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路邊的一頭牛

    令不少家長頭疼的是孩子與老師發生矛盾,自己不知怎麼辦,怕處理不好,得罪老師又傷害了孩子。在此我建議做到以下兩點。 一、家長要冷靜,幫孩子理性分析。 不管家長從孩子口中聽到老師的不是還是從老師口中聽到孩子的不是後,最忌諱的就是偏聽偏信,從而失去對孩子教育的最佳機會。家長首先應該讓孩子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妥當。家長可讓孩子把同學和自己的表現比較一下,這樣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知道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原因。透過這樣的方法對待孩子的“申訴”,有助於孩子查詢自身的原因,也有助於消除孩子對老師的不滿。 一位家長接到班主任電話告狀說她孩子值日時不但不打掃衛生,還和老師頂牛。家長沒有立即指責孩子,而是耐心聽孩子的解釋。“不是我不願意打掃衛生,明明打掃過了,有的同學不講公德還有意把垃圾放在衛生區。班主任說因為我們不打掃衛生扣了班分,搞得班裡評不了先進流動紅旗,非得罰我們勞動一週,我咽不下這口氣!”家長覺得孩子說得也有道理,但沒有立即站到孩子一邊指責老師。這位家長伸手摸摸兒子的前額,很理解、很寬容地說:“老師的工作很辛苦,現在社會壓力大。你看,一家一個孩子還管不好,她要管幾十個孩子,哪能十全十美?要懂得寬容。你們現在正處於叛逆的年齡,大人認為你們是孩子,你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我相信你所說的屬實。能不能退一步把打掃衛生作為一種休閒,一種讓大腦得到休息的工作?如果不能這樣,能不能找一個老師心情好的時候,試探性地向她做一些解釋,語氣和表情都客氣一點,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作為父母我不也有批評你錯誤的時候嘛,難道說你也恨我不成?你要理解老師、尊敬老師,還要用一顆平常心看待老師……”孩子若有所思,終於點了點頭。 二、家長可以在老師和孩子面前說點善意的謊話。 有這樣一個故事,講述兒子從幼兒園一直到考上名牌大學的經歷。第一次家長會,幼兒園老師責怪兒子有多動症,三分鐘都坐不了。當兒子問母親老師說了些什麼時,母親鼻子一酸,差點落淚,但她還是佯裝歡笑,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別的家長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第二次家長會,兒子數學考試得了倒數第二名。老師懷疑他有智力障礙,要求母親帶他去醫院作檢查。在回家的路上,母親落淚了。可面對誠惶誠恐的兒子,她依然振作精神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說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第三次家長會,是兒子上了初中後。老師對母親說:“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中學有點危險。”面對兒子時,母親微笑著說:“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結果,兒子不僅考上了重點中學,而且還考上了清華大學。 在這個故事中,每次家長會,母親都會因兒子而受到老師的指責與批評,可她沒有責怪孩子半句,她從沒有對兒子失去信心,從沒看輕自己的孩子,對孩子說了善意的謊言。試想,假如這是我們的孩子。聽了老師對他的評價,我們可能會覺得很沒面子,回家也許會對孩子大發脾氣,甚至還打他呢。那孩子的狀況只會變得越來越遭,更談不上考名牌大學了。同樣在老師面前家長也可以說點善意的謊言,當然不能有孩子在場。例如“兒子雖然表面上裝出不喜歡你的樣子,其實在家還誇你課上得好呢。他還告訴我們你對工作認真負責。”我相信老師對孩子的怨氣一定會消減一點,一定會努力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你的孩子。當然在說善意的謊話時,也應根據孩子和老師的實際情況來說,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能對一個沒有責任感的老師說兒子在家說你很負責。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和老師要真正瞭解。 當孩子在家長面前抱怨老師的時候,切不可在孩子面前指責老師,那樣只會讓孩子對老師更加不滿。家長要在孩子與老師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哪怕是善意的謊言。讓老師和孩子透過這座橋樑增進對彼此的瞭解,進而達到對對方的認可,師生才能和諧相處,孩子也才能健康成長!

