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21 # 白風小嚴

    屠呦呦教授,受到中藥的啟發。發明青蒿素,得諾貝爾獎。

    青蒿草是中藥,青蒿素是絕對西藥(現化學合成)。

    中藥方子,是古人治病的經驗。

    中醫理論,是封建思想的殘留。

    舉例;中醫說患者溼氣大重。西醫的血壓,溫度可用儀器測量刻度。而中醫溼氣,上火,沒有儀器測出刻度。全憑中醫生個人判斷,是封建的唯心主義。

    青蒿素,保留著中藥青蒿的名字。中醫,去醫驗藥。它在叢中笑!

  • 22 # 隨順而安

    首先不客氣的給你提出意見,你的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即便如此,我也給你大概講一下中醫,中國人從古到今能繁衍到現在全靠的是中醫,就這一句話,你覺得中醫有用嗎?我們的父輩住上全是靠中醫,西醫出來本身就沒有幾年,而且西醫比較急功近利,治療費用非常的高,對身體的損害也很大,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已經明瞭,當然,西醫也有它的好處。

    中醫治本,西醫治標,所以現在的病越來越多,所以我奉勸諸位如果有機緣的話,儘量多看中醫。

  • 23 # 中醫傳承人家

    中醫經過幾千年的磨礪,沒有作用不可能傳承下來,大量的醫案,醫學書藉足以可以說明,傳統醫學是中國的國寶,是治病救人的法寶!

  • 24 # 隨從心境時融身安

    蔬菜水果隨季節變化而生長,人也得隨氣候變化而保養相反必得其病,得其病就雖要從四季飲食中作調理,寒者用熱食,熱者用寒降,寒者衣之,熱者散之,幾千年的傳統中醫文化與日常生活繫系相關都不清楚嗎?難道每個人隨時隨地都要用檢測資料來恆量嗎?

  • 25 # 修道青城山

    中醫肯定有用,這是經過幾千年實踐證明了的。2003年非典肺炎和今年新冠疫情,中醫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中看中醫的病人少,原因如下:中醫大師少而庸醫多,中醫學院畢業生很多都不會號脈,只會死記硬背一些藥方,失去了辯證施治的中醫之靈魂。造成廣大病人對中醫不信任,形成惡性迴圈。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都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中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 26 # 不滅的中心

    當然現在就業難是現實。中醫裡也包括了內,外,婦,兒,按摩等科。不過,就實際情況如果學好按摩比較好就業。現在生活壓力環境影響身體很明顯,按摩會感受效果快些。比方現在的小兒推拿,很不錯。

  • 27 # 許傑183677444

    不在與學中醫就業難與不難,而在與現代的社會上的人主要是那些個用人的各個醫院的老闆們是怎麼想的了!他們招了箇中醫博士生進醫院,就為了對各種西醫手術後期病人的康復治療!還很多都是危重症的術後病人!我真的不知道這些個老闆是想用“博士”的名頭來唬人!還是用這些個單純的學生來頂雷,背黑鍋的?

  • 28 # 高歌使我淡定

    一個相信科學。一個是超科學的天人合一的玄學。所謂天命所歸,各有所處。我們又何必要走前人所走的爭鬥呢?歷史會讓後人明白的,爭鬥只是各取所需,各爭其位。要想尋覓好的中醫,只需找與世無爭的,試問市井哪裡能有?

  • 29 # 上神達街

    當一個人想對一件事或一個人評論的時候。需要的是你先對他去了解。瞭解清楚了再憑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去評論。這樣的評論才有意義。而不是想當然。當你對一個問題,一件事或一個人不瞭解的時候,你妄加評論,那很主觀的。那除了情感以外,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大。對中醫粉或者,中醫黑,已經評論了百餘年了。但是,也沒有出現一個,真正的誰贏誰負。為什麼我們可以想一想,作為中醫黑,到底有多少是對中醫瞭解的?先不說華人幾千年靠中醫,都活過來了。先說我們作為華人,幾千年的文明,讓我們相容幷包。既不盲目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我們是一個有容乃大的民族。曾經我們被稱為是東亞病夫。我們也曾經懷疑過我們的人種。覺得我們的體質,與白種人和黑種人差的很多。但是後來不是證明了嗎?我們的體育也能在世界上做得很好。原來我們被稱為貧油國,後來不也發現了很多大油田嗎?我想說說人的壽命。每一個國家的人的壽命,不僅僅與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關係,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條件,很多方面的因素有關係。比如說戰爭,貧窮,自然災害,等等。中醫和西醫就像,東方文化,也就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衝突一樣,他們的路徑是不一樣的,他們的過程也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的結果是一樣,就是為了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減少人的痛苦,病患。舉個例子吧,就像中國和美國一樣。很多年前,中國的經濟不如美國的經濟,包括到現在中國的經濟也連不上中國的經濟,還有科學技術,戰爭水平,等等。但這並不代表華人就一定比美華人差。

