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文920

    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是二月河,他的作品透露出古文功底很強,尤其是他的處女作《康熙大帝》,作品中康熙,伍次友,明珠,犟驢子等人物的性格刻畫地非常生動,永遠難忘。

  • 2 # 說三道四的

    列舉一些讀過的,作者還健在的書。。。

    國內

    劉慈欣,《三體》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高天流雲,《如果這是宋史》陳忠實,《白鹿原》豆豆,《天幕紅塵》《遙遠的救世主》莫言,《檀香刑》《豐乳肥臀》《生死疲勞》劉震雲,《手機》《一句頂一萬句》

    國外

    (美)加布瑞埃拉·澤文,《島上書店》(日)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日)太宰治,《人間失格》(美)傑羅姆·大衛·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美) 達納·麥肯齊,《無言的宇宙:隱藏在24個數學公式背後的故事》(美)伍綺詩,《無聲告白》

  • 3 # 信筆由韁

    遲子建,一位名滿天下的女作家,小說、散文的造詣都很高,藉《額爾古納河右岸》獲得茅盾文學獎。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舒緩優柔,娓娓而談著粗糙生活裡的脈脈溫情。

    作家把對丈夫深深的懷念融進文字,回味那些明媚的柔情和難以自持的心痛。好在尼亞加拉瀑布出現了彩虹的圓滿,使她獲得了莫大的溫情和安慰,從而誕生了一部鄂溫克族人的史詩。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還有《白雪烏鴉》、《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踏著月光的行板》。她不急不躁滿懷慈悲的文字,有著洞穿時光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 4 # 獵風40

    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毫無疑問是餘華,因為他是一位真實的“真性情”作家,在他的作品裡無不折射著人性的精緻和生活的殘酷。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活著》,該書曾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臺.灣《中國時報》10本好書獎(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書獎(1994年)、第三屆世界華文“冰心文學獎”(2002年)。入選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故事的主角福貴,一個有著平凡而傳奇的人生經歷的小人物,卻被刻畫的入木三分。福貴從富甲一方到窮困潦倒,從一個吃喝嫖賭抽無惡不作的敗家子蛻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人。這個蛻變的過程卻伴隨著常人難以想象和忍受的苦痛:家庭環境的巨大顛覆,父母雙親的溘然離世,社會動盪伴隨個人的一系列困頓生活,兒子有慶、女兒鳳霞、老伴兒家珍、女婿二喜、外孫苦根,一個個至愛至親之人相繼悲慘離世,最後只剩下他一人佝僂著軀體孤獨堅韌從容的活著,真實經歷了人世間一般人“生命所不能承受之痛”,留給我們的是不停的感嘆和思考。人究竟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5 # 兜得兒

    餘華和豆豆。餘華的作品總是滲透那麼一點無奈,生活就是在錯綜複雜的無奈之中悲喜交加。失望過,彷徨過,在失去與得到中輪迴。慢慢的會發現,放下了許多執念,這大概就是成長。就像富貴一樣,看著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離去,唯獨自己還苟活著。豆豆的作品和她人一樣,低調而注重品質,主人公的每一句都會讓你豁然開朗。聰明睿智的芮小丹,她對愛的詮釋是對丁元英的詮釋。沒有過多的情話,更像一個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但每一句都讓你成長。小丹與丁元英的對話特別喜歡一句:5年以後我變成一個色狼還值得你回頭看一眼麼?這種低沉的愛比起雞飛狗跳的愛,顯的太有力量。兩個人的作品一直很喜歡,也推薦給大家。

  • 6 # 文創一砥

    我最喜歡的是《平凡的世界》,這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不僅承載了藝術性的期待,同時也被賦予了傳遞正確觀念的重要社會意義。這種社會意義是當今熒屏上少見的,這也是電視劇行業中所匱乏的。

    《平凡的世界》真是好書,電視劇也不錯,路遙的神創作,很是震撼人心。整部著作主要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清晰白描了黃土高原勞動人民在文革與改革過渡的歷史程序中所經歷過的窮苦與對命運的抗爭。是一副描寫中國七八十年代社會現狀的生動形象的畫卷。

    人只有努力,才有意義,我們何嘗不是一個平凡的人,不甘於平凡,才能不平凡!