  • 2 # 家委

    孩子和老師發生衝突,屬於少有現象。

    一旦發生孩子和老師發生衝突情況,作為家長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應當從多渠道、多角度全面瞭解孩子和老師發生衝突的原因、經過、結果,包括老師、其他同學以及自己的孩子,對沖突的梗概有一個詳細的瞭解和客觀認識。

    其次,做好孩子心理疏導。從多方面給孩子進行客觀分析,引導孩子認識到在衝突過程中自己行為和態度上有哪些不妥之處,從而讓孩子深刻反省自己的錯誤,並指出以後遇到類似情形應當怎樣處理。

    最後,在孩子深入反省自己錯誤的基礎上,帶孩子向老師道歉,並向老師做深刻檢討,教育孩子以後應尊重師長,改正錯誤,好好學習。

    同時,結合孩子實際情況,與老師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家校聯合,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學校、教師單方面的事情,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也非常的關鍵。只有以學校為主,家庭全面配合,才會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促使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孩子才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 3 # 陽光心態的答案

    首先老師和學生之間發生衝突沒有“錯與對”之分,因為每一位老師的初心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和進步,老師的初心都會愛每一位孩子。所以對於衝突的發生,我們一起探索背後發生了什麼?

    第一,孩子與老時間衝突的原因是什麼?

    1)孩子的情緒管理需要調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順風與逆風的時候,會有挫折和失敗的時候,特別到了家裡,父母的嘮叨,和孩子覺得父母的不理解,產生心理的抗拒與抱怨。到了學校,會受到老師的嚴格和高要求,甚至會批評,讓孩子心理一直處於一種極度高壓和反感狀態,甚至會很浮躁,所以一旦老師在言語嚴厲的時候,在情緒上無法控制自己,立即發生對抗,衝突。

    2)情緒管理需要家長和老師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去培養,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父母和老師的關注和認可,在正面訓斥之前,我們是否可以透過對孩子進步的地方給予肯定和鼓勵,對於最近不如意的地方,老師放下自己站在老師的位置,而去到平等的位置與孩子一起來分析和探討,從內心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和溫暖,覺醒自己應該從內心調整心態,修正自己,繼續砥礪前行,也許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激發到孩子的自信和激情。

    第二,老師允許學生當下所發生的一切。

    1)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很多的錯誤,比如,在家打遊戲,作業拖拉,上課不專注,做題太粗心,同學之間經常吵架,消極情緒比較嚴重等,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過,但是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包容和接納孩子的呈現,然後,用心去探索到孩子的內心深處,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在的狀況?是家庭的環境?還是學校的環境?是父母的管教方式?還是老師的頻繁批評?是同學間的不和諧還是外部因素刺激到了孩子的心情?當然,所有的一切,孩子是一切的根源。但是,一定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去碰撞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包容,允許,接納所有一切的框架裡,引領孩子去向陽光,積極的心態!

    2)在孩子與老師衝突的時候,老師更多的去探索自己,為什麼孩子有這樣的情緒?自己發生了什麼?言詞不當,不瞭解事情真相前過早下結論,在眾人面前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直接批評等。雖然,老師的高要求孩子是想讓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有更大的期望,善良的初心允許學生對你的不理解,也要對自己的情緒和衝動給予允許和包容,衝突對老師來說,也是一種成長。回看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回看自己的方式方法是不是需要再次梳理?回看自己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是不是做到了先遷善?

    不管是發生了衝突還是和老師之間的溝通發生了障礙,都不重要,關鍵是透過這次衝突,彼此探索到了什麼?如果懷著一種包容的姿態去彼此接收,那就是活出了一份格局,如果彼此心裡還處在一個不舒服地帶,那麼我邀請你們放下自己的情緒,手拉著手,用你發自內心愛老師,愛學生的眼睛看著對方,也許不用講很多話,也許不需要眼淚,相信標題答案就在你們的當下你們彼此的眼神,心與心交流中出現!珍惜現在,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 4 # 寶媽分享育兒知識

