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語不知

    就當時中國幾股勢力軍隊戰鬥力而言,清軍最強,明軍邊軍野戰軍次之,闖軍再次,明地方軍最差,李自成的軍隊組成主要是流民,投降的明地方軍,少量投降的明精銳野戰軍。明軍精銳被洪承疇在遼東松山糟蹋完之前,闖軍基本上是被明軍精銳爆揍的節奏,松山大戰後明軍精銳和機動部隊損失殆盡,孫傳庭的新軍還沒有充分的訓練和補給的情況下被崇禎接連下詔催促與闖軍決戰,最後全軍覆滅(這一點崇禎連慈禧都不如,曾國藩能從容練兵,組織後勤,屢敗屢戰,用鐵桶戰和呆戰最終擊垮太平軍)才給了闖軍坐大的機會,李自成進北京的一系列勝利,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順利,明地方軍幾乎全是望風而降,大順軍隊沒有經過大戰和惡戰的考驗,遇到當時中國大地上戰鬥力最強的清軍自然原形畢露被打回原形了。

  • 2 # 毛火榮

    李自成當時十萬應該不止,據史料來說估計有20萬左右,吳三桂5萬左右,清人大約8萬左右,

    其實就兵力來說,李自成有優勢,但打仗不是數人頭,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1,李自成剛剛佔了北京,形勢一片大好,精神有所鬆懈,沒有大局觀,當時就一心想打吳三桂,但是忽略了吳三桂會投降清人,根本沒做好後手準備。

    2,李自成長期在關內打仗,沒有很好的估算自己和對手的實力,吳三桂呢,關寧鐵騎應該是大明最強的力量,清軍更不用說了,只強不弱,一對一可能有一線希望,一對二肯定幹不過,更何況還不知道他們會聯手,有點像拔河,本來以為十個對十個,等你拔的差不多了,力氣也用完了,好了對方突然加了十個人,沒做準備肯定不行

    3,本來山海關敗了,退守北京,退守西安也行,可萬萬沒想到清軍追的太兇,根本來不及組織,這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搜刮的財寶太多,一定程度上也拖延了撤退的速度,

    4,李自成會迅速潰敗,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在於大順軍的組織紀律和軍隊士氣出現了嚴重問題,眾所周知,李自成是草莽出身,所以他的部隊很多都是各地流寇吸收加入進來的,這些人本身組織紀律就很差。在順境的時候,還沒有大問題,可一旦到了逆境,想指望他們做到絕處逢生,那就比登天還難了。在戰場形勢遇到不利的情況下,這些兵痞不是想著如何同敵人奮戰到底,而是打算一有機會就腳底抹油開溜。這樣的部隊,雖然人數多,但說白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也只能打打崇禎的明軍?

    5,最後一個原因最讓人痛心,就是中國人的劣根性,這邊大順大清打的不可開交,那麼南明還在爭誰是正統,這個時候如果南明有個雄主,形勢又肯定不同了。

  • 3 # pingfan平凡之路

    首先對清軍參戰沒做出準確的判斷,一味同吳軍決戰,待到中午吳軍即將被擊敗的時候,自己的力量也損失不小,給了清軍可乘之機,其次從戰役角度來看,李自成過早的投入預備隊,清軍一參戰自己已無兵可派,只得敗走,最後清軍以追擊見長,追得自成軍隊潰散,自己身死九宮山。

  • 4 # 繁華萬里

    首先,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即使沒有吳三桂的幫助,李自成也擋不住清朝入關,清朝或許能夠與南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我們看一下,李自成軍隊的組成部分,在1642年的時候,李自成的軍隊還是採用了流寇式戰術,一旦遭遇明朝主力軍隊的打擊,就會陷入崩潰。但是,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裡,李自成的力量迅速壯大。由於,明朝官兵們普遍拖欠軍餉,以至於大量的明朝官兵投降了農民軍。這些明朝官兵接受過正規的訓練,迅速成為了李自成的主力軍隊。在後來的山海關大戰中,李自成的農民軍和吳三桂的關寧軍採用了幾乎相同的戰術和陣型。經過2年的發展和積蓄,消滅了孫傳庭的機動部隊以後,李自成率領20餘萬軍隊北上。最終,佔領了京城,明朝崇禎皇帝自殺。

