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知無為而有益
崇禎皇帝最冤。
楊廣時的大隋朝,歷經他老爹楊堅的開皇之治,可以說,國富民強,楊廣是典型的不作不死,自己把自己作死的。拿到手的一副好牌,完全被楊廣打爛了。
崇禎帝接手的大明王朝,完全是一副爛牌 ,經濟接近崩潰,內憂外患,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讓大明政府焦頭爛額,無力招架。奴爾哈赤又崛起於白山黑水 ,不斷騷擾明朝邊境,明朝政府疲於奔命。
崇禎帝一心做中興之主,夙興夜寐,勤於政事。惜乎,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最後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吊死煤山,令人嘆息。
-
3 # 小林洞察
隋煬帝楊廣最冤枉。隋煬帝雖被認為是昏君,其實楊光文治武功,非常有本領,歷史功績很大。首先,他率軍滅陳完成了國家統一。公元589年,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攻取陳國。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並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亂。他親自實地在江南花了十年來攏絡人心,緩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懷疑,在軍事佔領後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礙南人成為忠於隋室臣民的許多政治和文化隔閡。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隋書》贊曰:”楊廣,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其次,楊廣營建東都洛陽。隋煬帝初繼位,便決定營建洛陽。隋仁壽四年七月,高祖崩,十一月,下詔建東都,大業元年,開始大規模營建東都宮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獨特的佈局和整齊的劃一裡見方的裡坊佈局建制而在中國都城建設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隋煬帝修建洛陽城,具有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到五代、北宋時仍在使用,曾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第三,也是楊廣最大的功績,下令修建大運河。他下令開挖修建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線起來。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長的運河 。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為以後中原王朝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第四,開發暢通了絲綢之路。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這次出行絕不是遊山玩水,個人玩樂的。因為西部自古大漠邊關、自然條件環境惡劣,隋煬帝還曾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大業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打敗了西突厥的處羅可汗,掃除一大障礙。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了和西域的暢通,可以說是開疆擴土。第五,開創科舉重視教育。
楊廣即位第一年,就在詔書中寫道:“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唐人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說:“煬帝即位,復興教誘。”楊廣恢復了被楊堅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楊廣不僅興辦學校,還訪求遺散的圖書,並加以保護。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大興城和洛陽建有大藏書殿,而最終的成果則是規模宏大的秘書省,在洛陽藏有珍本,藏書總數達37萬餘卷。雖然隋煬帝很多做法在當時是勞民傷財的,但是長久來看是有利於中華民族,其後的唐朝也沿用了隋朝的許多做法。包括廣受詬病的三徵高麗,雖未獲勝,但打斷了高麗崛起程序。後來唐太宗接著也御駕親征高麗,最後才迫使其屈服。隋煬帝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民本思想,沒有估計百姓承受程度,但也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傑出貢獻。 反觀明朝的崇禎皇帝,雖然他立志於做中興之君,但個人卻缺乏文字悟空的能力,而又剛愎自用,小氣猜疑,沒有識人之明,也缺乏用人之智。雖然當時明朝內憂外患,但也不是不可為,主要是他的能力沒有趕上時代的要求。客觀上來看,他也沒有為中華民族做出多麼大的貢獻。從這一點上來看,從隋煬帝和崇禎帝兩者來看,作為亡國之君,隋煬帝更冤枉一點。
