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徽公子

    我傾向於認為,韓信謀反行為屬實。

    首先,從記載上來看,《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的「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只是官方在夷韓信三族時給出的理由,只是一面之詞,換言之,算不得數。

    同樣在《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的「梁王彭越謀反,廢遷蜀;復欲反,遂夷三族」,也是官方殺彭越時給出的理由,也是一面之詞。

    但是,分散在韓信和彭越傳記中的記載,卻很不同了。

    在《史記·魏豹彭越列傳》中,明確記載了,魏豹之死,只是因為漢之御史大夫懷疑魏豹會叛變,所以便殺了魏豹,彭越之死,也只是因為呂后擔心彭越日後會成為大患,所以便建議劉邦殺了彭越。從始至終,彭越沒有任何謀反的行動。

    在《淮陰侯列傳》,也就是以韓信為傳主的傳記中,明確記載了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的謀反之心和謀反之實,細節翔實可信,但凡通讀過《淮陰侯列傳》者,都能感受到,韓信的謀反之心和謀反之行,都在於要捍衛自己諸侯王的地位,若是韓信覺得自己諸侯王之位無憂,則不會反,若韓信認為自己很可能失去諸侯王之位,則生反心,當韓信已經失去諸侯王之位,又無法透過正常手段重新奪回時,則必然有謀反之行。

    一句話,韓信有野心,但野心只是諸侯王罷了,絕非劉項那種要爭天下的樣子,這也是韓信會與陳豨聯手的原因。

    在《韓信盧綰列傳》中,也記錄了陳豨的為人和能力。

    陳豨仰慕魏公子信陵君毋忌,得勢後也曾效仿信陵君,但畫虎不成反類犬,這說明陳豨乃志大才疏之輩,能力不足;劉邦親征陳豨時,見陳豨不南據漳水北守邯鄲,便知道陳豨軍事上的低能。

    這樣一個陳豨,若只靠自己,肯定撐不住多久。因此,陳豨一定會聯絡其他人,陳豨剛一造反時,聯絡了王黃和曼丘臣,在陳豨赴代地前,韓信便向陳豨許下承諾,一旦陳豨舉事,韓信必將在關中策應陳豨,有韓信出馬,陳豨的勝算便能憑空提高五成。

    對於陳豨來說,分一半的土地給韓信,跟韓信聯手,是很現實很有利的選擇。

    換言之,藉助陳豨,韓信可以再度成為諸侯王。因此,韓信一定會搏一回,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謀反了。

  • 2 # 知行合一949

    根據後面的史料分析,開國之前應該是沒有想過要反。早在公元前203年,在楚漢相爭的過程當中,韓信的軍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接連攻下齊國七十二城,強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成為劉、項之外舉足輕重的第三種力量。

     

      對韓信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最好的造反機會。因為當時劉邦也好,項羽也好,都不敢得罪韓信啊!當時韓信身邊有一個謀士叫蒯通,而且韓信將齊國的七十二座城市全部打下來也是出自蒯通的主意,所以蒯通的說服力比較強,說話分量比較重。

      蒯通怎麼說的呢?“當今兩主之命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這句話表面意思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你韓信可得站穩了立場,一定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最深的意思韓信也懂,就是你韓信既不要幫劉邦,也不要幫項羽。最佳選擇是什麼呢?三分天下而王之,就是自己稱王的意思!大家乾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誰也不吃掉誰,這樣大家反而都安全,天下也和平。

      雖然謀士蒯通一再勸說他及早獨立,但韓信只是個軍事天才,在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時,他卻表現出了猶豫不決。

      韓信說:我來到漢王這邊,漢王授我上將軍印,封我做三軍總司令,給我那麼多的人馬,讓我馳騁疆場建功立業,才有了我韓信的今天!何況漢王對我是這麼的好,甚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脫下自己的衣服給我穿,讓出自己的飯菜給我吃)。

     

      韓信認為如果自己背叛劉邦就會“背之不祥,雖死不易”,劉邦能夠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韓信穿,因此韓信感恩戴德,永誌不忘,不能背叛。韓信早年時捱過餓,捱過凍,遇到一個諸侯王,能把自己的衣服給他穿,把自己的飯給他吃,韓信的這份感激簡直是難以言表。