    李自成佔領京城以後,駐守寧遠地區的吳三桂本來準備投降。吳三桂的軍隊只有3萬多人,不是李自成的對手。但是就是吳三桂率領部隊前往京城的途中,出現了愛妾被霸佔、父親被拷打的事情。這徹底激怒了吳三桂,吳三桂命令軍隊攻下了山海關。由於自己的實力和李自成差距比較大吳三桂向關外的清朝求援。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命令八旗主力日夜兼程趕赴山海關。得知吳三桂倒戈,李自成率領10餘萬精銳部隊前往山海關。由於吳三桂前後兩次忽悠李自成,等李自成抵達山海關時。清朝的騎兵已經到達山海關外。

    在軍隊數量上,李自成有10餘萬,吳三桂有3萬餘人,清朝軍隊在6萬到8萬之間。戰役爆發以後,李自成和吳三桂的部隊採用了類似的陣型和戰術,畢竟都是明朝軍隊的老底子。李自成的部隊人多勢眾,而吳三桂的軍隊比較精良。雙方陷入了鏖戰以後,李自成為了迅速擊敗吳三桂,把2萬最強的預備隊也加入了戰鬥。依靠人數上的優勢,李自成的軍隊逐步取得優勢地位。吳三桂的關寧軍處於苦苦支撐的局面,在這種關鍵時刻,清朝騎兵從兩側夾擊李自成的軍隊。由於猝不及防,戰鬥力也遠不如清軍,李自成的的軍隊迅速潰敗。

    在山海關大戰中,李自成的軍隊損失慘重,那些精銳部隊消耗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自成沒有繼續堅守京師,而且帶著殘餘勢力撤回了陝西地區。清朝成功的進入了山海關,而且迅速佔領了山西、河北等地區。我們看一下當時的情況,吳三桂在這次戰役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作用。即使沒有吳三桂的作用,依靠李自成軍隊的水平,也擋不住清朝軍隊。

  • 5 # 歷史的小學生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邀請!山海關之戰史稱“山海關戰役”。在分析這場戰役之前,我們需要糾正一個問題,許多史書中都把山海關寫成吳三桂的防區,甚至把吳三桂說成是山海關總兵。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當時的山海關總兵是高第,麾下部眾約餘萬人。吳三桂此時的職務是寧遠總兵,還在關外負責防守清軍。李自成在向北京進軍時,據守居庸關的明朝總兵唐通率眾投降。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又命唐通率本部兵馬、帶上大量銀兩、財物前往山海關勸降吳三桂和高第。吳三桂和高第答應歸降後率本部兵馬前往北京覲見李自成時,山海關的防務又由唐通負責。

    當吳三桂走到玉田縣時,聽說李自成大將劉宗敏在北京搞的“追髒助餉”波及到了他的父親吳襄及家人,對李自成招降的誠意產生了懷疑。於是他掉頭回去,直奔山海關,向鎮守山海關的唐通部發起突然襲擊。由於事發突然,而且唐通麾下只有八千餘人,兵力上也遠不是吳三桂的對手,於是被吳三桂擊敗,山海關遂為吳三桂佔領。

    唐通被擊敗後,立即派人向李自成告急。李自成得到吳三桂叛變的訊息後,經過緊急商議,一面批評了劉宗敏,同時對吳襄進行了撫慰,並且讓丞相牛金星代吳襄起草了一封給吳三桂的信,努力挽回局勢;一面決定親率十萬大軍往山海關平叛。

    在李自成向山海關進兵之時,關外的滿洲貴族也是虎視眈眈。他們擔心一旦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在關內站穩了腳跟,這對他們經略中原將是非常大的挑戰。於是,在攝政王多爾袞的主持下,決定乘大順軍立腳未穩之時出兵干涉。此次出兵,由多爾袞和多鐸、阿濟格帶領全部清軍的三分之二兵力由薊州和密雲破牆而入。當清軍行至翁後時,遇上了吳三桂派來的求援使者。多爾袞大喜,立即改變行軍路線,向山海關兼程進發。在行軍途中,多爾袞向吳三桂許以封王的承諾招降了吳三桂。

