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雨人生3293

    說說“冬至”節

    (今年冬至是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

    “冬至”是我國漢民族的一個傳統民俗節日,也叫節令,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 “冬至”這一天的到來,標誌著嚴冬進入到了一個更冷的階段,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從這一天起交九了、入九了。

    九九是劃分冬季氣溫變化的一個節結點。 渭河流域民謠說: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 七九半,冰消散,八九燕子來。 九盡花開,耕牛遍地走。” 有些還說:“一九一陽生。” 這些民謠很生動的把一九至九九的氣溫變化和自然界裡的生態描述的栩栩如生。可見勤勞、勇敢、智慧的先民們在幾千年前的生活、生產實踐中對大自然的變化是多麼的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總結。

    “冬至”這一天到來,從天文角度認識,還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晝夜時長立馬衡定,爾後漸漸改變冬至前夜長晝短為冬至後晝長夜短。 這是一個很科學的規律。印證了在古時候先民們就開始在天文學領域的探討、研究。他們的聰明與才智、發現與創造,為人類的生活和農事提供指導、服務。

    冬至這一天,民間還有一個特別傳承的紀念活動,主要表現在黃河流域的上、中游地域,也有其它的一些地域,尤其關中大地。 這一天,人們為了緬懷逝去的先人親人,在民間流傳一種說法“冬至送被子”。 寓意是說入九了氣候更冷了,要給天堂裡的親人們送去被子,所以到了這一天,千家萬戶就在墳頭或路邊焚燒用“籽棉”和“冥紙”疊做的被子,以示對先人的思念與緬懷。 從某中意義上講,這些民俗活動所折射出的又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祭祀文化、孝道文化。 這種形式的民間活動,相傳從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以來就一直在這些地域流傳著。

    至於有些地方傳說冬至這一天人們講究吃這個吃那個,這一點就有些七岔八岔了,俗話說,十里鄉俗不同。各處有各處講究,民俗就是一處一講究,但冬至節燒被子這個大同卻是一致的。

    皇天厚土,江河橫溢。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這些民間習俗傳承活動,是根植於古老文明的華夏大地,又發揚光大於蹉跎蒼桑的歲月。它將永遠根深蒂固、不可動搖地在廣大鄉間、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 有人作詩: “冬至到, 節令變。 天更冷, 地更寒。 墳頭路邊燒被子, 堆堆灰燼寄哀思。”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風雨人生

    2019.農曆11月

    於烏魯木齊

  • 2 # 雪齋話情

    我們這邊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冬至是預示冬季到來的一個重要節日。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所以冬至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天。

    一大早起來,會有一些燒香拜神的儀式,祈求神明保佑閤家平安。家人團聚,這是大喜事,在吃的這一塊頗有講究,為了驅寒保暖,冬至的時候會吃燒臘與姜飯,大多數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冬至肉一般是羊肉,用自己釀的酒泡好,這要提前半個月準備的,到了冬至的時候拿出來給大家吃。同時也會做一些湯圓,湯圓餡有豆沙,肉,玫瑰芝麻,還有蓮蓉的,也會做一些年糕。湯圓可以在飯前吃或者飯後吃,只要一家人一起吃就可以了。冬至吃飯與過年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意義差不多。

  • 3 # 味哎兒

    春天是地冷天開始熱了,秋天是地熱天開始冷了。

    夏天是開始涼了,冬天是開始熱了。

    所以古中國人認定物極必反,陰陽互動。

    冬至是黑天最長的一天,夏至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在南北兩極,夏是北極極晝沒黑夜,冬是北極極夜沒白天。

    也就是夏至是北極全天白天無黑夜,冬至是北極全天黑夜無白天。

    無夜是太陽永不落,無晝是太陽永不升起。

    在中國以湖南為界,冬天湖南以北不再下田耕種伺弄莊稼,稱為貓冬;湖南以南仍可下田耕種伺弄莊稼。

    躲貓貓.藏貓貓的貓冬,即呆屋裡不出院門稱貓冬。

    除歇冬否不一樣外,幾乎沒啥特例習俗。

    只不過麵食區有的地方有吃餃子,防冬至掉耳朵的說法作法,未必通行於北方各地。若有是本人淺見,望列位新增。

  • 4 # sddz以書潤心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我們大山東是個以麵食為主的地方。

