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方寸顯威

    我是高二學生的媽媽。

    我是二級心理諮詢師。

    我是民辦教育機構負責人。

    以上不是炫耀,就是想說明我有經歷,有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記得我學青少年心理時,老師說:生理上的青春期是必然經歷的,但心理上的青春期是完全可以正常過渡的。也就是說,並不是誰都會叛逆。今日的叛逆可能是過去十幾年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體現。

    向您推薦一本書《正面管教》,這本書基本可以解決家庭教育中80%的問題。

  • 22 # 燚坤心理1314

    13歲到18歲之間的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和叛逆期了,他們老是喜歡跟別人唱反調 尤其是大人(老師跟家長),總覺得按大人們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 ,很不甘心,所以國外也將其稱為“狂躁期”、“困難期”等。首先我們的家長一定要理解、尊重孩子,不能以暴力的手段壓制孩子,強行按照家長的意見行事,要跟孩子交朋友,對孩子積極關注,試著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在理解、交流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它的道理,孩子需要有一些經歷,家長在經歷的過程中陪伴他成長,幫助他走出情緒的問題或者認知的一些誤區。總而言之,家長的陪伴、指導和引導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急於想證明自己,這是正常階段,家長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和觀點加在孩子身上,處處否定孩子,家長對孩子經常持否定態度,孩子就更加叛逆,所以對孩子叛逆期的教育,首先是積極關注。其次更要有愛心和耐心,抱著接納的態度,去正確疏導。既不能強壓,也不要放縱。要捨得讓他們經歷磨難,但是受到挫折之後,不要急於責怪,而是要乘機引導,讓孩子認識到其中的不足,多尊重孩子的意見,多跟他進行溝通,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念,這樣才能走進孩子心裡,才能陪伴他們平穩渡過“叛逆期”。

  • 23 # 琳赫叭叭叭

    作為家長,我們很關心我們的孩子,但孩子似乎對這種關心很反感,為什麼呢?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心理的快速成長,甚至超過了生理上的速度,身高變高,第二性徵開始發育,對自己身體的變化而感到一些困惑,對異性似乎更感興趣,這說明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已經不認為自己是孩子了,可是家長卻沒有及時趕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青春期的問題,往往在幾年前就埋下了種子,只是青春期爆發出來了,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自身的問題,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有沒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變化。

    小時候很聽話的孩子,現在突然處處和家長對著幹,那麼他以前的聽話是家長逼迫的的嗎?孩子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威脅父母,以前是否孩子也用過這種傷害自己的方法來讓父母妥協嗎?

    如果希望孩子能順利的度過青春期,家長一定要先讓自己也成長起來,你面對的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尊重他,理解他,少一些嘮叨,多一些鼓勵和關心。孩子是能感受得到的。千萬不要總說我是為了你好,這種好,不要你覺得,要孩子覺得。

  • 24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孩子成績下降、不想上學,可能是心病

      初二的小雅是個“學霸”,每學期期末考都是年級前3名。這本是一件讓父母自豪、高興的好事,但小雅父母卻有些擔心:女兒雖然成績很好,但平時都是一副悶悶不樂、心事重重的模樣,最近脾氣越來越大,動不動就“慪氣”了。

      父母想和她談談心,她又很抗拒,總覺得父母什麼都不懂、不理解她、愛講道理,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天整天地刷題、看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其實,小雅上初中後一直是這種狀態,之前爸爸媽媽覺得小雅性格內向,文靜禮貌,這樣的表現也算正常,看到孩子能夠專心學習,成績穩定,心想這應該沒什麼問題……

      然而,這個寒假,小雅一改往日的文靜,變得敏感、情緒化,只要被親戚問到學習成績,或在校表現,就莫名有情緒,有時還突然大發脾氣,哭喊著指責父母長輩只關心她的學習,從不關心她,不愛她,嚎啕大哭、甚至會摔東西……

      在小雅情緒崩潰時,無論父母如何解釋,她都聽不進去,思維偏激,認定父母是在狡辯。父母為此很擔心,也很苦惱,不知道如何幫助到小雅,於是帶小雅到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進行評估與調整。

      青少年時期是身體快速成長的時期,也是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又被家長們稱為“反抗期”或“叛逆期”。在這時期,孩子的內心充斥著變化和衝突,同時更是各種心理障礙的高發時期。

      對大多數青少年來說,雖然達不到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但常常有各種困惑和煩惱,自己無法想通、走不出來。但父母又走不進去,難以幫助到孩子。若孩子的內心長期被衝突和矛盾困擾,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和疏導,長此以往,心理容易出現問題。

      作為預防,家長需多瞭解和關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合理地干預。那麼,一般哪些情況下孩子需要心理諮詢輔導呢?