    李自成到達山海關後,立即對吳三桂發起進攻。雙方激戰一個晝夜,吳軍漸漸不支,其中一部吳軍還投降了大順軍。吳三桂眼看將要大敗,就親自趕到多爾袞的營地求救,為了以示區別,多爾袞命吳三桂的軍隊全部用白布系肩。接著,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關,向大順軍發起猛攻。由於大順軍與吳三桂已經激戰一個晝夜,兵力也遠遠不及清軍,因此,雖然奮勇迎敵,仍然敗下陣來。李自成只能連夜撤退,在行至永平范家莊時,把隨軍的吳三桂之父吳襄處斬。回到北京後,又把吳三桂一家三十四口全部處死。而吳三桂本人則在山海關戰役結束的這一天,被多爾袞封為平西王,正式成為清廷屠戮漢人的走狗和馬前卒。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方面如下,第一,滋生了輕敵驕傲的思想,沒有充分認識到吳三桂的重要性,把他當作一般明朝降將對待,竟然在招降吳三桂成功後又傷害到他的家人,導致吳三桂降而復叛。

    第二,在吳三桂叛變後,沒有預料到他會投降清軍的可能性。因此,在出徵時僅帶領雙倍於吳軍的兵力對付吳三桂。當清軍助戰後,大順軍在兵力上立即落入明顯下風。

    第三,沒有充分認識到清軍會軍事幹涉的可能性。自萬曆末年以來,遼東軍事衝突連綿不斷,清廷已從當初爭取獨立的鬥爭方針轉變至入主中原的政治野心。但以李自成為首的大順政權卻沒有認識到清廷的野心。他們認為清軍數次叩關針對的只是明朝,並非大順軍,況且,他們天真的認為也從來沒有與清廷發生過矛盾,因此,錯誤的判斷清廷唯一的敵人是明朝,而不是大順軍。所以,清廷斷無干涉關內事務的可能。李自成只是以狹隘的階級觀念看待此事,把明朝看成他與清廷共同的敵人,卻忘記了清軍數次入關的目的是漢人的財物和土地。

    第四,對山海關的戰略位置缺乏清醒的認識,山海關城高牆厚,東臨大海,易守難攻,因此,清軍數次入關都是繞道蒙古、山西等地。李自成在招降了吳三桂後,派往鎮守的只是剛剛投降過來的明朝降將唐通所部八千人,而沒有派出由大順軍將領率領的精銳重兵。這樣一來,唐通的八千餘人很快就被吳三桂的大軍擊敗,導致整個局勢都發生了逆轉。

  • 6 # 暮色江山001

    無關立場,就事論事,吳三桂在其中作用不大,頂多一個帶路黨。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綱領的流寇政權沒有道理戰勝已經在瀋陽建制的滿清。這才是李自成一敗後再也沒有組織起像樣的反擊。因為他的手下全是隻會打順風仗流寇,唯一能幫他提出政治綱領的人被他殺了,還有什麼懸念嗎?

  • 7 # 誰懂我心26

    首先在這裡說明一下,當時的實際情況李自成的軍隊大多數是農民,一群烏合之眾,當時的大明朝軍隊將領大多數貪生怕死吧了,相反滿清軍隊,就不一樣了,大多數是裝備精良,大多數訓練出來的,農民軍之不過是撿了個大便宜吧

  • 8 # 庭州行者

    話不多說,就李自成的部隊成分,學過歷史的人都是心中有數的。號稱百萬的農民軍,很多都是婦女老人,真正能作戰的並不多。要說這二十萬算是精銳,的確可以這麼說,對於李自成本人而言,這二十萬的確算得上精銳。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大多數是來自於明軍,因為明朝發不起軍餉,自然正規軍就投降李自成了。

    這些所謂的精銳,相比於明末的秦軍,天雄軍而言,可以說是戰鬥力較弱的部隊。而秦軍,天雄軍和關寧軍比起來,則也算是戰鬥力較弱的部隊。關寧軍主力在松錦之戰中被清軍消滅殆盡。所以,李自成的那一票精銳,對於清軍來講,根本不足掛齒。

