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開福來摩羯男
-
2 # 遊遍北京的博物館
《贈汪倫》是一首送別詩,是李白感念汪倫送別自己時表現出的深厚友情。
掛在家裡,不太能表達自己的智趣。
而《陋室銘》,是表現中國文人清潔高雅的生活方式和狀態,傳達出的是個人的對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所以更適合掛在家裡。
-
3 # 一隻小杜鵑
很多人喜歡在家裡掛書法作品,彰顯家中的文化氛圍。而《贈汪倫》和《陋室銘》這兩首詩,便成了人們非常喜歡的作品,很多人喜歡把他們掛在家裡。究竟那個更好呢?我也經常受人之託,幫人寫這兩首詩。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贈汪倫》是李白的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表現汪倫對李白的敬慕、喜歡之情,又表達了李白與汪倫深厚的友誼。以這首詩為內容的書法作品,非常適合放在客廳裡。客廳是朋友聚會的場所,是家人交流溝通增進氣氛和親密關係的地方,而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與客廳的用途非常契合。
《陋室銘》是唐朝劉禹錫的詩。全詩內容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透過託物言志的手法,描寫了自己的書房,雖然簡陋,實則不陋。在這間陋室裡邊,心卻是靜的,無經綸世務者的煩惱,無鳶飛戾天者的浮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充實大腦,洗滌心靈陶情怡性,怡然自樂,往來的朋友也都是學富五車的鴻儒。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品格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很多人還喜歡給自己的書房取個名字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我的書房也是這樣的,書房不大,也很簡陋,就是書多,我就給自己的書房取了個名字:怡心齋。無朋友時,自己讀書寫字怡然自樂,有朋友時高談闊論增長見聞。而《陋室銘》這首詩寫成書法作品就非常適合放在書房裡。
-
4 # 瑞瑞務農
看您家的裝修,若很豪華,就贈汪倫吧,陋室銘實在不妥。
若是裝修簡易大方,可以在書房掛任意一張。
-
5 # 利景軒逸
贈汪倫是李白的一首送別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掛家裡肯定不合適。家,是迎客來的,不能送人家走,給人感覺你巴不得人家走。還是陋室銘比較好,但還是掛書房較好,說明你品行告潔,廣交好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
6 # 飛彩人生
肯定《陋室銘》:每當回味這篇不足百字的陋室銘,總能讓人感受到作者那種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在家裡客廳、書房或者臥室掛一幅陋室銘書法,可以時常提醒我們:世界再繁華,也當堅守自我。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有一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
-
7 # 穎姐說說VLOG
《陋室銘》是表達對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全文字數比較多。通常掛在家裡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氣節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贈汪倫》是表現真摯深厚的友情。這首詩字數比較少。掛這幅作品表現主人追求深厚友情,願結交朋友的想法。
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以更能準確表達自己所追求嚮往的目標。
-
8 # 宇沃佳嘉手工水餃
謝邀請。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間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續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李白《贈汪倫》是送別之詩。劉禹錫《陋室銘》一篇在被貶後,屢次被擠壓後寫的一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名篇。
如果顯示自己清雅脫俗的志趣,當然《陋室銘》更適合掛在家裡。
-
9 # 為朋友喝彩
要論適合,送別詩顯然不好。但要掛《陋室銘》,也不見得就適合。掛掛字畫了,也可能就住的不是陋室,甚至是豪宅。這就不怎麼適合文章的意境,別人反倒覺得主人有矯揉造作之嫌,反倒胃口的感覺也會有,劉禹錫知道都會發怒。
-
10 # 優智謀
李白寫的《贈汪倫》詩云:李白駕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此詩雖然運用了敘事、抒情等手法,但它僅僅圍繞送別一事而寫,只是一首普通的送別詩。
劉禹錫寫的《陋室銘》文章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草色入簾青,苔痕上階綠,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雖然篇幅短小,但是涵蓋的內容很多,既寫了景色――“草色入簾青,苔痕上階綠”,又寫了個人修養,表達了“調素琴,閱金經”等高雅的個人愛好。還寫了個人的交際――“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還提出了個人健康的價值取向――“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雖是陋室,作者卻和“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自比,表達出了一種高遠的追求。