-
4 # 抱影無眠夜歸人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一下,隋煬帝和崇禎帝的人生軌跡,就可以看出他們孰高孰低來了。
第一,登基之前隋煬帝楊廣,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次子,十三歲封晉王,二十歲參與了平定南陳之戰。不論是不是他親自指揮部署的戰鬥,最起碼他是參與了,還是名義上的主帥,有一定的實戰經驗,這一點是生長於深宮的崇禎帝所不具備的。
楊廣的太子之位本該屬於哥哥楊勇,楊勇雖然能力也不錯,可是不太注重生活上細節的檢點。生活上的奢侈,引起了老爺子楊堅的反感。再加上他身邊有一幫不太靠譜的大臣,在冬至時,越制朝見太子,這兩件事情疊加,楊勇在隋文帝眼中形象就大打折扣。
覬覦皇位的楊廣特別會演戲,還有一個積極配合的媳婦蕭氏,他們夫婦倆得到了獨孤皇后的充分肯定。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楊勇被廢太子之位,立楊廣為太子。
崇禎帝朱由檢,出生於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生長於深宮。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木工藝人兼皇帝朱由校駕崩,兄終弟及,朱由檢順利即位。
隋煬帝的皇位是透過自己努力爭來的,崇禎帝的皇位是天上掉下來的。對皇位的慾望,隋煬帝遠高於崇禎。
第二:在位時的表現隋朝是大亂之後的大一統國家,本該實行的政策是與民休養生息,而隋煬帝卻繼續南征北戰滅吐谷渾、徵高麗,最終開運河這個功在當前、利在後世的偉大工程,卻因為過分耗費國力,成了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有了各路煙塵反隋,最終楊廣死於覬覦帝位的宇文化及發動的兵變,李淵立楊廣之孫楊侗為帝,不久李淵接受楊侗的禪讓,唐開國而隋亡。嚴謹點說,楊侗才算是亡國之君。
崇禎,是一個有心圖強卻能力有限,且剛愎自用的皇帝。他接過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他登基後首先了權宦魏忠賢,這也成了他所做的唯一可以稱道的一件事情。雖然崇禎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他的能力卻著實不敢讓人恭維。袁崇煥一句心血來潮提出五年平遼時,給事中許譽卿都不信,崇禎卻當了真。袁崇煥被殺,邊關失去了屏障,為清軍南下創造了條件。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用人上,崇禎十七年間,先後五十多人入閣,十九位首輔,不考慮各種外部因素,沒有一個穩定的執政班底,也是崇禎失敗亡國的一個重要因素。
崇禎當時如果能夠解決黨爭,安撫李自成,還是有翻盤的機會的,可惜的是,他剛愎自用的低情商,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第三:冤不冤的問題無眠認為作為亡國之君,隋煬帝和崇禎帝,他們對亡國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說他們都不冤。隋煬帝是有能力沒用到正處,崇禎帝是沒能力誤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從個人能力來說隋煬帝更適合作皇帝。而崇禎,借用《大明風華》電視劇中的于謙說的一句話,“他只是一個姓朱的倒黴蛋。”,在明朝這座大廈將傾之時,他原本想把大廈扶正誰知卻把力道用反了,加上慣性,明朝這座大廈轟然倒塌。
-
5 # 我的劍掉了
大概是崇禎帝吧,隋煬帝沒有什麼遺憾,該享受的都享受到了,宏圖大略也實現了。
崇禎皇帝就慘了,心有大志而不能實現,國業衰敗,只能自縊在煤山之上。
-
6 # 羅蕭弋
崇禎帝最冤
崇禎帝是一個很勤政的皇帝,“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初在位之時便大力剷除專權的閹黨,之後勵精圖治,事必親躬,是一個真正想把皇帝當好的人。
崇禎帝接手的大明王朝那時候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了,他怎麼扶得起來?崇禎帝一心想復興以往興盛的強國,但是內憂外患,已經是強弩之末!崇禎皇帝作為君王是一心一意為國為民的,國難當頭一直堅持到最後無望才自縊於煤山!
