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宋少衛
-
2 # 思雨yp
你是想問孩子不願意堅持自己一開始選擇的興趣,還是想問孩子非要學你認識條件不夠的興趣呢?
對於前者,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發現興趣中的樂趣,從而喜歡上所選的興趣,當然,也不排除孩子一開始就選錯興趣班,這個需要家長從中去發現。
對於後者,個人覺得,只要有興趣,條件不匹配,也不是不可以學的,誰規定畫畫就一定會成為畫家,彈鋼琴就一定要成為鋼琴師呢?孩子能從中找到樂趣最重要,透過興趣,也培養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的,何樂而不為呢?
-
3 # 小獸媽媽
我覺得如果孩子真的是喜歡的,我一定會鼓勵孩子繼續下去。
就像我們中國年輕舞蹈家黃豆豆一樣,他自身條件並不是很適合跳舞,但是他就是喜歡跳舞,他一直的努力和堅持,最終他成了一個舞蹈家。
我覺得如果孩子想要堅持的話,家長的支援就是對她最大的鼓勵了。
-
4 # 溫蒂小屋
我家琴童最近也正遭遇此問題。我覺得如果孩子沒特別反感,其實可以鼓勵他繼續的。但是家長得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讚許“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了”。
我發現她雖然並沒有學鋼琴的天賦,但是她很喜歡唱歌,彈琴時遇到熟悉的兒歌和旋律時她就很起勁。但是在遇到一些困難時,她容易放棄,我琢磨著練琴其實也能幫助她體會這種戰勝困難的喜悅。所以,我會降低自己的期待,也選擇一些適合自己孩子的性格的方法來鼓勵她。那天讓她扔掉琴譜彈自己喜歡的瑪麗有隻小羊羔,用斷奏,連奏和跳彈三種指法去彈,她跟我說連奏想搖籃曲,跳彈會更歡快。也就達到了我們學習的目的。
如果她能夠這樣快樂的堅持著,說不定反而把學鋼琴變成了一件她的特長呢。
圖為理查德的音樂會上,一百名琴童與之合奏的照片。
-
5 # 宸寶的雜貨鋪
這個要看家長的目標是什麼,想讓孩子學到什麼程度。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目前在學的興趣也許以後也只是孩子的一項興趣,他們並不會以此維生。當我們在工作之餘有一項自己能堅持的興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會讓我們在壓力大,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一個排洩負面情緒,恢復平靜的選擇。
如果是這種情況,孩子自身條件不好有什麼關係?喜歡並且願意堅持就好。
題主這道題說得不是很清楚,標題和描述有點互相矛盾。主標題看起來是孩子對自己的愛好非常感興趣,那應該會很願意去學;但補充描述中又是說孩子不是很願意堅持,那就說明孩子對畫畫鋼琴到底是什麼想法呢?喜歡還是不喜歡?
尤其樂器的學習過程是比較辛苦的,我孩子在學吉他。在平臺期的時候也會煩躁,不願意練,但是一旦堅持練習,能看見自己成績的時候又非常高興,很願意繼續學習。從而邁入下一個臺階,再刻意練習,感受成就感...如此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
6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覺得孩子自身條件和興趣不匹配,不需要鼓勵孩子繼續,因為孩子如果沒有興趣,學下去興趣也不會太大,好多孩子都會半途而廢,不僅時間浪費掉了 ,而且學的也不會好。
所以要找到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孩子才會繼續學下去。孩子學習的熱情非常重要,很多人都是因為熱情促使成功的。
-
7 # 諾媽家有男寶
我覺得還是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我記得自己家的兒子,從小喜歡畫畫,五歲的時候根據他自己的意願報了個繪畫班,報班之前,我就跟他說過一句話:畫畫是你自己喜歡的,也是自己要報班的,以後要堅持下去。孩子滿口答應了,但是沒過一陣子,他就要求退班,藉口是不喜歡畫畫了,其實是因為上繪畫班的時間與他看動畫片的時間衝突了,所以他不願意去。
基於這樣的原因,自然是鼓勵並要求孩子繼續學下去。但若是孩子內心不喜歡了,那麼我會順其自然讓他發展吧,畢竟,興趣是內心自願的,而不是外力強逼的。
-
