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很多批准上市的西藥最後又發現了嚴重問題?
17
回覆列表
  • 1 # 天人合德

    隨機,雙盲,多中心的臨床實驗是驗證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學方法,當然,由於實驗的人數畢竟有限,因此一些安全性的問題在臨床實驗時候未被發現。在上市後使用藥物的人群範圍擴大後,有部分人會有可能暴露出一些副作用。也有很多藥物上市後還繼續發現更多的藥效作用。

  • 2 # 手機使用者51181380527

    隨機雙盲對照研究應該是最有說服力和最科學的實驗設計,特別是大規模的rct研究!不過這種實驗設計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一般是有效性研究。一般藥品上市以後還要進行四期臨床,是安全性研究,這種一般是觀察性研究。況且上市以後要有完善的藥物預警機制,需要醫藥推廣人員及時彙報(可惜)。總之設計合理的大規模rct應該是最有力的臨床證據,也能反映藥物的安全性。但是,實驗總歸是樣本量有限。不知所云!

  • 3 # 裸猿的故事

    雙盲或者盲法只是藥物臨床試驗中某一個環節使用的藥物治療效果鑑定方法,藥物上市後又發現嚴重問題,和是否進行了雙盲法沒有關係,因為盲法的作用是排除來自患者和醫生兩方對藥物真實療效的干擾,而不是用來鑑定藥物的毒副作用的。

    目前,全世界藥物上市審批機制最健全,要求最嚴格,透過率最低的是美國的FDA提出的一整套現代藥物測試方法,見下圖,透過FDA批准的新藥物的研發流程。

    對於藥物的毒副作用,首先要透過動物實驗和健康成年人試驗進行評估為期2~5年,然後還要透過一期臨床試驗,進行藥物毒副作用的再評估。但總的來說,參與藥物毒副作用評估階段的人很少,這是限於現實的原因。由於這個原因,就導致了不能發現藥物的所有毒副作用,尤其是一些罕見的毒副作用,所謂罕見的意思就是隻有極少數人會出現,大多數人吃了這藥都不會出現的毒副作用。如果罕見毒副作用會引發嚴重後果,就需要重新評估該藥的利弊了,根據實際情況從給醫生髮通知,要求藥廠修改說明書,到限制使用範圍,或者要求退市等。

    臨床試驗的參與人數始終是有限的,沒法和藥物上市之後面對的龐大人群相提並論,因此透過批准上市的藥物,並非萬事大吉,在實際的臨床使用過程中,醫生需要向特定的機構組織彙報自己發現或者懷疑的藥物不良作用。當有許多醫生彙報某個特定藥物出現的不良作用之後,再透過相應的步驟對這些彙報進行檢驗和核查,如果這些不良作用是真的,根據情況進行評估,是僅僅簡單告知還是通報各地停止使用該藥物或限制該藥物的使用範圍。

    現在來說下雙盲到底是什麼意思,首先科學不是一個抽象的詞,更不是某種符咒,只要貼上這個標籤就能保證絕對正確甚至萬能,科學從來不保證這些東西,它只保證透過適當的方法去獲得更接近正確的知識,而雙盲法就是醫學界試圖尋找藥物治療效果客觀證據方法時,逐步發展出的一種相當嚴苛的測試法。

    這種測試法,要求排除來自患者和醫生的主觀干擾,這種主觀干擾來源於人類強大的心理作用和情感聯絡,這些影響作用如今被統稱為安慰劑效應。而安慰劑效應有時候是非常強大的,它能遮蔽藥物的無效性,比如患者明明吃的就是普通的澱粉片,但疾病症狀減輕,甚至疾病好轉。但我們並不能由此得出結論,澱粉片可以治療這種疾病。事實是,只不過因為患者相信自己吃的是能夠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所以就表現出症狀減輕,甚至疾病好轉痊癒的效果。