    更何況,清軍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是隻有騎兵優勝了,步兵,炮兵,全方位超過了明朝。尤其是火炮,清軍制造的紅衣大炮質量好於明軍,且炮兵對於火炮的控制力也好於明軍,最重要的是,紅衣大炮已經被清軍普遍裝備。而李自成的部隊,在火力上根本不足以和清軍抗衡。

    因此,一片石大戰,李自成的主力部隊和吳三桂的關寧軍殘部五萬人大戰一上午不分勝負,可見戰鬥力有多差,被清軍輕易擊敗,也就不足為奇。

  • 9 # 郭來說歷史

    第一,他們沒想到,吳三桂會引清兵入關,打了個措手不及。

    第二,先天不足,軍隊實力本來就比不上關寧軍和清軍。

    第三,因為他們在北京城裡搶劫了一番,失去了戰鬥下去的決心,光想著榮華富貴呢,實在不行可以回到陝西,因為他們在北京城裡拷問出了近7000萬兩銀子。

  • 10 # 我是你洋主子

    別吹了,李自成原本和吳三桂部激戰中還稍占上風,而滿清軍隊等到兩敗俱傷時突然殺出,騎兵衝向李自成能不敗嗎。滿搭就是撿便宜

  • 11 # Devil181172614

    李闖沒想到吳三桂會降清,更沒想到清軍會突然在關鍵時刻背後襲擊,當時大順與關寧鐵騎已經是兩敗俱傷,清軍的加入瞬間使順軍崩潰

  • 12 # 秋雨魯北說歷史

    李自成農民軍一路從開封順利的攻入了北京,拿到京城後全軍鬆懈,腐化的速度非常的驚人。

    相比較清朝而言,他們的政權已經穩固了二十年,在松錦大戰中也是消滅明軍10萬人戰鬥力驚人,後在多爾袞領導下清朝作戰能力也在逐步上升。

    吳三桂的倒向清朝也讓李自成準備不足,倉促和清吳聯軍在山海關大戰,結果一敗塗地。從當時實力來看清朝在騎兵方面強於李自成農民軍,吳三桂軍在陸軍野戰也比李自成農民軍強大,因此李自成農民軍最終一敗塗地。

    清一路順風統一全國建立了最後一個封建帝國,而李自成兵敗如山倒,不知所蹤。

  • 13 # 火器工坊

    李自成的軍隊有十萬是不假,但是精銳真的是談不上。

    你真的以為李自成是硬碰硬幹過的孫傳庭和左良玉那就大錯特錯了,李自成在朱仙鎮大破左良玉,原因是各路明軍不能協調一致,各個總兵互相觀望,以求最大限度的儲存實力。原本明軍和闖軍已經在河南僵持住了,而就在這關鍵時刻,左良玉卻下令撤軍,引發了明軍連鎖式的潰敗,其他記錄明軍一看左良玉退了,馬上收拾東西撤出陣地,甚至跑的比左良玉還快。而因為左良玉實力超群,所以李自成專門針對左良玉展開了追擊,然後再慌亂中,李自成取得了大勝,穩固了自己在河南的實力。

    而孫傳庭敗給李自成,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孫傳庭準備尚未充分就被崇禎皇帝催戰,結果是才訓練了幾個月的新兵在和李自成鏖戰時左路軍崩潰,最後敗局已定,而孫傳庭就是天人下凡,在短時期內也組織不起一支同樣規模的大軍來抵禦李自成進陝西的步伐了。

    再說李自成攻打山海關的這十萬大軍,其實也是臨時拼湊的。因為當時的順軍已經沉迷於犬馬聲色之中,完全不想在進入戰場,所以李自成趕著他們去打仗的時候,一個個穿金戴銀,美女寶物幾車幾車的隨軍帶著,儼然已經失去了一個軍隊該有的面貌。

    山海關大戰開場之所以順軍會佔據優勢,一方面是因為李自成帶上了明軍北京城內的紅夷大炮,另一方面,吳三桂只有5萬人不到,而真正能打仗的,只有原來的三萬多關寧軍。不過就是這樣,三萬關寧軍還能和李自成的十萬人激戰一個上午,吳三桂還一度逼得李自成把所有的預備隊派上,才穩住了戰場的局勢。而多爾袞等的就是這個機會,遂令山海關側門大開,八萬八旗精銳從兩側山坡直插順軍兩翼,頃刻間,李自成的十萬烏合之眾便灰飛煙滅了。而失去了當初鬥志的李自成,也很失誤的迅速撤出北京,重新走上了被追著打的命運。

