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精緻利己主義者,是北大教授錢理群提出的概念,意思是說:“這種人,智商高、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身邊的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人,為友,可能會背後插你一刀;為師,可能會教出自私自利的孩子;為官,可能會危害社會。
53
回覆列表
  • 1 # 罈子裡的空氣

    首先孩子出現以上的心態是屬於人格的不健全,而人格的教育關鏈在於家庭,父母就是孩子的模版,即言傳身教。所以想避免孩子人格不健全,父母先要審視自己的人格是否健全。

    健全的人格:應該具備獨立、自強、正知、正見、正念。

    所以很多父母要先學習(學習經典)與反省,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 2 # 地球小科普

    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父母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有條件的話,可以移民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讓孩子接受歐美教育。因為中國的教育大環境是讓人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的,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老師的行為和教育方式都讓孩子接受了利己主義的薰陶,要讓孩子出淤泥而不染是非常難的。很慚愧地說,其實我也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但我能做的是凡是做事要對得起自己良心,做到利己但不損人。

  • 3 # 綜改1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從小都要帶頭樹立人類社會的基本核心價值觀,或者說社會主義的基本核心價值觀!都要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平等文明無私的品德!

    家長和教師的示範作用非常重要!

  • 4 # 秋水待長天

    社會現實在交給孩子們什麼?任何哲理都經不住現實“言傳身教”的衝擊。人性不在書本里。這是全社會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當一個人因為善良、利他而遭遇傷害的時候,他自然會激發出以保護好自己為目的的“精緻利己主義”思想。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5 # 使用者57258316769

    對,前面的回答說脫離不良的生長環境,有道理!但是如果是家庭原因,怎麼脫離呢,我見過一個孩子,僅僅小學三年級,據他的老師說就表現出精緻利己思想的明顯跡象。這肯定是家庭環境的影響。改變這種行為,關鍵在於改變其思想,在生活中,老師多多用真實的例子,分析利弊,堅持正面教育,或許會有所改變!一個人認識的改變,需要真實的生活!還是在生活中找素材,提煉教育元素效果好。這個粗淺的觀點不知大家怎樣看!

  • 6 # 中醫求本堂

    父母對孩子不能只有寵愛,基本上3歲以後,就要逐漸要求孩子承擔起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分享好吃的好玩的,幫父母端茶倒水等,並給予感謝。要讓孩子明白,愛是相互的,家庭秩序的維持需要所有人的付出。

  • 7 # 福城林邑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是在觀察,體驗,模仿中成長。

    從小就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善良,有愛心,有分享的環境中。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 8 # 一個小P孩兒的成長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出自《禮記·大學》的箴言。

    聽過一句話,“齊家”是修身的目標,是治國的基礎。所以一個孩子的教育與培養首先來自於家庭,其次是學校與社會。

    很多人認為,孩子上學是一張白紙起稿的開始。其實,在他上學之前的六年時間裡,這張紙早已經被他所處的家庭環境描繪上很多色彩和圖案了。要想避免培養“精緻利己主義者”型別的孩子,要重視我們該重視的,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家庭教育。

    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的風格。有時候與一個人接觸,很快就感覺到他的道德自律、做人修養、舉止進退,乃至人格人性。這些品質多半與家庭的影響、家風的承繼、家學的淵源、家教的成果有密切的關係。

    一個處在好的家風家教的人,會在其好風氣的影響下得到好的發展。

  • 9 # 志and英and桐

    首先是父母和家庭的和睦相處才能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裡住著一個家的美好。在孩子呀呀學語和幼兒園的時候,父母才是孩子的首選老師。因為幼兒園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幼小的心靈。這點很關鍵。做父母的必須重視,家和團隊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了。長大以後孩子一定會成為國家之棟樑。

  • 10 # 實用內家拳法踐行者

    簡單,讓孩子練陳氏太極拳,多接地氣,給他講授哲理,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如挖地種菜,採蘑菇,扛水泥,擺攤設點,爬山,推磨,發傳單,燥人白眼,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 11 # 印度周星池

    如何讓孩子避免成為精緻利己主義,首先父母要在孩子從小成長過程中做好表率作用,身教重於言教。如孝順父母,待人接物,對孩子的愛等等,其次就是要平時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發現不對的及時糾正。如孩子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如接受到別人禮物不分享不懂感謝等等。總之自小就要孩子明白,人的一生不只有自己,有家人,有負擔,有責任,要教會孩子要有孝心,感恩心,同情心,和責任感。

