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FK國際藝術教育
-
2 # 碩成考研
看具體授課安排
學校上課需要多元化發展,需要讓學生了解各種東西,越全面越好,畢竟我們要全面發展。
職業培訓就是應試教育了,針對性學校,不需要擴充太多
-
3 # 周老師天地合文化
非常認可俞洪敏先生的說法,而且我認為俞先生還是因為是大佬,有點客氣了!太含蓄了。我也從事教育幾十年了,我認為既然是老師,在錯誤面前是不能客氣的,是要直接的,再有就是我不是名人,我只是一個老師。
我在很多場合都這樣表達,什麼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而我們現在從小學到大學,有80%的老師是不夠資格做老師的,因為他們已經失去做老師的資格,何為失去,就是沒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和知識,他們僅僅只剩下了授業能力,而且就這一個能力還大大折扣,這個折扣就如俞先生所說他們一年難度幾本書,只有課本的那幾本書上的解題能力,他們的知識結構還停留在他們師範畢業的那個時段,不學習,不思考,不與時俱進是他們最大的缺憾,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老師不在稱其為老師的核心。師者傳道,需悟道可傳道,授業者需專業可授業,解惑者需明惑可解惑。一個好的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好的學生,你想做一輩子老師,你就得做一輩子好學生。
-
4 # 私塾先生王凡
俞洪敏說的老師現實中確實存在。“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正是因為這句話,有的老師覺得自己的“一桶水”已經夠了,不需要再補充了。
我們知道有句古語叫“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流動的水才不會發臭,只有轉動的門才不會生蟲。因此如果你只有一桶水,那麼這桶水遲早會“發臭”;如果老師一直只有書本上那點東西不斷重複,那麼這些內容肯定有一天會被淘汰,不再適合現代的學生。
其實我覺得這句話應該這樣改:“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長流水。”只有不斷的補充新的知識,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瞭解學生需求,才能根據不同時代學生的特點設定上課內容;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才能讓學生更加接受你,才能用更好的方法幫助更多的學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以這樣的要求不斷鞭策自己,才能使自己進步,才能使自己的學生更好。
這次疫情期間的“線上課”無疑也是這個問題的佐證。如果我們只會傳統的教育方式,這次的“線上課”就會讓我們措手不及。反之,如果我們準備充分,提前瞭解了這種新型上課方式,那麼對我們教育工作的展開也是有輔助作用的。
-
5 # 孩子是博士
贊成,也不贊成。俞敏洪說,不少老師沒有能力教好學生,這句話我贊同;知識面窄,我不贊同。
我這裡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有一位老師,是教代數的,教學教的真不好,很多數學題他自己本身就不會。可是這位老師教的學生都很好,不是某個學生好,而是整個班都好,而且年年如此,這是為什麼呢?關鍵在於方法。
上課前讓學生們做好預習,上課的時候一帶而過,然後讓學生們做題。一般做題每個班都有尖子生,他一般讓尖子生上講臺講題。如果都不會,他會記下來,然後向別的老師請教。然後回來,讓看明白解題思路的同學再來講題。
這樣既鍛鍊了學生,也讓孩子們學會了怎樣學習,所以他的學生一般學習都不錯,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所以說,說老實的知識面窄,這個問題並不成立。
學生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不是學知識,這只是基礎的基礎。學習的目的是,學會怎樣學習,這才是上學的根本原因。孩子們只要學會了學習方法,必會1萬道題題海戰更好。
-
6 # 宅是一種思想
有些科學家一輩子就研究一種動物或一種植物,能說他們不是科學家嗎?能說他們眼界狹窄嗎。對一件事情精通和知道,根本不是一個層次。
-
7 # Y翼之三子
這些年來,教師隊伍是一支高學歷組成的團隊,高學位的也不少。可以說,教師隊伍知識是高層次的,但也有素質良莠不齊。近幾年,國家更多側重了“政思”,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規定,有人為此付出了代價。這些清規戒律,對教師對知識傳授和延伸,起了付面作用。教師的作用發揮,是取決於制度的。說來說去,又回到原點,又回到錢學森之問“我們的大學,為什麼不出人才”。相信隨著教改的深入,教育的體制會有大的改革,教師的聰名才志會得到發揮。
-
8 # 荔枝哥課堂
贊同。
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是一種知識的傳播,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去講授知識點本身,還要講知識的關聯或應用,激發學生興趣;同時,還需要有技術、有藝術的授課方法,做到深入淺出,正所謂“外行聽來不覺淺、內行聽來不覺深”。如講勾股定理、畢德哥拉斯定理的時候不僅講“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直角邊平方之和”,還能夠講畢達哥拉斯學派起初對整數的信仰,以及透過畢達哥拉斯定理發現根號2是個無限不迴圈小數,也即無理數,繼而給古希臘數學帶來的巨大地震,這樣講必然會讓學生更有興趣去聽。這種理念無論學校教育還是企業培訓都是相似的,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正所謂你有一桶水,你才能遊刃有餘地給別人一杯水。
一句話概括:知識面狹窄、授課方法欠缺的老師,只是把“蔬菜”傳遞給學生,而知識面廣、授課方法豐富的老師,是選好蔬菜、做好搭配、洗乾淨、切配好、精心烹飪後,和學生溫馨地進餐,後者的效果必然更好!