    在這種方法中,透過巧妙的設計,讓醫生和患者兩方都不知道,患者服用的究竟是真實藥物還是安慰劑(注意,安慰劑也是可以治病的,但是它們並不針對任何特定的疾病,也不是真正的藥物,比如純粹的澱粉片)。

    更進一步,為了避免後期分析人員作弊,還有三盲法,即分析人員在分析資料時,同樣也不知道哪一組患者用的是什麼藥物,以免在處理資料時有意(作弊)或者無意(內心中有偏見,認為新藥一定好或者一定不好)的進行偏向性處理,或刻意尋找對某一方更加有利的處理方法等。

  • 4 # 普外科曾醫生

    隨機雙盲實驗是藥物臨床實驗的金標準。藥物上市後出現問題大多數是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與雙盲實驗沒有關係。實際上藥物從研發到上市需要經過漫長的,一系列的過程,都是很科學的。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的藥物上市後會出現問題,最後不得不退市呢。一般藥物上市之前,需要完成三期臨床實驗,一般三期臨床實驗都是隨機雙盲的,三期臨床實驗證明該藥物有效,FDA才能批准該藥物上市。

    但是,三期臨床實驗也有弊端,因為參加三期實驗的人數是有限的,這就涉及到統計學的概念。做臨床實驗是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一般藥廠為了省錢,不可能納入無限多的人進入臨床實驗,一般只需要納入得出有統計學意義的最少人數。統計學有專門的計算公式,這裡就不介紹了。例如某某減肥藥,可能只需要五百個人參加臨床實驗,就可以證明他的效果。那一般藥廠就只會納入五百人參加實驗。

    藥物上市後的臨床實驗稱為四期臨床實驗,私四期臨床實驗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繼續驗證該藥物的有效性,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很多退市的藥物,原因都是出在副作用上面,因為藥物上市後,大規模的患者使用該藥物,更容易發現副作用。比如某種嚴重的副作用發生率是萬分之一,而參加三期臨床實驗的患者可能只有一千人,那麼很有可能在三期實驗的時候沒有患者出現該副作用,只有等到藥物大規模上市後才能發現。舉個例子,以前很著名的減肥藥曲美,也叫西布曲明。大量人群使用後,FDA發現曲美可能增加嚴重心血管風險,減肥治療的風險大於效益,後來包括中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FDA將其召回,禁止銷售。

    綜上所述,隨機雙盲實驗是很科學的實驗方法,藥物上市後再出現問題一般是由於副作用,而不是因為雙盲實驗。

  • 5 # 閒人1975

    一直有人說西醫雙盲試驗如何科學,但從來沒有專業人員詳細的說明雙盲試驗是怎麼做的。我根據目前能夠找到的資訊,說一下西醫雙盲試驗的基本方法。雙盲試驗應當是在II期或III期臨床階段,要有足夠的患者作為樣本,300——5000人左右,然後把患者隨機分為三組:第一組是對照組,不做任何治療,用來觀察患者在沒有治療情況下的自愈效果。 第二組是安慰劑組,給患者注射或服用沒有治療成分的“假藥”安慰劑,用來觀察患者的心理作用對疾病的影響。 第三組是治療組,給患者注射或服用真藥,觀察這種藥物或療法的真實治療效果。這是第一盲,是對患者的。參加治療的醫生也要“蒙上眼睛”,否則知道病人屬於哪一組,出於自己的主觀目的,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對病人產生暗示。這是第二盲,是對臨床醫生的。現在又有第三盲,是對資料分析人員的。試驗總時間為2——3年,這就產生了一個倫理道德問題,甚至是刑事犯罪問題,如果患者是一般小病也未嘗不可,如果是惡性病、急性病呢?對第一組和第二組患者,豈不是要在2——3年的時間裡眼睜睜地看著他(她)們死去?這如何向病人和病人家屬交待?是不是有圖財害命之嫌?是不是犯罪?如果已經有上萬種西藥做過雙盲試驗,等於說有數萬,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人當了小白鼠。如果不是這樣,雙盲試驗又是如何作的?

