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KD田田田
-
2 # 文字知冷暖
教師的職業道德里有“教書育人”這一詞,“教書”一次告訴教師不僅僅要教給學生課本知識,幫助加大他的知識儲備,讓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在這個社會的生存能力,而“育人”這一詞說明教師還得對其進行品德教育,行為習慣的引導,為人處世的經驗傳遞……我覺得“育德”和“教知”都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作為一個好的老師,應該在平時的工作中兼顧這兩點,得把學生教育成一個健全發展的人,而不是除開課本知識,不食社會人間煙火,那樣,這個學生走入社會是吃不開的。
-
3 # taotao178303124
在教育過程中,德育是放在首位的。因為一個人首先要學會做人,學會怎麼為人處世,才能去學習文化知識,並給學習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榜樣,將來才能學以致用,更好的為國家所用,為自己所用。否則你即使把他培養成頂尖人物,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他也會誤入歧途,知識不再是他賴以生存的法寶,而變成了一種負擔。
-
4 # 琴絃的沉思
非要分出一個輕重的話,個人認為肯定是德育為重。
首先,我國現在倡導和推行的素質教育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是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品德有問題,不會做人,那麼教再多的知識也於國家社會無益,反而有可能教出一個高智商為惡的人,即通俗講的:高智商犯罪的人。這樣的人社會危害性相當大,於國家社會發展不利。
其次,關於德與才的關係,人們普遍認同:有德無才小用;有才無德慎用;有德有才大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最想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德為帥才,德統領才華,才能保證個人的才華用在促進社會發展的正途,而不是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邪道。學校是培育人才的主陣地,既然社會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那麼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然應首先重育德,而後才是重識。
最後,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教書是方式,育人是落腳點、是目標,而育人的首要和關鍵就在育德,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的本質在於其社會性,人的社會性突出表現在人有禮義廉恥的道德意識。所以,教育過程中,應該育德為先。
當然,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要育德和教知二者並重,不能只傾向一邊。畢竟,一個人要更好地發展,離不開德與智的共同支援:有德無才難大發展,有才無德難發展長久,有德有才方有望長久地向前大發展。
-
5 # 吳忌88
朋友,你好!在教育過程中,德育和智育同樣重要,只是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國是文明古國,擁有很多的傳統美德,古人很重視後代人的德育,“溫、良、恭、儉、讓”被譽為五大美德,可以想象,後代擁有了這些美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挑戰和困難,他們的性情能約束自己出色完成學業,作為家長在教育上會很省心的。
第二,若是智育先行,忽略德育,縱然成才,對貪贓枉法,偷機取巧的認知,和擁有良好品德的人大不同,他們不認為這是錯誤,對國家和社會不利,這樣的人也不會長久。
第三,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培養出的孩子孝敬父母,團結兄弟姐妹,家庭氣氛和諧,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這才是幸福美滿的生活,這也是人生的追求。
-
6 # 九哥朱建文
你好。關於在教育過程中,是育德重要,還是教知重要?
我個人的看法是——同樣重要。
您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將德育與智育二分了。其實上德育與智育既有區別,又有聯絡。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更多地是要看到兩者之間的聯絡。
【一】以智育促進德育。
德育要搞好,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道德認知。而要提高道德認知,就要在智育上下功夫。你看,這樣智育和德育就聯絡起來了。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在教育中讓學生明確了所有的美德其實都是有利於人生存和發展的,或者說美德即等於私利的話。這樣,學生的道德認知提高了,他的道德意識自然提高。
【二】以德育促進智育。
同理,我們也可以用德育來促進智育。如果我們培養學生為全人類幸福而奮鬥的“大我”情懷,學生自然覺得自己肩頭的擔子很重,那麼,他學習起來,是不是也會格外努力呢?
還有,如果我們培養學生堅持,誠實等美德,那麼,他還會不完成作業,而照抄別人的嗎?