      但劉邦可一直不放心他,被呂后殺前其實就有人誣告韓信謀反,韓信還殺了鍾離眜以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最終還是被劉邦貶為了淮陰侯。此時,韓信才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從此對劉邦有了些怨恨。

  • 3 # 歪嘴說歷史

    莫須有吧,這個現在也不好說了

    但是韓信囂張跋扈不懂進退那是一定的

    張良退而修仙,蕭何自汙求安

    劉邦不知道他們是自保之策麼,劉邦也知道,只是大家需要這麼做而已

    你們做個樣子,不囂張跋扈拿我當皇帝看,那麼我也不動你們

    看看韓信,皇帝你帶十萬兵頂死了,老子我帶兵那是越多越好啊,多囂張

    劉邦從齊王到楚王到淮陰侯一路抹下來誰能說沒有打擊韓信傲氣的心思在裡面

    但是韓信還是一樣不知進退,結果栽到呂雉那個狠女人手上,死了也沒辦法

  • 4 # 那年今夕

    可能被軟禁貶為淮陰侯後想過造反。

    但之前應該是沒想過的!

    證據如下:

    一.在韓信收復齊地後,項羽派人勸說韓信兩不相幫,韓信拒絕了。甚至自己的謀士蒯通也認為保持中立是讓其利益最大化。

    在這種有絕對實力獨立的時機韓信都斷然跟著劉邦。

    二.韓信當上楚王后,劉邦由於擔心韓信造反,就假借巡視之名到雲夢澤,讓韓信覲見接待。韓信毫無防備前往。終被抓至長安軟禁,爵號也由王降為候。

    試想如果韓信有謀反之心,有那麼容易讓劉邦輕易抓起來嗎?可以參考彭越

  • 5 # 淺醉浮塵

    個人認為,韓信有過反劉邦取而代之的想法,只是沒有付諸行動而已。

    韓信是從貧苦底層出身,從小就吃盡人間各種酸甜苦辣。在亂世中能出類拔萃的,要麼有真才實學真本領,要麼有頭腦夠狠,而韓信,兩樣都有。因此韓信獲得劉邦三軍軍權後,心裡肯定有過類似的想法,只不過劉邦也不是吃素的,劉邦為達目的,連自己至親都毫不猶豫的拋棄,劉邦比韓信更狠。明白其中的韓信自然打消了這樣的念頭,為劉邦打天下,最後死於劉邦的猜疑。

  • 6 # 山川志德信松

    答案:從來沒有。

    分析:1.劉邦是韓信的英主。韓信走投無路,來到劉邦軍隊,不受重用。韓信溜走,蕭何月下追韓信,然後劉邦封壇拜將,韓信盟誓,誓死效忠劉邦。

    2.韓信沒有自立為王的資本。韓信孤身一人投靠劉邦,軍隊都是劉邦組織的,對韓信來說,只是聽韓信命令但是服從劉邦,韓信沒有自立為王的軍事威信。

    3.韓信知恩圖報。韓信封王后厚報洗衣服時贈飯的老婦人,同時也感恩蕭何月下追回勸說和劉邦的封壇拜將之恩。關於淮陰侯的詩是這麼反映的:鳥盡良弓勢必藏,千秋青史費評章。區區一飯猶圖報,爭肯為臣負漢王?!

    4.韓信沒有背叛劉邦之心。韓信沒有三分天下的主張,但是劉邦要除掉異姓諸侯王,所以對於呂后除掉韓信,劉邦沒有阻攔。

    5.韓信有缺點。韓信雖然是軍事天才,但是在政治能力、胸襟格局、用人治世、性格猶豫等方面存在缺點,與劉邦比,層次低,不敢也不能反!

