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萌智
-
22 # 有愛有故事卜羅密
詩者歌也。中國古典詩詞源於先民在生活勞作中創作的歌謠。而歌之所以樂耳動聽,實則源自歌的韻律和節秦感。故格律詩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韻律。因此創作格律詩講究押韻,在我國或者說所有愛好格律詩的人們的普遍共識。
而在普通話流行的當今,創作或欣賞格律詩是不是一定要講究用平水韻,在筆者看來要實事求是的看待。即不能一味的反對平水韻,也不能排斥新韻。
中國的古詩韻律格式形成發展,是個漸進的過程。在唐朝基本形成近體格律詩的固定規範。並有官方背書認可,從而形成了以《平水韻》為基本規範的近體詩創作標準。其目的是規範科舉考試中,就格律詩的形式有一個統一標準。類似於現在高考時的標準答案。
然而央央中華幾千年下來,語音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上古時代各地先民的我們無從知曉。即使是《平水韻》形成的唐朝,官方規定的當時的普通話是以哪個地方方言為基礎,現代人也只能有個大致的推測。唐朝建都於現在的西安,唐王朝統治者來自山西,筆者斗膽推測當時唐朝推廣的普通話應當是以當時的秦晉一帶的方言為基礎的。進而推測《平水韻》也是以秦晉方言為基礎聲調的聲律書。
經過一千多的演化發展,國人基本說以北京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其發音聲調與《平水韻》的發音聲調有了很大的不同,優其《平水韻》中的入聲,在現代漢語聲調中已經併入到各類聲調中,即存在於平聲中,也存在於庂聲中。此如‘白’和‘百’,在《平水韻》中兩個詞皆為仄聲,而在現代漢語中"白"是平聲,屬平聲調,"百"則讀去聲,屬庂聲調。
筆者經歷的小插曲可以為此說做個荃釋。上中學時語文課學毛主席和柳亞子先生的詞《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其中詞的下闋第一句“雄雞一喝天下白”。開始講課的老師是西安人,他念這一句詞時,最後一個字“白”就讀去聲。後來語文老師換人了,新老師讀這一句時,“白”就變成了一聲。因為不解,就請教老師。老師玩笑作答“前面張老師是是西安人,他說話就是“百”“百”不分,永遠都是“百”不分,我是北京人,“白”就是“白”,“百”就是“百”一清二楚。‘’這個小故事也能印證筆者的判斷,《平水韻》是以當時的普通話編制的律詩規則。
中華詩詞學會依據現代漢語發音規律編印有《新華韻》,是依據《新華字典》的發音規範的詩詞韻律書,在筆者看來,此韻律應當視為現代環境下的《平水韻》。它在規範現代詩歌創作上與《平水韻》有同樣的作用和意義。古人寫詩作賦依據的是古人的發音標準,今人也應依據現代的發音標準進行詩歌創作。而不應削履適足。
當然若要深刻領會古詩詞所表達的含義,熟知《平水韻》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瞭解古詩詞的準確發音,自然也就談不上準確理解詩詞的靈魂。
-
23 # 老街味道
問題:寫格律詩必須用平水韻麼?有的也用新韻,對麼?
前言平水韻出現在宋朝,之前的詩人作詩用廣韻、集韻、唐韻等,平水韻是這些韻書的合併版本。
在宋朝以後,詩人作詩,也是以平水韻為標準。後來出現了元朝的中原音韻,民國時出現了新韻,新中國又出現了中華新韻、中華通韻,作詩似乎就方便了一些。
一、格律詩與平水韻早期的格律詩出現在齊梁時期,那時還沒有統一的韻書。到了隋朝,《切韻》的出現,對於後來韻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唐朝,據說唐高宗時期,科舉中出現了詩賦的內容,律詩與律賦,對於押韻有了嚴格的要求。
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後,孫愐編寫的《唐韻》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但原書早已佚失 ,我們今天已經見不到了。
唐朝進士科考詩賦,落韻是大忌,因此韻書也成了讀書人的必備書籍。同時,在生活中,詩人作詩,也自然依據韻書的標準。
其中近體詩(格律詩)要求嚴格一些,古體詩要求比較寬鬆。
二、宋朝平水韻到了宋朝,宋人在《唐韻》的基礎上,又有所改編,出現了廣韻、集韻等韻書。
在金朝,有平水(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山西平水(平水為隸屬於金朝河東南路絳州之鄉級行政區)官員金人王文鬱著《平水新刊韻略》。這兩位平水人編寫的韻書,被後人稱為平水韻。
切韻有193個韻部,唐韻有195個韻部, 《廣韻》又細分為206個韻部。因為這些分韻過於瑣細,而且有很多不同韻部的字可以“同用”,因此《平水韻》把這些韻部合併起來,分為了106個韻部。
我們用宋朝的《平水韻》也可以來分析唐詩,會發現大多數唐朝格律詩是符合平水韻的分韻的,原因就是平水韻合併了唐韻中可以通用的韻部。例如宋之問的這首《過梧州》:
南國無霜霰,連年見物華。【華:六麻 】 押韻青林暗換葉,紅蕊續開花。【花:六麻】 押韻春去聞山鳥,秋來見海槎。【槎:六麻】 押韻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沙:六麻】 押韻
平水韻中,有些韻部和唐韻大致一樣,有些韻部例如支韻,合併了唐韻的支脂之三個韻部。
三、新韻在元朝,生活的發音與宋人有很大的變化,曲韻就和詩韻有較大的區別,例如入聲的消失。
《中原音韻》是元代周德清撰戲曲(北曲)的曲韻專著,但是詩人們作詩還是依照平水韻,甚至到了蒙古人、滿清時滿族的詩人,作詩依然用平水韻。
這個習慣一直到了民國,舊體詩人們還是堅持用平水韻。在民國30年十月,也就是1941年,由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寫了一部《中華新韻》,書中說:
審音正韻,代有官書,成文聲歌,取資統一。民元以來,未遑制定........