    家長首先要安撫老師的情緒,畢竟孩子在老師手下,老師不爽了有無數種機會對孩子冷暴力家長還啞口無言的,所以在師生矛盾中家長首先要重視老師的情緒。孩子錯了孩子向老師道歉,老師錯了讓老師道歉很難的,老師畢竟是長輩,相當於領導,下不來那個檯面,而且很多事情上恐怕說孩子對錯容易,說老師對錯太難了吧?發生完這次矛盾後孩子還是需要在老師手下學習的,所以啊,原本就不在平等的位置上,孩子和老師發生衝突家長首先要有個向老師道歉的姿態,安撫老師的情緒,避免惡化事件。

    當然,這指的是一般的矛盾,如果發生了嚴重的侮辱,體罰矛盾,日後也不可能再在這個老師手下上課的情況除外。我上面提到的主要是基於日後好相見,同時師生並不在平等位置上這兩點考慮的。

    下面一步就要細細聽聽老師怎麼說的,看看站在老師的角度孩子哪些地方錯了,方便跟孩子溝通,糾正孩子的行為,以利於師生良好關係的促進。

    孩子再小,我們也得聽聽孩子的聲音。如果聽完老師的話就來訓斥一頓孩子,怕孩子感覺五雷轟頂啊,萬念俱灰啊。他們最大的庇護就是父母,如果父母連一點安慰都不給孩子,讓孩子感受不到支援,關愛,那孩子以後遇到自己解決不了對抗不了的事情他們就會很軟弱,感覺沒有人會幫他們,對親子關係也是很大的破壞。而且孩子和老師發生衝突的時候,老師會和顏悅色嗎?孩子就一點受傷沒有嗎?此時的孩子是不是也需要撲到爸媽的懷抱委屈的哭一場呢?

    先不論孩子的對錯,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先接納,理解,共情孩子的委屈,等孩子平復下來以後再論對錯,這時候孩子容易接受,我們說的也才有意義,才能實際的解決問題。

    這個時間差我們常常會忘記,就是我們總是會覺得老師都是對的,或是覺得孩子錯了就應該被批評被教訓,怎麼可以反抗呢?我們忽視的就是孩子的感受,即使是犯錯的人也要自尊要面子,也有心,也會難過的,也需要臺階下。只有先給了孩子先給犯錯的人臺階了,他們才會主動認錯,不然會就不承認錯,繼續對抗,弄得兩敗俱傷。

    我們需要的是師生關係的和諧,需要的是孩子在學校上學開開心心的,而這些都不能靠強制,要靠心悅誠服。

    第三步,給完孩子擁抱,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理解Ta的委屈,是愛Ta的,然後再給孩子講道理吧,分析分析處境吧,讓孩子站在老師的立場看問題,理解老師的情緒反應。老師一定不會全錯的,所以,最後還是讓孩子去跟老師道歉吧,老師的面子大過孩子的面子,至於如果老師也有錯呢,家長就委婉的幫孩子解釋一下吧,別指望老師道歉了,把老師的那口氣理順了最重要。

  • 5 # 黃爺30

    出題的人表達不清楚一點,就是學生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高中生?

    如果是小學生與老師發生衝突,老師應該放下架子,主動與小學生和調解。

    如果是初中生,要先問一問這個學生先錯還是老師先錯,誰先錯誰先道歉。然後由家長向老師交流,如何共同教育好孩子。這樣,化干戈為玉帛,共同為孩子的學業互相配合。

  • 6 # 玖抒教育

    說一些過分的話,但還請各位家長三思。

    首先,無論誰的對錯,一定要當著老師的面,支援老師,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並要求孩子道歉。這是必須的,這是一個“人情世故”的要求。

    一個老師不會因為一個學生的偶爾調皮去冷漠和偏見他。但是,絕對會因為一個無禮無理的家長而討厭一個學生。為什麼,這不是給老師面子,也不讓孩子委曲求全——師者為尊,受教為大。一個家庭和老師(學校)方面抗衡,對於整個班級、學校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學生看在眼裡,會在心裡受到感染。

    如果您希望孩子在班級能夠正常學習,這是必須的。

    至於,離開學校和老師之後,該怎麼教育孩子,這才是關鍵。

    如果孩子真的錯了,這個沒什麼可說的,必須嚴加管教,絕不能助紂為虐!