    冬至節日,要吃水餃的,和父母家人的小團圓。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家裡老人愛這麼說。

    “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家裡的男士也這樣說,酒,菜,餃子都有了。

  • 5 # 崇陽37

    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現在我國不少地方仍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冬至已經在我國用土圭觀測太陽而測定,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時間在每年陽曆的12月22日或23日,而今年的冬至是在23日,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七。

    我國古代對冬至相當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冬至形成了它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很多地方都把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作為過節時的食品,在北方的一些地區還流傳著冬至不吃餃子會被凍掉耳朵的傳說。以前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有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但是,冬至一種較為普遍的風俗是吃餛飩。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還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的名號繁多,北方以及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廣東稱雲吞,湖北稱麵包,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冬至的另一傳統習俗是吃湯圓,這種風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在江南是過冬至必備的食品,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北方的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還有吃狗肉和羊肉進補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一年當中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狗肉羊肉都有壯陽補體之功效。在我國臺灣地區,則流傳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喜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來祭祖,以示對老祖宗的懷念。

  • 6 # 隴海鐵路文化

    1、拜天祭祖:

    從周代起,冬至這一天就有祭祀活動,《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祭祖,即便是最貧窮的人家,都會拿出平時的積蓄來添置新衣,準備祭祀用品。

    2、傳統飲食:

    冬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北方吃餃子的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在冬至舍藥留下的。

    六甲番人是潮汕人,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冬至這一天,父母親都會在家宅的門窗搭粘兩粒冬節圓,而更有一些人家還會在桌、櫥、梯、床等顯眼處搭圓,而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養豬的豬舍,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這是祭告天地鬼神,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3、冬至養生: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這一天防寒保暖,同時也可以在晚間泡腳,適量進補,吃些養肝護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豬肝等。四、家人聚餐:

  • 7 # 老蘇93956

    自從商朝分一年四季,後來周公用土圭法精測出冬至的時間,所謂冬至是指天地陽氣上升,地球漫漫積蓄能量,古時候把冬至定為新年是古人沒有今天科學,由於冬至受朝迋的重視,皇帝都要祭天,期待來年有個好收成,國泰民安,民間也隨之流行下來,代代相傳。

    我們家鄉有大冬與小冬之分,冬至前一日為小冬,冬至當日為大冬,家家上墳燒紙,祭拜祖先,保佑兒孫,五穀豐登,凡王姓人家都燒大冬,其它姓氏多燒小冬,但也不是絕對的。

    如果說陽間每年重視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春節)四節的話,那麼陰間則重清明、七月半、立冬、除夕、四個節必有燒錢化紙一系列祭拜活動。

  • 8 # 四書五經普洱茶

    數九

    從冬至這天開始認真“數九”。“數九”的方式就是寫“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這九個字,每個字都是九畫(垂、風的繁體是九畫)。每天寫一畫,等到九個字寫完,正好是八十一天,大地復甦,春暖花開。

    據說,這個風俗源於道光皇帝,在某一年的冬至那一天,他讓大臣們每天寫一筆,等九個字寫完了,春天也就到了,但是我只是“道聽途說”,還沒有見到這方面的資料加以佐證。其實他說沒說又有啥關係呢?畢竟就是一個典故,古人認為冬天是一個漫長的季節,那時候沒有現在的取暖裝置,如果不是不得已,誰願意冰天雪地裡外出?所以只能貓在家裡,無事可做,就會悶的慌,於是文人就想了個“遊戲”,也算是有了一個寄託,藉此打發時間而已。

  • 9 # 沸點融媒資訊

    冬至將至!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湛江(雷州地區)冬至的習俗!

    冬至拜祖是肯定的!在雷州地區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不管你是多大的高官,還是家財萬貫的老闆,還是平頭老百姓!冬至那天,一定要回到故里(家鄉)拜祖!相聚在氏族大宗裡,一起拜祖一起起火燒飯,相互問侯相互交談!