隋煬帝幾乎成了暴君的代名詞。其剛剛繼位之時,也確有一番雄心壯志,想要建立不世功勳。首先就是不停地開疆拓土,攻滅吐谷渾、征討琉球、三徵高句麗等,戰爭的勝利確實擴大了隋朝的領土範圍,但其在發動戰爭的同時徵調民夫無數,大量民夫與兵士死於戰爭,致使農村土地無人耕種,社會經濟遭受嚴重破壞。
楊廣接手是個比較興盛的朝政,但是由於他的好大喜功、驕奢淫逸。為了方便自己遊玩,徵調民夫開闢了隋朝大運河,而且每到一處便大肆修建行宮,“天下死於役”的慘劇時刻都在發生,由楊廣造成的這些大亂,使得中華人口銳減到兩百萬餘戶。以至最後農民起義席捲全國,在位不過十幾年便走下了歷史舞臺,斷送了祖輩基業。
-
7 # 談笑閣
楊廣最大的錯誤在於,農民起義爆發的時候,他居然在江都。
他如果人在關中,甚至在洛陽,都不可能亡國。
因為人在江都,回不去,就無法統一排程全國的力量。
再加上李淵李世民那一家子親戚造反,斷了自己的迴路,不然隋朝不會亡。
崇禎就不好說了。
你要說他爺爺萬曆他哥天啟給他留下一個爛攤子,也不盡然。
對後金唯一一次失敗是薩爾滸,但還不至於一塌糊塗。
對農民軍作戰,孫承宗基本要幹掉李自成了,他又把他調回來。
自己作死,明明想跟後金談判,怕丟面子,結果袁崇煥去談判,直接被凌遲,以後誰還敢去談。作為政治的延續,本來戰爭就是邊打邊談的。
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了,給崇禎發了封信,願意裂土封侯,但崇禎呢?沒同意。歷史上也有一個,叫韓信的,也是要裂土封王,還不好意思說, 寫了個申請給劉邦,封個假齊王吧,劉邦什麼態度?心裡一千匹草泥馬,但是面上直接給了個真齊王。
然後各路勤王大軍為什麼不來救?你看看袁崇煥帥五千鐵騎來救的下場,打了勝戰不獎勵就算了,主帥還被凌遲,關寧軍就是這個時候冷了心的,心裡一萬匹草泥馬飄過。其他軍頭呢?有這個先例,左宗良還敢來救嗎?
還有一位大將被他傳首九邊就算了。
總之,崇禎是典型的志大才疏,死要面子,凡是不敢自己扛,怕失了自己的面子,結果呢?搞到最後基本上沒有大臣支援他了。
其實崇禎只要在北京城破之前把太子送到南京,把其他皇子送到江西或者湖北,我估計大明朝還能延續個一兩百年,大機率成為南北朝,至少不會亡國。但是呢?自己死社稷就算了,拖著一家人全死,這種死鬼當然沒面目見他祖宗了。
總之啊,我是總結出來了,你看那些做大事的大人物,從來都不會死要面子。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該妥協妥協。看看劉邦,白馬被圍該賄賂對方單于妃子的時候,沒有一絲猶豫。你看看曹操,被馬超追得,連衣服都扔了無所謂。還有一代天驕鐵木真,自己實力不足的時候,找扎木合,該做小弟做小弟。很多很多例子,所以,人這一輩子,確實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
8 # 位卑未敢忘憂國
我們首先來比較一下崇禎皇帝和隋煬帝
崇禎帝朱由檢
大明朝有兩位勤政的皇帝,一位是朱元璋,另一位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崇禎帝即位之初,肅清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給當時黑暗的政壇帶來了些許新鮮空氣,而後啟用大批賢能,希望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可後來他大肆殺戮,大明江山在他手上滅亡了。
無論崇禎想如何改革,都遭到東林黨的反對,任何和東林黨政治主張相違背的都反對,這就是東林黨的獨裁。魏忠賢雖然跋扈,對政敵打擊,但是能體會到皇帝的主張,替皇帝辦事。崇禎任何事情都受到重重阻礙,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撤裁郵政人員,節省經費,結果出了個李自成。
因此,在崇禎皇帝臨終前,留下遺言:文臣人人可殺。
隋朝第二代皇帝楊廣,他文武雙全,軍政全能,堪為不世之奇才,一時之罪魁,卻留下千秋功業,能遺惠於萬世。因此是中國歷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談及隋唐盛世時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然而,卻因天下大亂,國家覆亡,身遭橫死,被後來的李唐王朝貶稱”隋煬帝"。
楊廣就和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蕭衍、唐太宗李世民這幾人一樣,同屬於在政治、軍事、文學、詩詞、領域,均分別達到當世一流水準,同時配得上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之名的天才,而不是如清朝乾隆帝那般,留下幾萬首文白不通的帝王詩,也能勉強冠以“詩人”之名。
古往今來敗家到這種程度,雖秦二世胡亥亦不能及。從這個角度說,楊廣因此被史官加以種種汙名、成為古今昏君暴君的著名代言人,亦絲毫不冤枉。
史官或許黑了楊廣如何弒父篡位,或許黑了他如何荒淫無道,卻絕沒有黑他如何喪師辱國,如何面對天下大亂束手無策,如何接手一個盛世卻令天下戶口四減其三。
他的水殿龍舟貫通南北的千古功業,又是如何急於求成透支民力國力,如何建立在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屍骨之上。只因這些皆是鐵一般的事實。
當然,為楊廣的才華橫溢卻謗滿天下第一生唏噓不已時,亦不得不感嘆,若其在徵高句麗前便英年早逝,那該當是如彗星劃過歷史長空,短暫光芒無以倫比,留給後人無限遐想追思的何等天才帝王啊……
楊廣的隋煬帝稱號,都是李姓強加的,如果楊廣沒有太急功近利,後面根本也不會有什麼大唐的事,盛唐的基礎就是建立在隋朝的基礎上的。而崇禎雖然也勤勤懇懇,但是沒有個人魄力,做什麼都有重重阻力。兩人一比較,誰更冤可想而知。在我心裡,楊廣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
9 # 老兵2220505
崇禎皇帝更冤,因為前任留下的家底和所身處的環境,加之他的性格缺陷,造就了他治國有心無力、用人做事患得患失的亡國悲劇!