  • 12 # 蘭州旅遊XWZB

    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處事行為。要抓小抓早。這個和父母做人原則有很大關係。父母不講道理。孩子十有八九繼承下來,屬於潛移默化根深蒂固長大後幾乎一模一樣,如出一轍。所以父母為人表率作用很重要。

    再就是打小看老。孩子三歲之前很重要。培養孩子的行為。贏三歲會讓梨。就是這個道理。現在家長培養孩子多以學習好壞為培養目標,把培養孩子做人基本沒有重視起來,這就往往造成孩子成人後以我為中心,不顧別人死活,只要自己好就行。這樣的孩子培養下去就是害了孩子。可能一生中都不會有啥出息。就近不斷上演孩子倒黴害了家長的事比比皆是。這裡就不用多說。總之,孩子的培養我認為把孩子的思想培養,行為培養,要比知識培養更為重要。之少成為平常的社會建設者,也沒啥壞處。反而也挺好。人活一世平安才是福!

  • 13 # 柴呆呆

    我沒有孩子,也沒啥養孩子的經驗,我是真的不知道。

    猜猜看的話,要防止小孩子太過自私,要有一定的集體主義,有一定的同理心。

    要告訴他人類的集體意識是人類能夠成為一個整體,協調發展的核心精神。

    人也應該有一定的自私自我意識,要去爭取自己應有的成績和榮譽,但對於一些關乎生死存亡,整體發展的事情,則需要犧牲精神。

    多學習一些人類歷史,多瞭解一些自然界的生物種群歷史,應該也有幫助。那些歷史上過於自私的國家,領導人,意識形態,政體,基本上都會走向衰亡,過於佛系的種族也很難有發展,容易被外來威脅消滅。

    不過,不是說一定要全弄明白了再去做選擇,除了這些個領域的專家,大部分的人沒有這個腦力去了解那麼多那麼細。

    教育孩子的話,能讓他明白“團結就是力量”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經驗之談,並且為了團結需要讓團隊的人相互適應,做一定的犧牲,彼此取長補短。還有,損人利己的事情不可為,犧牲精神是有意義的,但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和語言去引導,不能以特定的標準去要求每一個人。

  • 14 # 教育順風車

    精緻利己主義者=有才無德有德有為正品,有德無才半成品,有才無德危險品,無才無德為廢品。

    精緻利己主義者等同於西點軍校所說的有才無德之人。

    如果我這樣說會不會對這個名詞已經是最好的解釋?

    他們享有高階的教育,擁有著高智商高情商,不是不懂人情,而是會利用人情,在他們的概念裡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可悲的是,我們現在正在樂此不彼地培養這樣的有才無德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德的延後性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往往都出現在20歲以上,也就是當父母社會把他培養成一個有獨立思想人的時候。

    你會發現這樣的小孩兒從小到大都是十分優秀的屬於別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會變了????

    其實不是他變了,是你一直培養的便是這樣的孩子,不過是德行具有延後性。

    我一直說的教育為教書育人,教書是為了育人。但是現在,因為對成績的過度關注。家長老師,社會都已經把育人放在了後頭兒,把教書放在了前頭。

    書教的好不好,是能從成績裡立刻看到的。

    人育的好不好,往往是當這個人能夠獨立的時候才能夠看到的。

    所以我們錯了,並且一直在錯,他就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直到點點滴滴產生質變。

    怎麼避免精緻利己主義者?

    請允許你的孩子參與到你的生活,請把它看成一個獨立的人。

    並不是孩子小就可以不懂倫理,知錯不改。

    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先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1、吃飯時,長輩先坐桌,晚輩後坐

    2、出行時,請允許你的孩子幫你拿行李。

    3、請允許你的孩子參與到日常的家務活動。

    4、請讓你的孩子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比如公共場所保持衛生』

    5、請讓他明白父母,他人的不容易。

    ……

    道理不會在說教中產生,只能在生活中慢慢品味,請慢慢的引導孩子尊重他人。一個懂得並能夠做到尊重別人的孩子,是不會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的。

  • 15 # 多多米爸爸

    首先是家庭教育,家庭環境是孩子價值觀形成的第一陣地,父母應該注重自身三觀教育,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給孩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也是孩子價值觀形成的溫床。如果父母都忽視最基本的價值觀,不知道作為人何為正確,作為事何為正確,也很難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父母應該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比如從小就要教育孩子五講四美三熱愛,要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熱愛祖國,勇於擔當有責任感。只有這樣,從小就會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正確的價值觀的種子,隨著長大,慢慢生根發芽。當然,如果父母本身三觀很正,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問題,也要及時反思並做好改進,避免出現一些高階知識份子家庭或者高幹家庭孩子出現反面案例。所以父母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光是智商還有情商價值觀等。