  • 14 # 踏浪0120

    這場距今並不遙遠的大戰之所以受人矚目,是因為它是一場扭轉局勢,決定命運的戰役。明朝的滅亡發生在北方,南方半個大明並未遭戰火兵燹。李自成是西北人,從自打起義到進北京從沒到過南方見識一下那裡的富庶繁華,也未出過關,對滿人的瞭解恐怕也是極其有限,在他圖取全國的戰略中關外處於什麼位置我們不清楚,有沒有它的位置都很是懷疑。我想這兩點是屬於李自成一系列失誤的深層原因,對財富的瘋狂掠取導致軍紀敗壞,將領腐化驕奢。大順政權對自身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漠視歸攏人心,反而製造恐怖,又何談有心思預先了解一個從未打過交道的對手,這個對手又是空前的強勁,而且已把大順視為了敵人,棋先一招。戰場上的表現就是大順軍全力攻打吳三桂,對已在旁觀戰的清軍未加防範。假設李自成看到了清軍的威脅,改變打法,又能從京城得到支援,至少不會敗得這麼慘。清軍善戰強大,罕有敵手,那也是一步一步經營出來的,勝券在握才給出雷霆一擊,但還沒強大到可以任意宰割人的地步。歷史就是這麼無情的公正。

  • 15 # 亮仔學史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比較下當時各方勢力的戰鬥力情況。首先,李自成對明軍的勝負比如何?其次,李自成主要與哪隻明軍在作戰?最後,明軍對八旗軍勝負又如何?

    我們知道,李自成本來是一個驛站的驛卒,因為崇禎登基之初為了減少開支而被裁撤,成為無業遊民的李自成為了混口飯吃就加入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大潮中來。起義之初,李自成跟過王佐掛、張存孟等人,後來先後被明軍擊敗轉投到闖王高迎祥處。崇禎四年,洪承疇任三邊總督,開始實施對農民軍分割包圍,曹文詔率關寧鐵騎各路衝殺,幾乎全軍覆沒。

    後來滿清再次入塞,曹文詔不得已回守北線,農民軍得以有了喘息之機。崇禎七年,李自成和高迎祥被陳奇瑜包圍在車廂峽,唯一出口已被明軍賭死,在峽谷中只能一步步等死,這時李自成使出了詐降手段,騙取陳奇瑜信任,再被押送回原籍之時再次反叛。崇禎九年,高迎祥被盧象升包圍在黑水峪,被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李自成接過了闖王的大旗繼續與明軍作戰。而此時,清朝軍隊入塞搶劫頻繁,宣大總督盧象升又戰死,明朝只得把洪承疇和孫傳庭調往北方防守清軍,因此,李自成有了喘息之機。李自成碰到有組織的明軍必死,碰到關寧鐵騎也打不過,碰到抗清的將領也打不過。明朝亡於腐敗的政治和黨爭,並不是明軍的錯誤,崇禎皇帝自毀長城,怪招頻出,關寧鐵騎勉強能與清軍戰成平手,李自成碰到清軍後自然被衝散的一敗塗地。

  • 16 # 張傑談史

    10萬是不假,但是怎麼可能算得上是精銳,10萬里有三四萬精銳就頂天了。因為李自成雖然比較順利就進入了北京,但是呢,在這過程中損失也不小,最終到山海關的這10萬,其實不少都是拼拼湊湊的。

    到山海關是先和吳三桂打,吳三桂看上去是弱勢一方,但是真實打起來也就是四六開,李自成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清軍介入進來,是李自成軍隊始料未及,且在僵持階段出現了援軍,讓李自成軍隊完全喪失了信念,只得逃竄。