-
10 # 老區建設
我認為,這個兩個皇帝算是亡國之君裡面比較有能力的,其亡國必有眾多原因,的確令人可惜。
先說隋煬帝楊廣,作為隋文帝的第二子本無成為隋朝的皇位繼承人,但是楊廣心思縝密,對皇位一直有覬覦之心,透過自己的優點平江南之功,不好色,善良等性格深得獨孤皇后與隋文帝的喜愛,最終登上皇位。他開疆拓土,揚威塞北,東征高麗,開挖了大運河等不朽功績。但是對於百姓他體恤不夠。最終在江都宮變中結束了自己悲劇而又傳奇的一生。
再說崇禎皇帝,他作為朱常洛的第五個兒子,朱常洛本來就不被崇禎的祖父萬曆皇帝喜愛,一直欲想廢掉他,最終登上了盼了三十八年的皇位確只當了一月的皇帝便魂歸西天。等到哥哥天啟皇帝繼位,就知道打傢俱,任命魏忠賢打點大明帝國,便使國家民不聊生,朝堂昏暗,打壓忠良。等到天啟七年,天啟皇帝病重,又沒有兒子,唯一的親弟弟只有信王朱由檢,便招信王入宮。一見到信王就說:“來,吾弟當為堯舜。”崇禎皇帝一上臺便手除了禍國殃民的魏忠賢,曾一度使明朝有了中興的可能。然而朝臣腐敗,正氣頹衰,人心向背,大勢已去,最終在煤山殉國。
總之,隋煬帝接手的是一個強大的盛世帝國,但因不愛百姓使得國家破滅;崇禎接手的明王朝從他祖父萬曆皇帝那就已經埋下禍根,幾十年的弊病崇禎也無力迴天。雖然崇禎對百姓一直很愛護,其言:“流氛原吾赤子。“死前遺詔:“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樣的君主如果在太平盛世,一定是中興勤政愛民的君主,或許可以和漢武帝,唐太宗一樣的皇帝,而他卻成為末代君主。也許是歷史的選擇。真是寧為盛世犬,莫做亂世人。
-
11 # 封弦
這兩個人除了都是亡國之君,根本沒有可比性!楊廣是統一隋朝南征北伐的主帥,這點基本可以比肩李世民的,崇禎連北京城都沒出過,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見識,國家危若累卵,他完全手足無措。兩者真要比誰更冤,當然是崇禎,他本來就是個庶出的皇子,皇位都應該和他無關,卻莫名奇妙成了亡國之君!