    其次,學校教育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場所,要重視學生三觀教育,特別是價值觀教育。學校是幫助塑造孩子人生的專門組織,老師價值觀都比較正向。平時在正常的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教育的基礎上,把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上,幫助孩子提升道德素養,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要跟學生講解讀書和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是索取。包括真善美基本判斷等。要反覆跟學生講解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教育相關知識。如果學生嫌枯燥,也可以結合一些經典故事或者影片進行引導,讓學生影響深刻。

    再次就是社會教育,社會教育是孩子價值觀塑造的最大變數,務必要加強網際網路監管,加強在價值觀培養方面的引導。現在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現在的孩子都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他們對網際網路的認識和熟練程度甚至會超過父母,所以整個社會都應該關注到網際網路對孩子的影響,尤其要加大監管力度,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網路環境和社會環境,不能讓還在在家庭學校學的與網路上的價值觀相沖突,這些必須高度統一,讓孩子無論置身在哪個環境下都能夠受到正向的價值觀的薰陶。

    最後就是國家層面,教育部應該發揮指揮棒的作用,對教育行業幫助孩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方面加強引導和干預。要給學校下達目標,給予過程指導和措施,同時給予評價。綜上所述,只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群教育和國家層面做到高效統一的閉環,就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就完美人生,從而避免出現精緻利己主義者。

  • 16 # 大鍊金師

    切記不要對ta說“管好自己的事兒就完了”。不要讓他片面的做好一部分事情,就算是走上人生巔峰了。你要告訴他,這個世界對ta的評價是多維度的。

  • 17 # 光明使者231182166

    謝邀回答。培養孩子要不落群,要有思念,掛念之心,有好吃,好玩的要會分享給自己忠義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或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始終保持善義之心的愛待和分享好事,能盡義務,能做事情,把守自己的所愛所用都是有限的,所用而不能付出別人所用導致自己無所用。有所用必定滿足孩子的索取。

    精緻利己主義一般索取過多,過多則所用無幾,用不著的東西堆積過多,成廢物而又不讓別人用,精緻利己頭腦聰慧,超出了一般常人,到頭來就會有離群和不合群的危險,常說的“不當官就當賊”。

    磨練孩子要有慈善之心,感恩回報分享成果之心,知寒問暖,問寒問暖,會關心別人的一點點雄心一旦點燃,又不願拋棄自己所有用的生活財物給別人,精緻利己一般在孩子心中站不住腳,更能驅動孩子未來的精緻思維發展,利己必利人,利人必利己更為上乘的未來開發。

  • 18 # 清白的良心

    總得來說在基因。“種”不好。教育的再好也沒有多大用。教育也在一小部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愛財,歪門邪道。這就說明了。基因的強大。

  • 19 # 諸老師職場經驗談

    中國在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出現了全民向錢看,甚至把錢作為信仰的問題。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中確實很容易培養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要避免出現這個問題,其實解藥就在我們身邊。

    1:讓孩子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四維五綱八德。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仁義禮智信五綱儒家核心,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中華八德。中華傳統文化培養的就是有家國情懷,善良有愛,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棟樑之才。像融三歲能讓梨就在中華傳統經典三字經裡面,小孩子如果能從小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就能避免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可惜現在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都認為不能當飯吃的東西都不重要,一切的學習都以利益當先,這是十分短視的。人只有去學習那些看似無用之學,才能成為真正的大家之才。

    2:帶孩子去做義工,讓孩子感受助人為樂之樂才是大樂!上天對人類的安排其實非常的智慧和玄妙,人只有在非常口渴的時候喝水才會覺得甘甜,人只有在餓極了的時候吃東西才會覺得特別入味,人只有在非常勞累的時候睡覺才會特別的香甜……同理,人只有在學會奉獻,付出的時候才會感覺幸福。透過義工也讓孩子感受生活的不易,父母養家的辛苦,從而從內心深處生髮起感恩之心。最終悟到捨得的智慧。

    3:有信仰的孩子是幸福的。信仰的本質就是一部道德法律,所以我們一直說有信仰的人一般不會太壞。比如佛教讓人心懷慈悲,基督教讓人心懷大愛。要相信千年以來形成的信仰,會讓人從內心深處透徹心扉的去改變。

    總結: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利己,而是利人,利人才能利己。但要形成這種智慧,是需要透過信仰,中華傳統文化,義工實踐形成的。

  • 20 # 喵子

    我只要我的孩子“健康、快樂、明事理”就好!

