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色天王
-
2 # 錦鳳沖霄
楚霸王項羽和三國袁紹的共同之處是:一、優柔寡斷,空有強大的實力,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及時去打敗對手,給了對手可乘之機,從而被實力弱小的對手抓住時機壯大實力所打敗。
二、剛愎自用,沒有及時採納謀士們的正確主張,自以為是,錯失了成就霸業的大好時機。
三、外強中乾,志大才疏,衝動多疑。都曾一度稱王稱霸,實力超強,但因缺乏才幹,不夠英明,錯失良機,最後都沒能成就霸業,不得善終。
-
3 # 精衛填
還真是有很多相同之處:
1、出身名門;
2、剛愎自用;
3、缺乏容人之度量;
4、輕信讒言;
5、既留不住人才,又逼走人才到敵對陣營。
-
4 # 張大帥擼劇
說實話,這兩人不同點遠遠大於相同點,如果一定要講共同點,講幾點無關痛癢的吧:
一、祖上都是顯赫貴族。袁紹四世三公,項羽則是名將之後。
二、都曾是一方諸侯,而且都是自封的。袁紹自封大將軍,項羽自封霸王。
三、都從巔峰迅速隕落。袁紹漢末曾經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文臣武將如雲,具備問鼎天下的第一實力,但是由於自身無能,官渡戰敗後很快就掛了。項羽也是,曾經有能力一統天下,但由於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被劉邦逮到機會,兵敗自刎烏江。
四、都愛老婆。袁紹出征帶老婆,項羽也有這嗜好。
五、政治能力都比較低。袁紹更多的依靠祖上的聲望取得政治地位,自身的政治能力一般。項羽靠軍事起家,在政治上簡直就是一塌糊塗,離開了范增後,項羽很快就走下坡路了。
六、都好面子而猶豫。
曹操評價袁紹幹大事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反觀項羽,破釜沉舟,勇冠三軍,創造了各種軍事奇蹟。而袁紹在兵力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卻被曹操打敗,兩人軍事能力真是天上地下。袁紹為人比較陰險狠毒,項羽雖然也狠,但光明磊落。
-
5 # 冰凌讀書
項羽和袁紹,都是一代梟雄,雖然一文一武,都出自世家。
項羽,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是一個有英雄情結的人。項羽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曾經指揮了鉅鹿之戰等幾場浩大的戰役,並且取得勝利,最後在楚漢戰爭中兵敗自刎於烏江。
宋朝的李清照曾有詩讚美他的英雄氣概: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袁紹,出身名門望族,諸侯世家。是三國權臣,軍事家,三國時代前期勢力最強的諸侯,自封十八路諸侯的盟主,統一河北,最後,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沒有逃脫死亡的命運。
在那個命運多舛,諸侯爭霸,狼煙四起的年代,項羽和袁紹雖然都是一代梟雄,擁有雄厚的實力,擁有百萬大軍,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畫上了句號。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
6 # 大兵小張
項羽,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秦亡後稱西楚霸王,與漢王劉邦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最後兵敗 垓下,在烏江 自刎而死。袁紹,河南汝南人。東漢司空袁逢之子。東漢末年軍閥,曾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曾統一河北。但在與曹操的官渡之戰中大敗,後病逝。
其實袁紹與項羽相比,不論帶兵打仗、行軍佈陣、衝鋒殺敵任何一方面,都沒有可比性,袁紹是難望其項背的。但是要說項羽與袁紹有什麼共同之處,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是家世出身都非常顯赫。項羽的爺爺是楚國的大將項燕,項家原本是封地在河南的貴族後裔,項家世代為楚臣,他名字前邊“項”字,就是他家族的封地。 袁紹出身於東漢後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
二是志向追求都非常遠大。項羽曾與其叔叔項梁觀看秦始皇南遊浙江會稽時,說過:“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後來項羽扶持楚王,自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但是後來因為為人處事不行,又沒有帝王之能,導致兵敗。袁紹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在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了河北,勢力達到頂點。從中可以看出,這兩人都是亂世將才,都想為實現自己的志向而追求。