-
12 # 我是二哈不拆家
大家好,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首先一個是看看這二個皇帝,一個是二世而亡,一個是歷經16帝而亡。說冤其實二人都冤,那最冤的恐怕要數崇禎皇帝了。隋煬帝亡國說他敗家其實真沒冤枉他,他繼位前率軍滅南陳,功勞甚大,在位以後又開鑿大運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三開疆擴土,使大隋朝擴大疆域。還有繼續擴大科舉制等等。這是功其次是過,過呢一是大運河,在農業社會,像大運河這樣的大工程沒個幾十年難以完成。隋朝徵全國男丁,在短短數年內完成工程,造成了農業生產的人丁缺失,又造成了男丁的傷亡。二是東征高句麗,三次東征,造成了大量的傷亡,然而隋煬帝不思取教訓三次南巡,勞民傷財,為隋朝的覆滅埋下了伏筆。如果煬帝勵精圖治,一步一步來,恐怕又是一位千古之帝,所以說隋朝的覆滅在於煬帝任性妄為。
再看看崇禎帝,可以說生於憂患死於困境,崇禎帝繼位時明朝的喪鐘已經敲響了,經過他爺爺萬曆皇帝的胡折騰,再加上他哥哥天啟帝的胡作非為,寵信魏忠賢,明朝實際已經不行了。再加上崇禎帝刻薄寡恩,猜忌無度,喜怒無常,擅殺大臣,導致君臣上下相互猜疑,互不相信,上下不一心,縱使姜子牙在世,也無法挽救大明朝的覆滅了。崇禎帝是內無良相,外有良將,可惜不能知人善用,一步步的把明朝更推向了死亡。其實明朝亡國亡於萬曆,這是歷史以來一直的說法,因為萬曆在位50餘年,沒有把張居正的改革進行下去,幾十年不上朝,不理朝政,在加上龐大的宗室子弟坐吃山空。以至於到了他孫子崇禎時再也沒有任何改革的動力來驅使大明朝這列火車繼續行駛下去了。
所以說崇禎帝是給他爺爺萬曆,他哥哥天啟背鍋了,錯不在崇禎,崇禎帝的錯誤在於他沒有知人善用,為明朝再延續一點生命罷了,性格決定命運,在太平歲月,崇禎的性格不會給國家帶來什麼,可惜在一個風雨飄搖,王朝更替的多事之秋裡,一個王朝的掌門人一點點的錯誤都會發生亡國的危險。崇禎帝,可談可悲,思宗,的確令人深思啊!
-
13 # 心氣不墜
崇禎帝,隋煬帝是自己太過急功近利,自己使用民力過多,雖然對後世有功,但對當時的時人來說,他就是一個不管百姓死活的暴君。
而崇禎帝的忘國,是因明朝官僚體系的敗壞,他本人的權力被限制,加上天災的結果,他本人並沒有太多過錯。
-
14 # 成都鏈家新房小陳
我認為崇禎最冤,畢竟皇位傳到他手裡的時候,大明王朝已經破敗不堪了,而且他還是以死來挽救大明百姓的性命,而楊廣也確實有他的本事,有一些對後世的貢獻,但是楊堅統一的全國被他沒幾年就滅掉了,他肯定不會沒有一點責任。
-
15 # 守望夜空之美
楊廣吧!雖然他是一個殘暴的君王可他不是一個昏君,只是他的很多想法過於超前,不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大興土木,各項工程過於浩大,而國力無法承受!朱由檢的失誤在於過於著急剷除九千歲了,而是本來還算穩定的局面,一下亂了!結果成了末代皇帝!
-
16 # 喬加貝
崇禎更冤,他是在大明王朝裡裡外外都腐爛透了的情況之下登基的。
王朝的日落西山將壽終正寢,豈能是一人可力挽狂瀾的。
而那位大哥,他就是志大才疏,乾的事太多,使得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他是二世而亡,自己的罪責。
如果隋老闆沒有大興土木沒有好大喜功,而是休養生息輕徭薄賦,隋是。不會亡的。
我們站在歷史的肩膀上去看,我個人覺得隋老闆比崇老闆有才華有氣魄,當然也愛嘚瑟顯擺招搖吧!