  • 7 # 萬物盡世了於心

    個人觀點:韓信心裡有過反叛劉邦。

    劉邦項羽之間爭鬥,讓韓信成為了劉邦陣營得主幹先鋒,軍事能力的突出往往讓人忽略了他的政治判斷能力。韓信從小出生貧賤常常吃不飽,穿不暖!他的目標就是出人頭地,成就一番大事業。心理上要強,學習和實踐也自然格外突出!僅從識人方面他就覺得在劉邦手裡更容易發揮自己得才能。反之在項羽陣容裡就不會有發揮能力得機會。秦末初期項羽是繼陳勝吳廣之後最有力得反秦勢力,手下得力干將眾多,項羽又是實力出眾得武將,韓信這時歸入項羽陣營,幹得卻是帳前步卒,不能說項羽不識韓信真本事,只怪當時項羽手下從智囊團到領兵武將名將太多。以韓信得能力自然能看得出目前自身得現狀不可能得到重用,轉而逃走!恰逢劉邦謀士張良出外尋訪帥才。張良訪到韓信,並交與他一封舉薦書,要他去見劉邦。韓信到達褒中時被夏侯嬰引見給相國蕭何,得蕭何器重。蕭何向劉邦舉薦韓信,劉邦得知韓信出身微賤,不肯重用。蕭何多次向劉邦奏本,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劉邦不允,韓信見不得志,乘夜色出走,逼得蕭何月下追韓信之舉。

    韓信被蕭何勸回後拿出張良推薦信交於劉邦,劉邦才委以重任於大將軍,這一刻起韓信才發揮了自己出眾得軍事才華,成為未來抗擊項羽得主力將領。在韓信才華得以施展同時,自己卓越軍事指揮才能和帶兵能力讓他擁有了一定得威望,從“假齊王到真齊王”得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韓信要的不僅僅是兵權當個大將軍,更想得到與大將軍同等得封地!有封地,有兵,自然就可以稱霸一方做王。只是礙於劉邦的影響力和領導力,不能猖狂反而要更低調,在封為齊王時還同時封了“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在韓信得內心中就有了保障,自己累累軍功再外加這樣得封賞,讓他有了“不死之身”之後項羽陣營被完全消滅。在當時得環境下韓信得封地齊地自古就是富饒之地,自己又用有絕對得兵權,外加自己得軍事能力,假以時日讓自己發展再反叛劉邦是完全有基礎有實力得。韓信不單單從出人頭地到現在得一方諸侯,韓信自然會有更高得目標和追求。在那個亂世爭雄入主中原,實力為尊得時代,韓信稱霸天下得野心是有的。

  • 8 # 聖路易絲

    韓信只能說一流的軍事家,三流的政治家。其實韓信是反過劉邦的就是他降為淮陰侯時,他在失敗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恨沒有聽從謀士蒯(kuǎi)通的建議聚齊地謀反,實際上韓信最好的機會不是在齊地而是在楚地,在齊地時雖然士兵聽從韓信但本質上是聽命於漢王劉邦,即使聽從韓信但是在後勤保障方面可能沒有蕭何支援恐難以為繼,而當時天下苦戰久已渴望和平,而如果封為楚王時叛亂勝券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可以派出謀士聯合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起兵(二人並非劉邦老部下),一方面出騎兵奇襲長安。但是劉邦聽說韓信造反的訊息十分吃驚(假訊息),當時如不是用計,劉邦自知很難打敗韓信,而韓信削為淮陰侯時才對劉邦心灰意冷,但現在的韓信早已不是劉邦的對手,所以有了後來的聯合陳曦,但當時的韓信就在劉邦的眼皮底下,所以後來死在婦人之手也在意料之中。所以說韓信在被降為淮陰侯之前從來沒有想過造反,而之後和樊噲的對話帶來的心裡的落差感才讓這個心高氣傲的人想給自己一個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 9 # 滬漂林先生

    想過,但是為什麼後來又沒有反劉邦?首先,這就是劉邦的用人高明之處。能力強多了韓信自己也願意被劉邦所領導。

    其次,我為什麼說想過呢,因為在他的軍事生涯中,有一位遊士曾經也對韓信說過一次,韓信不以為然,壓根就沒有當回事,因為一次的見面,你忽然對我說這個,我韓信還會覺得奇怪。他攻打齊國的時候,齊國敗亡,作為齊國的新君王,他的軍師李左車曾三番五次對他說過也勸說過韓信,我想這個時候的韓信心裡面肯定是有考慮過的,想過這個問題的,只是因為韓信這個人自以為是,有點狂,情商低,被劉邦一點點好處就感動了,所以考慮呢還是考慮過的。

    最後就是蕭何在呂后的慫恿下,把韓信誆騙到長樂宮,這個時候的韓信在長樂宮大笑,道:李左車曾經對我說過,也曾經勸過我,要我自立,這樣就會形成一個鼎力之勢,如果我韓信偏向項羽,項羽就會得天下;如果偏向漢王,那麼漢王就會勝利,可惜啊,我後悔當初沒聽丞相李左車德勸言。

