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張槐安

    案例1:河南中牟縣 蘋果滯銷

    2017年12月22日,河南中牟縣某老漢愁容滿面。他種植的萬斤蘋果滯銷堆在果林裡,眼看就要下雪,一下雪蘋果就會凍壞。老漢的兒子因車禍去世,兒媳離家出走,留下小孫女,老伴因家中變故精神失常。蘋果園全靠他一人在簡陋的草棚裡日夜看守,不想萬斤蘋果今年遭遇滯銷。

    案例2:2017年6月15日,山東數百畝洋蔥滯銷1毛錢一斤賣不出的訊息受到百萬網友關注。

    案例3:2017年6月,湖南濮陽濮陽30萬斤土滯銷,3毛錢一斤賣不出。

    案例4:2017年5月2日,山西呂梁中陽縣韓家山村,70歲老人長牛生含淚把400多斤的雞蛋推下懸崖

    案例5:2017年3月,湖北江陵,35萬斤大蔥滯銷愁煞菜農,批發價低至2毛5

    策略1:充分利用網路

    (1)農產品+電商平臺+網紅直播

    (2)農產品+網際網路+認養農業

    (3)農產品+視覺化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日新月異發展,可以說網際網路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還不打算利用網際網路資源,那麼遲早也會與社會漸漸脫軌。網際網路不僅能幫助宣傳銷售還能獲取資訊開拓市場。

    策略2:農產品+社群

    農產品透過社群提高銷量也早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了。一群透過對農產品有著相同需求的人組成的群體,他們自然對農產品的需求也相同。

    策略3:農產品+眾籌

    透過眾籌平臺賣農產品已經是新農人常用手段,農產品+眾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農場品滯銷問題。

    策略4:農產品+電商

    現如今電商行業蒸蒸日上,而電商平臺推廣的花樣也層出不窮,什麼雙十一剁手節,雙十二年貨節等等,這些購物節都是很好推廣宣傳的方式。

    簡單說農產品需要品牌化,精細化,就像過日子一樣,精打細算

  • 2 # 漁人草舍

    如果大部分人能走出固有的思維框架,我覺得並不是過剩,而是有很大的市場有待挖掘。有句話叫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奇”,說的就是你想有好的銷路和收益,必須差異化。

    隨著國家對三農的重視,現在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不少的商機。

    實際上種植、養殖業仍大有前景,但若按現有的生產模式和投入很難實現增值。如果你有興趣到城裡的大超市裡逛一下,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就是蔬菜水果擺放分兩個貨架,一是擺放有機蔬菜水果,二是擺放普通蔬菜水果,而有機蔬菜水果的價格往往是普通蔬菜水果的幾倍甚至更高。什麼是有機蔬菜水果?

    有機蔬菜、水果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有機生產規程,禁止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持續穩定,且經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鑑定認證,並頒發有機食品證書的蔬果產品。

    種植有機蔬菜、水果需要更多勞力和更密集的技術,精耕細作,用功量大,產量低,有機蔬菜遠離汙染,品質高,具有自然本色。而無論是資金、技術還是勞動量,這對普通農戶來說很難實現,所以,在政策一塊,國家扶持的是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對普通農戶來說,把土地租賃出去後給龍頭企業打工不乏也是一個好辦法。

    養殖這塊,網易創始人丁磊2009年開始就投入重金養豬,據說京東也跟上了。根據網易農業事業部發布的豬場的建設規劃設計圖,“丁家豬”將蹲馬桶、睡公寓、不吃藥。同時,按照國際生物防疫的通行做法將豬場分為紅區、黃區、綠區,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生物防疫等級,區與區之間不能隨意出入。“網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養豬,既髒又臭”,而是“注重環保,有頂尖團隊和先進裝置,會做好汙水處理工作”。

    採用標準化生產線養殖模式,同時給豬餵養綠色飼料,網易養豬充分發揮網路企業的強項,使消費者可以隨時檢查,從育種到屠宰上市整個產品的過程都可以追溯,“哪怕製成了肉製品我也能找到是來自於哪一頭豬的”。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有機食品將來大有市場,只是需要有資金、有技術,而這也是將來持續的大有可為的產業。

  • 3 # 錦繡農園

    對於有些農產品過剩這個問題,現在確實有些嚴重,我本人就是從事一些農產品銷售的,關於明年農產品出路提出以下建議:

    1、瞭解市場需求量;認真對市場需求作出調查分析,減少一些過剩農產品生產,適當增加市場需求的農產品生產。

    2、農產品的深加工;對一些農產品可以進行深加工,提升其產品價值,發揮最大產品優勢。

    4、降低農產品的成本;比如減少流通環節,實行農超對接等,這樣可以降低成本,增加銷量。

    5、訂單制生產;可以與一些長期穩定的合作商簽訂協議、根據需求量進行生產調整。

    以上是個人對農產品過剩的解決方案,希望天下沒有滯銷的農產品!

  • 4 # 歲月靜好240231883

    觀察市場行情怎麼樣,上市場觀察產品,選擇產品銷售量高的,我們就種產量高的銷售快的,維持自己的生活,我們搞農業科技跟上社會發展和時代的潮流。[微笑]

  • 5 # 龍井茶痴

    農產品過剩很嚴重。我是熟悉茶葉的,其他農產品不是很熟悉。

    全國的茶葉產大於銷售,大於消費,表現在出現了庫存。現在就是綠茶都出現了庫存,雖然有冷庫這些儲存茶葉的手段,但是這樣做整體上會對品質產生傷害,同時也自然會對茶農,茶商也產生傷害。高檔芽級茶葉還好,產量少,市場需求大,低檔茶葉,特別是夏秋茶的庫存今年相當驚人。

    綠茶是這樣,其他紅茶青茶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只是那些茶葉經過發酵,穩定性和保質期比綠茶長久可以存放的時間比較長。

    本文中茶葉不涉及普洱。

  • 6 # 新農志

    我覺得您走入一個誤區,雖然大行情的確會影響個體種植戶的種植意向,但實際上真正影響大行情的事需求以及實際產量,對於個體農戶來說,影響雖然有,但還沒有到必須轉行、換種的地步。

    就拿蘋果來說,因為2018年的極端天氣,在蘋果開花、坐果期間,全國的幾大蘋果產區遭遇颶風、冰雹天氣,導致全國的蘋果總產量下降20%以上,甚至還導致2019年上半年的蘋果漲到10一斤。而到了今年,並沒有出現一些極端天氣,蘋果產量恢復,價格也立馬跌下來了。

    而一些農產品根本不存在產生過剩這一說,雖然現在的農產品種植還是以個體為主,但實際上我國的農作物總產量還真不是很高,只不過在一些區域性地區扎堆種植,到了收穫的季節後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產能過剩。就拿紅薯來說,之前有很多種植戶把紅薯賣給養殖戶餵豬,今天非洲豬瘟兇猛就導致很多種植戶的紅薯賣不出去,如果我們不瞭解這個資訊,那麼就會認為是紅薯的產能過剩,而實際上是它的市場需求量降低所致。

    更重要的是,作為種植個體戶,像種植水果、水稻、小麥等農作物,可不是你想改種就能改的,不然損失過大,還不如維持原狀呢。而自己作為種植戶,不管自己擁有多少耕地、產量有多少,對於整個市場的行情干擾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種也左右不了大勢,不種也對市場行情沒什麼影響,至於該怎麼辦,希望題主還是結合實際情況斟酌決定吧。

  • 7 # 鄉村小馬vlog

    農產品過剩,對於老百姓來講,這一年又白忙活了。對於有些農產品過剩,是因為種植面積擴大,科學技術的引進,科學化管理,自然災害減少等因素決定的。

    1)控制農產品的面積,因為供過於求市場已經飽和,那麼接下下只能打價格戰。收購商給好低的價錢,老百姓賣了又賺不上錢,所以非常吃虧。

    2)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只要質量好,品牌能力強了,不愁好貨賣不出去。所以把質量提升上去是至關重要的。

    3)打造網紅產品,5G時代到來,相信網紅經濟又會上一個臺階,所以抓住機遇,肯定錯不了的。我們要跟著時代大發展走。

    4)加入合作社,既可以拿分紅,又可以規避風險。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值得加入。

  • 8 # 飛馬三農創業記

    明年打算這樣幹,用電商網購農產品的優勢是配送到家,方便快捷,加當地農貿市場推銷買,有他們想要的農村原生態特產,當地的三農文化基礎深,正宗地道的、有個性的東西農產品。可以佈局鄉村休閒,觀光,文化體驗帶動農產品走出去。

    那麼,跟它們相比,農貿市場的優勢又是什麼呢?