  • 6 # 三玄子

    西藥100%都通雙盲試驗,應該去掉毒副作用才用於臨床,怎麼90%的西藥都有毒副反應甚至出現那麼多藥源性疾病,與沒透過雙盲試驗有何區別?中藥雖沒透過所謂雙盲試驗而通過幾千年人體反覆運用,以實踐總結出的療效,只要依法炮製、依法使用,極少藥味有毒副反應。

  • 7 # 村頭特約評論員

    雙盲實驗指的是實驗標準和過程,在所有藥物試驗的過程中,雙盲實驗是最嚴謹的。你說的上市後出現嚴重問題,基本上是長期追蹤發現的。有的藥物發現存在嚴重問題時,可能上市都已經好幾年或者十多年了。但嚴謹的體系終歸是能發現的。中醫欠缺的就是這一點,比如說馬兜鈴酸的發現,在此之前中醫已經用了幾千年了。換句話說,用了幾千年的草藥不能想當然的認為無毒無害。

  • 8 # 踏雪無痕問道中醫

    雙盲試驗是為了避免人的心理作用對藥品的影響而設定的。在雙盲試驗參與的人群裡,一部分是試驗組,服用的是藥品另一部分是對照組,服用的是安慰劑。

    在西醫西藥角度,藥品與安慰劑的界定是明確的。藥品有特定的譜分析標準,而安慰劑可以是食物類,澱粉之類的,因為很多西藥片本身就新增有澱粉類,以便成型和吞服。通常藥的含量在藥片裡是很少的。

    透過雙盲試驗,看看兩組病人是不是確實藥品起作用,而不是心理作用。這個就要假定安慰劑不會產生實際的藥效。

    這個檢驗看起來很完備,是不是。

    但是,這個對西藥有效的方法,未必對中藥有效。原因在於,中醫屬於藥食同源的,任何一個可以被西醫認為是安慰劑的食品,中醫裡都是中藥,也就是說,在中醫治療裡,它是會有療效的。因此中醫才有食療的說法。

    既然中醫理論如此,尋找中藥裡沒有藥性的作為安慰劑,嚴格的說,恐怕真的沒有。就算大米白麵,對於因餓致病的人來說,比如厭食症,它也是藥,也有治療效果。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有人得了水腫病,醫生開的藥就是黃豆,因為病因就是營養不良。

    當然中醫治病,藥也是分偏性的。有大偏,中偏,和小偏之說。大米白麵只是因為偏性不大,才成為人們經常食用的主糧。而調料的偏性就大一些,所以雖然能夠調味(也是糾偏),用量卻不能大,否則也會傷害身體。如辣椒吃多了就會上火,也就是會出現炎症,牙齦腫痛等等。

    所以,雙盲確實有科學價值,但不適合中醫。

    而且,西藥的檢查並不僅僅是雙盲,而是大樣本統計雙盲,問題就更復雜一些了。大樣本統計檢驗,說到底是源於機械製造行業零件加工的,沿用到了藥品檢驗上。但機械行業從來沒有出現過,檢驗透過的零件,使用中發現大比例問題的,而這就在藥品中發生了。究其原因,人畢竟不是機器,人有不同於機器的規律。

  • 9 # qudahan

    試驗前,對什麼叫有效需有明確的定義。定個定義是否科學,是否存在客觀檢測標準。並非對每一種疾病都能辦到。只有少數疾病才能辦到。例如,對病毒入侵,沒有藥物可消滅在體內病毒。難到就對病人放棄治療?還有很多改善病人症狀的藥物,用得好,病人就有機會產生出抗體,最終戰勝該病毒入侵。這樣的葯物算不算有效?能做雙盲試驗嗎?凡以病人死亡才能斷無效,活體解剖試驗都是犯法行為。一些系統性疾病,如何定義藥物有效的客觀標準?定義不出來,就不治療了。就找不出有用的藥物了。把病治好,不是藥物的單純作用。癧人的主觀努力,有時可能起主要作用。有的雙盲試驗結果,既不能肯定有效,也不能否定有效。對系統疾病的用藥出現這種結果的可能性較大。