    所以我們看後續,也可以知道李自成也清楚發兵山海關是比較倉促的,李自成後來直接稱帝,並逃出北京,這一點也說明了這時李自成已經喪失了和清軍對抗的勇氣了。

  • 17 # 鴻哥iouyh福小鋪

    不說李自成進京後的軍紀如何,交戰計程車氣和狀態怎樣,單單談論血戰山海關。

    李自成是以吳三桂為目標,雙方軍隊展開廝殺,運籌帷幄和沙場決戰都是屬於鎖定目標進行。

    豈知吳三桂引入的清兵壓根就是意料之外的決定因素。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更有甚者是有心算無心。

    李自成鎖定的是吳三桂,展開戰鬥,攤子一鋪開,所謂指揮權啦,戰鬥權啦都已經下放,若是要調整和變更也只能是微調,並且很耗費時間。

    清兵介入屬於重大變動,李自成來不及收攏展開戰鬥模式的軍隊,用一句武林人士的話來說:招式已老。

    清兵在一旁對局勢掌握比誰都明白,肯定是三下五除二立即把李自成來不及收回的四肢全部折斷,即便10萬大軍又如何,淝水之戰還百萬大軍呢,中樞系統被破壞,不也是照樣被滅掉。

    遺憾啊,個人是覺得李自成敗在對戰前謀略缺失,情報蒐集不全面。

    這一戰非常清晰註明:知已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

  • 18 # 坐看東南了

    李自成從1629年參加起義,到1644年初進佔北京,期間多少坎坷,多少曲折,不用細說。1637年,李自成被洪承疇和孫傳庭打得只剩下18人逃進陝西商洛的大山之中,等於是一切回到解放前,一切從頭開始。1639年,崇禎皇帝把洪承疇的兵力調到北方防禦後金皇太極,後來洪承疇率領明朝十三個總兵的兵力十多萬部隊在遼東和皇太極展開松錦大戰,戰敗,明朝在長江以北的正規軍等於全軍覆滅。

    這個時候,李自成從陝西南部跑出來才有機會發展壯大,洪承疇的兵力不調走,李自成不會有起頭之日。洪承疇大軍覆滅後,李自成等於是迎來大發展的機會,加上當時河南天災,兵源充足,所以李自成能破襄陽,三圍開封,滅孫傳庭,破山西,進北京。

    李自成進北京,是崇禎皇帝一系列失誤造成的,其實李自成的部隊遠沒有這樣的實力,短短几年時間,不可能從18人起步能再練成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強大基本盤。因為洪承疇被皇太極消滅了,明朝已經沒有力量對付李自成了,原本崇禎皇帝以為起義軍已經不足為慮,沒想到還是被李自成佔了北京。

    李自成佔了北京後,以為自己戰無不勝,帶了六萬大軍去打山海關,沒想到在多爾袞的八旗鐵騎面前不堪一擊。李自成帶去打多爾袞的部隊,幾乎都是兩三年的新兵,而多爾袞的部隊,卻是二三十年來身經百戰的鋼鐵基本盤,是一支打不散打不爛的鐵軍。

    說到底,是明朝軍隊主力在遼東消耗了以後,李自成才能破如勢足,李自成誤以為自己很強大,實質上是被假象矇蔽了,李自成沒有基本盤的部隊,在多爾袞組織嚴密,訓練有素,久經陣戰的八旗軍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所以,你要想幹大事,永遠都要記住基本盤的重要性,這才是你生死相依的鐵軍。

  • 19 # 腦洞外星人

    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這年四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明末以來,天下早已大亂。但崇禎皇帝的去世,意味著大動盪時代的到來。

    各方勢力都精明地為自己敲打算盤。明朝仍佔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南京城內,明朝仍有一套完整的中樞系統,足以應付突發局面。

    北邊關外,則是清軍的虎視眈眈。八旗採取軍民合一,全民皆兵的體制,又有多爾袞率領。再加上八旗軍擅長弓馬射箭的本事,戰鬥力極強。

    只是關外嚴寒,同年又趕上饑荒,日子略有困難。處在中間的吳三桂,率領明朝邊軍最後的精銳。

    崇禎駕崩後,吳三桂退守山海關。山海關前臨遼西走廊,扼守通往北京的捅到,依山面海,地勢十分險要。

    自明朝後期以來,山海關便成為北部最重要防禦陣地,用來抵禦八旗,拱衛京師門外。站在李自成的角度看。南明跟大順是不同戴天的仇人。多爾袞跟吳三桂,可以是盟友,也可能成為最兇狠的敵人。

