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莫西乾電影
-
22 # I漸行漸悟
電影裡面那個種族歧視的該死的白人警察,指控主人公敲詐白人業主。與其說是出於正義感和法律,不如說是看不慣長期掙扎在白人腳下的黑人開的車比自己好,泡的妞比自己高檔,住的房子比自己大。
不要看拉奇剝奪了白人業主什麼,要看貧窮的黑人房客得到了什麼。
更低的房租!
更好的環境!
從這個角度說,他不是罪犯,他是革命者,他把貧民窟變成了耶路撒冷,而一直迫害他的是什麼,是種族偏見的警察,是畜生一樣的外國毒販。
艾爾·卡彭說過微笑可以讓你走很遠,微笑加槍桿子能讓你走的更遠,不過如果我想離開這個鬼地方住進海邊別墅,那就需要一把手槍,一手拿著公文包和臉上掛著最馬屁的笑容
-
23 # 阿幼呦
沒有神秘部落,沒有遼闊草原,沒有兇猛野獸,沒有一切浪漫激情,這裡就是非洲雄厚炙熱的土地,只有掙扎於生死線上的原住民,沒有詩意的非洲,只有非洲的失意,黑幫犯罪片《黑幫天堂,耶路撒冷》可以告訴你,世界不是那麼美好,貧窮脅迫著人們將走向何方?雖然這是個缺陷的世界,但還值得我們為之而奮鬥
-
24 # 永存精彩片段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從一個偽紀錄恐怖片的角度來說拍的還不錯,鏡頭沒有晃得想吐,谷歌眼鏡的創意很不錯,想起之前的超能失控。前半段歡樂的氛圍很有耶路撒冷情調,伏筆都填了,怪物的鏡頭給的很足。就是可惜沒有黑壓壓喪屍從地底湧出來的大場景。但是我覺得還是拍的不好,片中女主變成怪物後不攻擊男主,屬於一般影片簡單的套路,暗示人性的力量,額,只能如此講,因為片子實在是屬於下乘。其他,可能與影片或者影片本身的含義就沒有多大關係,純屬自己瞎扯。我覺得這部影片最好的就是片名,看到第一眼就想到了天國王朝,鮑德溫四世與薩拉丁對耶路撒冷的守衛和爭奪。作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這座城是真正的上帝之城,耶穌在這裡復活,穆罕默德在這裡得到神啟,還是猶太教中流著奶與蜜的土地。但因為這存在人間的天堂,卻引發了數千年的血流成河,宗教、人性在耶路撒冷反覆爭奪,這座城很大,大的可以容下三個世界級宗教,這座城很小,小到不能滿足任何一位信徒的慾望,這也是地獄的大門。
-
25 # 小卜影視匯
大家好,我是影視領域創作者,我認為這部電影很好看,光看《耶路撒冷》(Jerusalema)的名,以為是宗教關係片,看影片的簡介,以為是一般的犯罪片。一開始的主角人物洛基·庫尼恩的旁白,就震了我一下,決定看下去。旁白的大意是:“我只相信兩個人,卡爾·馬克思和奧科普。”接著旁白引用的話是,奧科普:“既然要偷,就偷大的”;馬克思:“所有的資產都是偷竊”。我沒有去查這些旁白的內容對不對或翻譯得對不對,我想應該是不準確的。但作為電影的內容,有點意思。
《耶路撒冷》是南非導演拉爾夫-澤曼所執導的第三部電影。故事的主要背景設定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休布羅(Hillbrow)區。電影是以洛基被警方逮捕開場的,倒敘。然後從他的中學時代開始,收到大學錄取書,沒有錢上,家裡窮,人口多。小子想得很多,如信奉“有金錢才能談夢想”,還是引用那個奧科普的話。夢想是開著寶馬7停放在自己的沙漠別墅旁,於是努力賺錢。可是賺錢大不易,於是被一個小搶劫團體引誘,幹過幾單搶劫汽車的勾當。終有覺悟,金盆洗手不幹了,跑到約翰尼斯堡開了十年計程車。本來平靜,但計程車被別人搶了,又想:奧科普認為“聽從你內心的慾望!”於是開始找槍和手下,成立一家叫“休布羅人民房屋信託基金”的公司,理想是改善這個黑人貧民窟的居住環境,還有更高的目標是消滅毒品、妓女和其他不良現象。辦法是透過合法地辦公司經營房產租賃,用有限度的暴力來侵損白人富人的房產使用權,以及黑社會性質的物業管理,過程就不說了,發了大財,還特別有象徵意義的是:拋棄了黑人女朋友,交上了白人女朋友。肯定要犯罪殺人,不過殺的是毒品黑幫,是為白人復仇的幫派火拼。他還與白人警察有過節,當然要被抓,不過用計逃了。故事也象其他的黑幫故事。
有趣的地方,最後又有旁白:“據說,每筆財富的背後都罪孽深重。財富越多,罪孽越深。但我對此持懷疑態度,說出這種話的人,肯定沒有賺到大錢。”“人生最重要的是制定目標,為之奮鬥。”我看這段話,覺得比較糾纏,把幾個有衝突的觀點揉和在一起,且先不多想。
影片的結尾,他逃出後,開著雪白的賓士跑車,載著一車子的現金,站在閃著燦爛Sunny的海濱,想,如果那個白人女子跟著他來這裡,可以用100萬或600萬買這裡的別墅。這可是他在鄉下年輕時的夢想。那個女人會不會跟他,以及買沒買沙漠別墅,不管它了。驚歎的是,對故事的結果,最後影片還是透過旁白:“在建立社會秩序之前,遍地良機,就是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物競天擇。”
回覆列表
有金錢的地方,總是難免伴隨著貪婪與罪惡。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犯罪電影,演繹了一出比西西里黑幫更加真實殘酷的犯罪史。故事主要講述了來自南非的拉奇·庫內內,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從一個身無分文的街頭小子,成長為一帶地區的黑幫老大,接管了約翰內斯堡裡號稱“不夜城”的希爾布勞。
自打兒時開始,拉奇·庫內內就見證了南非人民遭受的苦難,連續幾百年的權利壓迫——強權惡勢力從群眾手中奪走一切,財產、家庭、尊嚴和自由。可是,他們唯一奪不走的是庫內內的夢想。他從小就想當非洲的“羅賓漢”,劫富濟貧。庫內內將夢想付諸於實踐,是從街頭的小偷小搶起家,而第一次拿起手槍,就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哲學是:如果要偷竊,不如偷大一點,一次偷夠本,然後祈禱自己能逃過一劫。在經歷了無數的槍戰,血腥和暴力之後,他在地區上建立了新的秩序,一步步走向了罪惡的深淵,也一步步遠離了最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