本部特於民國廿九年七月廿六日召集“國語推行委員會”全體會議,議決推定黎錦熙、盧前、魏建功三委員準照國音編訂......
何為”代有官書“ ? 隋朝開國20年、唐朝開國59年、宋朝開國77年、元朝開國53年、明朝開國8年、清朝開國75年,每個朝代都有自己本朝的韻書。所以,中華民國也要編寫一本自己的韻書。
但是這本韻書,並不是為了詩人所制定,畢竟科舉已經不存在了,主要還是為了國民的基礎教育。
當然,民國的舊體詩人,依然不用新韻作詩。
中華新韻和中華通韻,是新中國的韻書。因為平水韻與今天生活用語音韻差別比較大,所以詩詞學會制定新韻的目的,也是為了推廣詩詞的傳承。
結束語今人創作詩詞,用平水韻還是新韻,是完全自由的。
不過,要想深刻感受古詩詞的特點和魅力,最好習慣於使用古韻,這樣就不必在新韻古韻中來回切換。
-
24 # 無跡一塵
《平水韻》是南宋未年山西人劉淵編著,以唐人用韻為榜,同時參照山西、陝西等地語言,有很強地域侷限性的詩詞用韻書籍。是唐詩、宋詞出現之後才出現的。中華詩詞的成就與輝煌其沒有半毛錢關係。
《平水韻》是有限的詩韻書籍之中,較為完善的版本,對詩格律進行了較為多方面的約束限制,並有較豐富的分解。因此,後人對此書較為追捧,並多以循此作詩。從此,中國社會進入了元、明、清最野蠻黑暗的社會形態,詩詞歌賦圈框畫格,定律固音,生硬死板,藝術水平大踏步地倒退,從此再無光彩。例如乾隆一人的垃圾詩之量就超全唐。七、八百年間,即使有那麼幾首好詩,也不過如萬里黑暗中的一點螢火。中國文化最悲傷的時代,文字獄的瘋狂也在這期間。
-
25 # 就削你這個不平
格律詩就是格律詩,新韻詩就是新韻詩。為什麼要用新韻去破壞格律?新韻詩連自己的存活的底氣都沒有?非得靠格律詩的大旗張揚出來才可以立足詩詞界?可見新韻詩人們非常可憐,也幼稚可笑
回覆列表
中華詩詞韻律之美,節奏之美,源於多樣化的詩詞體裁和寫作手法,沿襲前人的智慧,從詩詞中感受語言美的力量。
格律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講究韻律,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平仄起伏和押韻韻腳,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五言絕句,六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字數相等,平仄相對。
新韻和平水韻在格律詩裡面都能使用,兩者產生的歷史時間不一樣,平水韻產生於南宋末年,屬於古人歸納的詩韻,現代衍生中華新韻(十四韻) ,韻頭、韻腹、韻尾,用普通話歸納的詩詞,近體詩範疇。
五言律詩,多位唐朝詩人都創作五言律詩,王之渙,李白,白居易,王維,賈島,孟浩然,溫庭筠,王勃,等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七言律詩,主要以杜甫和李商隱作品較多,劉禹錫,崔顥,陸游,黃庭堅,高適,等等,都是優秀的律詩大家。
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五言絕句代表人物“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以及沈佺期、宋之問、李嶠、崔湜、李白、王維、崔國輔,元稹等等。
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格律對照: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言絕句比較少見,但也有不少優秀的歷史詩作。
蘇軾《題王晉卿山水》: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遊。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
格律對照: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仄中平仄,中仄中平仄平。
七言絕句代表人物李白和王昌齡,杜甫,李商隱,杜牧,等等。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格律對照: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寫詩怡情養性,陶冶情操,遵循創作規律,為生活增添一抹詩意。寫古文詩,用平水韻,現代詩,用新韻,滋養創作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