  • 7 # 情深雨濃

    最喜歡的當代作家是路遙,

    喜歡他的《平凡的世界》

    因為他的作品表達方式樸實,貼近生活。

    所描述的精神激勵感人,描寫的人物心理也很理性,讓人閱讀時跟著引起共鳴!

  • 8 # 泥人32

    我最喜歡的是《平凡的世界》,這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不僅承載了藝術性的期待,同時也被賦予了傳遞正確觀念的重要社會意義。這種社會意義是當今熒屏上少見的,這也是電視劇行業中所匱乏的。

  • 9 # Jannet

    楊絳《我們仨》

    這兩天正在讀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看了快一半了,感覺不那麼容易讀懂,得特別認真地細嚼,才能咽的下。這讓我想起了之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相比《圍城》,《我們仨》容易理解,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一家三口生活的其樂融融,偶爾的“小打小鬧”、“家務盲”不乏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意味深長的幽默感,給平凡的生活增添了無盡趣味。

    楊絳先生透過對丈夫、女兒的懷念,讓我們看到了文化人不一樣的生活面,本以為都是大文豪的三口之家在生活中會特別正式,說話會夾雜著古詩詞,讓人有種不可靠近的距離感。當我看完全書,完全一種平易近人,有一種你想走進他們家過過日子的感覺。可愛的父親、勤勞的母親、活潑的女兒,普普通通的他們仨,活出了不平凡的世界。楊絳先生對丈夫的愛、對丈夫的懷念在這本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全書很少提及“愛你”“想你”,但書中的點點滴滴無時無刻在描述著對家人的思念。女兒錢瑗由於生了重病,在他們仨中最早離開,第二年丈夫錢鍾書也相繼離開,給楊絳先生了不小的打擊,人沒了,家也就散了,在她92歲高齡記述了這本生離死別的書,她知道,這或許是她人生的最後一本書,也是給“我們仨”的最後的深深地懷念。

    這個溫馨的家庭隨著全書的結尾把我們帶到了他們的終點,但他們之間對彼此深沉的愛卻越來越濃烈,他們的愛是奉獻、是付出、是相互扶持、是相互進步...也讓我學會了在自己的小家中要更愛父母,用心照顧他們,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追悔莫及。當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是上天派來保護我們,陪伴我們成長;當他們老了,我們就得盡心盡力孝敬他們,陪他們到老。希望看完文章的朋友,給自己的父母說一聲:爸媽,我愛你們。

  • 10 # 海瞰

    李敖大師逝世將近兩週年,最近常常想起他晚年的劇變。他的率真不變,可是對民主、對個人價值的看法徹底轉變了。

    我想這是李敖的晚期風格。薩義德曾說,晚年,在一般的想象中,是走向圓滿與和諧。可是有一類人卻因為感受到死亡而變得激進,他們會決絕地否定自己曾經相信的價值。

    李敖對於沒有骨氣的文人是極為鄙夷的,即便是面對被稱為「一代儒宗」的錢穆,他也不以為然。他說:「真正的『一代儒宗』是不會倒在統治階級的懷裡的。」這說的是錢穆一生最為人詬病之處——與蔣介石關係不明不白。「蔣介石利用錢穆的反動,來哄抬政權;錢穆利用蔣介石的反動,來得君行道,結果人越丟越大」……

  • 11 # 斯予田園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金庸的《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韓寒的《三重門》,鄭淵潔的《皮皮魯和魯西西》。

  • 12 # 青草安青

    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是冰心。喜歡她的詩集《繁星.春水》。 巴金先生對冰心是這樣評價的:“我們喜歡冰心,跟著她愛星星、愛大海,我這個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裡找到了溫暖,找到了失去的母愛。”的確,這也是我第一眼就愛上冰心的詩篇的原因所在,她的靈感自然得就像從路邊順手採下來的

    鮮花,她的字字句句就像那些鮮花吐露的芳香,使人悄然心動。

    冰心老人熱愛大自然,她的詩具有抒情的韻味和風景畫的情致。在她的筆下,大自然具有人的靈性,她讓我們與自然合二為一。“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臥在宇宙的搖籃裡”。好一個“臥”字!自然的力量多麼偉大,人類也只是自然懷中的一個有靈魂的生命。