三是胸懷器量都非常狹小。項羽兵多將廣,他自己還有萬夫之勇,一點不謙虛,帶兵看不起韓信,用兵看不上英布,而且還死要面子,有婦人之仁,最誇張的是還猜疑亞父范增,不敗才怪。袁紹雄據河北,佔據冀、青、幽、並四州,天下九州,他獨佔四州,而且自古燕趙多義士,後來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討伐董卓,可見袁紹實力多麼雄厚。但是後來,不聽田豐、荀諶、許攸等人進言,在官渡之戰中敗北。後來西晉陳壽評價說:“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說的非常透徹。
-
7 # 原平市創聯科技
二人皆出身名門,名門出身之人往往過於自負,也就是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不能接納別人,缺乏容人之度。其次,二人都不能讓手下的人才人盡其用,自己陣營的人才都轉投了敵方陣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正如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初曾經說過的那番話:要說運籌建策於帷幄之中,而決勝於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張子房;要說管理國家,安撫百姓,源源不斷地保證物資和糧食供應,那我也不如蕭何;至於統領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我更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之士,我能夠恰當地使用他們,這才是我能夠奪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項羽有一個范增而不能信任,這才是他敗給我的根本原因。
-
8 # 綜藝搞笑大咖秀
二人皆出身名門,名門出身之人往往過於自負,也就是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不能接納別人,缺乏容人之度。其次,二人都不能讓手下的人才人盡其用,自己陣營的人才都轉投了敵方陣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正如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初曾經說過的那番話:要說運籌建策於帷幄之中,而決勝於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張子房;要說管理國家,安撫百姓,源源不斷地保證物資和糧食供應,那我也不如蕭何;至於統領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我更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之士,我能夠恰當地使用他們,這才是我能夠奪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項羽有一個范增而不能信任,這才是他敗給我的根本原因。
-
9 # 電視劇指南
自戀 項羽 好像第一個故事說的是婦人之仁,第二個故事說的是愧對江東父老,第三個故事說的是要榮歸故里。
表現是如此,裡子卻不一定如此。往下繼續捯飭,最基本的詞彙,自戀就浮出水面了。
先看第一個故事,為什麼不殺劉邦。他是婦人之仁嗎?他是捨不得殺?是英雄相惜?
項羽內心一定是想殺的,為什麼不殺?是抹不開面子。
為啥搞鴻門宴?我想殺你,但是我要偽裝的殺,面子上過得去殺。
實際當時項羽已經佔據極大的優勢,用不著什麼請吃飯,冠冕堂皇搞一套面子工程。就是實力說話,殺了又何妨,不忍心可以讓其他人下手嘛。
項羽卻不能接受這一點,這樣外界輿論讓他會很羞恥,這樣我怎麼能是眾人的君子呢?而且當著劉邦的面,樊噲那理直氣壯的言辭,他更不好意思了。
我們對比劉邦就截然相反,項羽說大男人來一場生死鬥吧,要和劉邦單挑。劉邦躲著就是不出來。就項羽把劉邦的老父親劉太公給抓起來,威脅劉邦再不出戰就煮了劉太公!但是聽聞此訊息後,劉邦卻很淡定的說了句:到時候分我一碗。
第二個故事為什麼要自刎呢?因為沒臉見江東父老呀。他還真偉大,把江東父老看的比自己的命還重要。實際是他把江東父老的指指點點看的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四面楚歌就是劉邦的攻心計,我就讓你羞恥,讓你覺得難堪。
第三個故事就是更搞笑了,遷都回家是為了給江東父老看。可以說骨子裡,項羽這一輩子都在追求江東父老的認可,都在演戲給江東父老看。連最後自殺也不忘了說,愧對於江東父老。我就奇怪了,你又沒傷害他們,又不是他們親人,你愧疚個啥?