    在歷史上,不管是藝術,科學技術,等等方面,包括醫學。他們的發展,或者是快速的發展,都要建立在物質基礎,能基本滿足或者豐富的滿足人們的生活的時候。你可以查一下世界範圍內,包括中國,嗯,各個文藝復興,都是建立在經濟騰飛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這種文藝復興。包括科學技術大的改革進步。所以我覺得這個中醫黑中醫粉這個事兒。實際上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問題!中醫和西醫都在發展,都有各自的優勢。相容幷包。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

  • 30 # 康復健康者

    如果沒用的話,不早就消亡了嗎?泱泱華夏幾千年,中醫在預防保健,治療疾病做出了不了磨滅的,貢獻,文化經驗缺失太嚴重,反觀西醫才幾百年,到目前西醫,還算醫嗎?還會看病嗎?去醫院就是一通裝置檢查,哪裡不好治哪裡,體內長個腫瘤,直接割掉,表證是沒了,為什麼長得原因知道嗎?割完用不了幾年還長,花錢永無休止,直至死亡……

  • 31 # 山嵐水秀

    平生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問,"中醫有用嗎"。提出這樣無知問題,肯定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有點常識的人是不會有這樣的懷疑的。

    你吃飯有用嗎?喝水有用嗎?,誰在知道不吃不喝,不用多久人就是不能活。

    吃飯是人生存條件,所以,沒有人說吃飯沒用的話。

    中醫,幾千年來都為老百姓服務,用它來治病防病。所以,沒有人說它無用。說它無用的人都是不顧事實或無知,

    中醫是一門由古代傳承下來,不斷總結的經驗醫學,是經過無數實踐檢驗最安全傳統醫學。是窮人的救命稻草,是慢性病者的福星,是民間社會基層百姓的可愛母親。

    在正常的人眼裡,從來沒有中醫無用的概念,中醫治本又治表,古今中外盡人皆知,在歷史長河中,為華夏民族的健康保駕護航,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我們進入老年社會,各種慢性病,疑難病不計其數,所以,中醫在這方面將發揮巨大優勢和至高無尚地位。

    有沒有用,老百姓最清楚,不用一些人來教化和洗腦。圖中是一味中草藥,叫香薷草,劍齒草,假香薷。如果你身體上長了瘡子,紅腫流膿,讓它倒爛外敷就會消腫止痛,是很好的消炎草藥,比青黴素還好,不用打針吃藥,能把病治好,你能說中醫無用嗎?。中醫,我們愛你,把你當母親來保護你的尊重!

    .

  • 32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中醫是有用的,中醫是中國醫學精粹。也是中國醫學古老的傳承醫學文化,因為中醫有特除的治療作用。透過中醫辯證對症治療,能夠解除患者的痛苦。中醫治療可以去除病根,對緩解重大疾病就很好的作用。中醫是隨著人體血液及器官的關鍵部位而制定的方案治療。能夠除邪扶正消除病患,以毒攻毒解除毒物對身體的侵害挽救生命。根據藥理進行相互作用推動藥物治療效果,根據藥物配方君臣相互根治疑難雜症。所以中醫的治療疾病的重要組成。也是根據身體穴位治療的唯一科目。但是一般對藥物熬製需要時間,人現在都感覺麻煩。一般中藥製劑治療都有侷限性,所以現在都以西藥為主。如果沒有西醫中醫還是受到人的歡迎。透過中藥調理可以消除虛症溼熱實熱症狀。把這切症狀消除在萌芽狀態。如果效果快中醫不如西醫。在醫療中一般都是中西醫結合,對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

