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大東北的小豆包
-
22 # 使用者惜時如金
首先申明一點,歷史不能假設!非要假設一下,必然存在多樣的“我”。如果我是一個堂堂正正之人,不會選擇此時此地殺掉劉邦,以當時的情況,劉邦確實沒有做出任何行為能夠讓項羽找到藉口去殺掉他,我可以在以後的歲月真刀真槍憑實力去打敗對手;如果我是一個剛愎自用之人,根本聽不進別人言語,只想自己臉上好看,並相信自己隨時隨地有能力除掉對手,;如果我是一個膽小怕事之人,一定擔心如果真地發生火拼,萬一對方拼命,說不定會傷及到自身,因此只能明天再說,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如果我是一個機智勇敢之人,一定不會放棄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我會精心地策劃,周密的安排,不給對手一點反擊的機會,一舉全殲對手。如果,如果,還是如果,看來歷史還真不能假設!其實,政治鬥爭,你死我活,關鍵在於運籌帷幄。筆者突然想起粉碎“四人幫”之經過,堪稱運籌帷幄之典範。
-
23 # 漫步文史
如果我是項羽也不會再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因為此時的劉邦還不能殺。咸陽城中項羽至少有兩次機會可以輕而易舉的殺掉劉邦,其一便是鴻門宴,其二是戲下分封之後。
鴻門宴不能殺劉邦的原因鉅鹿之戰後,所向無敵的項羽成了眾望所歸的共主。不僅各路諸侯爭相依附,就連戰無不勝的秦將章邯也甘願跟隨項羽。突然間的實力暴漲,些許的迷失自我也在情理之中。
鴻門宴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在項羽眼中此時的劉邦實力真的太小了,小到不足以引起重視。雖有范增再三暗示,但僅從軍事實力來看殺與不殺實則沒有多大差別。但劉邦籠絡咸陽百姓的行為卻是要值得重視的,這與項羽之後報復秦朝的行動可謂是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在來看主張殺劉邦的是范增,范增雖深明縱橫之術,但在楚漢戰爭期間並沒有什麼高明的謀略,目光僅限於宴席之上,卻不知庭室之外的事。主張不殺劉邦,改為收為己用的是左尹項伯,也就是項羽最小的叔父。不要僅用鴻門宴救下劉邦來看項伯,此人絕對是個狠角色,當年因殺人而被張良藏匿,從而避過刑法,當九江王英布反楚的時候,也是這個項伯前往九江殺了英布一家老小、滅了三族。
當然項伯也還不至於為救劉邦,傷害自己的親侄兒項羽。收為己用是很有戰略思想的。此時各路諸侯剛剛完成滅秦大業,如何分封天下州郡才是重中之重。當然這與項羽的想法也是頗為相似。
不殺劉邦既能顯示項羽的胸襟又能使諸侯安心受封。畢竟此次分封局勢早已在項羽心中醞釀多時,分封的結果或許也會引起區域性紛爭。靜態時機以觀戰局才是上上策。
戲下分封之後該如何處置劉邦戲下分封之後,項羽不讓諸侯歸國,而是全部留在咸陽城中。當然,這可以觀察分封之後諸侯的態度。
此後陳平使計策調離了范增,對項羽說十八路諸侯,每路最少也有四萬軍隊,如此天天在咸陽城中,恐怕軍糧馬上就供應不上了。項羽聽後,急令諸侯歸國,唯獨留劉邦暢談軍機。
項羽不放劉邦走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如果換成是我,也會如此,甚至會一直留劉邦的身邊聊天下、聊軍事。就如韓王成一樣,將劉邦長期軟禁在彭城,此後看天下形式在決定如何處理。
如此,不需要很長時間,蜀、漢群雄無首必定大亂。此時齊地之亂也會發生,便可利用劉邦而穩定關中局勢,為項羽留出足夠的時間前去齊地平叛。
留劉邦在項羽身邊,一可以消磨劉邦熊心,二可以借劉邦穩定關中,三一切都名正言順,不傷和氣。二人年齡相差二十多歲,即便是耗也能先耗死劉邦。這是不戰而穩定漢中,防止劉邦反叛的最好辦法。