    雙盲試驗只是一個充分性證明,但不具有必要性。

  • 10 # 許躍波

    雙盲測試是真科學,因為它是雙盲測試,還有三盲測試的,更科學,這種測試有效地杜絕了作弊。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錯!雙盲測試就是科學的,完美的。所以西醫是最科學最先進的,凡是沒有經過雙盲測試的都是偽科學!西醫從誕生的那天起它就是為雙盲測試而生的。治病?西醫能消炎,雖然是不徹底的,但可以管一陣子,先穩住病情再說。經過多次消炎,產生了超級病毒。病毒進入21世紀後,智力超過了人類,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放心,西藥在雙盲測試科學的研究下,一步步接近真理,接近成功,時間可能要晚點,一萬年應該就成功了。請問雙盲測試測什麼?測療效,不是;測新藥的毒副作用,也不是,到底在測什麼呢?雙盲測試是新藥上市的必經之路,它告訴患者,新藥是經過嚴謹科學的什麼都不測的防止作弊的全球公認的雙盲測試過的,請放心使用,就是一種包裝,僅此而已。

    中藥沒有經過雙盲測試,肯定沒有效果,連雙盲測試過的西藥都不能治病,何況中藥?中藥能消炎嗎?古人得過炎症嗎?古時候有病菌病毒嗎?病菌是有顯微鏡之後才有的,所以中藥連炎症都不能消,沒有,絕對沒有西醫科學!西醫為什麼貴?因為它科學,西醫為什麼經常出醫鬧,因為它科學,西醫為什麼和中醫一樣,甚至不如中醫?還是因為它科學。西醫只要科學,其他的都不重要。

    雙盲測試是科學的,不是醫學的,它是監管人們作弊的好方法,藥沒有效果,有毒副作用那不是雙盲測試的事情。科學是不管事的,它解決了作弊問題,就不能管療效和毒副作用。因為科學不是萬能的。

    有科學尚方寶劍,有雙盲測試這個最嚴謹最完美的什麼都測不出來的手段,西醫怎麼不會有光明的前途呢?會有的!

  • 11 # 明月山脈

    眾所周知中醫不是科學或者說不科學,但西醫是否比中醫更科學呢?答案是否,因為西醫最有名的作為檢驗標準的雙盲實驗就是不科學的,原因如下:雙盲實驗中的“安慰劑”來自心理學,而心理學來自哲學,不是科學的;另外安慰劑在該實驗中一會是無效,一會又有效,前後予盾;所以雙盲實驗不是科學的,不僅不是科學的而且還是騙人的擺設和道具:西醫的大量藥物在經歷西醫所謂的安全實驗(包含雙盲實驗)後上市,結果為禍人間,被發現後不得不禁用退市,比如土黴素、綠黴素與四環素等等,還有大量西藥雖有效果但副作用更有效”,比如1982年,歐美的"粒細胞缺乏症”由解熱鎮痛藥氨基比林引起(已使用四十年);1995年,歐美大量失明的白內障病人,系服用減肥藥二硝基酚所致;1999年,美國降血脂新藥三苯乙醇,出現脫髮,白內障等毒副反應;2000年,西歐新藥"僅應停"治療孕婦的嘔吐反應,出現1200多個類似海豹一樣缺臂少腿的胎兒;日本長期使用氮碘喹,釀成了萬餘人致盲及下肢癱瘓;2002年,美國發現300多名妙齡少女患陰道腺癌,被證實與她們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保胎藥乙雌酚有關。

    科學試驗不應該引入主觀因素!任何引入主觀因素的實驗都是不科學的!即使你的目標是排斥主觀因素也不能這麼做!這是違背實驗的科學原則的!因此雙盲是不科學的!