8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我覺得孩子自身條件和興趣不匹配,像題主描述的那樣,孩子對自己不喜歡的事,家長不要逼著孩子去學。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才是最重要的。我家孩子一開始說要學奧數,結果報了奧數班沒過一週,就說不想學了。後來又報了繪畫班,孩子對繪畫很感興趣。所以說,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和不感興趣,要看孩子自己,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選擇。
-
9 # 冉冉媽媽
有的孩子剛開始抱興趣班信心滿滿,沒上幾天開始抱怨,不想去上學了,不喜歡學了,其實家長應好好琢磨下孩子為什麼不想去興趣班?而不是不想去了由他吧,順其自然,這一次順其自然了,那下一次呢?不應給孩子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讓他明白,只要他自己選擇的事必須堅持。
-
10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曾看過繪本《大腳丫跳芭蕾》,讓我深深感覺哪怕大家覺得你天賦不高,但是隻要有興趣,真正地喜愛,都應該支援鼓勵孩子。所以哪怕孩子的自身條件與興趣不匹配,只要孩子喜歡,讓他繼續又何妨呢。如果孩子已經在學習了,然後因為艱苦而打退堂鼓,家長也應該堅持讓他學,畢竟孩子的意志力還是比較薄弱的,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強制點。如果孩子真心厭惡這樣東西了,那再鼓勵孩子學習就沒必要了,本來興趣也就是為了孩子陶冶情操用的。
-
11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呵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十分重要。作為孩子的守護人和監護者,當然應該鼓勵他們堅持興趣,只有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夠長久堅持下去。
往往,父母考慮得會比較長遠,為孩子選擇一項興趣愛好時,總考慮多方面條件和匹配因素,認為只有自身條件和興趣充分契合,孩子未來才能作為一個習慣固定下來。個人認為,還是先看眼前比較好,鼓勵孩子探索與堅持興趣比什麼都重要。
先天條件並不是發展興趣愛好的阻力,比如,有的人手指比較短、手掌小,按說不適合彈鋼琴,因為跨度不夠,但也有很多鋼琴家先天身體條件不符合,卻成為舉世聞名的鋼琴表演藝術家。鄧亞萍個子也不高,經過刻苦鍛鍊照樣成為了乒乓球的“女王”。所以,你是誰並不重要,你成為誰比較重要,這決定了孩子的未來走向。
而且,孩子不定性的話,興趣愛好是很可能發生變化和更替的,還是要慢慢來,順著孩子的成長步伐作為一種補充,不必要非得培養成大家。
-
12 # 十八線mama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鼓勵孩子繼續。
我覺得我們應該明確自己希望孩子擁有興趣愛好的初衷是什麼。
我們要搞清楚什麼叫孩子自身條件和興趣不匹配。現在都是家長的功利性太強,比如要去參加某種興趣班,那就一定要讓孩子學有所成,因為家庭對孩子的這種興趣花費了很多金錢精力和時間。
但是我認為這是本末倒置,孩子之所以參加某一方面的興趣班,其實不見得要月初什麼成果,孩子對此感興趣,在進行這項興趣活動的時候,孩子得到了感情上的愉悅和滿足,難道這不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某種興趣愛好的初衷嗎?只是我們在陪伴孩子去深入學習瞭解這種興趣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才會希望孩子能收穫得更多,甚至有時候,孩子越在這方面表現出所謂的天賦,會越讓我們家長迷失。每個人都是望子成龍的,可惜,貝多芬肖邦卻畢竟是鳳毛麟角的。所以,在孩子的興趣方面,沒有天分又如何?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快樂就好。
-
13 # 凌兒媽媽
自身條件和興趣不匹配是說的孩子在這個興趣上投入的時間多,但是似乎水平一般,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吧。
記得曾經一個同事送女兒去學鋼琴,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之後,老師對家長說孩子的條件不是很適合學琴,看看是不是要堅持學下去。家長表示她讓孩子學琴只不過是希望陶冶一下孩子情操,等孩子以後某一天或難過或開心,她的情緒都有處安放。