總結如果劉邦步了韓王成的後塵,長期被軟禁在彭城,那麼漢軍將會因此而受到牽制。楚軍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必將處於優勢。
沒有劉邦的漢軍,還定三秦也僅僅只能是個想法,因為沒有劉邦韓信什麼都不是,韓信也必須要借劉邦這顆大樹來實現價值。
所以,殺劉邦不是明智之舉,軟禁劉邦看天下形勢而定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回覆列表
又是穿越命題。
鴻門宴是千古流傳的故事,很多人認為鴻門宴上項羽婦人之仁,沒有殺掉劉邦的事情而耿耿於懷,但事實上鴻門宴上直接殺掉劉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顯然不是,畢竟酒宴之上誅殺有功之人,造成的政治負面影響太過於惡劣,而當時有太多的選擇。
為何劉邦能夠早於項羽先入關中呢?項梁、項羽渡江北上進入中原之後,先是擊殺了自立為楚王的秦嘉,而後立熊心為楚懷王,並收留了劉邦,此時項梁已經成為當時各路起義軍的實際領袖,只不過楚懷王熊心作為招牌而已,此後項梁先是救援齊國,大敗章邯。然而好景不長,項梁不久之後在定陶一戰中被章邯擊敗身死,而楚懷王也方寸大亂,不過他也趁此機會,將各路楚軍收縮回彭城附近,將楚國大權掌握在手中。
項梁戰死,讓很多情況發生了變化
而此時的章邯也認為楚軍不會有什麼大作為,沒有繼續進攻楚國,而是轉頭北上與王離一起進攻趙國,結果將趙王圍困在鉅鹿,趙國無奈之下只得向楚國求援。
而接到趙國求援的楚國,做出兩個重大選擇,一路有宋義為主帥,北上救援趙國,另外一路由劉邦帶領,利用關中空虛,向西伐秦。
但是北路軍的進軍途中發生了變化,主帥宋義被項羽砍死奪走兵權,而之後項羽贏得鉅鹿之戰全殲秦軍王離部,之後又在漳汙之戰迫降章邯,秦軍主力全部覆沒。而劉邦則趁著關中秦軍主力空虛,以及趙高弒殺秦二世胡亥的內訌,進軍關中滅亡了秦朝。
這樣就造成了劉邦早於項羽進入關中的局面。
劉邦在項梁死後,獲得了更多的機會鴻門宴前後,項羽劉邦實力差距懸殊,項羽佔據絕對主動權劉邦雖然是直接滅亡秦朝之人,但是滅秦功勞者當數秦軍,因為秦軍主力的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和章邯所部共計數十萬人都是被項羽擊敗的,而項羽也在鉅鹿之戰後,被東方各路諸侯公認為諸侯長。
項羽隨後進入函谷關時,劉邦還想要閉關自守,阻止項羽入關,結果被項羽一戰擊破,隨後項羽入關,屯軍霸上,此時項羽有軍隊40萬,且經受國大戰的洗禮,而劉邦僅有軍隊10萬,可謂兩者相差懸殊。
所以項羽有著更多的選擇。項羽曾經一度掌握主動權
他既可以直接以劉邦阻撓他入關,以諸侯長身份討滅之,又可以在入關以後,分封劉邦之後,將其分封在關中,然後半路擊殺之,
顯然無論正面堂堂正正的攻殺,還是乾淨的刺殺,像他後來狙殺楚懷王熊心那樣乾淨利落的話,都是沒有問題的。都比在鴻門宴上殺掉,要高明得多。
但是項羽都沒有這麼做。
項羽放過劉邦的原因,既有婦人之仁,也確實輕視了劉邦作為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項羽對於劉邦還是有一定感情的,項羽和劉邦曾經一起作戰砍死了李斯的兒子秦朝三川郡郡守李由。
而鴻門宴之時,項羽剛剛26歲正是重感情的年齡,而劉邦已經50歲卻已經成了精的老狐狸,項羽的內心就是想要放劉邦一馬。
同時在兩年多的反秦起義中,劉邦雖然滅亡的秦朝,但是真正出彩的地方不多,反而是項羽在鉅鹿之戰、漳汙之戰中的大放異彩,這也讓項羽有些飄飄然,也更加輕視劉邦。
綜合多種因素,項羽分封劉邦蜀中、漢中,但是卻沒有過分的壓迫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