  • 12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關於雙盲或者三盲試驗已經有醫學專業的朋友說了,很詳細,我也不想越俎代庖,就說說現代統計方法和試驗設計在各行各業的一些應用好了。

    首先,試驗有不確定因素,會影響試驗結果。

    任何試驗都是會有不確定因素的,這些因素會影響到試驗的結果。比如說,你想做一個化學試驗,但是發現明明兩次的化學試劑都用的一樣的,但是結果就是不一樣,後來你發現,你做試驗的時候溫度不一樣,所以結果才不一樣的。

    而且控制這些不確定的因素,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除了讓你要考察的那個因素變化之外,其他都不變,這個就是所謂的“控制變數法”——基本上你初中物理就會學到這個。

    但是,有些因素你沒有辦法控制。

    ↑安慰劑效應↑

    控制變數法很有效,但是在很多試驗中是沒有辦法實現的,比如說,治病這個事情,裡面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安慰劑效應”,這個效應你也說不好,畢竟跟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素質有關,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你沒有辦法控制;再比如說機械領域做零件的效能,機械加工用的材料、加工的精度也是各不相同,無法做到統一。

    那麼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巧妙、科學的試驗設計讓無法控制的因素變得無關緊要。

    針對藥物效果中無法控制的“安慰劑效應”,現代醫學提出了雙盲試驗。意思就是,醫生、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吃的真藥。人與人之間雖然千差萬別,但是總有一個平均值,只要參加試驗的人足夠多了,那麼吃“假藥”(也就是安慰劑)的試驗組和吃“真藥”的試驗組在“安慰劑效應”面前是一樣的了。

    簡單說,“真藥”的治療效果是x,安慰劑效應產生的效果是y,“假藥”的治療效果是0,以前的問題是y對於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所以兩個人,一個人吃真藥,一個人吃假藥,那麼兩人最終的治療效果分別是x1+y1和0+y2,在不知道y1、y2的大小情況下是沒有辦法比較x和0誰大(也就是這個藥到底有沒有效果)。好比如說一個人雖然吃的是假藥,但是他非常自信,總是想的自己吃了這個藥病就好了,然後他的病真的就好了;另一個人雖然吃的是真藥,但是他總覺得自己沒有吃真藥,疑神疑鬼,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著,最後病總是拖著不好——這樣就沒有辦法判斷藥的效果了。

    但是,只要人數足夠多,那麼y1還有y2最終都會無限趨近於全人類安慰劑效應的平均值,也就是y1=y2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判斷,x是不是大於0。

    道理是很簡單的,所以大樣本的雙盲實驗,是可以排出安慰劑效應,而安慰劑效應排除之後,就可以使“這個藥有沒有效果”更加明確了。

    更進一步地,合理的試驗設計和統計學理論的應用讓樣本數有些時候也變得不那麼重要。

    剛剛也看到了,其實為了排除一些偶然的因素還有試驗物件之間的差異,大量的試驗是有必要的。但是現實中,也不能做到這一點。比如說,你不能為了測試火柴是不是都能點燃,所以就把所有的火柴都點燃了;再比如說,醫學臨床試驗你沒有辦法找到那麼多的志願者;還有就是工業領域,有些試驗件實在太貴了沒有辦法做大量試驗,這個時候怎麼辦?

    很簡單,試驗設計+統計理論與方法。

    有些人對於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會很奇怪,比如說食品的保質期是十二個月,是不是說第十二個月的最後一天晚上十二點的時候這個食物瞬間就變質了?比如說,一個燈泡說的壽命是五年,為什麼我用了十年還沒有壞?再比如說,為什麼一個醫學臨床試驗,在幾千個人身上花幾年測試一下,就敢推廣開來?

