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金色聖山
-
22 # 樹德漢碩
臘八節,每年陰曆十二月初八就是傳統上說的臘節。臘八節吃臘八粥也成了我地的傳統。
陰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本是一種祭禮,人在新舊交接時,用獵獲的禽獸來舉行大祭,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舊時“獵”與“臘”是同一字,“臘”原是“合”的意思,並有“接”的含意。先人常把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合在一起,稱為“臘祭”,所以就把一年冬末的十二用叫做“臘月”。
臘月初八,古稱“臘日”從秦時起就當節日來做了。後來佛教傳入,信佛者眾,這天成為“佛成道節”,佛忌殺生吃素,喝“臘八粥”成了佛信徒的習慣傳統,由此也擴散到平民千家萬戶。追溯喝臘八粥歷史,已有千多年,宋時就流行了。
現在有“八寶粥”也應源自“臘八粥”而得。現在人貪方便,少製作“臘八粥”了,多以八寶粥代替,但有的農村,有的婦人還很講究,到了臘八節,還是會親自選料製作臘八粥來喝。選豆與米不少八種來做,喝臘八粥真有保健作用。
-
23 # 新星滿滿
我們家鄉在外打工的年青人,在外地談物件,是常事。她們來到我們這,有些會跟鄉隨俗,還有一些仍然堅持她們家鄉的習俗。所以我們家鄉臘八習俗五花八門。主要有這幾種:1,醃製臘肉,買一些豬肉,洗淨晾乾,切成方塊,再用花椒皮,薑片,八角,茴香等大料及食用鹽。熬製成五香鹽水,澆在豬肉上,再在豬肉表面撒上鹽,進行醃製。這樣醃製出來的臘肉,不僅味道鮮美,且儲存時間長。
2,臘八掃屋,如投煙筒,亂鍋底,打掃房間邊邊角角等等,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3,臘八蒜,用紫皮蒜,泡在米醋中,然後用小壇裝好封口,冷藏起來,直到蒜變綠,即可食用。這種蒜有很好的功效,解膩,幫助消化。
-
24 # 什夫
臘八喝雜豆粥是古來風俗,因為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節。節一般都帶有紀念喜慶之意。可在我們豫南流傳至今的含意,是與節相背的。真實的臘八是與窮困苦難相連的,具體包含饑荒、荒年、荒春。
饑荒就是常為沒有吃的喝的飢餓而慌張,其中臘八粥就不是為了紀念喜慶。而是進入臘月,一年的收成儲存已很緊張,加上冬季寒冷,缺吃少喝是窮人最難過的時候。為了節約,考慮又沒重活,不管稀稠每天只吃兩頓飯。而臘八這天,是透過掃缸底,七拼八湊熬頓粥解飢。荒年,是大人發愁過年。因平日沒有食物飽腑,只有向富戶賒借。為了躲避富戶要賬,窮人都有早貼對聯風俗。因為古時有種不成文的規矩,過年貼上對聯就不興再要賬了。所以,本該二十八貼畫花,即農勵二十八貼對聯哩,二十三四都貼上了。荒春,是指春上上年的存糧早吃完,新糧食又沒成熟,窮人吃的更是作難。為了節濟春荒,一般都在上年秋季冬播時,選擇些豌豆、火麥早熟品種播種,以便荒春接濟接嘴。因沒吃捱餓怕慣了的窮人,為了期盼來年有個好收成,我們還有個臘八祭祖燒香祭祀風俗。即每到每年臘八,都到祖墳燒紙上供,乞求保佑來年五穀豐登。砍棗樹餵飯風俗,即在棗樹杆上老皮處用刀砍些條壯口子,塗摸上粥飯,說能來年大棗豐收。除此還有出嫁姑娘不能在臘八這天在孃家吃飯風俗,藉口是怕影響婆家受窮“不興”。實際是,因家裡窮孩子多,怕給爭嘴吃而應對的藉口,也是當時社會對女性的岐視。
-
25 # 雨曦頓悟
濰坊地區臘八習俗
再過兩天就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俗話說“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她我們濰坊高密臘八粥的材料:“有大米、黏米、小豆、黑米,還有我們願意吃的紅棗,孩子們也願意吃,還有花生米,一共有七八種。”
所有食材準備好洗淨,先浸泡20分鐘,大火煮沸後再小火慢慢熬煮。為了避免不粘鍋,要不停地攪動。
“臘八也是年前的一個大節。過完臘八,春節也快到了。臘八粥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特別是健身養胃提神都有一定的好處。
臘八粥食材多樣、營養豐富,可以溫胃散寒,是一種極好的冬令食療佳品。由於臘八粥的原料多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澱粉轉化為糖後會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人不宜吃臘八粥。
除了臘八粥,我國北方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還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做法也很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裡,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置,至除夕啟封。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香溶在一起,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
回覆列表
我的家鄉赤峰市敖漢旗,長勝鎮。小時候過臘八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最深的當然是香甜的臘八粥。家鄉的大黃黍子,加工的黃米,加上豇豆,豌豆,綠豆,豆角豆,再加上大棗。熬製的粥黃裡透紅,黏黏的。粘上白糖,吃起來很香甜。
記憶最深刻的是,臘八那天早晨,媽媽很在就起來,做臘八粥。把我叫醒吃粥的時候,太陽還沒有出來。媽媽說,做臘八粥要早起,俗話說“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粱先紅尖”。勤勞的老一輩,期盼生活富裕美好,總是起早貪晚,而且教育影響著下一代,勤勞致富。
忘不了兒時的臘八粥,更忘不了勤勞的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