    多爾袞曾致函李自成,希望雙方結成盟友,共分中原。李自成收到信件後,態度冷漠。但是,李自成對吳三桂,卻一直持拉攏態度。

    無論位置、實力,如果獲得吳三桂的支援,李自成就能真正佔據北方。他派出將領唐通率八千大順軍,到山海關勸降。吳三桂思前想後,決意歸降大順,離開山海關,交由唐通駐紮,自己率軍前往北京。形勢原本按照有利於李自成的方向進行。

    可是,當吳三桂聽聞自己的父親吳襄被大順軍抓起來拷問,愛妾陳圓圓也被佔奪後,轉而回師進攻山海關。當時山海關只有唐通八千大順軍。

    而吳三桂麾下人數更多,又盡是邊疆老卒,久歷戰場。一頓猛攻後,唐通急忙向北京的李自成求援。李自成清楚山海關的重要。他接到求援信後,立刻召集部下商議,決定率軍北上。同時帶上明朝太子朱慈烺、以及吳襄,準備招撫吳三桂。

    李自成雖然號稱有百萬大軍,但在京城一帶,實際十多萬人。而且,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老弱病殘。因為大順軍的主力,都分別駐紮在山西、陝西、河南一帶。這原本是為了守住大順軍已有的地盤。

    可是,卻分散了大順軍的力量。不過,為了迫使吳三桂主動投降,李自成在出徵以前,又對外號稱自己有三十萬大軍。結果非但沒有讓吳三桂投降,反而逼得吳三桂直接投向多爾袞。

    多爾袞接到吳三桂回信後,日夜兼程,趕往山海關。而李自成因為不知道山海關的情形,反而拖延了幾日。直到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大軍才趕往山海關。

    當時李自成從北京趕來,軍隊稍微疲憊。而吳三桂大軍也剛剛與大順軍的唐通交戰不久。不過,雙方都沒有停歇。在當日就發生交戰。此時,清軍已經南下,到山海關附近集結。

    不過,清軍並沒有著急幫助吳三桂,跟大順軍交戰。倒不是他們被三十萬大順軍的名頭嚇倒。相反,當時清軍已經瞭解大順軍的虛實,他們想看著吳三桂跟清軍來一場鷸蚌相爭,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憑著吳三桂的軍隊,實際是無法打贏大順軍的。李自成是刀尖上摸爬滾打過來的人。當年崇禎皇帝派了那麼多剿滅,每回都讓李自成逃了,而且聲勢愈加浩大。

    吳三桂軍隊中,已經有人開始像大順軍投降了。眼見形勢不好,吳三桂立刻奔赴關外催促多爾袞,表示願意投降。甚至當場剃髮,讓兒子吳應熊跟皇太極的女兒建寧公主結為姻親。

    多爾袞也看出,這個時候如果不阻止,李自成就可能佔據山海關,甚至乘勢進攻清軍。到時候可就雞飛蛋打,什麼好處也撈不到了。而且大順軍雖然佔據上風,但也顯示出疲憊的樣子。

    為了包圍吳三桂軍隊,大順軍已經開始肉搏交戰。對於清軍加入戰局,李自成並沒有做太多準備。這是一個很意外的情況。清軍跟明朝交戰的時間不短,李自成卻沒有把清軍一起放入戰局中謀算,無疑是一大失誤。

    當大順軍士兵也精疲力盡時,多爾袞令清軍精銳騎兵入陣衝殺。大順軍大敗,只能撤退。李自成不僅奪取山海關的計劃失敗,而且也沒能守住北京,一路退回陝西。同年多爾袞佔領北京,清朝遷都。

  • 20 # 西堤君讀文史

    山海關大戰之前,發生了什麼,影響了戰局?

    山海關大戰產生的原因並不複雜。

    李自成攻破北京,招降關外的吳三桂,吳三桂正趕在回北京勤王的路上,聽說北京城破,走到河北唐山停止不前,此時收到李自成的勸降信,信發自吳三桂的父親吳襄。

    李自成的人也見到了吳三桂,吳三桂表示願意投降。但是,後來事情突然發生了變化。吳三桂轉而投降滿清多爾袞。

    吳三桂改變主意的原因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他得知李自成部將抓了他的愛妾陳圓圓,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是也!