    雷州人非常尊"列祖列宗"!氏族大宗就是他們根,忘了什麼都不能忘記"列祖列宗"!天大的事都沒有"列祖列宗"大,所以"冬至大於年"!不管誰與誰有多大仇恨,在"列祖列宗"面前,那都不叫"事"!孝與尊,體現了雷州人民對中華傳統民俗文化敬畏!

    雷州地區有一首童謠!……大書房(氏族大宗)抬(宰)羊,小書房(氏族支宗)抬(宰)豬……!說明雷州地區冬至祭祖拜祖是用羊或者豬。不過,我見到的大多數是宰豬!小時候那兒,每逢冬至,學校都不去,早早地來到氏族大宗看殺豬,玩耍,等祭祖完後還有糖果吃,到了中午還能在宗詞大吃一餐,看著大人們有談有笑,自己玩的不知多有樂乎!

    我聽我老爸說,他小時候讀書就是在氏族大宗裡讀,都是本村的孩子,一位教書先生,那可是五六十年代的私塾!那時候可沒有像現在有學校,在雷州地區農村都是在氏族大宗裡讀書,村裡請來一位教書先生(或者是本村比較有文化的人來教)!所以,雷州人稱"氏族大宗"為"書房"!氏族大宗與"書房"就是怎樣來的!

  • 10 # 梔子暖香

    北方人冬至吃餃子,張仲景發明的“祛寒嬌耳湯”便是餃子的由來。

    老北京人喜愛煮餛飩吃。

    山東、四川、重慶、新疆等地區在冬至一般都喜歡喝羊湯,因為有這樣一個傳言,因為老一輩人都很窮,有富商是個大善人在冬至這一天呢宰殺了許多羊,熬製羊湯,分給那些窮人喝,窮人喝完後都暖洋洋的,就說冬至這一天喝羊湯最好,慢慢的就流傳了下來。

    客家人冬至喜歡釀酒。

    南方人大部分人冬至吃湯圓,為團團圓圓迎新年。

    江南地區大都吃些赤豆糯米飯,可除溼驅寒

  • 11 # 風搖塵飛1

    賀冬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冬至飲食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時光匆匆,冬至不吃,更待何時?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這裡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

    餃子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湯圓

    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 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區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養身

    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要及時增添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 12 # 月空清照

    冬至是意為著天地萬物衰亡之際,謂″大地之母,為了按季節時運來供養著芸芸眾生,不圖回報地辛苦了一年,已至到了閉藏於休整時期。為了感恩大地之母'民間以當年所收穫的各種農家珍果於祭品,來祭祀大地的無私奉獻,同時也是象徵著一種,以孝道的形式來祭祀冬至矣!

  • 13 # 流年逐夢

      再過一個多星期就到冬至了,中國幅員遼闊,各有各的過法。以前的台州人認為吃了冬至晚飯就算長了一歲,稱之為“添歲”。早年的冬至禮節更多,有冬祭的活動,長幼聚齊,敬神祀祖,現在很多地方也保留著這種習俗。

      台州有句話叫做“做冬至”,怎麼做?一大早,就出門買肉買菜買海鮮,再花上大半天用心做好滿滿一桌菜餚。需要幾個菜都有說法,這些做好的菜餚會被擺在家門口或院子裡,擺上酒盅,放上筷子,慢慢的添上老酒,祭奠祖先,俗稱“請老太公”,拜一拜,告訴祖先今天過冬至了,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平安順當,大人生活富足、小孩讀書上進等等,有啥心願儘管說,別過分了就行,你要是許願明年保佑自己成首富,這可做不到。。。

      過節最重要的當然是打打牙祭了,冬至吃的美食有“圓”和“扁食”,這兩種美食百吃不厭。“圓”是湯圓的意思,不過大多時候不是甜的,使用的糯米粉,包著的是肉餡或者菜餡,當然有些喜歡吃甜食的會做成紅糖芝麻餡。“扁食”呢跟餃子類似,不過是用方的皮包的,包好的形狀像耳朵。吃“圓”象徵著團團圓圓,吃“扁食”可是預示著今年冬天耳朵不生凍瘡啊!