那麼基於這個原因,家長就應當鼓勵孩子繼續學。因為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只需隨心去走就好了,不需要有多少壓力。如果相反的,家長帶著功利性和目的性,希望孩子在這個方面取得好的成就,那麼勢必會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那麼對孩子的成長未必是好的。
要不要鼓勵孩子繼續興趣,家長需得問問自己為什麼讓孩子去學。同時也得看看這到底是不是家長自己把夢想和未完成的興趣強加在孩子身上。
-
14 # 小王子愛上狐狸
這裡所指的自身條件不匹配具體是指什麼呢?是類似於五音不全想要學唱歌這種嗎?其實我認為,天賦是一方面,後天的學習和發展是另外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熱情超過了預期,又願意堅持,那麼家長不妨給孩子一個機會。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勇氣這麼做的。在一群天賦強於自己的人面前去學習,這種精神本來就值得稱讚。
因此,我覺得這種情況下,孩子如此堅定,我沒有理由拒絕和打擊他。有時候,奇蹟就是這樣憑著勇氣、熱情和堅持不懈誕生的。
-
15 # 諾言的微笑
孩子自身條件和興趣不匹配,是你認為不匹配嗎?我覺得只要孩子喜歡的,孩子感興趣的,我們就該鼓勵孩子繼續堅持下去。如果家長認為適合孩子的,而孩子並不喜歡,家長硬逼孩子學下去,也不見得有成效,只有孩子感興趣的,孩子才願意主動去學,才會成為他今後學習生活中的助力劑。
-
16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孩子。如果孩子本身興趣很大,即便他的自身條件不是很適合,家長也不要輕易否定,他願意為自己的愛好付出努力、勇敢堅持,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孩子自己對此不喜歡,那我覺得家長也千萬不要逼著孩子去學,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
17 # 堯媽成長記
我覺得如果孩子不願意學了,那就不要再逼迫孩子!
把事情給孩子講清楚,告訴孩子因為感興趣才學習的,既然學習了那就要堅持下來,如果孩子依然想放棄那就尊重孩子好了!
可能有一些人想孩子多了一項技能,將來總是好的,但是為了學習這項已經不感興趣的技能,造成他們學習過程中的痛苦煎熬,由煎熬帶來的心裡傷痛是無法挽回的!
-
18 # 暖房子繪本館
第一,如果孩子只是把這個當成興趣,大可不必考慮能取得怎樣的成績,只要覺得這個興趣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就行。其實孩子也向往美好的事物,渴望在興趣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感。父母放手讓孩子去追隨自己的所愛的興趣就好了。就像暖房子繪本《敲門小熊》裡面的小熊天生擁有一份好奇心,擁有對美好事物的渴望一樣。
你看它呆呆萌萌的,只是一個畫出來的角色,它壓根不應該知道什麼叫夢想,什麼叫自己喜歡的事情吧,可是它發現自己喜歡漂亮房子,對門後的世界感到好奇。所以,它決定勇敢地去敲門。其實我內心覺得它也不算“勇敢”,因為它就是這麼呆萌,它只是因為喜歡就去做了,沒有考慮自己適合不適合,沒有匹配不匹配,就是因為喜歡就去了。
很多家長在乎結果,在乎孩子得到了什麼。那麼,小熊得到了什麼呢?
(圖片選自梅子涵、田宇創作的繪本《敲門小熊》)
比如,這是它一開始看到的房子,它完全不知道里面什麼樣子,它只是想:嗯,這個房子很漂亮,我想去敲一敲門。“想”——這個字很重要,對孩子來說尤其是,“想”比“讓”更重要,當孩子“想”做一件事的時候,比任何“威逼利誘”去“讓”做一件事,更能夠有所收穫。雖然有的家長看不到這種收穫……
於是,小熊這樣一直敲啊敲……它敲開了很多漂亮房子的門,看到裡面有趣的樣子。貓的房子裡有滑梯、小魚、老鼠玩具,貓圖案的靠墊——這的確是屬於貓的房子,小熊認識了 “貓”。那麼小狗的房子呢?仔細看會發現那不是小狗自己的房子,那其實是人類的房間,和狗狗的合影,水杯等,都顯示出這是狗主人的房子——小熊瞭解到關於愛狗的人和狗的生活。這是瑣碎、奇妙的發現之旅,怎麼能小看孩子對這種“無意義事情”的熱愛呢?他們自己會動腦、會發現。
(圖片選自梅子涵、田宇創作的繪本《敲門小熊》)
透過敲門的行動,小熊還收穫了一眾跟隨的朋友。這就有意思了!一個一個小動物,甚至人類、動畫形象、經典童話形象出現了,它們都想去做一件事情——敲門!這看似毫無意義的一件事,並沒有什麼理由,就只是因為它們“想要”做這件事!