    冰心老人的詩篇不僅通俗流暢,還富有哲理性,特別對青年一代的勸勉和激勵,至今過去近90年了,詩意還是那樣充滿力量,催人奮進,成為經典名言。感動著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我喜歡冰心老人的詩篇,我也

    要不斷錘鍊自己,修養自己,用寬廣的心懷去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熱愛事業,熱愛家庭。

  • 13 # 娛樂八卦軍

    第一名:吳子尤,代表作《誰的青春比我狂。 第二名:張悉妮,代表作《假如我是海倫。 第三名:青夏,著有《繁花泣露。 第四名:陽陽,代表作長篇小說《時光魔琴》。 第五名:李軍洋,代表作長篇小說《一路向北》。

  • 14 # 二月蘭的蘭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喜好,現在的年齡我喜歡嚴歌苓。

    她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寫盡了人生的繁華和蒼涼,讓我看到生命的高貴和卑賤,無奈和掙扎,美好和醜陋!

    但無論怎樣,人得活著,才有希望!

  • 15 # 花花蛋糕

    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路遙,最喜歡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

    路遙的作品主要是農村題材,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等;短篇小說《姐姐》、《風雪臘梅》等;最著名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路遙用一部《平凡的世界》把中國文壇推向了另一座高峰,應該說這部小說是窮其一生而完成的著作,達到了讓人難以企及的地步。《平凡的世界》完結不久,路遙就因肝癌,英年早逝,享年42歲。

    我第一次翻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初二的暑假,那時候看書更多的就是對文字簡單的咀嚼,囫圇吞棗般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第二次翻看《平凡的世界》,是高一寒假的時候,老師要求下學期上課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青蔥年少的我,更多記住的只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故事;第三次翻看《平凡的世界》是在大學三年級在學校的圖書館,缺少人生經歷的我,對文中孫家、田家、金家等的描述更多隻是停留在一個文學愛好者所謂文學品鑑的層次;我第四次翻看《平凡的世界》,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留守家中,書架上翻找出已經泛黃的《平凡的世界》,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加上這次疫情肆虐,深感生活不易,活著不易,這些林林總總的不易,才能造就出生活風雨後的彩虹人生。

    每每重讀《平凡的世界》,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體會。書中對人性的描寫,已經到了很高的一個層次,孫少平,自強不息把生活的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力量,與不公平的命運抗爭;孫少安,從一貧如洗到創業成功,中間經歷了種種挫折,克服重重困難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躍然紙上;田曉霞、田潤葉等,擁有的美好心靈……再一次深深的讓我折服。

    曾經有學者提出來,應當把一個作家的傑出性和永續性劃等號。路遙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家,雖然斯人已逝,但是他的精神會跟鴻篇鉅著《平凡的世界》一樣,永遠鐫刻在中國文學上空。《平凡的世界》用白紙黑字告訴我們,無論在哪個時代,勞動者都是幸福的,它響亮地向世人表述,無論貧窮貴賤,只要擁有一顆熱忱的心,擁抱生活,熱愛生活,生命的色彩將是五彩斑斕的。

    文學作品不僅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那一部分,更能夠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前行,這應該就是我們愛《平凡的世界》的理由。

  • 16 # 望雲

    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是姜戎的《狼圖騰》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在巜狼圖騰》裡,讓我真誠感到那代知青們真實生活,在他們那種勇敢奮進艱苦的精神深深打動我,真的為那一代人驕傲感動。

    普通的愛情在《平凡的世界》顯示出多麼純樸生動,為田嫩葉不知感過多少次。

  • 17 # 長春翟國軍

    目前最喜歡的是汪曾祺和路遙。

    喜歡汪曾祺的散文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汪曾祺的散文讓人有種五味雜陳的複雜感受,正如這個世界給我們的印象。

    《平凡的世界》則描繪了人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在環境的逼迫、或者說造就之下,活成什麼樣子。

    這兩位在我眼中,都是勇敢的作家——敢於面對世界,敢於面對自己,也敢於在作品中說出真實的感受。雖然他們並不完美,但最起碼都活得真實。

  • 18 # 人文魚

    推薦閱讀…《捨得,捨不得》。

    蔣勳先生的文字,總是那麼安靜,慈悲。

    他眼中看到的世界那麼美。

    他眼中的光是“滅燭憐光滿”的震撼與感動;