綜上所述,《陋室銘》通篇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可以作為自我抒情,也可以用來勵志,還可以用來表達一種高遠的、積極向上的追求。這篇文章掛在家裡是很好的。
-
11 # 使用者chenxiuchun
兩者文體不同,抒發的情感不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是他抒發的友人相互懷念,依依不捨之情, 寥寥數語使人頓生離別的悲涼,所以它不宜掛在室內。”陋室銘”屬古人用於規戒自己的銘文類文章,這篇文章借讚美簡陋的居室來激勵自己,抒寫了個人高潔的品格和安貧樂道的志趣。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樣的居室,無不使人心嚮往之,如果你家客廳掛上一幅這樣內容的字帖,既提升了你居室的品位,也居室主人身上抹上了淡雅的文化氣質。所以,”陋室銘”適合掛在室內,贈汪倫不宜。
-
12 # 使用者4876087807407
《陋室銘》講求的是道德修養唯吾德馨的崇高境界,追求的是一種潔靜安適的生活一一安貧樂道,友好交往,不求富貴,不羨奢華,修身養性,淡泊明志。因此,為人所喜愛,更適於懸掛室內閱讀品味。
-
13 # 秦一農夫
農夫感覺李白的《贈汪倫》雖然感情真摯飽滿,語句清新自然,但必竟是古人朋友之間的應酬之作,掛在客庭中是不太適宜也毫無實際意義的。
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則是作者在被貶後的一首“勵志"之作,充分體現出詩人雖居陋室,卻安於清貧,以自已惟"德"而馨的高尚品德而自豪的情澡。
所以農夫認為,主人如能請一位書法家書寫出《陋室銘》掛在客庭,不但能表現出主人崇尚,熱愛品德高尚的美德和願望,而且更能彰顯出客廳雖"陋"而"雅"的潔淨美。
-
14 # 譚文祿
贈汪倫這詩是講朋友之間的真情,陋室銘是寫為人如何身居陋室廉潔自律,心懷天下的高尚情操。作為名言警句掛在家裡作警世錄用,當然是陋室銘好。
-
15 # 橫舟待故人
對於這個問題,估計多數人的選擇是劉禹錫的《陋室銘》,本人也是,這主要是由兩者表達的主旨以及掛在家裡這個特定需求共同來決定的。
眾所周知,李白的《贈汪倫》是送別詩,表達的是惺惺相惜、依依不捨的深厚友情。據說其中還有“十里桃花 萬家酒店”的典故,使得它在眾多的送別詩中獨樹一幟;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則是借陋室以言志,實際上說的是陋室不陋,表達作者清貧與高雅並存、不隨波逐流、不為俗事絆牽、熱愛生活、樂在其中、善於發現美、修身養性、超凡脫俗的情操。
透過對比,不難發現,單從掛在家裡的角度而言,選擇《陋室銘》者,的確宜乎眾矣。
當然,若從個人喜好的角度,你若特別喜歡《贈汪倫》,那掛在家裡又何嘗不可呢?!若是從書法的角度,兩幅字中,你若特別喜歡《贈汪倫》,那掛在家裡又何嘗不可呢?!
若是二者不可兼得,那麼就選你自己最喜歡的,這是最正確的選擇。
-
16 # 陪孩子成長的那些年
肯定是陋室銘了
贈汪倫是歌頌友誼的,掛家裡好像不是那麼回事吧
陋室銘,歌以詠志
陋室銘的翻譯:山不在於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成為有靈力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覺得簡陋了)。苔蘚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裡。說說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無學問的人。可以彈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再普及一下《陋室銘》寫作歷史背景 : 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裡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
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柳公權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鑑賞 1—3句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
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4—7句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覆思考的,絕對不是一時的靈感衝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線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覆推敲了。4—7句刁難下祭出此文,並將其刻於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氣呵成,而不是烘托。那麼“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麼呢? 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裡(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麼呢?我劉禹錫在哪裡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兩句同樣延續了“比”的手法,只不過由類比變成了反向的對比。 如果說本文的1~3句是一種鋪墊,那麼4~7句則進入了真正的對抗。