(圖片選自梅子涵、田宇創作的繪本《敲門小熊》)
還有,小熊爬上了樹,第一次在它的“熊生”裡體會到了“登高望遠”的境界,從而發現了那個比所有以前它敲過的漂亮房子都大的多的房子,那是國王的房子!這也是收穫。小熊成長了,開闊了眼界。
(圖片選自梅子涵、田宇創作的繪本《敲門小熊》)
從另一個角度講呢,如果是把這個興趣當成以後發展的夢想或者職業方向的話,就要分開討論:如果是可以克服的條件,可以鼓勵孩子堅持,貝多芬雖失聰但仍創作出了優秀的音樂作品;但是如果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硬性條件,而且孩子無法克服,那麼可以引導孩子轉移興趣,到他們更擅長的領域去體驗學習的樂趣。
其實家長也不必要把孩子的興趣加上太多功利性的目的,童年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選自梅子涵、田宇創作的繪本《敲門小熊》)
就像《敲門小熊》的最後一頁,一個套一個的世界,雖然是空白,但這種空白正代表了無限的可能性。
-
19 # 育兒育心的藍樹葉
請把自主權交給孩子,不要擔心孩子會遇到困難,用“為他好”提前為他做主。
孩子有興趣並不是為了某種成果,它最大的作用是有一個精神寄託,能夠安撫情緒,那麼當自身條件不匹配時怎麼辦呢?孩子自己會決定的。
如果孩子性格堅毅、不服輸,那麼就算自身條件再不好,他也會克服,努力讓自己匹配,如果孩子容易退縮,那麼受到外界的一點嘲諷就會自動放棄了。
家長的鼓勵,應該用在合適的地方,當他介意自身條件不好的時候,當外界對他有質疑的時候,而不是私自覺得他需要家長的引導。
-
20 # 陳陳讀書
自身條件和興趣不匹配?我不太清楚作者要表達什麼意思?
最近有部電影火熱。那就是《摔跤吧!爸爸!》裡面兩個女兒和摔跤匹配嗎?
別說女孩子不具備摔跤的條件。即使讓女孩子去摔跤,就夠讓人大跌眼鏡。電影裡爸爸開始訓練兩個女兒,讓她們穿上男孩子的T恤和短褲去跑步,引來村民們側目。爸爸由為了訓練強迫兩個女兒剪短頭髮,更讓人難以置信。
但這些都不能阻擋他的兩個女兒成為世界冠軍。
我們怎麼說孩子自身條件和興趣不匹配呢?
回覆列表
前段時間跟一個家長聊天,她說: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不是清華北大,也不是快樂就好,而是能夠讓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
這是我非常贊同的觀點。換句話說,我覺得獨立的人格,需要足夠的見解、見識、觀點,而多掌握或者說多學習一些“知識”,總是能夠提升孩子的這些內在修養,獨立的人格也可以由此更好的建立。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屬於那種愛好特別廣泛,從小時候就對很多很多東西感興趣,音樂,繪畫,攝影,街舞,模型。光是樂器,就學過薩克斯,鋼琴,吉他,目前還在家裡自己玩尤克里裡和口琴。然而,他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擅長那些所學,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是略有涉獵。
他沒有學好那些樂器的原因,大概就是題主所說的:自身條件不匹配了。
我這個朋友的雙手小拇指,比常人短三分之一左右,這談不上身體缺陷,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況,這是由於某種遺傳基因的問題導致的。略短的小指,導致朋友在學習各類樂器的時候,吃盡了苦頭,並且總是無法堅持,朋友的爸媽一度覺得這孩子虎頭蛇尾,根本就是玩玩而已,連他自己在小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是一個虎頭蛇尾的人,不過這些都沒有帶來什麼太壞的情況出現。他繼續對各種東西產生興趣,讓他父母繼續給他報新的興趣班。直到現在,他已經三十多了,仍然會在家裡自己彈尤克里裡,吹口琴。
因為學過的東西夠多,雖然他並沒有達到業內大拿的水平,可是仍然可以對某支樂曲,某張畫作,某部電影侃侃而談,有自己的藝術見解,也有他自己非常濃郁的個人標籤和生活態度。顯然,因為他那些駁雜的學習,讓他成為了一個更加優秀的獨立的人。
所以題主,孩子有什麼樣的興趣,有什麼樣的愛好,跟孩子的自身條件沒有什麼對與錯的是非關係,少一些功利心,孩子多學一些東西,對他沒壞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