    由此可知:韓信當初是想過的。

  • 10 # 張燈結綵有道達

    就事論事的話,韓信在有條件有機會時候沒有反劉邦,而在機會已逝沒有勝算的情況下才反劉邦,所以最終落得一個被殺的下場。

  • 11 # 趣史雜談說

    如果說歷史上的韓信在心理上從來沒有反過劉邦,這也不現實。至少在慘遭呂后、蕭何設計殺害之前,他是絕對有反劉邦的心理的,只是到了這個時候,想反也反不了了。

    韓信的謀士蒯通是個明白人。他深知以韓信的軍事才能,已經處在了功高鎮主的被動位置,反劉邦確實存在著較高的風險,但是不反的話,似乎不好的結局已經可以看的到。蒯通向韓信說明自己意見的時候,正是佔據齊國有利地形,擁有強將精兵,是反劉邦最佳的時機。但是韓信雖然號稱是“兵仙”,善於作戰指揮,用兵如神。可以說是將帥之才,但絕不是統帥之才。這樣的機會他當然沒有把握住,否則的話歷史真的要改寫了。

    韓信知道:在反劉邦的這件事上,自己是不能反。

    我們從劉邦成長的軌跡來看,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政治家,特別是在馭人方面,他有著特別的本領。很顯然,劉邦對韓信一直是有所提防的。為了防止韓信擁兵自立,劉邦一直牢牢掌控著部隊的人事任命,不斷的安排曹參,灌嬰,傅寬等重要親信控制著韓信部隊的高層。韓信是半路出家投靠的劉邦,而這些人都是劉邦的生死兄弟,對劉邦是絕對效忠的。我相信韓信也是能夠清醒認識到這一現實的。

    在劉邦最窘迫的時候,韓信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劉邦先是在彭城遭受大敗,漢軍主力損失慘重,接著又在滎陽與項羽部隊形成對峙局面,部隊糧食匱乏,士氣低下,連續敗仗,孤立無援。而恰恰在這個時候,韓信不但沒有主動出兵援助,反而是要挾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而劉邦這個時候又顯示出他過人的馭人才能,說封什麼“假齊王”,要封就封真的。當然這個時候的韓信是沒有反劉邦心理的,如果真的定下決心要反劉邦,就算是封了個真齊王,也阻擋不了他反劉邦的步伐。從這件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劉邦和韓信之間的一個是政治上的成熟,一個是政治上的幼稚。和自己的老闆談條件,豈不是作繭自縛!從某種角度講,韓信根本就不是劉邦的對手。

  • 12 # 車輪浩蕩

    個人認為韓信並沒有真正想過反劉邦,從這幾點可以看出:

    1、韓信有多次機會殺劉邦而沒有動手。

    楚漢爭霸期間,劉邦多次被項羽戰敗,圍困等,都是韓信去救援。在韓信掌握軍權情況下,如果要弄死劉邦應該是有機會的,但是韓信並沒有動手,只是提了加官,封賞之類的要求,不像一個有謀反心裡的人的行為。

    2、韓信在舊部陳豨謀反時毫無預案,輕易就被呂后誘殺。

    韓信雖然對部將陳豨說過,如果他謀反,會助手一臂之力的,但是更多是被解除兵權後的牢騷話,實際並無行動。在陳豨真的謀反後,呂后很容易就將韓信騙到皇宮後斬殺,如果一個有謀反心裡的人是不會毫無準備的。

    綜上所述,有機會殺劉邦而不殺,在自己部將謀反時毫無準備,輕易被誘殺,怎麼看都不像是有謀反之心的人的行為。

  • 13 # 大馬哈魚12

    答,歷史上,韓信心裡有過反劉邦的遲疑,就是狡兔死獵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作為他這樣的大將軍,下場無非就是死,或者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躲起來。如果不想死,也不想解甲歸田的藏起來,就必須自立為王,三分天下,為此他給自己設計了一個代理齊王的頭銜,派心腹將請奏摺送給劉邦,說我管理的地方太大,需要王的頭銜,為此我覺得先代理一下,請您批示。劉邦看見奏摺就發火破口大罵,什麼代理齊王……,不過還沒有往下說,就被謀士給從旁邊踹一腳,幡然醒悟,說既然有這麼大的功勞,何必代理齊王就任命齊王好了,還等我批幹什麼這麼費事……。韓信的心腹在觀察細節決定成敗的地方,應該是疏漏了。結果讓韓信送了命在劉邦的手裡。其實我覺得,韓信作為大將軍可以,做一方諸侯恐怕不行。劉邦肯定收買了送信的人。並且有人在不斷監視韓信的一舉一動。歷史上劉邦沒有各行各業的人才是不能滿足統治一個國家的需要。