    然而,這種說法一直以來受到質疑。後來有人研究吳三桂反覆的原因時提到,以吳三桂當時的處境,以及他手裡的兵力,他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投降李自成,二是投降滿清,否則他必然會被雙方的勝利者重點打擊,畢竟他手裡的幾萬關寧邊軍,是明朝所剩不多的正規軍之一。

    吳三桂轉而投降滿清多爾袞,據他自己發的對李自成的檄文,他是要借滿清的兵力,為“君父”報仇,恢復明朝。這當然是站不住腳的,更大的原因,是他考慮李自成終究成不了氣候,投降滿清更符合自身的利益,況且他的舅舅祖大壽此時已經投降了滿清。

    所以,他跑到山海關奪關,並開關迎接多爾袞的滿清鐵騎。這樣,吳三桂和多爾袞佔領了山海關。準備攻打李自成。李自成也不會坐以待斃,親自帶領二十萬大軍,趕赴山海關,準備痛擊吳三桂。

    山海關大戰的具體戰況如何?一場大風沙幫助了吳三桂和滿清。

    李自成聽說山海關被吳三桂奪取,先派了大將唐通帶領兩萬騎兵,繞道撫寧出關,自己帶領二十萬大軍在山海關內攻擊吳三桂,想來個內外夾擊。

    然而,李自成沒有料到,滿清多爾袞的鐵騎已經駐紮關外了,那兩萬騎兵被多爾袞給打敗了,唐通也帶人逃走了。

    李自成內外夾擊的佈置還未成形就失敗了。接著,李自成裹挾著明朝太子和藩王,來到山海關。

    李自成在關內列陣,擺的是一字長蛇陣,由關內的北山,二十萬大軍一字擺開,一直延伸到海邊。而吳三桂和多爾袞的聯軍兵力不如李自成,多爾袞決定採取重點打擊的策略,讓吳三桂先帶人集中一點,向李自成大軍攻擊。

    吳三桂一衝鋒,李自成一字長蛇陣的兩翼立即收縮,把吳三桂的大軍給圍了個裡三重外三重。兩軍開始血戰,個個殺紅了眼,從早晨一直殺到中午,呼喊聲驚天動地。

    血戰一直持續到午後,忽然天有不測風雲,山海關內大風忽起,飛沙走石,導致兩軍看不清對方。

    此時李自成正帶著手下和明朝太子在石崗上觀戰,也看不清戰場局勢了。多爾袞一看天色有變,覺得機會來了,派阿濟格和多鐸率領兩萬騎兵,從吳三桂陣營的右翼突然衝殺出來,直奔李自成陣營。

    奇怪的是,過了不久,大風竟然平息,戰場上的能見度也變清晰了。此時李自成站在高崗上,突然看到滿清騎兵衝殺入陣,大驚失色。李自成高呼一聲,滿洲兵來了,扔下手下,騎馬就下了山崗,往回退走。

    戰場上李自成的兵馬一看主將撤退,大軍陣法立亂,也跟著往回跑,李自成大軍隨即潰敗,一口氣後退了四十多里地。

    最終,吳三桂和滿清多爾袞贏得了山海關之戰的勝利。

    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戰中被打敗,原因是什麼?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李自成對戰場局勢把握不夠,不能做到知彼知己。

    他派唐通去關外,本想夾擊吳三桂,卻不知道多爾袞已經帶領滿清騎兵到了山海關,情報工作做不到位,失去了先機。

    他在戰前,也不派人好好打探對方的情況,以至於滿清騎兵突然殺出,自己先亂了陣腳,導致大部隊潰散。

    2.李自成在排兵佈陣上託大,把自己的兵力優勢變成了劣勢。

    他在不瞭解吳三桂有多少兵力的前提下,竟然擺出一字長蛇陣,把自己的兵力優勢變成了劣勢,還是因為對對手不夠了解。

    3.李自成的農民軍軍紀太差,看到主帥退走,沒有得到將令就一起退散,導致整個戰場的潰敗。

    4.一場大風沙幫了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大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多歲的你欠多少錢呢?打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