    我們的世界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是在不確定性中間,又存在著必然性,比如說一個硬幣丟擲去,你不知道正面還是反面,但是隻要次數多了,你就會發現,正面反面各佔50%。再比如說,同樣一個品牌、一個型號的燈泡可以工作多久?千差萬別,有的1年就壞了,有的用二十年沒問題,但是你統計一下,大部分是在15年左右壞,1年就壞的和二十年不壞的都是少數中的少數。

    上面這個就叫機率。而知道了機率和相關的統計方法和理論,再加上合理的試驗,可以得到相對可靠的試驗結果。

    而只要可以有充足的數學知識,就可以去計算一些你沒有辦法想象的事情。比如說,在我研究的領域,航空發動機裡,有一個很昂貴的零件——基本上幾百萬才能加工一個,為了測試這個東西的壽命,肯定不可能做幾百個去做試驗,所以就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理論應用於其中。

    比如說,這個零件測出來是10000個小時的壽命,那麼我們就可以假設這個零件是一個素質非常非常好的零件(就好比是之前說的那個用了20年不壞的那個燈泡),接著我們就可以根據機率理論推測,大部分零件應該達不到10000小時的壽命,但是大部分零件的壽命只有100個小時又不可能,最後經過複雜的分析與計算可以得到一個相對可靠的結果,是1000小時的壽命。也就是說,我根據這一組試驗的結果就可以判定,99.9%的可能性,零件的壽命絕大部分可以超過1000小時。

    還沒完,科學家一看,說1000小時的壽命估計太保守了,這樣不行,我們咬咬牙,再做一組試驗,發現這次試驗的結果是這個零件的壽命是8000個小時,雖然說比上一組試驗的10000個小時的試驗結果差一點兒,但是說明了一個問題,10000個小時的試驗不是一個極端的結果——那麼再經過複雜的分析計算,可以認為,根據上面兩組試驗,99.9%的可能性,零件的壽命絕大部分大於3000個小時。

    而且你放心,最後等到零件實際用起來之後,上面的結果肯定是對的。零件的壽命只會比3000個小時多,而不會少。這就是現代科學在試驗領域的應用。所以說,試驗做得少一定就沒有試驗做的多的零件可靠嗎?答案是否定的。

    同樣的,醫學領域也是可以有相關的機率理論與方法的加入,並且指導相關的試驗設計。幾百人、幾千人的試驗結果就可以代表在絕大部分人身上的效果。

    所以說,雙盲試驗只是現代試驗理論與方法的一個應用,而更多的理論和方法也讓試驗變得有據可查、變得更加可靠。也讓試驗本身變得更加系統、高效、可信。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幾千年人們的經驗放到現在,可能比不上幾年做出來的試驗。

  • 13 # 途牛觀天下

    在中國人命關天,雙盲意味著大樣本,意味著不是新病常見病,新病和罕見病根本沒有機會雙盲,那這麼人就不應該治等死嗎,西醫其實就是這個最大的毛病,西醫只能救那些老病常見病,碰到罕見病和新病比如新冠基本上無藥可救,中國人清醒過來吧,醫生是治病救人的,是在和死神賽跑,碰到常見病常發病不急的病不容易死人的病也許用雙盲什麼的找出安全有效藥,碰到新病罕見病根本不可能雙盲,雙盲教的人也該清醒了,這也是目前國內西醫根本就對新病罕見病無藥可救的原因,很多明明有病需要中醫治療的,西醫用所有現代化醫療器械測試不出來什麼病,很多人因些喪命,原因也在於此,西醫只能找出以前舊病,對新病是無藥可救,希望中國人能明白過來,中醫很多方面遠用西醫,比如疑難雜症,

  • 14 # 方圓兩萬公里

    科學是不怕檢測的,不管是單盲雙盲三盲千盲萬盲,只要反對其中一種盲檢測,就應該懷疑是不是騙子是不是偽科學。透過雙盲是最基本的要求。

  • 15 # 大醫治未病

    雙盲試驗是西方阿貓阿狗動物醫學瞎扯淡而忽悠詐騙人的儀式套路而矣,雙盲試驗測什麼?安全性?治癒率?還是對人體器官的毀傷率?傷殘率?

