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丁神雨航

    得了吧,那些評論裡說水滸講得是行俠仗義,歌頌反抗的扯犢子去吧。我懷疑倒底看沒看過水滸,水滸說白了就是黑道小說,講的是世事艱難,人心險惡,人與人之間的傾軋。你說的跟這有半毛關係。我認為全書作者都是中立的,只是以梁山的角度寫事,一邊說英雄好漢行俠仗義,其實言下之意說的是這些人就是垃圾。比如說吃人殺人的比比皆是,這樣的軍事集團下面的小弟能幹出什麼好事。書中開頭已經說清楚了,這些人就是一群妖魔。少不讀水滸如果非要解讀應理解為不能讓少年過早的看到這些,以免產生不必要的不良影響。

  • 22 # 溺愛63045044

    所謂少不看水滸,就是怕少年人受匪氣所侵害,呼朋結黨,快意恩仇,最終觸犯律法,做下悔恨終生的事。故而需歷經世事,思想沉穩後再讀,可以避開虛浮表面,直看作品本質。

    所謂老不看三國,主要是怕老人觀三國後,屢屢嘆息自身,不能開創基業,碌碌無為,聊過一生,最後鬱鬱而終,不能安享晚年。故要趁年少力壯之時,精力充沛之刻,習學權術,通曉謀略,最終能成就一番事業。

    膚淺之見,怡笑眾人。勿怪,勿怪

  • 23 # 白雪姐姐

    這裡所說的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很簡單。

    就是水滸裡面全是打打殺殺,年輕氣盛,廣結好漢,年輕人看後很容易以此為榜樣,把握不準很容易出事。 而三國則不然了,裡面,鬥智鬥勇,老奸巨猾,國與國人與人之間都在勾心鬥角,精心算計,所以老人常看,我想也會缺少人情味似。當然了這種說法也全是看後的粗略感受而己,實際上哪部精點的作品,都有著更深的內涵在其中的。還需我們細細領會。

  • 24 # 青史回聲

    在四大名著中,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曾有過這樣一句話,叫“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而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指的就是人在少年時期不應去讀《水滸傳》,在老年的時候不應去讀《三國演義》。

    那麼為什麼金聖嘆對這兩部名著作出這樣的解讀?原因是什麼?

    其實這就要從《水滸傳》和《三國演義》本身的內容來看。

    施耐庵的《水滸傳》講的北宋年間是一百單八個好漢由於各種原因,聚集在水泊梁山,做著替天行道的事情。說得難聽點,就是一群人上山做了山賊(這不是一般的山賊),造北宋王朝的反。造反,那可是一件隨時掉腦袋的事情。之所以不讓少年人看,無非就是怕他們學壞。《水滸傳》裡多是些打打殺殺,草菅人命,以打家劫舍、攻城略地為壯舉。而年輕人又是到了一個意氣風發的年紀,難免會意氣用事、易於衝動。形成一些不良的習性,對國家及社會都會造成不良影響,也對自己造成不良的後果。

    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講的三國人物勾心鬥角、互相算計的故事。上了年紀的人,如果讀《三國演義》,尤其是些深諳世故的人,難免會老謀深算,對身邊人容易算計,對利益比較計較,從而對本來應該有這個年紀的豁達大度減少。

    其實這句說法也並不完全有道理,重要的不是你看的書,而是你看書的心態。不管是《水滸傳》也好,還是《三國演義》,書本身是沒問題的。這句話本身就是讓我們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問題,去解讀書中真正的意義。與其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還不如讓大家少看些偶像劇,傳遞一些真正有內涵的東西。

  • 25 # 夢緣甘說

    金聖嘆先生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少不看水滸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顯示大圖 其二: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水滸傳》從表面看講的無非是打家劫舍,殺富濟貧?書中所描述的盡是呼嘯山林的情節。少年人血氣方剛,心性未定,看了之後難免會神心向往,以為這種生活肯定再快活不過,容易受之影響,只學會鋌而走險叛逆造反,以致毀其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賭徒是什麼樣的心態!他們跟我們不堵的區別在哪裡他們心裡有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