      當然了,很多臺州人漂泊在外,可能到過年才回去。冬至是回不去了,不過吃個“圓”和“扁食”,回味一下家鄉美食的味道,還是可以滴!!

  • 14 # 草田張

    “冬至十天洋歷年”,“冬至數九起”。

    時間過得真快。倏忽間,冬至就快到了。二O一九年也即將過去。

    到了冬至,預示著冬日的寒冷正式拉開了帷幕。

    在解放前,冬至這天,是地主遣散僱農的日子。

    地裡的莊稼已收拾殆盡。糧食入倉,禾稈成垛。雨水沖毀的田埂地壠也修正完畢。是地主遣散僱工的時候了。

    這天,長期住在僱主家的農工們都會領到一點微薄的薪金,或者背上點糧菜當作佣錢回家去。

    不過,這已經是歷史了,一去而不返。

    我們這裡在冬至這天,也並沒有特別的風俗。倒是年年冬至吃餃子是約定俗成的。

    到了冬至這天,人們會提前割一點肉,自家地裡收得有蘿蔔、白菜、胡蘿蔔。這些都是做餃子的好餡料。

    “吃了冬至餃,不會凍耳朵”。

    俗話是這麼說的,想想,卻也沒有科學道理。

    餃子的形狀,確實像人的耳朵。但跟凍壞凍不壞沒有直接關係。只是人們的傳說罷了,只當飯後一笑吧。

    過去,人們生活困難,一年很少吃好吃的東西。即是白麵,一年也難得吃幾頓。每隔幾天,弄個節氣、節日,找個藉口,吃點好東西罷了。

    於是,就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 15 # 女王朱瓊

    眼看就要到冬至了,冬至作為咱們國家非常重要的一種節氣和傳統節日,在民間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社會發展到了現在,人們對冬至的重視有所減少,但是在以前的時候,冬至可是被人們稱為“壓歲”,僅次於春節的存在。

    自打周代開始,人們就有在冬至當日祭祀的活動,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對於冬至祭祀都是非常看重。而且隨著朝代的更替,從宋朝開始,冬至就成為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主要節日,甚至皇帝在當天還要舉行祭天大典,以求天神能保佑百姓安居樂業。

    不過到了現今社會,人們不再有封建迷信的思想,對於鬼神之說也不再看重,所以很多傳統的祭祀活動都已經慢慢的被淘汰,冬至祭祀也逐漸消失,直到現在幾乎無人遵守。

    然而雖然冬至傳統的祭祀活動消失了,但是冬至的食俗卻依然延續至今,人們在冬至冬天都有著傳統的食物。比如北方地區多以餃子為主,南方地區則多食用湯圓或者糕點。

  • 16 # 含山唐

    冬至,冬至連夜起九,我們南方真正的冬天真的至了。

    酒過三巡,所以祭拜時要篩三回酒。第一回後要盛上一碗飯,有些祖宗是不喝酒的。第三回酒篩好後,就要燒佛經。我們老家從來不燒冥幣的。佛經是用一種小麥秸稈的最上邊長麥穗的那根,幾十根一把,老太太們做得很精細的。然後拿著佛經“阿彌陀佛”的念,不念是不值錢的,唸了才值錢。看那金晃晃的樣子,真好看。老太太們說那是金條,陰間通用。

    燒了佛經,等冷卻了,可以吹燈拔蠟,祭拜結束。那一桌菜,就我們陽間的人吃了。

  • 17 # 睡獅已醒11

    我們這裡祭拜去世的親人,祭奠方式是到墳墓前先燒香再在墳墓周圍清除雜草埋上一些新土,天冷怕親人凍著,然後在墓碑前燒紙錢放鞭炮鞠三躬就完事了。

  • 18 # 圍爐趣談

    時間過得飛快,掐著指頭一算,轉眼間又到了冬至的節氣。冬至俗稱“冬節”,又稱“亞歲”或“小年”,告訴人們年關將近了。

    在外漂泊的人,到了這時候就要盤算著歸家的日子了,所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也是咱們老百姓生活中比較看重的傳統節日。

