多長了一個腦袋,也就多一點智慧。人慢慢老了,不能認為自己與時代脫離了,什麼事情也不用理會;也不能以自己為中心,倚老賣老,為所欲為。。。這句話總體意思是教育我們

  • 19 # 肥毒君

    我覺得,所謂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的意思是秉承了中國所謂的“中庸”之道的,儒家崇尚人之初性本善,說明是對“思無邪”那樣的向善思想是崇敬乃至憧憬的,“性相近習相遠”,本善之人,卻習之相遠,這是儒家所不願意看到的,那麼,迴歸問題,為什麼少不看水滸呢,因為水滸裡面很多快意恩仇、許多血腥暴力,是不適合“本善”的少年們看到的,因為少年們容易模仿和複製,暴力如果是為民除害就是英雄豪俠,可是終究殺了人,這就與性本善違背,故少不看水滸,是懼人仿之,同理,三國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老人本來就社會經驗豐富,如果再來了爾虞我詐,那更加不本善了,

  • 20 # 日落西山紅梅染白雪

    呔,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水滸》好多是劫富濟貧,殺人放火,也不缺少正義之事,總體來說,是本好書,但不要盲目的學習裡面的事蹟……所謂的義氣並不能通用……四大名著都是不錯的書,三國裡面怎麼說呢,偉人偉事太多,計策好多,有些挺實用的,現在也有好多在用,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既然有這句話,不能說沒有道理!!!你們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賭徒是什麼樣的心態!他們跟我們不堵的區別在哪裡他們心裡有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