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悠球媽聊優勢育兒

    就像再完美的婚姻,也會有某些瞬間忍不住地想離婚,在別人眼中再溫柔的媽媽,也會有很多瞬間,忍不住地想暴揍“天使報恩娃”。

    (1)

    比如,早上出門的時候,孩子信誓旦旦的做了一份時間表,計劃著今天能完成什麼什麼樣的事情,然後晚上一起看電影。

    晚上回到家,想帶孩子去看電影時,發現今天的事情一項都沒有做,明天還要上學,熊孩子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充滿期待的眼神看著你——媽媽,我們快點去看電影嗎呀!

    (2)

    比如,帶著哥哥上課歸來,妹妹舉著她最新的畫作,得意地跟我們分享,而哥哥發現妹妹是在他新發的作業上畫的,他出門前來不及放回書房,放在了客廳桌子上,然後哥哥開始崩潰,忍不住要踢妹妹一下,而妹妹瞬間也開始哇哇大哭。開啟門的“歲月靜好”瞬間變成“雞飛狗跳”。

    ……

    (3)

    是的,生活就是這麼崩潰,忍不住想暴揍孩子,當然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真正揍過孩子,吼是吼過的。

    當然,吼完之後,該道歉道歉,該補救補救,生氣也不能破壞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 22 # 小飛瞎胡亂看

    我沒有一瞬間想打寶寶的衝動 我是天天都想錘她

    寶寶兩歲 天天在家裡翻箱倒櫃 天天家裡亂的像遭了賊

    一不順意 就哭鬧 滿足了 立馬不哭鬧

    進屋就脫鞋脫襪子 光著腳到處在屋裡打滾

    去洗手間 玩水 弄溼衣服

    大冷天 晚上一上床就自己脫褲脫襪 不進被窩 滿床跑

    當然了 我也就是說說 真打也不捨得 發發牢騷吧 過過嘴癮

  • 23 # 九九寶寶1314

    有,每次自己筋疲力盡的時候,他還一直哭鬧,怎麼哄都哄不好。然後加上自己情緒也來了,就會特別煩躁,然後就想打他一頓,不過還好自己都忍住了。一個人帶孩子真的不容易,難免會有情緒,還希望每個寶媽都剋制自己一下,畢竟孩子什麼也不懂

  • 24 # 小六六的媽媽

    有啊,特別在孩子鬧的時候,孩子有時候道理講不通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家經常會出現這種狀況,因為是兩個寶寶,基本上一言不合,兩個孩子都會動手,孩子之間間隔不是特別大,所以姐姐和弟弟的溝通一言不合就動手。有好多個瞬間我都想暴打一頓寶寶,我們家老大不會關心愛護弟弟,老二也不是省油的孩子。,基本上孩子都處在調皮搗蛋的年紀,姐姐拿回來的東西他都要去搶,每次搶不過就會哭鬧,好多時候會動手。在我調節無果之後,我每次都想暴打一頓,但是回頭一想孩子都比較小,揍孩子只是自己出個氣,孩子是無辜的,純粹當了出氣筒,因為他們比較小,不能來換位思考,但是今年姐姐基本還是比較懂事的,慢慢她也好像明白父母和弟弟是自己最親的人,所以,好多時候她讓著弟弟或者是和弟弟來談判,她想方設法的哄著弟弟,讓弟弟和自己的爭執儘量最小化,孩子能自己解決她們的矛盾,所以我們也很欣慰。其實父母打孩子,只是短暫性的起了作用,還有就是父母打孩子只是出了自身的那口氣,也就是生氣的時候用孩子當了出氣筒。其實打孩子對孩子教育沒有任何用處,最主要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想著想,或者還是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可以轉化他的注意力。讓他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避免爭執再繼續下去。等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可以給他講道理,讓他慢慢的來想,適當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罰站幾分鐘,讓他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這種都是視情況而定的。媽媽也可以在孩子大的時候引導孩子設身處地,或者和孩子游戲的時候交換角色扮演來進行,讓孩子能明白一下自己當時的心理,或者是和他的朋友有爭執的時候,也可以讓他角色還原一下。這種特別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以暴制暴的行為,只是短期內起到作用,轉身孩子還會忘記,我們小時候大部分都是這種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記得小時候,只要犯錯,不管是大人和老師。都會動手打我們,雖然說沒有給我們造成心裡的陰影。但是這種方法是不正確的,在這文明的社會里,如果想和別人和平的相處,還是要講道理講文明。並不是以暴制暴來解決,或者是用武力來解決的。如果父母引導孩子或者是孩子長期在這種暴打中長大。那麼,孩子以後的社會生活中也會用這種方式和別人處理關係的,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孩子是我們的鏡子。我們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

  • 25 # 琪琪的老父親

    有啊,太多次了,而且我也打過啊,當然只是形式上的打,不敢下手啊!

    兩歲半女寶寶,因為爺爺奶奶的關愛,導致脾氣真心不小,動不動就哭,那哭的撕心裂肺!

    所以媽媽爸爸就別成了黑臉,媽媽是語言管控,爸爸是無力壓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年的柑橘樹,春季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