    有人從字面上認為“冬至”這一天,意思是冬天到了,其實不對的,而是指冬至時,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間陽氣開始逐漸轉強,代表著又一個迴圈起始,所以,也有“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以及“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的說法兒。

    不過,這並不是說,冬天最冷的時候過去了,而恰恰相反,九九八十一天的真正寒冷季才起了頭呢。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時氣變化,還編出了數九歌,即: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以說,這種口口相傳的節氣諺語,是從千百年來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得出來的。

    在咱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中,“九”這個數字有著特別的寓意,有著最大最多到了極點的概念。九九八十一意為到了頭之意,過了九九,漫漫的冬季漸漸遠去了,萬物復甦的春天就會到來了。

    那麼,山東威海人的冬至是怎麼過呢,其實和大多數的北方地區差不多,當然是家家戶戶包餃子吃了。小時候大人說冬至吃餃子,才能保證耳朵不被凍壞。小孩子天真就信以為真,哪怕不太喜歡吃餃子的,也要多吃幾個才放心。

    據說,這吃餃子還有一段民間傳說呢。相傳,神醫張仲景仁心宅厚,有一年冬天看見貧苦百姓飢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裡很難過,就讓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內煮熟作餡,接著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放入開水鍋中煮熟撈出,施捨給百姓們吃,並起了一個“驅寒矯耳湯“的好名字。

    後來,人們每到冬至,便也學做著吃,不過名字改為了“餃子”而已。

    還有地方到了冬至這天,習慣吃上一頓狗肉。據說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讚不絕口,自此民間便也上行下效也有了吃狗肉的習俗。

    其實,人們吃狗肉羊肉等滋補食物,是為了抵禦即將到來的嚴寒而積累熱量。而南方地區呢,則有冬至吃米團的風俗。

    不管南方北方,人們對冬至這個節氣都是非常重視的,不僅視為一個吉日,給予慶賀,同時,還會在這天有祭天祭祖,祈禱上天祖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子孫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 19 # 浪子走中國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多民族國家,南北文化習俗不同,因此名地民間的冬至也有著不現的習谷活動

    1.北方地區 大西北冬至會宰羊,東北喜歡包餃子

    2.南方地區 有著吃湯圓,米團,長線面的習慣

    3.廣東 冬至一般要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一般家庭都會蒸糕、做餈粑、湯圓等,並且要殺豬殺鴨,慶祝一番。廣東人比較重視冬至,冬至在廣東是一個大的節日。

    4.福建 福建還保留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在冬至這天,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所以冬至祭祖是福建傳統的習俗。

    5.江蘇 江蘇同樣非常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制糕以祭祖,並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黃酒加糖漿製成冬陽酒。

    6.臺灣 在我國的寶島臺灣還保留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在冬至這天,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7.寧夏 在寧夏銀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中國的文化淵遠流長,我們年輕人應該把這些傳統的習俗永遠的保留下來

  • 20 # 銀小耳

    冬至是冬季最大的一個節曰,也是24節氣中最早確定的節氣。冬至又稱“冬節”、“長至節”。

    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法,又被人稱為“亞歲”,“小年”。始於周,盛於唐宋,漢代還會全國(包括皇帝,大臣在內)放假過“冬節”。冬至節自古有祭天、祭祖的習俗,南北各地也各有不同。

    北方:有的吃餃子或吃餛飩,吃餃子以念醫聖制“祛寒嬌耳湯”之恩,也免得凍掉耳朵。山東人喝羊肉湯,也有地方的吃狗肉進補。吃狗肉習俗,據說始於漢高祖劉邦冬至愛吃狗肉。

    南方: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以江南最盛

    行。杭州人吃年糕,蘇州人喝冬釀酒,湖南人吃糯米飯,廣東人吃燒臘姜飯,廣西人吃發糕。臺灣人用九層糕祭祖。我們四川人、重慶人一般吃羊肉湯鍋驅寒。羊肉湯與白蘿蔔是絕配。全家人聚在一起,熱熱乎乎,和和美美過節。

    反正不管什麼節,都能被人過成美食節,這也是中國人的一種才能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症肌無力會導致出現生命危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