我想他愧疚是無言以對江東弟子心目中楚霸王的地位。自己美好的形象轟然倒塌,自戀情懷也就跟著粉碎了。
這些故事說的都是一件事,項羽期望外界的誇耀,小心翼翼的觀察著江東父老的態度,生怕自己不被認可。一旦自己被看扁了,羞恥感油然而生,以死謝罪。
三
項羽小心翼翼的期待別人的肯定來滿足自己,這是自戀,但不是常態的自戀,而是我們說的隱形自戀。
隱形自戀等於薄臉皮,又叫過度警覺型自戀。
我期待別人的認可,但是我不表達出來,而是偷偷的觀察別人的態度。透過努力,旁敲側擊,表現良好來獲得別人的認可,從而滿足自戀需求。
如果別人不認可,我就會很羞恥,自戀性暴怒指向自己,甚至自殺。
這就是隱形自戀的內在邏輯關係。
與此相反的是顯性自戀等於厚臉皮,又叫誇大無感型自戀。
我也需要別人的認可來滿足自戀,但是我透過誇大自己成就的方式來實現,而且無視你的存在。無感就是沒感覺,無論你怎麼看,怎麼說,我都不理會。我認為我牛逼,我就牛逼。
這是顯性自戀的內在邏輯關係。袁紹可以說是顯性自戀的代表,好比只有傳送器,沒有接收器。他只能剛愎自用,誇大自己,不能感受他人的想法,不能接納別人的否定。
而這種型別的自戀往往是受挫後暴怒指向別人。這與隱性自戀的羞恥感,暴怒指向自己正好相反。
-
10 # 客官您品您細品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
下邊是譯文:劉邦,項羽不是他的對手,這是您知道的。漢高祖只有智力勝過項羽,但是項羽雖然武力強大,最終還是被劉邦擒拿。現在袁紹有十敗於您,您比他有十勝,袁紹雖然強,卻不能把您怎麼樣。袁紹禮儀太多,您自然得體,這時道勝於他;袁紹以反叛力量統天下,而您則復興漢室用來統帥天下,這是義勝於他;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耐心則多疑,用人卻懷疑他,所任用的只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時表面上簡單容易卻內心明白清楚,用人從不懷疑,只要有才就使用他,不在乎離您遠或近,這是度量上勝過他;(別人提意見時)袁紹有很多謀略,卻很少下決定,失敗在下事很慢,而您有計謀就實行,應變能力無限,這是謀略勝過他;袁紹談論、讓物用來提高名譽,多數人會講話掩飾自己的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誠心對待別人,不為虛榮,多數人忠誠有遠見的人都願意為您所用,這是道德上勝過他;袁紹見到人飢餓寒冷,憂慮地講著他們,在臉上就可以看的出來,他所看不到的,卻憂慮不到,目前的小事對您來講,很少有疏忽,到勒大事時,與四海的情況相連線,給他們恩賜,都超過袁紹的聲望,即使看不到,但憂慮都是完整的,這是仁勝於他;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迷惑造亂,而您用道德統治下士,邪惡的事不能行使,這是您明智勝過他;袁紹正確和錯誤都不能知道,而您認為正確就用禮招待,錯誤就用法律處罰,這是文勝於他;袁紹善於虛張聲勢,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處,而您用少剋制多,用兵像神一下,士兵都依靠您,敵人害怕您,這是武勝於他。
-
11 # 影虎微視
佳答案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
-
12 # 十段2020
這個問題很有趣,因為角度。如果把“袁紹”換成“呂布”,就遜色多了。好,開始答題:
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1、有王者之實力、無王者之結局;2、都是人中龍鳳,但都遇到神一般的對手;3、都缺少一點點運氣。
至於細節,不必多展開,其它回答夠詳細的了。
1、項羽破釜沉舟、鉅鹿大戰之神威,震動天下。西楚霸王、人人敬畏;鴻門宴上,殺劉邦如殺一隻雞;楚漢相爭,除最後一仗,其實也沒輸過。那怎麼敗了呢?