所以說,德育和智育同樣重要。兩者是互相促進,互相聯絡的。不要二分。
你說呢?
-
7 # 質味清歡
師德和知識。我覺得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知識,是讓你的學生變得頭腦充盈。可以在未來的社會上立足的本事。教授知識並不是代表不注重師德。反而。教師的言傳身教。可以更好的讓學生感知。
-
8 # 秋風嫵媚
在教育過程中,育德重要,還是教知重要?其實一樣重要,他們本就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其實是知道的,很多的東西除了別人教給你,還要靠自己的學。那麼來說自己的育德的發展是在教知的基礎上,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很好理解,當你知道的多了,學習的多了,自己的心界和眼界就會變得開闊,那麼自己思想覺悟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其實說白了就是你見的多了懂得多了那麼對好壞是非就有了界定,比如說我們對著一個沒有文化的人談什麼理想談什麼共產主義,那絕對意義不大。在很多人學到了很多以後才會逐步的瞭解和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先知而先覺!後知而後覺!
所以說他們本就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什麼輕重之分!
-
9 # 微土老樹人
當然是育德重要!因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好比一輛車的方向盤,人的知識能力好比車的發動機,如果方向錯了,發動機的效率再高也沒有用,如果方向顛倒了,發動機的效率越高,則離開目標越遠。在現實生話中,不是有一些知識豐富、學歷很高的人由於道德敗壞而走上了貪汙腐敗、殺人害命、盜竊國家機密等犯罪道路嗎?這種人犯罪對社會的危害往往比知識少的人更大。所以,無論家庭、學校、社會,都必須時刻將育德放在第一位。當然,將育德放在第一位不等於用的時間最多,不等於教知不重要。而是教育者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習目的性教育,將育德與教知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育,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糾正。
-
10 # 智慧小諸葛888
個人看法德是核心,德也是基礎,也就是說做人,做人好了再去學知識,增加技能,會更好,而且很持續,順利成章。看看身邊一些活的不錯的人,都是做人很成功,在這個基礎上,個人能力又很強,這才是最重要的。
-
11 # 520婷喵喵52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人才也有了新的定義和要求,僅憑高學歷並不能說明一個人就是人才,品德優秀已經成為了人才的新要求,德行兼備是優秀人才的標準。教書育人,最重要的不是教,育比教更為重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講解,更要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
12 #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二者同樣重要。但育德更重要些,因為一個人的品德如果不好,學了本領都去做壞事,豈不更不好呢?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我結合自己的個人經驗和體會,談談一些淺陋的看法吧。古語說得好,“寶劍鋒從砥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都說明教育孩子要鼓勵孩子努力學習,特別是培養吃苦精神。現在的父母教育,大多捨不得讓孩子吃苦,所有事情都為孩子包辦好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可否成為國家棟梁呢?嬌慣孩子是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陪伴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比如陪孩子讀繪本、拼圖、做手工、練習jint速讀記憶閱讀工具和搭積木等等,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正能量的事物或者東西都要鼓勵孩子去做,並且陪伴孩子一起去做為好,生意再忙、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陪伴孩子,這樣的孩子以後會有愛心。特別強調的是,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是特別大的。
-
13 # 中學電教日誌
記著上大學的時候,1995年吧,迎新生大會上,校長講得非常明瞭: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1.思想政治覺悟高,專業素質過硬,這是優秀產品。
2.思想政治覺悟高,專業素質一般,這是合格產品。
3.思想政治覺悟高,專業素質差,這是殘次品。
4.思想政治覺悟低,專業素質強,這是危險品。
這些觀點我就不展開說了,由此可知,在教育過程中,德育為先,知識其後,先學做人,後學做事。
-
14 # 墨韻傳承
這兩項都是重中之重,所謂立德、立言、立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德行兼備知行合一的人才是合格的人才,如果教育過程中學生只學會掌握知識卻沒有很好的品德教育,在將來的發展中也會誤入歧途,談不上會為社會為他人做多大的貢獻,有時很可能以高智商的犯罪危害社會,但是讓孩子具有德行,那麼孩子對事對物都會感激之心,都會有責任感和敬畏之心!
