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回爐

    首先,五經,你是讀不了,但是四書你是可以讀的。就錢穆《論語》而說,孔子的那套儒家思想,在動盪的春秋時期,根本不適合,他的儒家思想,比較適合太平年代。也就是說,以魯迅的年代和他的思想長遠度,魯迅說:“最好不要去讀古書。”不無道理。只能說孔子的學說生不逢時。以現在的年代,如此太平,應該讀一讀《論語》或是其他文言文古書。開卷有益,不會錯的。推薦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 2 # 孫志華2020

    和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應試的教育觀念主要看你的考試成績,國人很多看重理科,想要看懂四書五經都和再加一科的難度差不多。

    七六年的十年對傳統文化的否定也使很多教育人才產生了斷代,你要想看懂和學好四書五經這種內容豐富題材廣闊就必須有很高深文言文的能力才行,在這方面可以給你解惑傳道的,已經斷層了。

    最後經濟的發展,如果不是專業人員,你很能靜下心或者有那麼多時間來學習這門可以考秀才和狀元但是沒多大直接經濟效益的書籍了。

  • 3 # 煙香海南中

    1.自媒體盛行的時代,片段化的資訊激發了人們最原始的狀態,那就是懶。

    2.沒有文化底蘊的人無法讀懂文言文,既使有註解。

    3.功利的思想讓人們覺得沒有用,還不如看點職場,銷售,精英學來的實際。

  • 4 # 久住青山Lee

    況且《四書》《五經》並不是圭臬,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中有的理念也不盡然適用於當代,甚至有些是過時的、錯誤的。但我們不能全面否定,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條件和有心境的可以讀。

    在四書五經產生前難道就沒有書嗎,沒有經典嗎?只不過是四書五經經過儒家編訂呢,一部分是孔子,也有後來的曾子、子思等人。而從西漢“獨尊儒術”開始,四書五經就慢慢的成了國人的經典圭臬。秦漢以前,《九丘八索》也傳聞是經典,有的學者認為“八索”就是指八卦。易,不只有《周易》,傳聞還有《歸藏易》、《連山易》。所以沒有必要認為不讀《四書五經》就值得惋惜。

    時代在進步,文化也在進步。就像現代可以機械化生產,為什麼還要去刀耕火種呢?當然傳承很重要,“知所由來”是應該的,但不能像“尾生抱柱”那樣,抱著《四書五經》不鬆開。

  • 5 # 凡人評論熱點

    1.因為現在不考了,沒科舉考試了,以前是考這些內容的。

    2.讀這些書需要古文功底,現在白話文教育,大部分人都失去了。讀不懂。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現在讀四書五經到底是為人為己呢。

  • 6 # 蜂回

    原因很多,淺談一下吧!四書五經文字晦澀,理論性深奧,這應該是比較關鍵的原因。由於文字的改革,簡化字的派生,古文成為了一門學科,需要有專業的人才可以閱讀理解。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能領會?又有幾個人去分辨每一個字的字義?大學生我接觸很多,他們的談吐無非就是網紅,遊戲,賺錢。偶爾我引導一下,不悅者居多,避我如老學究!呵呵!這很真實。他們的成長多數成為了造富機器。這和古代的大學,抑或民國的學者相去甚遠。取向不同自然關注不同,這也許無可厚非!再就是,四書五經的內容和這個世界不搭。它所闡述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等等在這個時代是需要摒棄的。當然,極少的部分,需要保留,需要珍藏。話說回來,古為今用,說實話,可用的不多。在這個急切的時代,曾經的幾千年文化只是幾年,甚至幾天的蹉跎。歷史的延長線,劃到此已經為止。所以,那些改變封建權貴的經典和風一樣,不留痕跡。再有一個小觀點:那些經典在古時候受眾就很小的。讓老百姓讀書識字,那是多麼奢侈的事情。種地的只會祖輩種地,殺豬接生都是世代相傳,做暗器那隻能四川唐門...

  • 7 # 辛福先

    四書五經是科舉時代中國人必讀的聖書,世界一切都在其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聖賢書就是四書五經。

    讀通了四書五經,可以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

    考取進士,相當大學畢業,還包分配。至少當個縣衙門的科長。如果進士前三名,更不得了,也許娶個格格,也許娶個公主。

    好景不常,1905年,晚清王朝忍痛割愛,把四書五經拋棄了。辦了新學堂,改學數理化。舉子們如喪考妣,斷了前程。

    人要學會理性思維,連腐朽沒落的清王朝都要割愛的東西,為什麼現代人要像寶貝似的重新撿起來呢!