  • 33 # 倚天劍2213

    用了幾千年了,怎麼能說無用?西醫不過三五百年,而其付作用在不斷製造新的病毒,而中醫又在世界悄然熱了起來,中醫再不屬於中國。據一份資料顯示,中國中醫藥出口盡佔世界中醫藥的百分之三左右,百分九十以上不屬於中國製造了,為什麼國人還在唱衰中國中醫,只有當我們引進之日起就悔之晚也。毛主席早在上世紀七十年告訴我們,走中西醫結合道路!可惜被小人破壞了,落下今天看不起病,有病返貧這一病根。崇洋睸外的人大有人在,我們必須重新樹立國人信心,中國才是最棒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用赤腳醫生的道路解決了人們的健康問題,今天有能力解決這一困擾民眾的看病難的問題,還是需要解決中西醫結合問題,才是長遠之計。

  • 34 # 懷疑探索者

    中醫是不是有用?我認為是有用的,但要指出,這個有用,指的是中醫的一小部分有用,而不是整體有用。先說中醫哪些地方有用。第一個,墮胎藥有用。這個應該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第二個,毒藥有用。比如砒霜,中醫也知道它有害,吃了人會死亡。這些都是經驗,知道了很正常。第三個,某些治療肺炎的中藥有用,但會誘發食道癌。之所以有用,現在已經做了科學分析,原因是含有激素成分。很多被認為有用的,其實都是裡面含有激素。

    還有一些屬於功效模糊的,比如說針灸,針灸的功效,現在還不能確認。科學實驗顯示,除了存在爭議的止痛作用,沒有證據支援針灸對其他病症具有治療的效果。即使是止疼作用,針灸的有效性也只有統計學意義,沒有實際的臨床應用價值。為此,2016年英國衛生部門將針灸移出了新修訂的骨關節炎和腰疼診療指南。

    一些保養方面的功效既不能否認,也無法證明,比如,某些方子對保養胃是不是有用,還有待觀測。

    對於中醫,我們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有人說,我曾經患有某一個疾病,西醫看不好,中醫看好了。以此證明中醫“有效”,甚至“超過西醫”。但是,這些說法都沒有確鑿的證據的支援,完全屬於自說自畫。

    第一,很多疾病是可以自愈的,甚至有極少數人癌症都可以自愈。第二,有些是西醫已經治療好一大半,他又中途轉去看中醫,結果把功勞算在中醫頭上。第三,即使承認你說的是真是,中醫確實治療好了你的疑難雜症,但是隻是孤例,再去治療其他人和你一樣的疾病,卻沒有證據證明同樣有效。可見,即使中醫真的治療好了病人,也無法證明比西醫更高明。

  • 35 # 名老中醫養生匯

    你怎麼敢問這樣的問題?中國5000年來之所以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中醫,這個問題你難道不知道嗎?你的祖先也是靠中醫活下來的。所有的病都能以中醫的思維來治療,中醫是整體觀念,中醫是科學中的科學。所有的疑難雜症想活命,最後還是要靠中醫的辯證下藥。

    中醫的經典名著《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難經》,《本草綱目》這些經典好好讀一讀,會讓你對中醫佩服的五體投地。

  • 36 # 為未來準備

    當然有用!愚人認為,中醫是哲學和科學結合的產物,不僅適合平時的保健,而且還可以防病治病。既綠色,又簡便、廉價。中醫和西醫結合,是造福人類的必由之路。

  • 37 # 神州赤子心

    中藥肯定有效。我就是漸凍症患者,經過中藥穴位注射和喝中藥,已經治癒,西醫是束手無策的。如果不是中醫,就跟霍金一樣坐輪椅了。

  • 38 # 雷較瘦

    學中醫,註定會成為未來的一個大趨勢。今天,就怎麼學中醫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學中醫有個層次的問題,道,法,術,器。

    道,學中醫的目標。

    如果是打算行醫救人,那麼應該學習藥王孫思邈的《大醫精誠》,不僅要求醫德,也要求掌握精湛的醫術。這就不是透過書本或網路的學習能達到的,還應該實踐,才不致淪為紙上談兵的趙括。

    大多數人都不想當醫生,學中醫無非就兩種:

    一、學習自我保健養生

    二、宣傳推廣中醫文化

    前者,需要學習中醫養生的具體操作方法,如艾灸、導引、按摩等等。學習這些方法,最主要的還是實踐,理論只是其次。

    後者,如果僅涉及中醫的歷史淵源或知識介紹的,就不需要有實踐經驗,掌握準確的內容就可以了。如果涉及具體的診斷、治療理論或方法,就必須有實踐經驗,不然就是紙上談兵。否則未經驗證過的內容,很容易會讓盲目採納的人受害。

    以導引術為例,光學習理論卻不練,沒有一丁點實踐經驗,不知道練功的方法和竅門,又在外面說“八段錦多好多好”,就是誤人子弟。

    有志於推廣中醫的人,不僅應該掌握中醫知識,還應該將中醫通俗易懂地告訴別人。

    法,學習中醫的過程。

    目標不同方法就不同。立志行醫的人,一定要實踐,最好拜個師。

    普通人學中醫理論,就要學習中醫的來龍去脈。比如陰陽、五行怎麼來的,為什麼正面為陰,背面為陽?比如,很多人喜歡用脾虛、腎虛、陰虛火旺這樣的診斷名詞,但具體代表什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可能不清楚。不理解這些東西,就不能說掌握了中醫知識,最多隻是記住了。

    實踐經驗和理論是有差別的,一個人能把理論講得通俗易懂,不代表他真實的醫術水平很高。很多用藥、用針、按摩的方法,都是日積月累的經驗。一個穴位,老師傅就是比新手效果好,功力擺在那。同樣,很多中醫沒有在久年的實踐中不斷提升醫術,水平也就一般。

    判斷醫術水平,一定看口碑,看療效,其它都是虛的。

    術,學習中醫的技術。

    有人說,學中醫要靠悟性、師傅或修行。

    我不這麼認為。

    每個普通人都能學中醫,中醫不是某些人的專屬,就是要成為醫術精湛的大醫、神醫,須得三者齊備。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和學習的方法。

    中醫寶典《黃帝內經》就在那裡,不管怎麼樣,起碼得先看一遍原文,這是基本的學習態度。對自己要學習的內容,先有個大致的瞭解,看不看得懂另說。

    如果完全看不懂,那麼就是基本功的問題,得補一補語文。如果不補,直接去學別人講的《黃帝內經》,那學到的就不是真正的《黃帝內經》,而是他人理解的東西。而這些理解,不一定是對的。

    如果大部分看不懂,但是理解了中醫的內容框架,就好辦了:要麼知道自己學不會,沒信心學,放棄了;要麼知道不懂的癥結在哪裡,去補足短板,再回來學。對於學中醫的人來說,只要有心,不存在什麼悟性的問題,只有用不用心的問題。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現在很多人在宣傳中醫不好學,很難學,要麼是為了掌握話語權,要麼就是為自己找藉口,同時打擊其他人的學習熱情。

    器,學中醫的工具。

    《黃帝內經》原文、譯文是器,解讀的老師是器,影片是器,音訊也是器。這些器,都是要為我們學中醫服務的,最終要符合道的要求。凡是有利於實現目標的,都可以用,但是不能被這些器給掌控了方向。

    低成本的工具裡面,最好的是書,影片次之,音訊最差。音訊、影片學習,就是當時覺得有道理,最多記住了,但是你很難建立起自己對中醫的理解體系,就是跟著徐老師的體系走。也就是說,你學的是他對中醫的理解。而且,有些內容語音是表達不出來的。

    我把《黃帝內經說什麼》《飲食滋味》《知己》《字裡藏醫》這幾本著作都看了,有很大的啟發。

    原來拆字也是一個學習方法,知道以後,就不用等《字裡藏醫》續作了,自己就能拆:甲骨文、金文、《說文解字》和其它漢字解讀書籍都能用上。

    徐老師的寫作方式,喜歡拆字,講故事,而這些內容都有出處。我們平時都不會涉獵這些內容,所以必然為徐老師所折服。比如他喜歡引用《淮南子》《莊子》《道德經》,也說了書名,我就自己買來看,不用等徐老師了。我還更進一步,《孫子兵法》《千金方》《難經》這些古籍也都買來學習。