嘿嘿。劉邦,在實力夠強以後,是神一樣的對手。這點很容易忽略。一個簡單的例子。後趙石勒,一代人傑。事蹟自行百度。他親口說:“吾若遇高祖劉邦,當南面以君事之;遇光武劉秀,則當逐鹿中原、一決雌雄”。
2、袁紹的形象,被《三國演義》大大丑化了。他不僅四世三公,而且會盟諸侯討董卓,群雄公認的領袖。手下謀臣勇將,多如牛毛;佔據大半個北方,實力超群。那怎麼敗了呢?
其實很難說清楚。一是曹操更厲害、更狡詐。比如搶先“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且極善用兵;二是運氣太不濟。勝負最關鍵處,許攸投降,燒了糧草,導致軍心打亂,官渡慘敗。
我們太習慣於,根據勝負來評點人物。這很像做股評。覆盤時、總能找到漲跌的充分理由;要是預測明天呢?就基本抓瞎。其實,歷史是有眾多偶然的;而且“偶然中”,未必就一定有“必然”!至於咱們印象裡,項羽的形象就是高大一點,袁紹總要醜陋一點;《三國》小說家言,姑妄聽之吧。不必太當真。
-
13 # 子午縱橫1
天下人,必有相同點了,1都是男人
-
14 # 大白白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剛看到這個問題愣住了,仔細想想項羽和袁紹可能有如下共同之處。
1、兩個人出身顯赫
項羽是楚國貴族將門之後,項羽爺爺項燕是楚囯名將,曾打敗秦將李信的進攻。
袁紹出身於汝南袁氏,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
2、兩個人都存在婦人之仁心態
項羽婦人之仁,鴻門宴放走劉邦,導致最後敗於劉邦。
袁紹,官渡之戰,由於心疼小兒子生病,不聽從田豐建議,丟失進攻曹操的良機,導致最後被曹操打敗。
3、兩個人相貌都很英俊
項羽力能扛鼎,高大威猛。
袁紹一表人才,外表出眾。
4、兩個人的掘墓人都曾是自己戰友
項羽和劉邦以前同在楚懷王、項梁手下為將,共破秦軍。
袁紹和曹操是少年夥伴,同在東漢朝廷為官,共同討伐過董卓專權暴政。
5、兩個人都有問鼎天下機會和實力
項羽曾擊敗秦軍主力,分封十八路諸侯,當西楚霸王。
袁紹曾佔據冀州、幽州、青州、幷州四州之地,是實力強大的地方勢力,有爭奪天下的實力。
6、兩個人都存在政治方面短板現象
項羽不成熟殺害義帝熊心,使劉邦找到了攻擊項羽理由。
袁紹不接納漢獻帝,喪失了政治優勢。
7、兩個人不善於聽取正確意見
項羽集團范增、陳平、韓信等都是出類拔萃人才,提出許多建議項羽不釆用,最後陳平和韓信投奔劉邦集團,項羽失敗。
袁紹手下能人很多,沮授、田豐、張頜等等都很有水平,袁紹忠奸不分,斷事不明,不善於納諫,結果失敗。
-
15 # 小時候的電影夢
如果非要說兩人的共同之處,第一,他們都出身名門。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很早就擔任中軍校尉。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一個以個人武力出眾的武將。第二,兩人都一樣的遇事無斷,婦人之仁外寬內忌。袁紹能為了自己的子孫而放棄大好戰機。而項羽能為了個人面子,而放棄了稱霸的機會。
-
16 # 三調羹影片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提問。每當新舊王朝交替,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總會湧現出無數英雄兒女,演繹著一出出精彩絕倫的故事,讓人可歌可泣。這些歷史程序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構成了含括中華五千年悠揚歷史的一幅畫卷。他們之中無論最終是兵敗身死,還是功成名就,都為時代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可為何起義軍中最開始有著種種優勢,彷佛天時地利人和都兼顧的人物,總是免不了敗亡呢,這應當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何等英雄了得。民間更有將不過李,王不過霸之說。他出身名將項燕之後,武藝超群,在楚國貴族中更是一呼百應,萬人景從。起兵後,他屢戰屢勝,鉅鹿之戰,更是以少勝多,大敗章邯,坑殺四十萬降將,從而天下聞名。可是後來他剛愎自用,不聽范增之言,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終成大患。名將韓信本來追隨項羽,奈何項羽不能識人,致使韓信轉投劉邦。後來項羽不知變通,機械般地遵守鴻溝協定,致使良機錯失,最終導致烏江自刎的悲劇,遺憾千古。