  • 14 # 揚帆遠航50211314

    韓信自古至今,成了讓人討論的一個焦點,要說韓信到底想不想反劉邦,這裡我可以給你一個準確的答案,韓信本質上是不想反劉邦的,因為韓信是一個懂民族大義的人,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是一個內心有全域性觀的人,是一個對歷史負責認的人,不管怎麼做他要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美名!自從韓信被封為大將軍那一刻起,他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幫助劉邦打出一片天下,無論何時都要忠心不二,曾為劉邦保全家底,韓信忍辱負重,抱著被懷疑被殺頭的風險,韓信都沒有聽別人的意見自立為王,可見韓信內心是何等的堅定,最後劉邦還是理解了韓信的一片苦心,所以後來劉邦才大膽的放開手腳讓韓信幹,這也顯示了劉邦對韓信已經非常的信任,並且鼓勵他讓他好好幹,這有加強了劉邦與韓信之間的感情,所以後來韓信一路下來打了前所未有的精彩戰役!最後該下一戰四面楚歌智滅項羽!為劉邦建立大漢掃除了所有障礙!在看後來韓信做的一切,報一飯之恩,寬恕曾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等一切都足以證明韓信的為人。劉邦登基以後,作為帝王為穩固江山,難免使用一點帝王之術,但是劉邦也沒有殺害韓信,至於韓信被一群女子處死,其主要原因,是韓信的性格有點自大,眼裡基本上看不上幾個人,都說最毒婦人心,所以才被心機太重的皇后賜死!所以韓信總體來說是贏在能力,輸在性格!所以給後人一個教訓就是,會做事主要還要會做人!

  • 15 # 梁一雜說

    韓信在古代史上有很高的歷史地位,被史學家高度評價,“漢初三傑”“國士無雙”都是給韓信的讚譽。韓信那麼厲害,他在為劉邦打工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反劉邦呢?

    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闆,有些人就是適合打工的,跟他想不想沒有關係,要說韓信從未想過反劉邦,那肯定是假的,誰沒有說氣話的時候?比如韓信被奪了兵權的時候,內心不會抱怨,不會想著“大不了反了他”的氣話?韓信封王,後降為淮陰侯,心中不氣憤?當然即使韓信遇到這些名節問題,內心肯定多少都會不平,多少都會說氣話,也可能會產生“反”劉邦的想法,但我相信,這都是臨時性的,從實質上來講,歷史上的韓信心裡面沒有真正想反劉邦。

    當年,韓信攻打齊國,龍且戰死之時,項羽就相當的恐慌,想利誘韓信連楚反漢,實現三足鼎立之勢,如果韓信有心成為一方之主,以韓信的軍事實力和控制區域,完全是可以實現,但韓信完全沒有反叛之心,反而更加堅定要跟著劉邦打天下,謝絕了項羽的美意。

    西漢雛形已成之時,齊人蒯通當時知道韓信手中的軍事實力依然可以左右天下大勢,更是借用面相術勸說韓信,說他有帝王之相,又以功高震主,名高天下等說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一度說動了韓信,但最終冷靜下來,韓信還是選擇相信劉邦,認為自己功勞大,劉邦還是會善待他,最多就是降級留用,不至於會被誅殺。

    所以,終其一生,韓信有實力反叛劉邦,但卻從未真正想過反叛劉邦,“國士無雙”的名號,不是白給的。

  • 16 # 華夏長河五千年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個人認為韓信是沒有想過要反劉邦的。

    首先,韓信知恩圖報,韓信只想建功立業,成就一番大業,從韓信滅齊之後,項羽派人遊說韓信連楚叛漢,而韓信卻說,跟隨項王多年不過是個執戟衛士,不得重用,而跟隨劉邦之後,官拜上將軍,統帥漢軍,對韓信的計策言聽計從,所以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所以,韓信從心裡認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由此可見韓信是不可能背叛劉邦的。

    其次,韓信只有打天下的才能,卻沒有坐天下的想法,要不齊人蒯通讓韓信自立為一方,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但韓信只是猶豫了一下,然後讓人求劉邦封自己做齊王,可見其還是認劉邦為主。更是在之後幫助劉邦設下十面埋伏幫助劉邦在垓下之戰中除掉項羽,一統天下。即使劉邦降其爵位,削其兵權,也只是順從,如果韓信有反叛想法就不會那麼輕易的交出兵權,更不會幫助劉邦除掉項羽!