    他眼中的東坡是那個歷經幾度浮沉依然“倚仗聽江聲”的老頭;

    他眼中的西湖十景是歲月晨昏的記憶,是李叔同的那件僧衣,是“蟲二”,是船家沒有答案的故事;

    他眼中的無夢寺是殘毀卻安靜篤定的微笑;

    他眼中的吳哥是闍耶跋摩七世與巴揚寺中看過屠殺,眉宇間憂愁悲憫,嘴角依然帶有微笑的佛者面容;

    他眼中的池上的線條是水平的,雲捲雲舒,像賴在主人腳邊的慵懶的貓,沒有城市裡令人緊張壓迫的垂直線條,春夏秋冬,人在長卷裡走走停停,週而復始,終點也可以是起點。

    捨得,捨不得,虛實之間,有許多牽絆與糾纏,有些事無論多麼捨不得,終究要學會捨得,而有些事,無論多麼想捨得,依然捨不得。

  • 19 # 木子141602303

    中國現代、當代作家作品

    作家 作品

    魯迅,本名周樹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無產階級文化思想的先驅 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南腔北調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等。《狂人日記》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郭沫若,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古文字學家 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等

    茅盾,字雁冰、本名沈德鴻。無產階級文化戰士,傑出的現代作家 長篇小說《子夜》、《腐蝕》,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等

    朱自清,著名學者、散文家 《春》、《荷塘月色》、《綠》、《威尼斯》

    冰心,散文家 《寄小讀者》

    巴金,原名李芾甘,曾榮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曾獲"人民藝術家"稱號 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貓城記》、《牛天賜傳》、《四世同堂》等,劇本《龍鬚溝》、《茶館》等

    曹禺,原名萬家寶,著名劇作家 《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夏衍原名沈端先 話劇《上海屋簷下》、報告文學《包身工》

    錢鍾書字存中 《圍城》(小說)《談藝錄》、《管錐篇》

    丁玲原名蔣冰之 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葉聖陶名葉紹鈞,著名教育家、文學家 《稻草人》(童話)、《倪煥之》(小說)

    郁達夫著名文學家、小說家 《郁達夫文集》

    柔石詩人、文學家 《二月》、《奴隸的母親》

    趙樹理 《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三里灣》

    李季 《王貴與李香香》(詩歌)

    臧克家 《有的人》、《老馬》

    艾青 《大堰河》、《礁石》

    徐志摩 《別了康橋》等

    賀敬之 《回延安》、《白毛女》(執筆之一)

    周立波 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榮獲斯大林獎)

    楊沫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

    曲波 長篇小說《林海雪原》

    柳青 (長篇小說)《創業史》

  • 20 # 馮志林講故事

    我超喜歡王樹增先生的書!他寫的《1901》《1911》《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我都看了,而且從2015年開始,把《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基本上摘抄了一遍,目前正在摘抄《朝鮮戰爭》。

    王樹增先生書的最大的特點是資料翔實,用詞準確,權威性強!

    先說資料翔實。每一次戰役、戰鬥,那個排那個連那個營如何部署,為什麼這樣部署,都有詳盡的描述,讀來非常過癮。

    再說用詞準確。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娓娓道來,有時自己試著改幾個字,發現根本不行,真是多一個字就多了,少一個字就少了。

    最後是權威性強。舉個例子:王樹增先生的《長征》裡提到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黃開湘,在其他書上,包括中央文獻研究室出版的書上都是寫的“王開湘”,有關的電視連續劇裡也都是“王開湘”。個人認為,按著數量來說,應該是王樹增先生筆誤了。直到看到《學習強國》裡的一段影片,是採訪王開湘的外甥叫邵愛福,邵愛福說她的母親叫黃菊花,他的外公叫黃開湘。而且還說了為什麼那麼多書上說是“王開湘”的原因,因為南方人“黃”“王”不分,所以,人們都叫他“王開湘”!至此,我才覺得王樹增先生真是研究得太深了,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所以,我在講課中都是引用王樹增先生書裡的內容。當然還有許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我是王樹增先生的超級鐵粉,只要是王樹增先生的書,不問價格不看內容,直接買,認真看,繼續摘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贈汪倫和陋室銘哪個適合掛家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