    一、無可替代的鄉土情懷

    生活在城裡,當你踏入農村泥土,就能呼吸到農村的土味迎接你到來,如果說,有什麼地方能像“家鄉”這個詞一樣,讓人聯想到熟悉的鄉音和小時候的味道,我能想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農貿市場”網購電商迅速崛起和發展,農貿市場呈現出“沒落”的趨勢。

    “現在年輕人都去城市裡打工了,留在家鄉里老的老,小的小,沒什麼消費力。加上年輕人也很少逛菜場,菜場生意越來越不行了,我們在想20年以後,農村的菜場該怎樣生存下去,當然,農貿市場不僅僅是一個買菜的地方,更是鄉里鄉親,特別是老年人聊聊家長裡短、交流感情的地方,我們這些70後、80後對農貿市場還是很有感情的!我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這麼一個有情懷的地方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值得信賴的“土特產”比如有東江湖原生態野生魚,蝦,安仁湯粉皮,如果你想品嚐正宗的地方味道,最好走進當地的店裡。如果你想要買到值得信賴的“土特產”,那麼最好是走進當地的農貿市場。

    早期,農民因為家裡生產的農產品有餘,因此將餘的農產品拿到外面去賣錢,以採購其他物品。那個人們自發聚集做買賣的地方,被稱為“集市”。那個時期農村和城裡的人都需要整天勞作,賣菜買菜只好趕在早上,於是就有了“趕集”。

    由於沒有太多的“商業化操作”,那時候的土雞蛋、土雞、瓜果蔬菜、紅薯粉、魚、等都是純粹的土特產,量少但質量有保證,買得放心,吃得開心。

    時到今日,想要買到正宗的“土特產”,農貿市場依舊是一個最佳去所。

    當以標準化、批次化為特色的超市裡擺著標有“土特產”字樣的土特產產品時,消費者心中是否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這個土特產正宗嗎?而配送到家的生鮮電商,商品在顛簸的運輸中,透過快遞員送到顧客手中,是否能將“土特產”原本的滋味和故事,也一併傳遞到顧客心中呢?

    你想知道當地土特產的吃法嗎?你想知道它的故事嗎?那麼去農貿市場吧!在那裡,你能找到,你想要的,新鮮、正宗和地道。

    三、民族文化才是中國的自信世界的嚮往,

    如同傳統手工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農貿市場扮演的不僅僅是一個“農副產品交易場所”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城市形象展示視窗的角色。

    透過這個視窗,外國人瞭解中國,瞭解中國的民族特色,瞭解中國文化。

    吃飯,總是能很快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友好聯絡,而農貿市場,往往能以“吃飯的名義”讓人與人之間以一種生活化的、輕鬆的方式交流,並建立信任。

    “落葉歸根,返璞歸真”,當越來越多的人乘著網際網路的東風追逐快節奏的便利生活,我們是否應該停下思考一下:幸福生活的本質是什麼?

    是文化精神薪火相傳,還是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是享天倫之樂,還是功成名就衣錦還鄉?

    我想,我們都需要回歸田園生活,享受生活的平淡,家家戶戶走動,享受菜場裡的煙火氣息,柴火飯的味道。

  • 9 # 老張12138yy

    跟著感覺走吧。農產品過剩,又大量進口農民有啥辦法。讓我們中國人民的碗裡裝上自己的糧食,光喊口號不行,要落實起來就難了。希望國家控制進口,不要再傷農了。如果不進口,糧價就高些,就不會出現農民賣糧難。

  • 10 # 安安農場主

    可以說現在不存在農產品生產過剩,只是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矛盾。比方去年蘋果消費者要花十幾塊錢才買一斤,而生產者每斤也只賣到三塊多一點還要去庫費二毛五,這之間的巨大利潤都是消費者買單,而果農也只是維持溫飽而以。是消費者吃夠了嗎?顯然不是,而是吃不起。

  • 11 # 丅蓅胚孓濤

    明年不幹了,沒法幹,風險太大。我是草莓種植戶,現在好多網銷的但是產品質量安全誰來把關?拿草莓來說,如果有一天網爆草莓質量出了問題具體不到個人或產地所有的草莓種植戶都得遭殃。