不同時代卻有相似的悲劇,東漢末年,盤踞河北,一門四世三公的袁紹,起兵抗衡董卓,聚集十八路諸侯,被推為關東聯軍首領。先奪青並二州,又在易京之戰中擊敗公孫瓚,統一河北,如日中天,天下英雄望風披靡。可在官渡之戰,因他不聽田豐之言,執意要戰,又因他刻薄寡恩致使許攸轉投曹操,最後被曹操奇襲燒燬袁軍糧草,終於以多對少卻大敗收場,只得以八百騎逃回河北,從而遺笑千年。
袁紹和項羽的失敗從本質上看是有共同性的,二人皆出身名門,名門出身之人往往過於自負,也就是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不能接納別人,缺乏容人之度。其次,二人都不能讓手下的人才人盡其用,自己陣營的人才都轉投了敵方陣營。
-
17 # 觀微影品歷史
袁紹和項羽都是出身名門,而且坐擁一方土地,但是為什麼最後他們都會失敗呢?要說袁紹和項羽都錯過了一個好時機,袁紹在官渡之戰是被是沒能統一人心,讓曹操以少勝多。項羽是明知劉邦日後會成長起來,但也沒能及時阻止,可能劉邦也是天命之人,在鴻門宴躲過致命一劫。當然歷史上這4人所經歷的事情都很像,看看他們都是怎麼把自己的優勢拱手讓出。
袁紹和項羽有什麼相似之處?這四人都坐擁一方土地卻以失敗告終
歷史上這4個人,拿著一手好牌,卻打的稀巴爛,袁紹第二,第一無人不知。
袁紹和項羽有什麼相似之處?這四人都坐擁一方土地卻以失敗告終
第四名: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1606年,他出生在陝西。童年時,他曾經給地主牧羊。後來,他成了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隨後,中原的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自成喊出了“均田免賦”等口號,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也從幾百人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當時起義軍中的主力軍。
1643年,李自成在在襄陽稱新順王。次年,他建立了大順政權。不久後,他又推翻了明朝。可惜,他卻在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的會戰中失敗了。最終,他逃出北京,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了。
袁紹和項羽有什麼相似之處?這四人都坐擁一方土地卻以失敗告終
第三名:唐玄宗——李隆基。685年李隆基出生在東都洛陽。他因為生性英明果斷、知曉音律、儀表俊俏,所以深得父親的喜愛。712年,他正式登基。在位之初,他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不僅任用賢才,而且自己還勤儉節約。
可是,到了後期,他逐漸開始怠慢朝政,最後更是寵信奸臣,沉迷於女色之中。後來,他不僅實行了錯誤的政策,而且還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這使得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爆發了,這無疑是為唐朝的衰弱埋下了伏筆。
袁紹和項羽有什麼相似之處?這四人都坐擁一方土地卻以失敗告終
第二名:東漢末年軍閥——袁紹。因為他出身與東漢名門”汝南袁氏“,所以他早年就擔任了中軍校尉、司隸校尉。190年,他與董卓對立,隨後被推舉。
-
18 # 你的微笑是我的榮耀
項羽和袁紹兩人的共同之處在於:
1、兩個人皆出身名門。項羽是楚國貴族將門之後,項羽爺爺項燕是楚囯名將,曾打敗秦將李信的進攻。袁紹出身於汝南袁氏,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
