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21 # 芬芳wanzhen

    春萵筍是指春節收穫的萵筍,要求供應期儘量提早,以緩解春淡蔬菜市場供需矛盾。這茬萵筍,一般採用露地栽培,如能利用塑膠棚溫室栽培,可使採收期比露地早1個月左右,效果更好。春萵筍播種期一般在9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收穫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1.品種選擇:

    ​應選擇不易裂口的品種,一般紫葉萵筍其含水量大,產量高,最易裂口,綠葉萵筍相對裂口較輕。

    2.適期播種:

    ​儘量早播,使其在較低的溫度下根系及葉簇充分生長,為肉質莖迅速肥大積累多量的幹物質,我地區一般在2月上旬至下旬溫室播種,若播種太晚,花莖肥大期,遇高溫呼吸強度大,易“竄”。

    3.培育壯苗:

    ​栽培667平方米(畝)萵筍需苗床面積15平方米,用種50克,播種床土要事先配成營養土。營養土比例為:未種過蔬菜的熟土7份,優質腐熟有機肥3份,並加入無機肥,每立方米拌複合肥50克,充分混勻,並過篩。然後將營養土平鋪入播種床,一般6-7釐米厚,每平方米用營養土100公斤左右。

    4.即時播種:

    ​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先將種子晾曬2-4小時,然後用20℃的清水浸泡3―4小時,搓洗乾淨瀝乾水分,即可播種,也可把浸好的種子放在15℃-20℃環境中催芽,經2-3天齊芽後播種。

    播種方法一般採用撒播法,在平整的床土上,於播種前先澆透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或芽種混入種子體積4―5倍的潮溼細砂於,均勻撒入畦面,播後覆0.5-1釐米厚細土,覆土後平鋪地膜,有利於保溫保溼。在15℃―20℃溫度條件下,1―2天大部分種苗頂土時,及時揭去地膜。

    播種後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晚15℃左右,3-5天可齊苗。出苗後白天溫度保持18℃-20℃,夜間12℃左右,當幼苗2―3葉時分苗於冷棚中,苗距5-7釐米,分苗緩苗後噴灑1-2次葉面微肥,並噴灑百菌清和託布津防病。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溼潤,不幹不澆水為原則。過幹或過溼易引起苗老化或徒長。

    5.定植:

    ​萵筍根系發達,根群密集,根系淺,吸收能力差,需多施有機肥,一般667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5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銨50公斤,硫酸鉀15公斤,作底肥,然後整地做畦,畦寬1.2米。

    幼苗4-5片真葉時及時定植,行距40釐米,株距依品種而定,一般25―30釐米,每畦定植4行,一般667平方米栽苗6000株左右。  

    定植前一天,將苗床噴水,使床土溼潤,挖苗時儘量多帶泥土,少傷根。由於定植時外界氣溫較低,應選擇冷天過後晴朗無風的溫暖天氣進行。栽植深度以根部全部埋入土中為宜,不可過深壓住心葉,將士稍壓緊使根部與土壤充分密接。

    6.定植後的田間管理:

    ​栽後2-3個葉環之間控水蹲苗,促進根系發育和蓮座葉發育,當心葉與蓮座葉齊平時莖部開始肥大,應澆水並施速效性氮肥和鉀肥,及時由“控”轉“促”。這一水肥必須適時,過早過晚對肉質莖的生長都不利。開始澆水以後,莖的肥大速度加快,需水、肥量增加,地面稍幹就澆,澆水要均勻,水量要適中,嚴防大水漫灌。地能進人時,淺鬆土破板結,結合澆水,再追肥1-2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公斤左右,肥量不要過大,以防莖部裂口。

    7.病蟲害防治:

    ​透過對的栽培觀察,萵筍的主要病害有霜黴病和葉斑病,可用百菌清、代森錳鋅和託布津、普力克水劑等交替防治。  

    主要害蟲有蚜蟲、白粉蝨、葛苣冬夜蛾、紅蜘蛛等。蚜蟲和白粉蝨用蝨蚜淨、萬靈防治。萵苣冬夜蛾用敵百蟲、敵殺死、Bt乳劑等防治。紅蜘蛛用雙甲眯、滅掃利等防治。

    8.適時收穫:

    ​當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穫適期,此時肉質莖已充分膨大,品質脆嫩。分期採收的可摘去頂端生長點,以防“竄”苗或空腔老化。但間隔時期不宜過長,另外發現萵筍有輕微裂口時要提早採收上市,一般667平方米產量2500-3000公斤。

  • 22 # 猴哥的小菜園

    春萵筍種植栽培技術一、選用品種

    春萵筍種植要選用耐寒、適應性強、抽薹遲的品種。

    二、育苗時間

    春萵筍,12-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

    三、苗床的準備

    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3-5天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或複合肥500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後深翻,整平整細,蓋上塑膠薄膜等待播種。每畝用種55克,苗床面積要16平方。

    四、種植處理

    先將種子晾曬2-4小時,然後用20℃的清水浸泡3―4小時,搓洗乾淨瀝乾水分,即可播種,也可把浸好的種子放在15℃-20℃環境中催芽,經2-3天齊芽後播種。

    五,大棚和露地播種方法

    大棚育苗播種時,先揭開苗畦上薄膜,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摻在少量的細沙或細土中拌勻後撒播。10平方米苗床播種子25-30克。播後覆土0.30-0.50釐米,蓋嚴薄膜,夜間加蓋遮陽網或草苫保溫。露地育苗加蓋小拱棚。幼苗出土前,晚揭早蓋覆蓋物,保持苗床溫度。細苗出土後,適當通風,白天保持床溫12-20℃,夜間5-8℃。播後適時噴灑新高脂膜可保墒、活化表層板結密度,提高出苗率。

    六、種植地塊的選擇和整地

    選擇排水良好微酸性的土壤,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千克。深翻整平,做成11.2米寬的高畦,畦溝寬20釐米,深15~20釐米,這樣有利於排水和灌溉。

    七、定植

    春萵筍,苗嶺要在25天左右,真葉出到6片左右,就可以定植。定植前先將苗床噴水,待水滲下後,挖苗苗跟儘量多帶土,這樣傷根少。天氣要選擇晴天溫暖的天氣進行。定植要求:株行距20釐米×27釐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葉柄基部為宜,栽後澆壓蔸水。以葉上市,株行距15釐米×20釐米。

    八、施肥和澆水

    種植後出3個葉環,就可以控水蹲苗了。心葉與蓮座葉平齊時,莖部開始肥大時,要及時澆水和施速效氮肥和鉀肥,及時由蹲苗轉向催苗。這時期肥水一定要適時,過早過晚對肉質莖的生長都都有影響。開始澆水以後,莖的肥大速度加快,需水、肥量增加,地面稍幹就澆,澆水要均勻,水量要適中,嚴防大水漫灌。地能進人時,淺鬆土破板結,結合澆水,再追肥1-2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公斤左右,肥量不要過大,以防莖部裂口。

    九、病蟲害的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黴病和葉斑病,可用百菌清、代森錳鋅和託布津、普力克水劑等交替防治。主要害蟲有蚜蟲、白粉蝨、葛苣冬夜蛾、紅蜘蛛等。蚜蟲和白粉蝨用蝨蚜淨、萬靈防治。萵苣冬夜蛾用敵百蟲、敵殺死、Bt乳劑等防治。紅蜘蛛用雙甲眯、滅掃利等防治。

    十、採收

    適時收穫 當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穫適期,此時肉質莖已充分膨大,品質脆嫩。分期採收的可摘去頂端生長點,空腔老化。但間隔時期不宜過長,發現萵筍有輕微裂口時要提早採收上市。

    結語:萵筍的種植,主要還是防止裂口和厚皮肉少。裂口主要是因為品種的選擇和水肥供應不均,忽旱忽澇有關,特別是在肉質莖成熟時,外皮已木質化,此時大量澆水,肉質莖突然膨大,表皮不能隨之膨大就就形成裂口。厚皮肉少是因為定植後管理不當形成的,澆水施肥都要適量。

  • 23 # 衝哥勁弟

    1.整地施肥,應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為宜,深耕曬地,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2到3噸,曬垡7到10天后精細整地,以1點8到1點9米開墒。

    2.播種育苗,應適時播種,可將種子直接撒播在苗地上,隨即用齒耙輕耙表土,使種子播入土,並在地表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墒,防治土壤結板,提高種子發芽率。

    3.苗期管理,苗床地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以利於出苗。齊苗後應及時的間苗,應及時防治幼苗不可過密引起的幼苗徒長。並適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護幼苗保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保護禾苗茁壯成長。

    4.移栽定植,應選用表土肥沃,保水力強的地塊移栽,定植前施足底肥、澆透底水;合理密植,密度以20到26釐米見方為宜,定植後澆定根水,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使幼苗健康成長。

  • 24 # 大山裡的少年

    春萵筍怎麼種植?