  • 12 # 領軍教育張老師

    你先要看看自己過剩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自己找出問題以後再想辦法處理解決一下!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緩解,那麼你就要看下農產品是否便於存放,如果不便於存放,就趕快乘著快要過年的這個時間段先找商家,找渠道談合作,做活動適當的少賺一些處理掉,年前的這段期間人們的消費能力還是挺強的,如果方便儲存和管理,那麼來年就不要過剩的種植,先去找營銷渠道,談好合作之後把手上的庫存處理了再去做提升產量

  • 13 # 魯召軍

    一、科學研判市場 預測明年市場需求形勢,根據市場需求科學生產。

    二、訂單農業生產 在生產前先找好需求者,根據需求量訂單生產。

    三、瞭解市場規律 一般的規律是,今年過剩,明年生產者必定減少,市場供應量減少,產品價格提升。

    綜上所述,建議今年什麼多明年生產什麼,最好是搞好訂單生產。

  • 14 # 亮麗東方

    所謂電商,就是你一上線就被電傷。產品本地銷10元,一上電商加快遞就得劃15元,傷商不起。[可愛][可愛][可愛]

  • 15 # 黑與白001

    任何行業的產能過剩都是供需失衡造成的,需要的是做前期市場科學調研分析。給出一個科學合理的定量共給額度。只有在科學合理的供需平衡關係下,產業鏈的發展運作模式才能得到一個永續,健康,良性迴圈的運作模式。在這個方面我們還很薄弱混亂。需要在前期做市場調研和統籌計劃。制定經濟運作方案。中國經濟發展市場已經到了一個經濟轉型,消費轉型,供需比調整的關鍵時期,不是一個領域,一個行業的調整能夠改變局面的。需要從整體結構上去做根本性的調整了。需要先制定完善合理的方案出來進行前期論證操作了。

  • 16 # 海嘯2016

    現在得看全球糧食生產情況!有錢就好說!這是其一!其二 為了民生 畢竟中國是農業大國 現在轉型 還沒徹底完成 所以 循序漸進 的來完成 若干年後!就會出現 你想要的結果!

  • 17 # 大山的田野

    現在國家政策正在慢慢向農村傾斜,這樣就不排除資本市場大力介入。要想活下去,只能被收服,或者自己獨具一格變強變大。這樣的話就不能盲目跟風的去操作,要穩紮穩打,決定做那個農產品了,就想一切辦法做好。不然只能等著出局。

    利用內需和城市供應這是最快的處理方式.

  • 18 # 慎獨精思

    在一些地方過剩,在其它地方可能會非常緊俏,所以要抓住資訊科技,利用網路尋找機會。

    當然按照慣例,今年過剩的農產品,明年就可能會緊俏。

  • 19 # 田園夢想

    作為一名農民今天說說我的看法。

    關於農產品過剩,我看來主要是特種種植類;經濟效益高的特色種植受衝擊比較大;如大棚蔬菜,瓜果類;蘋果,梨,桃。

    任何農產品只要高收益,必然風險就高。個別年份滯銷是市場決定,產量過剩市場消化不了,必然價格低迷,銷售困難。咱老百姓跟風嚴重,效益好就一哄而上,結果導致產量過剩;再市場運作不暢通,導致穀賤傷農。

    像我們這邊蘋果今年價格低迷,人們紛紛刨樹,我看來是衝動之舉。畢竟果樹栽植五六年才有產量才見效益,明年後年效益好了價高了,你再種又等五六年。古話說的好莊稼不收年年種。怎樣正確應對,有以下幾點;

    提高質量;農產品過剩不可預見;提高自己果品質量才是王道,好的農產品銷售還是比較容易的。精細化管理在外在和內在農產品質量上多投入點精力,別怨天憂人。好酒不怕美巷子深,質量好的果子銷售要順利些。

    打造品牌,提高知明度;逐漸嘗試有機無公害生產。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會越來越注重農產品安全問題。有機無公害生產是必然趨勢。

  • 20 # 冼容均

    現在很多農產品過剩了,這些東西通通都是"剩產品,為這些不直錢的東西不知到何時能脫貧,真的儺說了,今後不知做什麼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洲為什麼沒有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