-
17 # 喵喵的老父親
隋煬帝吧,大明亡了實在是對手太強了,明末風雨飄搖,朝廷又是腐敗不堪,崇禎自己再勤勞也挽不回大局。大隋是亡於國家太過富足……當時國庫富足,糧草充盈,開運河辦科舉,可惜都給別人做了嫁衣。大唐立國之後光吃隋朝的老底都吃了十幾二十年才吃完
-
18 # 種瓜與種豆
隋煬帝更冤,隋煬帝是個很有才幹的人 被後世黑的厲害,他“修通運河(下令修建完成大運河)”、“西巡張掖(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舉”、“開發西域”、“建立天朝體系(四方納貢)”都是他的政績。 他的失敗不是因為他不好,他不是個守成的君主,他太急於掃平四夷,建立偉業,這在隋初這個條件下使得民負過重。如果等那麼幾十年,他定會是歷史上耀眼的星星。
-
19 # 西門吹風風
當然崇禎更冤,楊廣歷史上名聲很差,但近來有很多聲音,認為楊廣被歷史黑得厲害,本人功績很大。
不可否認,楊廣對整個中華民族而言,是有很多貢獻的,開科舉,修運河。唐人甚至有詩言,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但是我們更不能否認,楊廣登基之時,正是大隋最強盛的時候,經過文帝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和休養生息,隋朝人口,經濟,文化空前繁盛。而隋煬帝雖然也是精明強幹,雄才大略,但是急於求成,三徵高句麗,又發動幾十萬民夫修築大運河,終至群雄四起,自己也被部下殺死,可以說,隋煬帝雖然很有才能,但是完全自己作死。而崇禎登基之時,大明帝國已是風雨飄搖,朝廷之內,經過閹黨之亂已無良臣,東林黨人自詡正統但無安邦定國之才,朝廷之外,西北,西南民變四起,天災人禍,使帝國病入膏肓。而帝國之外,更有後金虎狼之師,虎視眈眈。內憂外患之下,滅亡幾乎無可避免。
-
20 # 凱西讀書
亡國之君誰更冤,隋煬帝或者是崇禎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來,崇禎帝更冤。
1.帝位的由來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與獨孤皇后的嫡次子,皇位是他透過精心設計,贏得母親的支援從哥哥手上奪來的,對於權勢,他不滿足於當個晉王,有更高的追求。
據史記載,楊廣容貌俊美,聰慧過人,二十歲曾做為名義上的主帥參與平定南陳之戰,有一定的軍事作戰經驗;性格堅韌,為了爭取母親獨孤皇后的支援,驕奢淫逸的楊廣硬是可以做出勤儉節約、不好享受的樣子,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年,得到母親的認可。
崇禎皇帝的帝位可以說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的哥哥天啟帝朱由校(有名的木匠皇帝)去世後,他登基即位。
2.登基後的表現
隋煬帝登基後,好大喜功、驕奢淫逸,為了滿足遊玩的慾望,下令修運河,造龍舟、樓船等各種船數萬艘;營造東京,歷時十個月,每月使用二百萬人;在各地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等。
加上南征北戰,抽調壯丁,造成十室九空。隋朝立國不久,隋文帝精心治理,開創了開皇盛世,隋朝迅速強大繁榮,若是隋煬帝在此基礎上繼續勵精圖治,不會造成“百姓苦役,天下思亂”,農民起義四起,尤其是連襟李淵看準隋煬帝南巡到江都的機會,乘機反隋。
崇禎帝即位後,勤於政務,大力剷除閹黨,貶魏忠賢鳳陽守陵。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託付他收復全遼的重擔。然而,崇禎帝雖有得用的大將,卻不夠信任,聽信了宦官的挑撥,殺了袁崇煥;內無堪大用的能臣。雖有力挽狂瀾之心,卻無力挽狂瀾之能,也無力挽狂瀾之才輔佐。明朝已處於風雨飄搖的末年,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空有救國心,無救國之能,換了其他人來當皇帝,也是如此的結局。
3.評價
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溝通了南北,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業,然而年年征戰、抽調民丁,民不聊生,若是他不好大喜功,驕奢淫逸,大肆修建宮殿樓船等,循序漸進地推進工程進行、給予百姓修養生息的機會,隋朝的統治也許會延續下去。
“明亡於萬曆”,,雖有能臣張居正等,張居正去世後,改革受阻,萬曆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天啟帝更是沉迷木工。待崇禎帝即位,明朝已是強弩之末,加上無人才可用,大廈將傾已成定局,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隋朝亡於煬帝是他自己作出來,他有才能,有人才,本不應二世而亡;而崇禎帝空有救國心,卻無救國之才,大明將傾,換誰來都一樣。因此崇禎帝作為亡國之君最冤。他想延續大明的統治,可惜為時已晚。
回覆列表
兩位雖都是亡國之君,但崇禎帝更冤更悲涼,一心想做中興之主,卻因自己措施不當、又剛愎、猜疑最終成了亡國之君。隋煬帝純粹是因自己奢華、腐敗、勞民傷財、殘害百姓,最終導致亡國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