    當然我也看其它老師寫的文章,有深度的,和徐老師的觀點互參,誰更有道理,我就暫時採納誰的。慢慢地,我就覺得徐老師講的東西,滿足不了我的學習需求。滿足不了我的,就不關注了,過河拆橋。但這樣我對中醫的理解層次,還是比較膚淺的,也沒辦法實踐。

    當偶像光環過去之後,我也發現了徐老師的一些錯誤。比如《知己》這本書,他引用了很多西醫解剖學的內容,而實際上他應該引用的是中醫跌打傷科的內容。因為他的侷限性,不瞭解這些內容,只能用西醫的內容填補。

    徐老師為了向大眾普及,這些內容不可能講得很深入,也就是起到方向性、啟發的作用。對於只是想了解一、二的人來說,還是不錯的選擇。真想學以致用,就必須進一步地鑽研。

    所謂的繁體字,最早應該追溯到秦朝統一文字之時,此前被吞併的六國各有文字,有些被合併,有些被改良,有些被廢棄不用了,這些文字就變成了今天所說的異體字、通假字。

    盡信書不如無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最後,我發現要真正地學好中醫,就必須回到古人的語境去學習。也就是說,必須重新學習傳統文化,特別是經典本身。

    當我重新翻開經典之時,發現其實經典本身已經講得非常清楚、明白了。以《道德經》為例,老子一直在換著法子講道德,中心思想沒有變。有些不能理解的內容,主要是因為不能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古文基礎的問題。

    這就是所謂的“以經解經”,根本不需要再去借助現代的註釋和解讀去學習經典。自古以來,都是這麼學過來的,現代人能比古人聰明到哪去?

    退一步說,如果真的需要註釋和解讀,那麼自古以來就應該有很多相關的著述流傳於世,並且蓋過原著的風頭。諸葛亮、劉伯溫、張良,這些人,哪個不比今天紙上談兵的教授厲害千百倍?

    所謂的家傳絕學,肯定是有的,但是這種絕學僅限於他們這一派的理解,並不高於經典本身。誰敢說自己比老子厲害,比孔子厲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由於墨守成規,一代不如一代,也是必然的事實。沒有家傳限制、非科班出身的人,反而可以跳出原有的思維定勢。

    所以,我不認為學中醫需要什麼悟性、名師或家傳。老外有語言障礙都能學中醫,何況華人?

    每一個普通人,只要掌握方法,都可以學中醫,能理解中醫的來龍去脈,並向其它人介紹好中醫。

    我現在沒有學中醫,學的是傳統文化,從《千字文》這些蒙學開始,打好基礎。我相信,等我能掌握《道德經》《周易》《莊子》《孫子兵法》這些和《黃帝內經》同源的經典時,回到再去重讀《黃帝內經》,再去學中醫,必然會有不同的體會。

    現在,我對中醫的認識,也就是略知一二。導引術我實踐的比較多,其它就只知道個大概。別人問我,不是真懂的,沒實踐過的,沒把握的,我不敢回答。

    如果就是了解一些病症的分析和開方,瞭解一些中醫基礎理論和名詞,在我看來,就不是學習中醫了。

    任何一個西醫,任何一個有邏輯思維的人,只要有一本手冊,都可以做到。這樣簡單的事情,哪稱得上學中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沒有真正下過功夫,別說自己懂中醫。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憋著,別誤導他人,妨礙他人瞭解真正的中醫。最要命的是,沒學懂,以為自己懂了,比正規院校畢業的中醫還懂了。

    這次疫情,中醫火了,但受益的不會是中醫,而是那些打著中醫旗號的半桶水和騙子。同時,也給了中醫黑攻擊中醫的材料。

  • 39 # 50063094009

    相信中醫的糖尿病足起碼五成不必截肢!用中醫治療的晚期腫瘤患者少有痛苦,活得更長!誰需要證據到我這裡,腦廣泛轉移存活三年以上都有的。

  • 40 # 樂飯桶生活

    肯定有用,這點毋庸置疑!

    但是有點神話了,“老中醫包治百病”,這句話是對中醫最大的傷害。

    還有社會上那些“假的中醫大師太多”!

    造成這些原因的根本就是“媒體的不負責任的過度宣傳、推銷”,媒體為了賺取廣告費、眼球、收視率等等,在對“華人的健康下刀子!”

    可恥至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能給予你信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