    再次,韓信只是合格的軍事家,並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在他的心裡建功立業就應該得到高官厚祿,而不應該被懷疑,不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既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功高震主,更沒有及時功成身退,也沒有看見劉邦的猜忌,也沒有在意張良的提醒,所以,才最後落的身死婦人之手!

  • 17 # Nancy南曦

    肯定想過,但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所以92在韓信心裡恩情最大。

    4公元前203年,在楚漢相爭的過程當中,韓信的軍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接連攻下齊國七十二城,強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成為劉、項之外舉足輕重的第三種力量。 韓信認為如果自己背叛劉邦就會“背之不祥,雖死不易”,劉邦能夠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韓信穿,因此韓信感恩戴德,永誌不忘,不能背叛。韓信早年時捱過餓,捱過凍,遇到一個諸侯王,能把自己的衣服給他穿,把自己的飯給他吃,韓信的這份感激簡直是難以言表。

      但劉邦可一直不放心他,被呂后殺前其實就有人誣告韓信謀反,韓信還殺了鍾離眜以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最終還是被劉邦貶為了淮陰侯。此時,韓信才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從此對劉邦有了些怨恨。

  • 18 # 不求人的三腳貓

    史記不知大家看過沒有,韓信臨死前最後說的那句話是什麼,“悔不聽蒯通之言” 為何會這麼說,那就是後來他想明白了,蒯通說的是對的!如果蒯通說得不對,他臨死之前絕不會說那話,因為如果根本上就沒有謀反的機會,那還後悔什麼啊?由此可以看出,韓信之所以後悔,是因為他心裡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反劉邦。

    韓信最後的下場是被劉邦的婆娘呂后滅三族,後果嚴重不嚴重?謀反不成功最後的下場也不過如此,史書說得沒錯,韓信是為了感恩劉邦提攜和知遇之恩才沒有反,韓信被舊情所累,終於痛失良機。

    而韓信之所以不反,我想也是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吧。

    1、韓信的性格 他還是屬於忠義的一類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

    2、劉邦在用人上還是挺有能力的,他懂得拉攏下屬,這也許也是韓信不反的一大原因。

    3、中國的封建文化思想 忠是古代社會所提倡的,《詩經》說:“豈日無衣?與子同袍。”意思是: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和你共一件袍子。劉邦給了韓信飛黃騰達,韓信感恩戴德,報恩的思想也是不反一大原因。當年韓信潦倒時一個給他飯吃的老婦人尚且要報答,更何況劉邦。

  • 19 # 傲虎樓主

    司馬遷老爺子已經明確記載了,韓信造反,不僅在心裡,而且還付諸行動了。

    我們從劉邦殺韓信的過程來說韓信的謀反,劉邦殺韓信分了三步。

    第一步,降權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項羽死了之後,手下分崩離析,鍾離昧逃到了項羽那裡。偏偏韓信剛到封地,可能也是為了安全著想,剛來這個地方,出門多帶了些保鏢。不曾想,被人告發了,說韓信要謀反。不管這個事真假,反正劉邦願意相信這個事是真的。

    劉邦二話不說,就像出兵討伐,結果沒人敢去。陳平分析了一下,以現在的兵力和楚地的兵力相比,數量上佔優勢,質量上不行。將領更不行了,放眼全國,能趕上韓信能力一半的人,手指頭都能數過來。陳平想了個辦法,偽遊雲夢澤,試探一下韓信。

    韓信聽說這個訊息後,內心也害怕,雖然自己軍事能力強,但是政治能力太差。這一想,可憐了鍾離昧,韓信拿著鍾離昧的頭去見劉邦。劉邦也沒客氣,押上韓信回來了,降為淮陰侯。