作者以詩一般優美的語言展示了自己的錚錚傲骨,同時,也對勢利小人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8—9句 結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聖人肯定的操守來規範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因為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準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聖人的肯定,也就為他道德品質的論注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聖人言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閒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楊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志向吧。這結合作者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所以縱上所述,陋室銘更適合吧,陋室不陋,主人志在德馨,情操高尚,有錚錚傲骨……
-
17 # 愛逍遙2019
單獨掛的話我更喜歡陋室銘,文章寫得絲絲入扣,字字珠璣,加強荷花也是我喜歡的植物,香而不俗,代表很美好的東西,很是喜歡!但如果配畫的話,李白的贈汪倫更好,言簡意賅,更有畫面感,桃花、潭水呈現出來顏色、姿態都會很美!如果更近一步地分析,在文章的成功性、藝術性方面,我覺得陋室銘更強。儘管李白是我更喜歡的詩人,但這首贈汪倫顯得太過於直白,缺少一些韻味,和他的靜夜思、秋浦歌比起來意思差一些。比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寫得大膽、誇張,卻非常有感染力,確實太厲害了。同樣厲害的詩人還有王維。善於在很平淡的語句裡表現那種很刻骨的哀愁,很悽美,比如“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且落”,全詩不著一句評論,也沒有可以修飾,採用華美的語句,確實不露聲色的美,引起強烈地共鳴。那首“君之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小時候讀的時候,覺得太平淡太無味了,現在年紀增大,學歷增長,特別在異鄉,每逢想念家鄉的時候,再品這首詩,回味無窮,對作者欽佩不已,角度精準,獨闢蹊徑,讓人嘆息。又想起了最近有點喜歡的那兩詞“少時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哎,好像扯遠了,哈哈,為了認證有收益也真是拼呀!謝謝
-
18 # 用漢橋
掛在家裡客廳裡現在肯定是掛李白的《贈汪倫》好。《贈汪倫》表現的是朋友之間非常真誠的友情,沒有一點點虛偽。
雖然,在這首詩的背後,有一個汪倫用哄人的手法把李白哄到汪倫的住處去相聚,相處,談心。這就表現出汪倫是非常真心的想李白,想和李白在一起高談闊論,開懷暢飲。
故事是這樣的:汪倫和李白是知音,相當於李白是俞伯牙,是當代的名士。汪倫是鍾子期,無名之輩。可他們兩個感情很好,總是在一起談天說地,開懷暢飲。他們兩人不住在一起,相處遙遠。一天,汪倫想李白了。想要李白來和它一起開心。他知道李白愛旅遊,愛喝酒。就給李白寫了一封信,說這裡有十里桃花,萬家酒樓。邀李白來遊一遊。李白欣然前往。結果李白去了,根本沒有什麼十里桃花 ,萬家酒樓。原來,在離這裡十里外有一渡口叫桃花渡,大家都叫那個渡口“十里桃花”。這裡有一個很簡陋的小酒店,店主人姓萬,大家叫這個小酒店“萬家酒店”。李白想汪倫要自己來玩,真是用心良苦。於是就在這裡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玩了好久。玩好了,要離開了。汪倫藉故沒有送行。李白上了船,要開了,汪倫沒有來送行,不免有點遺憾。等船剛剛開動時,突然河的兩岸人群載歌載舞的歡送李白。阿!這場面太感人了。李白一下子思如泉湧,拿出紙筆一揮而就,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這首詩掛在客廳,表現了對朋友的真誠友好。劉禹錫的《陋室銘》呢?表現的是一種走麥城後的面子。他因為得罪了有權有勢的人,房子越換越小,從一個大得不得了的毫宅,到後來的這個實在是太簡陋的小房子了。劉禹錫有文人的傲氣,他驕傲這個陋室:上下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家看,君子都是滿腹經綸的,何陋之有?
像這樣的銘文掛在客廳顯然不太合適。現在雖然沒有“白丁”,可是有幾多“鴻儒”呢?就算有像莫言這樣的鴻儒。他們有住陋室的嗎?要是有把這個《陋室銘》掛在客廳,我認為會有大多數客人會不自在的,一般的人,有幾個人是“鴻儒”阿?
我認為,客廳裡要是在上面兩首古詩裡選一首掛的話 ,掛《贈汪倫》合適。大家是怎麼看的?(完)
2020——15
-
19 # 書中情意濃
按照詩詞內容和意境,贈汪倫更適合送給朋友,以表達對友誼的稱讚和重視。陋室銘則是體現主人的品格和格調品味,更適合掛在自己家中。
-
20 # 曾雲金飛馬
《贈汪倫》和《陋室銘》掛在家裡哪個合適。
我是這樣認為的,
要看家裡的裝修風格,如果是歐式或西洋式裝修風格那麼裝點油畫或各種照片合適些。
如果中式簡裝風格,需要《陋室銘》來裝點,《贈汪倫》不適合掛在家裡,為什麼呢?這是送別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雖是深情厚意,但送別放在家裡總是不好吧!《陋室銘》本就是劉禹錫表明人生追求和自己品德情操高尚之作,且意遠詞句優美,不失為好的選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回覆列表
贈汪倫是描寫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友誼,適合送人,而陋室銘呢是透過自嘲的方式來表達心中志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你要放房間裡,那肯定是陋室銘比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