    所以現代人完全沒有必要學四書五經。極少數學者好好研究,退休的學究先生也可打發時光。

  • 8 # 明曉321

    一是晦澀難懂,習慣白話文的我們,已經不善於去理解,去發現了。二是對物質生活用處不大,普通人在為生存而努力活著。三是社會上的微閱讀,碎片式文化盛行,四書五經已經慢慢被拋棄

  • 9 # 郭麥提

    四書五經是古書,建議年輕人有時間多學習,裡面的很多知識是你在社會上學不到的,修心養性基本道德人一定得有信仰。

  • 10 # 陽光隨筆集

    一個年代一種文化,四書五經博大精深,但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的,而在學校裡很多學生都不喜歡文言文和古詩詞,因為他們覺得太拗口,也不好懂,但現在的課本上並沒有放棄這些書籍經典,反而加重了古代文學的份量,不論新版課本還是各種考試都加大了對古詩詞文言文的份額。當然四書五經要一個平常人從頭到尾讀完還是比較花時間的,這就得考慮個人愛好了,如果不是一個學者或者是研究者很難去認真的讀完它們。

    現在的書籍太多了,工作以後,人們大多把看書當做一種對知識的補充或者是業餘愛好,對於四書五經恐怕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研讀了,大多數人還是喜歡看看名家名著、散文詩歌,還有就是金庸古龍寫的小說等等現代文之類的書。

  • 11 # 心到動情驚語出

    這與當下的考試製度有關。現在是應試教育,上學都在忙著學與考試有關的內容,不關注文典文獻。其次是現在都學的是白話文(普通話),四書五經是文言文,有好多字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的註釋不同,讀和理解都需費力,費時。所以現在就很少有人讀四書五經了。

  • 12 # 夢蝶也逍遙

    現在的取士不考四書五經是最根本原因

    很多人用功利性的思維解讀讀書的意義

    拋開學以致用的想法去讀書才是真享受

  • 13 # 趙日金141

    科舉時代,四書五經是必考的,不讀行嗎?

    現代教育,四書五經又不是必考的,有必要讀嗎?

    也就是有的人,有興趣的話,業餘時間讀一讀,增加一點古文知識而已。

  • 14 # 國美文旅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首先是學以致用,然後是修身養性。

    四書五經基本是先秦時期形成的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讀本。春秋戰國時期文化鼎盛,百家爭鳴,但經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焚書坑儒等文化大破壞後,四書五經成為歷代帝王利用儒家思想統治的文化工具以及古代仕途入門升遷的敲門磚。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書五經詳實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2000多年後的我們,面對的知識體系和科技文化內容已經遠遠超越古人,現代教育體系以及自我修養所開列的必讀書目中,四書五經大多不屬此列或者權重很低。除了相關社會學科的學生和研究者會比較專注去閱讀,大多數人只是涉獵其中的一部分或者簡化本。

    其次是因為四書五經的內容和思想,要麼落後於時代而不被接受,要麼經過千年演變發展形成更完整的思想體系。清代以前還是科舉的必考內容,就是通常所說的八股文。現在的教育體系只是精選其中少量名篇作為學習內容。

    還有四書五經基本是佶屈聱牙的古文,對現代人來說太難讀了,大大降低了人們的閱讀興趣;

    當然不可否認,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智慧思想的結晶,如果對此有興趣,還是可以深入閱讀,以提高自己傳統國學文化修養和底蘊。

  • 15 # 丁向南

    今天讀四書五經的人,要麼是出於學術研究的學者,要麼是想增加文化修養的人。

    其他人很少會去認真閱讀,現在社會,別說去讀四書五經了,一些人連四書五經是啥都不知道,而不知道四書五經具體名稱的更多,那麼,四書五經具體是什麼呢?在此給大家整理一下: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四書五經”翔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播於海內外,福廕子孫萬代.四書五經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個人認為而其中《論語》最好,既可以瞭解真正的儒學(孔子的思想),也能在個人修身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之所以現在很少人讀四書五經,大概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現代教育問題,學生都有學習壓力,為了數理化為了考分而努力,學校也很少注重這些古文教育,在現代社會里,說實話,讀這些真的沒什麼用處,所以,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二是這些文章讀起來確實乏味,需要很好的耐心去閱讀,其中有些東西又難以很好理會,所以,現在很少有人會讀四書五經了。

  • 16 # 水成文讀書

    首先說明四書五經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讀的,只是讀的目的和方式發生了變化。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書五經詳實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作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細細品讀。

    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前,四書五經是科舉考試的官方教材,每一個人讀書人都要有一套四書五經,而且從小就開始背誦,直至滾瓜爛熟,為的是能夠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一個好的名次,從此走上仕途,開啟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因此以前讀四書五經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其目的就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官發財,在金錢和仕途的誘惑下,讀四書五經的人,可以說不計其數。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讀四書五經,但是現在目的不再是仕途和錢途,而是豐富自己,修身養性。人們在解決溫飽問題以後,就會想著精神境界的提高,四書五經是中國民族智慧的結晶,經歷過時間的洗禮,依然熠熠生輝,在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細細品讀。