    “爸爸(媽媽)相信你是對的,老師做錯了,是他們對你產生了誤會。那你知道為什麼今天一定要讓你給老師道歉嗎?不是讓對的人必須聽從錯的人,而是想讓你明白,大人們很多時候也會做錯事,你不能指望任何人完美,但就是遇到他們有瑕疵的時候,絕不能採用粗暴衝動的言行。他們是錯了,但他們是長輩,學會用正確的行為和語言來和做錯事的人相處,這才是爸爸(媽媽)希望你能懂得的道理,好嗎?

    以後,你還會遇到很多次這樣的情況,但絕不能衝動,用理智和適當方式去維護你的權益,與此同時,還能給予他人尊重。”

  • 7 # 1399766888翔

    當你孩子和老師發生衝突時?該怎麼辦?首先:老師對不起、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請老師明示!讓我把孩子帶出去?讓大家都冷靜一下!先問問孩子,到底為了什麼和老師發生衝突?如果是孩子的錯?讓他向老師道歉、如果老師沒有弄清楚事情?批評孩子?我會帶著孩子向老師解釋清楚!也希望老師向孩子說聲對不起!

  • 8 # 御風化雨

    我是尊師重教的,我也是這麼教育孩子的。

    我不會站在孩子這一邊去指責甚至傷害老師,我也不會不分清紅皂白打罵孩子。也就是說,我在處理事情爭端時,我不預設立場。

    如果發生衝突,首先我得問清事情的原委。

    我有一朋友,他孩子在高中課堂上頂撞老師,當場把老師氣哭了。我朋友很擔心,糾結著他要不要給老師道個歉,但一時又拿不定主意,讓大家給他出謀劃策。

    事情是這樣的,老師講課時,談到了當今社會醫院的種種弊端,她還講了自己就醫的親身經歷,流露出對醫生的不滿。

    這時候,他的女兒直接站起來,針峰相對的跟老師辯論,講她爸爸當醫生是多麼的辛苦!

    我們都為他有這樣的女兒感到驕傲,有勇氣維護自己的尊嚴。因為在孩子的眼裡,老師講醫生不好,就是說他爸爸不好。醫院與學校不過兩公里遠,老師和學生都住在附近。

    我這位醫生朋友相當敬業,醫德醫技頂呱呱,走到大街上盡是打招呼的熟人。

    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一次體驗,逐漸的長大,自己的事情讓她自己思考吧,只要沒有過激的言行就好。事後冷靜的想一想,老師會覺得是她自己言語出格。孩子又沒做錯什麼,如果你道了歉,還讓事情複雜了。

    當然,如果老師真的很過分,體罰導致孩子傷害或恐學,那我也會跟學校交涉,走正常的通道反映問題。

    如果孩子有錯在先,我會批評教育孩子,督促孩子改正,引導孩子走正道。

  • 9 # 使用者5099900956042

    首先弄清原因,如果是孩子過錯,就得教育孩子,然後讓孩子向老師道歉;如果是老師師德師風問題,那就得向校方討個說法。

  • 10 # 思維陷阱A

    作為老師是天底下最偉大的職業,稱之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點不為過,他們對學生的心是和父母一樣,總想把最好的給予孩子。

    可是有時候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心智不成熟,總覺得對他嚴厲苛刻了就是對自己不好,有了這樣的思想,和老師衝突那就在所難免了。

    但作為家長是成人,應該知道啥對啥錯。

    作為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判斷對錯,像孩子和老師發生衝突,一般都是孩子做錯了,而孩子認識不到。

    所以家長一定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自己錯了。

    也只有認識到自己錯了,才會改正,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才會有一個幸福美好人生!

  • 11 # 擁抱知識的海洋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與老師發生衝突相信很多父母心裡是挺難受的。

    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會不會因為這件事,導致老師給孩子穿小鞋,或者說因此影響了孩子日後的心裡成長。

    但不論如何,出現了這件事,我們就得知道他為什麼。

    我們需要明白,我們不能都說老師好,也不能都說學生壞,因為任何的一棒子打死都是不對的,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

    希望透過以下的步驟帶給您啟發:

    一,瞭解經過: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道聽途說吧?