      1、情緒持續低落、高興不起來、煩悶;覺得活著沒意思,自卑;對原本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趣,懶得活動,對什麼都無所謂。部分會出現失眠、全身乏力、犯困等狀態。

      2、擔憂害怕,如考試、發言、上學、參加社交活動等,出現迴避行為。

      3、沉默寡言,不和他人交流,行為退縮,或出現怪異行為,自言自語,莫名其妙的笑,大哭;或自虐行為,比如頻繁扯頭髮、掐自己、拿頭撞牆以及其他自傷自殘行為。

      4、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完成作業困難,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或一直低下。

      5、體重明顯下降,進食時迴避他人。

      6、入睡困難,早醒或夜醒多。

      7、經常存在人際衝突,易怒,行為衝動。

      8、遇到突發事件後,難以適應,影響到日常學習和生活。

      9、存在醫學檢查難以解釋的身體不適症狀。

      10、性困惑或性行為異常。

      這十條看似簡單,很容易作出判斷,但實際在生活中,青春期孩子這些狀態常常會被家長忽視,而孩子的學習問題、行為問題或躁狂時的易激惹又讓家長頭疼不已。

      面對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很多家長一開始是選擇“以暴制暴”,導致孩子的狀態更加糟糕,內心更加封閉,行為問題更加突顯。

      16歲的阿蒙不願意去上學,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刷網頁或追劇,父母擔心他網路成癮,將其手機沒收,呵斥其要好好學習。無意中的一句“你這樣下去就廢了!”讓阿蒙反應很激烈,竟然拿手錘頭、揪頭髮、就地打滾、大喊大鬧,痛苦不堪,嚇得父母趕緊求助醫生。

      父母帶阿蒙看醫生,被診斷為中度抑鬱。深入探討才發現,兩年前這個孩子便已經出現抑鬱的傾向,曾在QQ空間釋出說說:“不想睡覺,不想吃飯,不想說話,只想靜靜的待著,體重也直線下降,感覺做什麼都沒有意思”、“人活著,卻找不到一點兒意義,是多麼痛苦”、“是不是我太笨,一點兒小事都做不好,做什麼都沒有自信”、“對未來茫然”……

      得知阿蒙的情況,媽媽很自責,責備自己未能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未能及時幫助孩子調整,還經常罵孩子懶散、不上進、不細心,給了孩子更大的壓力,導致孩子的抑鬱越來越嚴重,對學習、生活都失去了動力。

      1、學習方面:厭學、逃學、學校恐懼症、考試焦慮、注意力不集中;

      2、人際關係方面:親子關係不良、溝通障礙、社交恐懼、自卑、自閉、不合群、社會適應不良、緊張、人際交往障礙;

      3、情緒障礙:青春期抑鬱、躁狂、躁鬱症、青春期分裂症;

      4、行為問題:沉迷遊戲、網路成癮、離家出走、多動、偷錢、自殘自虐、打人傷人、遺尿症;

      5、各種神經症及情緒障礙:抑鬱障礙、焦慮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強迫症、恐懼症、進食障礙(厭食症、貪食症)、睡眠障礙;

      6、青春期性困擾。

      青少年問題的出現,既與他們正處於心理和生理快速發展的青春期,內心衝突多,情緒不穩定有關,也與個體性格特徵、童年經歷、家庭環境有關。

      青少年心理諮詢師提醒各位家長,孩子如果在青春期出現一些行為變化,一定要及時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態,觀察一下他們有沒有情緒極其低落或非常暴躁的時候,還可以觀察孩子情緒的改變是否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如果有的話,就說明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叛逆,需要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干預和幫助了。

      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將會針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特點,採用相關心理諮詢技術,比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治療、家庭治療、沙盤治療、催眠治療等方式,幫助青少年改善狀態,完善人格,獲得更健康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宋舊黨與新黨爭論的焦點是什麼,有哪些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