-
9 # 吃素的鯊魚
不贊同。俞敏洪說老師一輩子都是教那點東西,這是事實,因為按照教學程式,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每個年齡段只能學習相對應的知識,所以老師一輩子只教那點東西正常,但並不能代表老師的知識面就很狹窄,當老師教育學、心理學是必修科目,我相信能當老師的不可能都是學渣,即使是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師,也只能教學生該年齡段該學的知識,不可能多教,多教的話有“拔苗助長”之嫌,對學生成長不利。雖然老師一輩子只教那點東西,但並不代表老師就沒有能力教好學生,術業有專攻,業精於勤,一輩子在那部分知識迴圈,只會讓這部分知識越來越精,讓學生學的更好。
-
10 # 捍衛正氣
言之有理!不愛看書最愛手機!工作之餘捧在手心裡的只有手機!讓學生讀課外讀物!老師每天除了上的那幾節課!剩餘時間自己卻是在玩手機!老師不博覽群書哪來的博學?以後學校規定老師每年要有絕對讀書種類和數量!增加知識面!不然中國的後代一代不如一代!不愛讀書就愛手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
11 # 凌風144403443
贊同,而很多老師是垃圾是豬才,還有迷外崇外等,教師隊伍必須是德才兼備的人才才能教好孩子!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德才兼備的後繼人才!
-
12 # 使用者2884319969305
學生的思想邪門歪道的,要嗎是家庭教育有問題,要嗎就是老師的引導有問題,教育失職。
這些年那麼多不是老師暴力學生,就是非禮學生,能說老師都是好老師嗎?是不是該對老師的素質和能力閱歷學歷好好測試和評估了?
-
13 # 木魚漂流記
贊同啊,很多老師確實這樣,但術業有專攻,也不好太過苛求。
俞老師只是英語好,現在不也是天天指點江山、教育全國人民嗎?雖然不專業,但偶爾說對了也還是要聽一聽的。
-
14 # 蒼耳2018
所經歷的每一位老師,教過我的,未教過我的,所有從事教育為教育事業做出奉獻的老師,目前正在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應當受到尊敬,尊重。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不少老師沒能力教好學生,此話只是一己之見,教師,博士生導師只有受到廣大師生的贊評擁護,說明能夠做的更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提高全面質量管理是一項全方位綜合體系管理,思政教育是當前重要任務。
-
15 # 數學教師孟凡正
怎麼樣講呢?俞總好歹也是清北畢業的[玫瑰]如果站在他的角度上,是可以這樣講的![害羞][害羞][害羞]可畢竟,我們還不是教育強國。就算是達到了教育強國的地步,也不可能讓教師都是清北畢業呀!清北的產出沒有那麼大!!![可愛][可愛][可愛]讓教師樂教,教師要善教!這才是應該提倡的!!![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如何做到這一點兒呢?大家共同努力吧!!![耶][耶][耶]再者,用一個標準去衡量一個那麼大的行業,這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俞總作為一個知名人士,應該是也知道這一點兒吧!!![捂臉][捂臉][捂臉]
-
16 # 202010101080
於老師把自己當神了,有的人也是不能教化的,比如說天生犯罪者極端反社會的,他自己還受過綁架呢,他能不能把自己的綁匪教育好呀?而且這位也是被同一波綁匪綁了兩次呢。他那麼有本事,怎麼沒在第一次就把綁匪教育好?第二次為什麼要給自己配保鏢不是很自信嗎?
-
17 # 和媽媽一起長大
俞敏洪所說“有很多中小老師,一輩子都教那點東西,知識面很狹窄,不斷重複不斷重複。”這是很多中小學老師的現實狀況。
朋友是一線城市初中老師,和她聊了這個問題。
她說確實如此,在教材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帶同一年級的課程,往往在第一次備課時會投入很多精力準備教案,而在第二次第三次之後,就常常會重複之前的教案內容,懶得再重新備課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時間、精力有限。現在中小學老師在教學之外的工作量越來越龐大。
比如,學校、區級的各種活動;教育系統內的通知更是每天的家常便飯,需要傳達到每位同學和家長;學校內部的會以;教師內部培訓等等。
這些幾乎佔掉了老師們大多數工作日時間。
所以,就會出現很多老師常年加班到晚上7、8點,第二天一早7點多又要到校。
工作時間超負荷、工作量超負荷。長期下來,老師能夠投入教學的精力必然受到影響。
普遍的職業倦怠。另一個同學在北大讀心理學碩士期間,曾做過一個調查研究,關於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
調查發現,小學教師們的職業倦怠一點都不會少,和我們身處職場中的人們一樣一樣的。
往往在一屆學生教過之後開始出現,也就是從業6年後。
這也應合了上面提到的初次備課熱情高漲,再次重複同一課程時,就沒有重新備課的熱情了。
對於老師們來說,教師首先是一個職業,而職業最大的價值是用勞動換取收入。
這聽起來有點很教師崗位的光環不符,但老師也是要過真真實實的生活,經歷柴米油鹽洗禮的。
在這之外,有多少老師可以把職業變身終身熱愛的行業呢?