    另外隨著電子產品的出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閱讀電子書,因為它方便,可以隨時隨地閱讀,而且在很多閱讀軟體中,四書五經都是免費閱讀的,所以有很多人可以去閱讀四書五經,可能你並不知道,但是別人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讀完了四書五經,有些甚至讀了很多遍,雖然你並沒有看到他們買相關的紙質書籍。

    以前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妥,還請批評指正。

  • 17 # 艾融融

    因為讀不懂。因為不會用。不懂無法深入,不會用無法受益其中。只能蠅營狗苟,眼看著葡萄吃不到,就只能說葡萄酸了。

  • 18 # 清悠初見

    前言

    現代社會有很多人認為,《四書五經》是封建社會的文化,是老古董了,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讀也沒有什麼意義,對工作和生活也沒有多大的幫助,所以已經沒有讀的必要了。其實我要說的是,《四書五經》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現代人不但要讀,還要明白它所蘊含的意義,並將它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簡要分析如下:

    一、四書五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一定要傳承好它。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和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包括《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

    “四書五經”翔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還有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學習重心向科學書籍轉移,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的社會地位越來越微弱。

    對於傳統的《四書五經》,好多人覺得沒有什麼必要學習,他們會說,學那些幹什麼?白費時間瞎耽誤功夫,另外都是文言文,還那麼深奧,根本學不會,再者說了,你看現今那些成功人士、白領精英,沒學不也是幹得挺好嗎?事實真是如此嗎,我想未必是這樣。

    每當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我們有時難免會問一下自己,這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這一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僅僅就是為了求一個吃飽穿暖嗎?僅僅就是為了在別人面前炫耀,讓別人羨慕嗎?難道追求一下平靜安寧幸福快樂都要如此辛苦費力嗎?人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煩惱和痛苦呢?

    很多人去尋求信仰,認為只要有了信仰,有了追求,這一生也就能得到快樂了。可是所有的宗教都告訴人們,這個人世間是痛苦的,我們是負有“原罪”的,我們只能在死後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或是天堂,才能夠得到平靜安寧幸福快樂。既然所有宗教都這樣說,想必人生真的是充滿煩惱、痛苦的吧?!

    人生其實是充滿幸福和快樂的,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老是抓不住幸福和快樂,而是讓煩惱和痛苦時時侵犯我們。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們努力地去尋求幸福和快樂得不到,反而得到的是煩惱和痛苦?關鍵是我們沒有認清楚人類社會的複雜性,沒有弄清楚人的複雜性。

    其實,這些事在《四書五經》中都可找到答案。在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儒家先賢們就告訴我們,人生是快樂的,是可以快樂的。只要我們去追求,就可以得到幸福和快樂。《尚書·洪範》告訴我們,人生有大法,有五福:一種叫長壽,第二種叫富裕,第三種叫健康安寧,第四種叫遵好美德,第五種叫年老善終。有六種困厄:一種叫兇災、短命、折壽,第二種叫疾病纏身,第三種叫憂心如焚,第四種叫貧窮落後,第五種叫邪惡毒害,第六種叫弱肉強食。人活著,究其根源,也就是要追求這“五福”。擁有了這“五福”,人生也就是幸福的。失去了這其中一種,都不叫幸福。我們拼命工作、拼命學習,目的也就是希望長壽、富裕、健康安寧,最後得個善終。

    再比如《論語》,一開篇,孔子就講快樂的心態。“學”要快樂,“與朋友交”要快樂,“別人不知道”也要快樂,快樂是什麼?是人生的目標,是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意義。怎麼樣尋求到快樂呢?一是要“習”,調節,這個調節就是學習,學習知識以改變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行為。二是要“本立而道生”,樹立起我們的思想觀,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樹立起根本,人生的道路才能展開。三是要“孝”,繼承,繼承先人之志,即人類祖先留傳下來的“仁愛”,因為人必須要團結才能生存,因為“仁愛”是做人的根本,因為人類是要和平共處的。

    三、《四書五經》所蘊含的道理,是我們必須要學的智慧。

    科技在發展,文化在進步,雖然《四書五經》已經不是必學科目,但對於國人來講,他不但是知識,還是數千年來中國人的智慧。

    《論語》的目的就是想要人們懂得社會。社會是精彩的但也是複雜的,不懂得社會的人,則會處處碰壁,事事失手,一步錯步步錯,其行為選擇大都是錯的,因此獲得的後果也都是煩惱和痛苦,因此,一生都將是失敗的人生。懂得社會的人,能在社會中游刃有餘,能利用社會。