-
15 # 學然後知不足1314
個人認為德育較知識重要。
首先,德育是思想基礎,保證學生品德發展的方向,三觀教育的完善,是完善智育的前提條件。比如一個天才級別的人物,智育發展水平非常高,但是作出危害社會的事情,那就是德育的問題。但是如果這個天才人物,有正確的三觀,而且知識豐富,那就是促進社會的發展,對社會作出貢獻。
其次,智育的發展奠定知識基礎,知識在實踐中去運用,對知識的掌握可以促進更高一層的深入學習。知識的認知發展會展現智力的才能,有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知識的學習反過來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德育。
最後,其實在全面發展教育中,還有其他教育,如: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它們是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
綜上,我們也不能成為有德無才之人,也不能成為有才無德之人。所以,這兩者之間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面對科技社會的發展,我們只能德才兼備,推動社會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社會。
-
16 # 潺潺輕流的小溪
這問題好,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們許多的學校、老師,多是以分數、升學為唯一目標,對學生的德的教育有所忽視。
‘‘小偷不可怕,就怕小偷有文化’’。我把它引申一下,罪犯不可怕,就怕罪犯有文化。一個知識水平越高的人,如果缺德的話,對社會的危害性就越大。
因此,我的結論是,在教育過程中,育德比教知重要得多!
1、育德可以使教知更有效率。教育孩子守紀律,有擔當,教育孩子要有遠大理想目標,引導孩子向善、向上、勤奮、努力,教育孩子有愛心,懂得尊重,充滿自信,有活力,等等。有德的孩子大多能知識的掌握也很不錯,他的德能促使他更好的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2、德是立身之本。
一個人有知識,有能力,能夠保證他找個工作容易,掙錢多,人們羨慕他,但如果他德高,那人們就是敬仰他了。如果一個人憑著自己的知識能力掙了許多錢,或者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盡幹些喪盡天良的事,那他一定會遭到人們的唾棄。我們寧願和一個品行端正的沒有多少學識的交往也不願意和一個損人利己賣主求榮的高階知識分子說話吧。
3、德是民族、國家之魂。
從此次疫情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在國家民族有難之時,挺身而出逆流而上赴湯蹈火的人,救國家民族於危難,這是何等的高德啊!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把生命置之度外,這已經超越了知識能力的範疇,他是一個人高修養高素養的重要體現。在國家民族需要時,有責任有擔當,有強烈的使命感。我們國家民族的興盛,就是要靠這樣的人。讓那些見利就搶、見難就躲的傢伙靠邊站吧。
教知識重要,育德更重要。願每個人都是高德的知識分子!