2、二人都過於自負,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不能接納別人,缺乏容人之度。
3、二人都不會用人。不能讓手下的人才人盡其用,自己陣營的人才都轉投了敵方陣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項羽有一個范增而不能信任,這才是他敗給我的根本原因。袁紹手下有田豐、許攸、審配和逢紀馮許多能人,可是他沒能人盡其才。
-
19 # 秋風吹落葉飛
二人都出自世家。
司馬遷《史記》:項氏世為楚將,封於項城,故姓項氏。
項羽祖父項燕曾為武安君,大破李信二十萬秦軍,與王翦六十萬秦軍戰而敗,乃楚國中流砥柱。
叔父項梁曾為楚國反秦先鋒,亦是楚國中流砥柱。
項羽接過其叔父反秦大旗,在內有宋義、楚懷王,外有二十萬秦軍的情況下反敗為勝,先尊懷王為帝又殺之。
可惜項羽大肆拉攏六國貴族,又太相信自己的兵力,在不斷的戰爭中丟掉民心,損兵折將又無新鮮血液輸入,最終兵敗如山倒。
袁紹同樣出自世家,四世三公,家世顯赫,以文傳家。
袁紹弱冠為濮陽長,後守孝六年,接過黨人反抗閹宦的大旗,雖然借何進之手除掉閹豎卻引來董卓的虎狼之師。
袁紹為反董聯盟盟主,這點跟項羽很是相似。
而後並韓馥,吞公孫瓚,一統河北。
袁紹同樣是世家的代表,反而都不太注重民生與新鮮血液,在內鬥中敗給曹操。
說到二人的敵人,也都很相似。
劉邦以無賴之名傳世,因善用人而崛起。
曹操頂著閹豎之名,以唯才是舉奠定自己的基業,也正是靠著會拉攏人而打敗曹操,一統中原、河北。
-
20 # 談笑百味生
首先兩位在他們的時代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就像是天下誰人不識君,是我們這種普通老百姓所不能比的,身份顯赫。
都是自以為是之人,就那項羽來說,那次鴻門宴事件對他來說是除掉劉邦的絕佳機會,而他呢不停範亞父之言,礙於面子認為現在殺他天下人會恥笑我,不是大丈夫所為,還有我和他還有兄弟情義什麼的,最後放虎歸山,導致後面的劇情的發生。袁紹也是當時劉備落難了偷靠他,自從見識過關羽的勇猛後一直想收為己用,哈哈現在機會來了你大哥在我手上還怕做弟弟的不來偷靠,結果呢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了眾多猛將還讓劉備給跑了。
還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家世淵源。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在當時即是貴族又有聲望。而袁紹呢他的祖輩也厲害,被稱為四世三公,也就是四代人有三個位居高官,也就是權宦世家,名望也高的很。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
回覆列表
我不知道作者君為何要拿項羽跟袁紹相提並論,這倆人分明是一文一武。
如果非要說有何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曾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們都霸氣側漏,被狡詐惡徒給擊敗。
二人都出自世家。
司馬遷《史記》:項氏世為楚將,封於項城,故姓項氏。
項羽祖父項燕曾為武安君,大破李信二十萬秦軍,與王翦六十萬秦軍戰而敗,乃楚國中流砥柱。
叔父項梁曾為楚國反秦先鋒,亦是楚國中流砥柱。
項羽接過其叔父反秦大旗,在內有宋義、楚懷王,外有二十萬秦軍的情況下反敗為勝,先尊懷王為帝又殺之。
可惜項羽大肆拉攏六國貴族,又太相信自己的兵力,在不斷的戰爭中丟掉民心,損兵折將又無新鮮血液輸入,最終兵敗如山倒。
袁紹同樣出自世家,四世三公,家世顯赫,以文傳家。
袁紹弱冠為濮陽長,後守孝六年,接過黨人反抗閹宦的大旗,雖然借何進之手除掉閹豎卻引來董卓的虎狼之師。
袁紹為反董聯盟盟主,這點跟項羽很是相似。
而後並韓馥,吞公孫瓚,一統河北。
袁紹同樣是世家的代表,反而都不太注重民生與新鮮血液,在內鬥中敗給曹操。
說到二人的敵人,也都很相似。
劉邦以無賴之名傳世,因善用人而崛起。
曹操頂著閹豎之名,以唯才是舉奠定自己的基業,也正是靠著會拉攏人而打敗曹操,一統中原、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