    西方阿貓阿狗動物醫學100多年來,發明了數千種化學合成藥,都是經過雙盲試驗瞎扯淡忽悠詐騙人的儀式套路,並且經過國際動物認證機構認證,不用十年,全部都會被證明對人體器官有巨大的毒副作用而停產停用禁用。

    全球每年僅僅新增數百萬殘疾兒童、聾啞兒童、智障兒童、奇形兒童一類人群,全部都是被經過雙盲試驗,國際動物權威機構認證的動物藥物所毒害。

    忽悠、詐騙、吹牛逼、放衛星西方阿貓阿狗動物醫學的輿論宣傳,商業炒作,全球第一。治癒疾病則全憑瞎扯淡,掛羊頭賣狗肉,把科學當醫學忽悠詐騙全世界。

  • 16 # 元守道

    雙盲實驗是因為缺乏整體理論指導,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這也是現代醫學研究必然存在的缺陷,即由末逐本,分科而學,缺乏整體觀,缺乏整體理論。卻有人,企圖用這種最無奈,最低階的方式,來指導中醫,還真是無知者無畏。中醫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選藥,試藥,用藥有自己的一套成熟方法,治病也有一套成熟的理論指導和操作流程。用不成熟的,沒有完整理論的,把人體看成屍體和機器的所謂“科學”的實踐工具來革中醫的命,是西醫的一場陰謀,是西醫處心積慮的利益訴求。當然,西醫也有值得借鑑的技術,還有一些有效的藥物,在現代技術應用方面,還是值得中醫學習借鑑。

  • 17 # arrowroothover

    雙盲實驗只是檢測藥性的最基本實驗,連藥理都不管更何況副作用。透過雙盲實驗和能上市是兩碼事。如果無法透過雙盲實驗,只能說明沒有療效。以前中國曾經對中藥做過大規模雙盲實驗,結果就不提了,反正以後再也不做了。

  • 18 # 萬里長城73431

    沒有雙盲試驗也並不是偽科學,中國這次抗擊新冠肺炎中,中藥是不經過雙育試驗的,前期沒有用上中醫藥的死亡率髙得可怕,後來中央也只能聽從中醫專家的建議同時採用中西醫結合才把死亡率降低到極少極少的範圍,充分有效地縮短了治癒時間。所以說,科學與偽科學的問題不在於某種形式主義,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毎次疫情都離不開中醫中藥,只有中西醫結合才是最佳方案,缺一不可。

  • 19 # 風華

    雙盲試驗是非常科學的。

    有些藥物經過雙盲試驗以後,在臨床使用時又發現了問題。這不是雙盲試驗這種方法出了問題。

    而是,人們在使用雙盲試驗這種方法的時候,出現了問題。在做實驗的時候,考慮問題不是很全面,忽視了一些問題。

    雙盲試驗的病例數總是有限的,在很多情況下,藥物的毒副作用,只發生在一小部分人身上,而在做雙盲試驗的時候,恰恰沒有包括進去這些人,就容易忽略了藥物的這些毒副作用。

  • 20 # 清碧閒人

    不一定! 雙盲實驗,所謂雙盲,就是在藥物實驗,有實驗人員做。醫生和病人,不知道實驗的東西是什麼。不知道是什麼藥物。或是什麼安慰劑。雙盲,是指醫生,病人不知情。兩人為雙,兩人不知情,就是雙盲。但就實驗來說,實驗人員拿來的東西,是藥物也好,是安慰劑也好。無非是作對比。這就是實驗樣本來由。就用藥物實驗來說,往往是新研發出來的,透過實驗,來明確藥力,藥效,藥的適應病症等。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經過雙盲實驗的西藥,或叫現代醫學藥物,還是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良反應,或叫副作用。在臨床中,給病人身體帶來某些損害!因此,雙盲實驗不一定科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軟體測試需要學什麼軟體?能學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