    適宜春萵筍的定植時間一般在3月中下旬。畝施腐熟雞糞4立方米、複合 肥30公斤、硼肥1公斤、鋅肥1公斤,深翻整平,做成平畦。定植應選擇晴天的上午,栽植深度與土坨齊平即可。定植後澆水,定植密度一般掌握在行距40釐米、株距30釐米。

    田間管理。定植時澆定植水,定植後第二天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快速緩苗。由於早春地溫低,不宜多澆水,在定植15天后澆第二水,之後進入蹲苗期。當萵筍的嫩莖開始膨大時,應隨水追肥,畝施碳酸氫銨50公斤。進入嫩莖膨大期後對水分比較敏感,應經常保持土壤溼潤,7天左右澆1次水。

    防病治蟲。霜黴病是萵筍生產上常見病害,主要侵染葉片,幼苗發病後變黃枯死,成株則由下部的老葉開始發病、葉片上產生淺綠色至黃色的多角形不規則病斑,葉背面對應位置有白色的黴狀物,有時黴層可蔓延到葉片的正面。後期葉片上病斑變為褐色,相連成片,發黃乾枯。有時,病菌能擴充套件到莖部,引起莖部變黑,可用68.75%的銀法利噴霧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主要為害萵筍的根部,可用辛硫磷灌根,蚜蟲和白粉蝨可用10%的吡蟲啉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適時採收。萵筍採收期在心葉與外葉相平時,俗稱“平口”,即萵筍頂端與最高葉片的尖端相平時,為最佳採收期。收穫過早,產量低,採收過晚,品質下降。

  • 25 # 農村孩子的真實生活

    春萵筍怎麼栽培

    1、整地定植。露地春地膜萵筍在定植前3-4天澆透水洇地造墒,隔1-2天耕地。結合深耕施入發酵好的雞糞、高氮鉀低磷三元素複合肥,深耕耙平後做畦刨穴定植。定植時株行距各30-40釐米。定植前苗床噴施護樹大將軍藥以增強幼苗對外界的適應性,定植時輕輕旋捏缽底,使幼苗脫離營養缽,栽到穴內覆土,栽後立即澆水,並噴施新高脂膜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和光合作用強度,保護植物茁壯成長。

    2、及時鋪膜。統籌肥水。定植後4-5天澆1次緩苗水,過後2-3天趁地溼時鋪設地膜。儘量控制澆水,發棵後視墒情澆一次水,以後每12-15天澆1次水,採收前10天停止澆水。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後20天左右進行,追碳酸氫銨+植物電子肥,第二次追肥在採收前20天進行,追施尿素+植物電子肥。

    3、統籌肥水。定植後儘量控制澆水,發棵後視墒情澆一次水,以後每12~15天澆一次水,採收前10天停止澆水。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後20天左右進行,畝追碳酸氫銨4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採收前20天進行,每畝追施尿素30公斤,也可隨水衝施沼液2次。

    4、病蟲害防治。萵筍病害主要有霜黴病、菌核病、葉焦病,美洲斑潛蠅和蚜蟲,霜黴病用88.6%黴多克8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用40%菌核淨噴霧防治。葉焦病用200毫升農用鏈黴素噴霧防治。美洲斑潛蠅用1.8%阿維菌素1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吡蟲啉配合愛多收防治。用藥劑防治病蟲害時可結合施用新高脂膜+植物細胞免疫因子可增強植物抗逆性,提高免疫力,促使植物健康生長。

    5、及時採收。一般春萵筍在定植後70天左右採收,當生長點與外葉平齊時為採收適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性格內向怎麼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