每個行業,都有高中低不同等級的從業者這中間的差距就在於對所在領域的投入度、熱愛度和持久度。
每個行業的成功都市經歷逐年累月的點滴經驗積累,多年後才成就了行業內頂尖的從業者。
教師行業尤其如此。
教師所教授的並不僅僅是書本字詞間的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透過字詞和書本,看到對文化、對文明、對社會的理解,或者僅僅對學習這件事本身的理解。
面向未來的教育能力這需要老師具有開闊的視野,穿越眼前的現狀而看到未來。
這些能力不是圍繞書本內容就可以構建的,需要閱讀,大量的、高品質的閱讀和思考。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俞敏洪所說也是有道理的。
當然,並不是說教育僅僅是老師的事,現在教育已經越來越成為家庭和學校合力共創的一件事。
老師需要不斷學習,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才具備引導孩子走向未來的能力。
-
18 # 愛扯愛分享
俞老師說的也許是對的,二八法則很普遍
放在教師這個資料中,很可能:20%的老師是優秀的老師,剩下80%的老師普普通通。
更扎心的是,可能這20%優秀老師中的20%才是真正能教好學生的老師,這就是為什麼教育資源可以和房價掛鉤的原因。
我自己的朋友的親身經歷:兩個初中學習成績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的男同學,因為高中上了不同學校,遇到了不同的老師,最後高考成績差別非常非常明顯。
而且,因為成績的差異,未來的命運也會有極大的不同。
什麼是好老師?書本里:
能把知識講明白
能讓學生聽明白
能讓學生願意聽
書本外:
能讓學生有聯想,有啟發,
培養學生投入的精神,鑽研的能力,
精神上的培養,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讓學生變得謙虛,懂得為他人考慮。
-
19 # 騎跡angel
最近俞敏洪老師的言論引起了網上的熱議。作為一名老師,雖位卑言輕,但還是要表達一下一線教師的真實狀況和感受。
我的觀點:我不贊同他對老師的評價。
我想問問,俞老師所指的知識面是哪些方面?
是數學老師必須會英語嗎?
是英語老師必須會計算機嗎?
是高中數學老師必須有數學專業博士生的專業知識?
第一,任何人都不是萬能王。
第二。孩子的成長是階段性的,接受知識也是階段性的。幼苗只澆一點水就夠了,過多會淹死它的。
第三。孩子們的成長不僅僅是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情懷,家國情懷。除了有知識儲備,還要有能力,智慧,責任感,正義感。愛自己,愛家庭,愛國家。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老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植根於孩子們的靈魂裡。劃一劃手機,當看到花季的少年因為各種問題生命戛然而止時,我們哪一個不是心痛不已?
第四。老師們也是在時刻學習。學習自己學科相關的知識。為了不落後於時代,為了課堂的生動有趣,為了縮小和孩子們的代溝,為了提高孩子們的成績,為了贏得孩子的崇拜,為了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的認可......。
當然,會有一些教師因為某種原因得不到學生及社會的認可。但畢竟是極其少數。
試問,哪一個行業都能做到人人滿意呢?
-
20 # 弢海數學教學
只能說這是一句有道理的廢話,教師自然是能力越高學好,但是現在的整齊局面是,在城市教師配備還不是很大問題,而在農村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做老師,老師的數量很少,尤其基層小學,每個學校不到是個教師,正常開課都很困難,如果再遇上需要抽調教師外出培訓,那學校就是難上加難了,餘老師說的有道理,可是一個學校就連老師數量都保證不了,你還要談更高的要求,豈不是笑話,難道農村的孩子都不上學了,就等一個個清華北大畢業的人來給自己當老師?我想說,能堅守在最艱苦的地方擔任老師,本身就很偉大,或許,再過幾年,教師成為人人爭搶的職業,那自然教師本身的能力就越來越高了。
回覆列表
贊同。
俞敏洪老師認為,知識掌握在於博大精深。好的老師不僅僅能掌握所教學的內容,更能傳授學習方法、思維模式,優秀的老師甚至能將知識延伸,使學生有更多領悟。
老師在教學上的水準是由老師本人的學識素養決定的,即使是一個小學老師,教學內容簡單,但是好的老師除了科目內容外必須瞭解教育學,心理學,胸中要有可以給孩子講的故事,才能教好學生。
知識面廣的老師能夠授人以漁,對學生的啟發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