    快樂,是應該是建立在“與他人共情、成人之美”的高情商之上!

    起碼得做到自己的快樂,不妨礙到別人生活的快樂獲得吧!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精神、肉體不舒適之上,只尋求自己的痛快,只怕會引起眾怒吧!

    比如前段時間,澳洲回國隔離期不戴口罩“跑步女”梁某,自顧自己鍛鍊身體的舒坦,不顧他人與全域性,最後因辱罵工作人員,落得被驅逐出境的結果。

    那種建立在別人不適之上的幸福感,得多自卑呀!

    再說說問題中北大教授錢理群提出的“精緻利己主義”概念:智商高、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身邊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我仔細閱讀了教授對精緻利己主義的定義,但真沒有看到“精緻的利己主義”是貶義詞呢。

    做為知識爆炸的現代文明人,本來不就應該終身學習,體現為個人的“高智商”嗎?

    知識豐富、智商高,不應該是壞事,而是自身修煉的結果呀!難不成知識匱乏、智商低,才是“好人標籤”?難不成我們只能視愚鈍為同好,視“高智商”為異己嗎?那得多不認同自己,害怕周邊的改變呀!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思進取,鄙視知識,原地踏步,拒絕成長,那社會該怎麼進步呢?

    “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技法。我給它翻譯成“世事洞察、人情煉達方為‘老到’、善於掩飾,懂得配合為‘成人之美,成己之美’”,我怎麼看也看不出有什麼不妥之處。

    難不成教授鼓勵我們要成為“心思單純、直抒胸臆、相互拆臺、互不配合”的低情商“一根筋”?

    至於“更善於利用身邊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就更不好說了。

    “善於利用身邊的資源”,是高智商的表現,這並沒有什麼不妥。最怕的是我們普通人,明明資質平庸,沒有什麼資源或者優勢加以利用,卻對別人取得成績或妄自菲薄,或心生嫉妒,妄加猜測,否定別人,憤世嫉俗哦!

    “達到自己的目的”我想無非就是收穫“名、權、利”吧!我覺得人生在世,誰不想收穫掌聲呢?收穫掌聲,也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需要吧!

    遠古人類的祖先在進行物物商品交換時,本意絕對不是先為了做好事,只為滿足對方的需求。一定是先滿足自己對商品的需求,其次再滿足他人對商品的需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自己的需求先得到直接滿足,才會透過交換,來間接滿足別人的需求,交換增加GDP,商業貿易促使整個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

    另外,追求財富,也並不可恥呀!財富的積累,絕對是對一個人或者家族勇氣、智慧、長期堅持付出的考驗呀!反倒是終其一生辛勞而泛泛者,需要好好思考下:在當今社會資訊四通八達的情況下,問題出在了哪裡?

    因此,我覺得高智商、有資源、懂配合、肯動腦筋的人,本來不就應該收穫成功嗎?這樣不才顯得公平嗎?難不成讓“低智商、沒資源、不配合、互拆臺、怠於動腦”的人成功,反倒是公平嗎?

    社會進步、知識更迭、資訊瞬息萬變。我們不應該先從改變自己的認知著手,拒絕做“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嗎?

    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得不到,就臆測人家“搞小動作”,弄亂了自己的心,失去判斷力,亂了節奏,那就真輸了。

    “利己又利他”的中庸之道,是“老祖宗”交給我們的法寶,要用好呀!

    教授說到,“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友,可能會背後插你一刀。為師,可能會教出自私自利的孩子;為官,可能會危害社會。”,我想反問一句,每天馬路上有那麼多車禍發生,難道因擔心車禍發生,我們就拒不出門了嗎?

    成年人的社會,本不就應該學著識人、辨事、識別風險、承擔結果嗎?

    一本書有十分之一的內容有用,就是好書;一個人只要堅持職業操守且勤奮,就是優秀的公民與員工。

    真的很拒絕用道德綁架別人呢。

    能用錢解決的事,就不要用道德綁架了!

    由於這個提問的問題,本身比較模糊,比如“驕傲使人退步”,“我驕傲我是一箇中國人”。這裡“驕傲”所處的語境不同,所表達的貶義、褒義也各不相同。因此,這篇問答的觀念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對問題本身所涉及人與事的觀點與偏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領導表現出不滿,被邊緣化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