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墨香飛筆

    臨帖是書法進步的主要途徑,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臨帖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毛筆運用的熟練程度,也就是說用毛筆′的技巧。只有熟練了才能達到書寫的必要條件,才能更加走向書法高峰。熟能生巧,任何臨帖的方法,都是基於對毛筆的運用這以目的。

  • 22 # 成功從調整開始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小時候練字,是從硬筆起步的。那時的字帖基本上以龐中華為主,身邊寫龐體的寫得好的同學,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隨著鋼筆字的普及,全國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吉林、江浙、上海等各類幫派的硬筆大家。隨著九十年代中後期的電腦普及,很多人又把練字這事放下了,導致現在學校裡的很多老師的板書不能令人滿意。

    如同我們學習軟筆,東晉和唐宋時期的書法成就最高,現在市面的硬筆字帖,跟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相比,除了有點科技含量,在技法上沒有很多突破。因此,硬筆字臨帖首選自己感興趣的具有一定成就書家的字帖為主,取法乎上。

    硬筆字形態植根與軟筆,又與軟筆有所區別,強調線條美。臨帖的幾個點要把握:

    一、寫字的發心。漢字是學習國學知識的載體,寫字大多是為了傳承優秀文化,並不是為了成為書法家。

    二、認識寫字的過程,懂得結字法則為加速字型美化的催化劑。堅持臨寫固然重要,但寫字的過程中,思考結字的原理同時也很重要。

    三、階段性檢驗寫字的成果。硬筆字以實用為本,尤其是學齡兒童在學字過程中,對國學知識掌握得如何,作業效果如何,作文是不是寫得又快又好,都是學習書法的效果檢驗。

    在兒童書法培訓過程中,有幾條經驗還是值得借鑑的。

    一、工具要選擇正確。現在市面上的字帖很多,選擇一本能夠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總結結字規律,有科技含量的字帖相當重要。

    二、保證練習時間。練字是手腦結合的產物,沒有實踐的檢驗不會有結果。

    三、思考練習過程,及時糾偏,形成肌肉記憶。

    四、找到對寫字有興趣的人群,相互交流取經,對促成進步效果很大。

    ----------------------------------------------

    秀墨齋--中小學硬筆書法啟蒙者

  • 23 # 紙墨之間

    學書須先明源流,次諳法度,識明傳習之異同。源流者,書有十體、六體、五體之類,以及其所自始也,法度者,間架結構之類,以及精神氣魄,寄於用筆用墨是,傳習異同者,魏晉之書與唐宋各別。魏晉去漢未遠,故其書點畫絲轉自然,古意流露。唐宋人雖由此出,畢竟氣味不同。前則歐、虞丶褚丶薛,後則米丶蔡丶蘇丶黃,何嘗不各自成家,亦幾於父子不相承襲。知有異有同,有異而實同;有同而實異,方悟得萬千變化。

    臨書異於摹書。蓋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則經意不經意之別。

    臨池之法;不外結體、用筆。結體之功在學力,而用筆之妙關性靈。苟非多閱古書,多臨古帖,融會於胸次,未易指揮如意。能如秋鷹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筆之法。

    凡臨摹須專力一家,然後以各家縱覽揣摩,自然胸中饜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廣闊,志趣高深,集眾長以為已有,方得出群境地。若未到此境地,使冀移情感悟。

    學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第一,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介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並不朽於千古。

    作書須似整暇出之。若匆忙行筆,則摺搭無起訖,往來無含蓄,如治亂絲而紊之。前所論筆筆斷而復起,難為匆忙行筆者求也。

  • 24 # 曉蕪寫字

    所謂帖,是人們欣賞、研習書法用的,在臨帖之前,讀帖的方法和讀帖的精細程度,對於臨習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有人認為臨習書法主要著重於臨寫,而對於臨帖之前必須讀帖的重要過程,往往是忽略的。他們習慣於拿起來帖就臨,這實在是一種錯誤的習慣。

    一本法帖,對於初學者來說,絕不可能一看就懂,一臨就佳。這就需要不斷反覆的理解、摹仿,再理解、再模仿,也就是清代書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所說的先能察,後能擬。察進一分,擬近一分;擬近一分,察近一分,終身不復止。然察總在擬之先。俗話說“萬事理在先”,理就是道理,在做一件事之前,對於這件事的道理,明白的愈深刻愈徹底,做起來就愈容易,愈順手。法帖猶如老師,沈尹默先生說“字外無法,法在字中”。但這個老師是不會開口的,方法全在其中,要你自己主動去請教,這就是“讀帖”。讀懂一點,做一點。不斷得懂,不斷得做。這樣順序漸進,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抄寫式地臨帖,是很難入門的。正如唐代書家孫過庭在《書譜》中所講的,“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者”。

    要臨好帖必需讀好帖,因此說讀帖必需先認真細緻的讀,如果馬馬乎乎地讀,就會覺得毫無意義,甚至會感到多此一舉。因此讀和看不是一碼事,和欣賞也不同。讀和誦相似,但比誦深刻。讀有看的意義,但比看仔細,讀有欣賞的意思,但比欣賞認真。認真細緻的讀帖是個要求,要做到這個要求,還有個怎樣正確讀帖的方法問題。如果方法對頭,才能達到讀帖的要求。不然拿起一本帖來,就會覺得茫茫然,好象無從讀起,就會停留在膚淺的外形上,無法深入。

  • 25 # 老蔡說法

    臨帖是為了學習前人的經驗。中國書法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論和無數與這些理論相輔相成的優秀作品。因此,作為後來人,我們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少走很多彎路。

    臨帖,首先要會選帖。首先,選自己喜歡的書法家,以及他的代表作,這個步驟一定要反覆考慮,考慮清楚,確定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就不改變了。

    然後,是選字。在選定的字帖中,精選一些字(建議不要超過20個字),反覆臨寫,直到背臨也有九分像,能應用於日常創作中,才算過關,才去學習帖中其餘的字。一本字帖,沒有兩三年,一般人拿不下的。

    然後,可以再挑選其他自己也喜歡的字帖,進行博臨,博釆眾長。

    另外,可以經常讀帖,時時向古聖古賢學習。

    如果能如下圖中,啟功的臨帖一樣,既吸收了原帖的精華,又有自己的面貌,那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濃眉聯手保羅加考辛斯,又是一個新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