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往事如雲煙
-
22 # 冰心至誠
清明節與清朝沒關係,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唐朝詩人杜牧曾寫過一首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行。
-
23 # 木子小又又
“清明節”和清朝、明朝並沒有任何關係。
2020年4月4日註定是載入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全華人民舉國同哀,共同緬懷為了抗擊新冠肺炎而犧牲的英烈們。
從古至今,我們的安然無恙都是這些捨生忘死的英雄們用生命守護出來的。
值此清明祭日,我們也只能以此紀念這些先輩英烈們。
暖春已來,唯願酷寒之後,萬物復甦,山河無恙,世間皆安!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的清明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墓祭”禮俗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
清明節為何要用清明兩字?和清朝明朝有關係嗎?
若要問清明節為何要用“清明”兩字,這還得從清明節的由來說起。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具體日期在春分後15天。古代的清明節活動主要有祭祀、掃墓、踏青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此外滿族、壯族、土家族、苗族、瑤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民族和各地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之所以要用“清明”兩字,是因為在清明節這個時段,萬物生長、氣溫回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一起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從設立之初的皇家祭祀節日逐漸演變為唐朝以後全國性的祭祀祖先的節日。而如今清明節作為公祭日,又被賦予了緬懷先烈,祭祀罹難同胞的特殊意義,這是時代進步的表現。
在以往,民眾在清明節祭祖中都是用燒紙錢的方式來祭祀祖先的,但由於傳統的祭祖方式極易導致火災的發生,現在國家提倡儘量禁止用明火祭祖,改用鮮花來代替紙火,寄託對故人的思念。
如果做不到用鮮花代替紙火祭祖,那請祭祖時應儘量避免在草木茂盛的地方點燃明火,祭祀完成之後不但要確保明火熄滅,還要等確認火苗完全熄滅之後再離去,否則發生山火,又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滅火。如果火勢失控,蔓延開來,甚至有可能會危及他人的生命。所以,在生命面前請多一份敬畏之心,不要讓你的麻痺大意對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此外,由於人為原因導致發生火災的,要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絕不姑息,請大家謹記!
而今天恰巧又是清明節,今年由於新冠病毒的蔓延,奪去了無數百姓和醫護人員以及部分奮戰在疫情前線的工作人員的生命。所以,今天又舉行了全國性的哀悼活動,還望大家在閒暇之餘,不要忘了被此次疫情奪去生命的逝者,願他們的靈魂能得到安息!
要明白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由我們的祖先和無數仁人志士用生命換來的,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不要忘了緬懷自己的同胞們,而清明節正是有著這種特殊意義的節日。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與清朝與明朝無關,更不是封建迷信活動,請大家不要片面的去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