    口頭傳播的訊息在經過人群時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味,這取決於傳播者的理解與記憶。

    那麼,同理:當老師與學生髮生衝突時,我們只有明白了一件事情的經過我們才能對一件事情做出定性。

    二,假設是老師的過錯:

    1,我們需要明白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老師為什麼會與學生髮生衝突?很大的可能是學生在上課時出現了一點問題,老師對此進行了懲罰,

    比方說,對孩子進行體罰或者說變相體罰。

    那麼,學生不服氣,於是衝突就開始演化。

    教師職業道德中“關愛學生”一點明確規定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者變相體罰。

    從這點上看,是老師出現了過錯,違背了職業道德。

    但我們上面也說過,對待事情不能一棒子打死。教師這麼做,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學生好,只不過可能方法不太對。

    那麼,因此

    2,我們需要如何溝通調整呢?

    以下將從家校合作上進行闡述,

    在學校上:

    1,與學校約定懲罰尺度,在不損傷孩子心靈的情況下進行輔導。

    2,反向思考,變懲罰為獎勵。

    可能有人會問,怎麼個獎勵?

    有個故事是這麼講的。

    從前,在美國,有一個黑人孩子讀書不好,還天天打架。父母想要他出人頭地,於是拼了命的將他送進美國的一傢俬人學校,希望他能珍惜機會,並以此改變命運。

    孩子的英語不好,可那傢俬人學校的學生英語都很好,並且,孩子還因為是黑人,在這裡飽受歧視。

    這樣,他在這裡反而更糟糕了。他天天找人打架,成績一落千丈,最後,學校想要開除他,但看在他母親苦苦哀求的份上還是再給了他一次機會。

    這次後,母親多打了一份製作雕像的工作(一天4到5份工作),並尋求老師的幫助,說只要孩子一天只打一次架,就給孩子一個雕像作為獎勵。(羅森塔爾效應)

    漸漸的,孩子不再打架,成績也慢慢好起來了。

    所以,透過獎勵的形式可能比單單的懲罰更好一些。

    三,假設是學生的過錯:

    衝突已經發生,懲罰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錯能改。

    有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犯下去。

    對於孩子的過錯,我們需要進行引導,怎麼個引導法呢?

    1,講道理:

    就像宋小寶小品吃麵裡所說,你有理你怕什麼。

    只有把道理講明白了,孩子才有可能明白自己所為的問題。當然,單單講道理也是不夠的。還需要

    2,擺事實:

    透過事實來論證這一事情,將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發人深思,引人警醒。

    3,以身作則:

    孩子出現問題,不能說父母是沒有一些問題的。就像少年的你中欺凌她人的魏萊一樣,家庭的問題是導致她病態的本質。

    作為父母,需要身正為範,以身作則。

    四,總結:

    對待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衝突。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事情的經過,不能打無準備之戰。

    如果是老師的過錯,我們要明白老師是為學生好,我們可以透過家校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如果是學生的過錯,我們需要對孩子加以引導。以身作則的同時還需要擺事實,講道理。

  • 12 # 活出您的微笑

    這要看衝突嚴不嚴重,如果是孩子的錯那就好好教育孩子,給老師認錯。在者如果是老師的錯,那麼就要把孩子和老師與家長一起來談談,總之不管誰錯,儘量能和平解決的和平解決。\

  • 13 # 花姐減肥日記

    我會回家先自己的孩子全部的過程,不管對錯,先擁抱自己的孩子,因為跟老師有矛盾她內心也一定是害怕恐慌和無助的,讓她明白無論任何事情,媽媽都接納她,家都接納她,然後再讓她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她是老師,老師是她,我們重演一下全部的過程,她自己是什麼感受,是否會生氣,會難過……

    如果她意識到自己有錯,我會帶她一起去學校跟老師道歉,如果她依然認為自己是對的,而我也認為她可能真的沒有錯誤,可能是老師真的誤解她了,或者老師過激了,我會告訴她,媽媽相信你,媽媽也認為你是對的,但是老師始終是教育我們更多知識的人,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內心去原諒老師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做一個寬容的孩子呢?