    第二步,奪權

    將楚地進行了分割,一部分給了自己哥哥的親信賈為荊王,另一部分分給了自己的弟弟為楚王。而且最重要的地方,齊國,這可是能夠爭奪天下之地,再過400年,曹操就是靠著山東兵開始了逐鹿天下的征程。這個地方可不能有閃失,分給了自己的親兒子劉肥,就是後來喝毒酒被劉盈搶過來的那個。這一下子,天下的重要兵權都掌握在了劉邦的手裡。剩下的兵權,只剩下了彭越和英布,但是這兩個人根本不是劉邦的對手。

    第三步,陰殺

    陳豨原來是韓信的部屬,因為跟隨劉邦平叛韓王信有功,以相國的身份暫時負責東北方向的邊防。但陳豨這個人為人比較忠厚,對誰都很好,招賢納士的,回老家的時候,排場也大了點。周昌就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劉邦,劉邦對周昌是非常信任的,不是周昌能力有多大,因為他哥周苛,這可是給劉邦立過大功的人,在成皋之戰的時候,被項羽活禽,死不投降,結果讓項羽給蒸了。劉邦一聽這還了得,立馬發兵,親自平叛。陳豨一看這架勢,不反也不成了。劉邦征伐的時候,讓韓信跟著,韓信稱病不去,還準備和陳豨裡應外合,準備殺掉呂后和太子,取得首都的控制權。

    “弟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

    偏偏命運不濟啊,有個隨從得罪了韓信,韓信準備殺掉他。這個隨從還有個弟弟,偏偏聽說韓信這個訊息了,告訴了呂后。呂后找來蕭何想辦法,蕭何遂說陳豨已經死了,昭群臣慶賀,把韓信騙到了呂后的後宮,讓宮女給殺死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臨死的時候還發出了感嘆。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所以說,跟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卻沒有反心。但是隨著實力的發展,沛縣派逐漸壯大,遂生謀反之心,並付諸行動,可惜韓信是軍事家,不是陰謀家,終被夷滅宗族。

  • 20 # 漢文化競華居士

    秦漢時期,漢王劉邦五次褫奪韓信權力和兵馬,韓信不僅沒有反叛還數次救助危機中的劉邦,最終幫助劉邦消除了最大的對手項羽,把劉邦推上皇帝的寶座。很明顯,漢高祖劉邦的長期戰略目標是,先聯合各路諸侯剿滅項羽這個最大的對手,然後再從大到小,逐個栽贓剪除各地異姓諸侯王,他最後也明明白白的號令百官殺白馬立誓,不是他姓劉的後代,絕不能封王。韓信有重罪,那就是功高震主,天下已經沒有對手了,剩下的異姓諸侯劉邦自己都能解決。

    劉邦五奪韓信

    第一次:韓信分兵之後先在京、索之間擊敗楚軍,又平定魏國代國之後,軍威大振,劉邦被項羽圍困,立刻派人收去韓信大部分主力部隊,並且命令韓信重整旗鼓,進軍趙國。此刻實際已經給韓信敲響了警鐘。這分明是韓信立了大功,受到劉邦忌憚,給他來了一出釜底抽薪。第二次:韓信用剛剛聚攏未加訓練的三萬新兵,背水一戰大破二十萬趙國精兵,滅了趙國立刻派使者勸降了燕國,收編而來的軍隊分出一部分派去支援劉邦,然而劉邦成皋大敗之後,突然闖入韓信帥營,收走兵符印信,帶走主力精兵,命令韓信帶著殘餘兵馬拿下齊國,這不是驅羊入虎口嗎?第三次:韓信在垓下之戰給項羽安排了十面埋伏,又用四面楚歌惑亂軍心,項羽兵敗身死之後,劉邦馬上解除韓信兵權和齊王王位,把他遷徙到楚國,做了個有名無實的楚王。第四次:偽裝遊覽雲夢澤,栽贓嫁禍韓信謀反,褫奪楚王爵位,軟禁韓信並貶低為淮陰侯。如果真有確鑿證據證明韓信謀反,怎麼可能不殺了他?還給他侯爵幹什麼?第五次:軟禁韓信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安撫剪除掉韓信舊部下,然後再一次誣告他謀反,由呂后和蕭何出面,把韓信騙到長樂宮鍾室斬殺。韓信一直被軟禁看管,在自己家都被人時刻監視著還怎麼謀反?他想謀反也得有兵有將才能謀反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人生中越來越相信的一句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