-
17 # 縱躍數學課堂
大家心裡都有一杆秤,如果兩個人,分別佔德知中的一項,我相信大家都會喜歡有德之人。
所以,育德比育才更重要。
中國的傳統教育以道德為本,自古以來一直如此,我們為什麼學習先秦諸子之學?其中背誦內容固然重要,但我們更需要理解參透其中的道理以及為人處事的方法。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是國民品格素質的基礎
推行德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素養和社會價值觀,倘若有才無德,最終只會造就出更多的高智商犯罪。
-
18 # 東健老師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我國教育基本是以育德為本,再育德的基礎上進行育人。與其說是育德,不如說是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而此時行成的“德思”會對人的一生產生影響。初中語文中有一篇古文《傷仲永》,講的是天才神童最後落得連普通人都不如的故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示例。現在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聰明”,對於很多“聰明”的學生而言,這篇文章不失是為他們的人生警示。
厚德載物,德好比如船,它德穩固與否決定了一個人的旅程能走多遠。
無知導致愚德戰國時燕國是為七雄之一,燕國有一個國君叫燕王噲,他是一個有崇高理想、有德行的國君。他對歷史上唐堯虞舜禪讓的傳說非常仰慕,企圖透過自己的實踐建立一種君位任賢的制度。然而他身處的時期已經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達到了一種白熱化的階段。各國都在改革,加強王權,而燕王噲卻反其道行之,聽人讒言,講王位禪讓給大臣“子之”。最後導致燕國內亂橫生,燕國大亂。
怎麼評價燕王噲呢?他是一個沒有德行的人嗎?恰恰相反,他的德行非常崇高,想法超越了時代。但是,他的做法並不適合他身處的時期,也是他的決定導致燕國百姓受到了很多無妄之災。
道德決定我們看世界的姿態,知識決定我們看世界的位置。
沒有足夠的知識,沒有正確的認知而培養起來的德是經不起推敲的。
學習是一個系統的,相互促進的過程以學習作為人生目標的人不難發現,學習的路上會發現很多的不同領域的內容卻是相關的、相通的。世界上很少有獨立的知識。我們的認知決定了我們的品格,我們的知識承載了我們的認知,而我們的品格卻又決定了我們能學到什麼樣知識。
綜上所述,“德育”和“教知”並不是兩個獨立的過程,而是一個相輔相成,互相印證的模組。然而每個人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先“德育”還是“教知”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若能做到“因材施教”,才是大功德。
-
19 # 持心一消學友之家
如果必須選一個的話還是德最重要吧,知識的獲得是外因,德的養成是內因,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知識獲取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德的養成是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的!
-
20 # 張旭語文
我教了三十八年高中語文,做過二十年班主任工作,說實話,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有95%的教育時間是知識教育,德育教育只是附庸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哪位教師要特意地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通常意義上,德育教育有兩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是政治意義上的。比如愛國、正義、勇敢等。
第二個概念是個人行為上的。比如尊重、誠實、守時等。
一般情況下,愛國教育在每週一早晨的升國旗儀式中進行。另外學校政教處、團委還會舉辦全校性的其它活動進行教育。
班主任負責學生的紀律教育。比如學生之間的吵架、不認真聽課、不認真值日、抽菸、談戀愛等。
任課教師只管學生上課期間出現的問題和本課程作業完成情況。比如上課時有學生課睡著了、不認真聽課了、作業沒有按時交了等。
學生一天在學校的時間安排,是以課程學習為程式的。
高中生一天的課程安排是這樣的:01、早餐前有一節早自習,時間是40分鐘,一般安排語文和英語早讀輔導,語文和英語老師要進教室。
02、上午有4節正課,每節課45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十點鐘左右有一個20分鐘的大課間,是學生做眼保健操和課間操的時間。
03、下午有兩節正課,一個40分鐘的課外活動和一節40分鐘的自習課。
04、睌上7點鐘開始上晚自習,時間有兩個小時,通常安排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和地理老師的輔導,輔導時間為30分鐘。
這也就是說,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知識學習佔用了學生的所有正常時間。
如果學生不違返紀律,不論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是不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德育教育的。
因為:第一,老師的授課任務很緊張,一節課的時間,如果耽誤時間,授課內容就完不成了。
第二,老師都有升學壓力。這個壓力一方面來自學校和老師之間的競爭。一方面來自家長和社會。
第三,一天的時間,課程安排的滿滿的,老師本來就沒有時間去進行專門的德育教育。
其實學校的德育教育,在老師層面就是紀律教育。很多學生讀三年高中,一次都沒有受到過老師的紀律教育。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育德的重要!
教育能給予學生的除了知識上的的積累更
重要的是在做人做事,對待生活的樂觀健
康的心態引導。從小學的教科書安排的內
容到中學裡大綱的要求,都無不體現這一
點。小學六年的時光是學生在求學路上重
要的階段,六年路之長給學生的價值觀、
道德觀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語文教學
在各方面都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已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面對商品經濟帶來的衝擊及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