    同樣,我也會跟老師單獨溝通,不管孩子怎麼樣,家長肯定是百分之百支援和配合學校的,同時告訴老師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最初的初衷,讓老師明白孩子讓她生氣是因為什麼原因,或許老師聽了就釋懷了,如果老師還是不理解,我會跟老師說可能我們家孩子確實比較有個性和主見,我會耐心去溝通,但是給孩子一點時間。

    回家後我會告訴孩子,老師那邊已經不生氣了,已經知道了來龍去脈,老師說了,在他心裡你是一個非常棒的孩子,只不過偶爾比較個性,如果你能夠更加專注學習,老師相信你未來一定不可估量…

    也許我對孩子又說謊了,但是生活中是需要一些善意的謊言的,我相信雙方溝通過後,就不會繼續僵持著,因為孩子心裡已經從跟老師有矛盾到完全釋懷,甚至更加努力,而老師我相信也不會非要怎麼樣,老師有時候只不過需要孩子的一個態度,家長的理解而已!

    僅代表個人觀點!

  • 14 # 藍天89516

    在老師和孩子都在場時,先給老師一個臺級下,教育孩子,然後再問清楚情況,必謹老師會董得多些,也是為人師表,不會範很大的錯,再互相勾通

  • 15 # 張穎有機羊奶經銷處

    先聽老師和孩子講,判斷對錯,孩子有錯的幫他認識並帶孩子跟老師承認錯誤,老師失誤幫老師跟孩子解釋解釋,讓老師也很孩子解釋,師生不要對立,無論什麼原因不要讓孩子仇視師生關係,步入社會也會遇到各種問題,學會委婉解決

  • 16 # 獨立尊嚴平等

    當孩子和老師發生衝突怎麼辦,這個問題基實好辦得很,首先作為孩子的父母們要了解自己孩子平時的所作所為,如孩子本質就是調皮倒蛋的那種壞孩子,老師教訓一下也無可厚非,如孩子聽話,成績好,受到老師刁難那又另當別論,總之如沒大問題,還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為好。如被打得傷筋動骨,那還是得去學校討個說法。

  • 17 # 玲子姐

    我首先要問是什麼情況,事情的嚴重性,如果是我的孩子出錯誤了,那麼我肯定要跟老師溝通。孩子犯錯誤了,老師批評指正我沒有話說,但是老師要是把孩子打出問題。那我肯定要找老師麻煩。不管什麼情況下。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批評那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孩子打出問題發生衝突。那就是老師不對。

  • 18 # 我的1998

    理性去看問題,首先,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孩子有個好成績。然後把問題了解清清楚楚,老師如果沒有特別不當之處,給孩子講老師的良苦用心,讓孩子給老師道歉!

  • 19 # 水煮活魚3

    先問清楚原因,看看具體事情是什麼樣的,問問孩子的想法,孩子和老師的想法肯定不一樣才會發生衝突,自己可以分別站在老師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和老師說一下孩子當時的想法,老師畢竟是大人,知道孩子的想法後會給出準確的判斷,家長給孩子講完道理後必須向老師道歉,學生和老師衝突本來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用對方法孩子可以由壞變好,用錯方法孩子就可能由好變壞

  • 20 # 摸金笑胃

    首先要了解情況,什麼原因跟老師發生情況。哪怕對不對,都要批評孩子,要懂尊師重教。哪怕是老師錯的,也不能跟老師發生衝突。

    一、也許有時候老師語氣各方面傷害了孩子,然後孩子自尊受到傷害後發生的衝突。跟小孩說明情況,老師為什麼這樣說你呢?給他自己想自己的錯。

    二、如果是老師誤會孩子了,沒做的事說是孩子做的起的衝突,那就要跟孩子講,在哪裡誤會都會有,就看你怎麼解決這個誤會。你敢保證你沒誤會過別人嗎?是吧!誤會當面說清楚就好,起衝突解決不了誤會。起衝突了有些時候你對,卻變成你的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印象中的山村教師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