    《大學》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他認為一個人立起來,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最關鍵的問題是,修身。只有修正好自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不修正好自身,說什麼都是冤枉的。

    《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著,他認為一個人立起來,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一定要保持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上,一定要越來越好!其實,從中國夏商周以來的較英明的統治者,其統治、管理方式都是願意讓人民越過越好。比如黃帝、神農、堯、舜、禹、湯,他們大力推廣農業種植,發明各種生活日用品,普及教育,其目的就是讓人民越過越好。人民生活好了,就擁護統治者,統治者就會越來越強大。

    《孟子》認為人的最終目標是幸福快樂,人生的意義也是追求幸福快樂,一般人認為,有權有勢有名譽有地位有財富就能幸福快樂。其實獨自一個人快樂是不快樂的,獨自一個人幸福是不幸福的。尋求幸福和快樂是需要各種各樣的方法,因為幸福和快樂不會主動來到。所以中國古代賢人們就總結出,尋求幸福和快樂首先要搞好人際關係,要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關鍵是要選擇最佳行為方式,要有智慧,要實事求是,誠信,取得信任。只要遵循“仁義禮智信”的原則,你也就能獲得幸福和快樂了。所以《孟子》一書就是專門探討選擇什麼樣的行為方式來尋求幸福和快樂的。

    《周易》是講怎麼樣治理國家的,因為治理國家的目的也是為了大多數人民的幸福和快樂的。

    《詩經》是孔子用來教學生的教材,學生們學《詩經》,是為了懂得各地方的民風民俗,懂得各地方的社會行為規範。

    《尚書》涉及內容較多,但根本的一條,為了人的幸福快樂。

    總結:

    《四書五經》等先秦諸子著作,都是對人生的幸福與快樂問題展開的,花兩三年時間,讀讀這些著作,相信你就會在自己的人生中尋求到幸福和快樂,所以說,做人要想成功,必須要學《四書》,做事要想成功,必須要學《五經》,因為《四書五經》是基礎之學。《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播於海內外,福廕子孫萬代。四書五經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作為中國人,古人的智慧不能丟。

  • 19 # 西洲月明

    因為我們忽視了傳統文化的教育與推廣!所以現在很少人去讀四書五經了!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樂經已失傳。其中的學問,有的因時過境遷而不被認可,但是有很多是很有價值的。只是沒有人把這其中跟我們日常相關的總結提煉與推廣而已。

    于丹老師曾講過論語,風靡一時,難道人不紅了,知識也錯了嗎?恐怕未必!古人曾說,不以人廢言,不以言廢人!都到了什麼時代了,這一點還要去避諱!

    我們的專家學者,向名利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人願意做,這個可以理解。但是文化傳承,國之根本,上位者當以有為!

    大學中說,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當做何解?知止,當做何解?

    中庸所言,君子慎獨,當做何解?

    論語,天下皆知,自不必言。

    孟子中所言,無恆產者無恆心,不值得學?

    詩經中關於剩女的文章早就有,摽有梅,不值得看看?

    尚書中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值得推廣?

    禮儀春秋,不想去細說了,若是有人像臺灣那個漫畫師那樣,把我們古典文學中的精粹,提煉出來,國家加以倡導推廣,會有很多年輕人受益的。如此,則為國家之幸,百姓之福!

  • 20 # 一起快樂人生

    談到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是教學的問題,只能說是一部分原因,經濟的騰飛,讓很多人眼前沒有了知識,沒有了文化,只有使自己能享受的——金錢。

    我們看看現今的社會,有多少人願意去學傳統文化呢?很多人認為這些都給予不了他們要的東西,今天被稱為網路時代,我們從網上看的最多的是什麼?是如何以最快的方法取得自己的利益,有多少人在網路上談及傳統文化呢?即使有談論者,那有多少人願意去學呢?即使願意去學,學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只記住了一句古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了這些才勉強自己去學習,這種學習態度就是問題。例如:本人這段時間一直在發表對於古語的心得體會,雖然不恨精彩,但是本人在努力學習,有多少人關注呢?從點選率都可以看出,那些如何快速的掙錢話題,點選率高的嚇人。這是一個明顯的對比。古人的智慧結晶告訴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是修身,你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態度,你如何做其它的呢?忽略了人要先修身,如何修身呢?需要我們去學習傳統文化,靠著古人的智慧來改變自己。當我們自身修煉好了,才可以讓我們的家庭和睦,才能用自身建設我們的國家。

    四書五經是孔孟等先賢的著作,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實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是我們現代人人需要學習的精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3萬元、30萬元、300萬元和3000萬元的男人考慮的娛樂專案分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