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曾雲金飛馬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以成為千古絕唱?

    中國傳統文化中,悲天憫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文人們的不二追求,從《禮記,大學》中就告誡文人,讀書識字的具體意義,這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文人一生最終的追求。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詩句。體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境界。

    與之相類似的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可以說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道出了普通的勞苦眾人與清貧人士的心聲,人們安居才能樂業,沒有安定安寧的住所,怎能樂創事業。

    自杜甫後,文人們再沒如此具體地為天下寒士發聲,因而千百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成為了千古絕唱。

  • 22 # 文藝帶湯

    拋卻詩人本身的光芒與詩句的精巧,這就得從“思想”,即天下寒士的心理進行分析了。

    1、首先要知道,從“寒士”到“屌絲”,不管何年何處,貧苦階級總是數量最多的人群。諸如“及時雨”,這種能令人避蔽的慷慨之士,自然能讓人能口口相贊,給予認同。

    2、但“寒士”是一個從不妥協的階級,物質有多低,意境往往就有多高;心理希望人庇護自己,表面上就有多想庇護別人。這便是所謂的“利他主義”,“英雄情節”。

    如此,自視你我的階級,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喊出來,是不是有一種蕩氣迴腸的滿足感?[捂臉]

  • 23 # 琴簧汗舞

    杜甫的詩從來都是表現民生疾苦,體查民情。他以仁愛之心觀察體會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這是眾所周知的。在此,不仿換個角度,從人類社會歷史進展和實際分析其可能性。在古代封建社會,天朝歷代都是重文抑商,科舉取仕,而科學實業及工商業反而不受重視。清代文人更是閉關鎖國,整個國家積貧積弱,民不聊生,難道只習練八股文的寒士就沒有責任嗎?所謂寒士,古代多指未及第或未能出仕的文人墨客。正所謂:學而優則仕,貨賣帝王家。顯然,題主是期望皇帝或者是國家出錢把讀書之人都養來,實行有一定保障能力的“低保”,在當時的歷史條件,這種想法是極不現實的,甚至是荒謬的。精兵簡政是歷來治世的作為,怎麼可以用老百姓的血汗錢養閒人呢?所以,還是應鼓勵知識分子多做實業、經商、搞科研。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杜工部詩才了得,亦應讚許五柳先生“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24 # 楓葉集

    首先要知道杜甫生活的時代,然後再說一下我理解。

    杜甫上半生是生活在唐玄宗開元盛世後期,那時候國家繁華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國家崩潰,人民流離失所,死傷無數。杜甫目睹了這一切,並且親身經歷看到戰爭帶來的殘酷災難,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展現了一種博愛偉大,勇於自我犧牲,造福大眾的偉大愛國情懷。激勵後世一代又一代人。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還有那些為新中國成立付出生命和犧牲的先輩們,都具有這樣的偉大精神和品質。

  • 25 # 最愛周慧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此詩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安史之亂平息前兩年,李隆基去世前一年。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

    全詩講述了一個窮苦家庭,居住在一個破茅屋下。可謂食不果腹,屋不遮雨。老人內已經窮困潦倒。外還有“八月秋高風怒號”“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的迫害。完完全全體現出安史之亂背景下的窮苦群眾。

    杜甫的詩也稱作“詩史”。那麼這首詩作於安史之亂面臨平息最後的日子裡。其中的“南村群童,八月秋風。”是否映射了安史之亂?

    然後詩作從外患,寫到內憂,布衾冷似鐵,床頭無干處。描寫居住環境惡劣。“嬌兒惡臥蹋裡裂,雨腳如麻未斷絕。”安祿山曾經請求當了楊貴妃的養子。有沒有嬌兒隱約寫安祿山呢?雨腳乃戰亂?

    在如此環境生活的杜甫“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體現自己不僅僅內憂外患,精神上也是打擊深痛。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正是杜甫在如此艱難情況下,不是自甘墮落,而是心懷遠志。正像王勃滕王閣序中“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但是光自己有志氣,一定不是千古絕唱。這句話,不僅僅是杜甫的遠大志向,更是為了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個人如果只是自己志向是多麼有錢,多麼有權。那麼必然不能成為聖者。杜甫能成為“詩聖”。詩中不僅僅是抒發個人遠大抱負,更多的是為了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最後一句,更是以死明志。如果眼前能有寒士俱歡顏的廣廈。我就是凍死在這個破敗的茅草屋,此生也是知足了。

    所以為什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乃千古絕唱?不正是此句表達的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一個捨己為人,不畏艱辛潦倒的杜甫,最困難時候想的卻是天下寒士,而不是自己。這也是為何杜甫是詩聖的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哪位高手知道量子糾纏是怎樣超越空間和時間達到瞬間感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