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悠客冠群
-
22 # 惟生
所謂“意在筆先”是說我們在創作書法作品的時候,面對一張白紙,我們要在上面寫什麼內容,用什麼書體去寫,行列怎麼安排,墨的乾溼濃淡如何表現等,提前要設計好章法佈局,做到有的放矢和成竹在胸。
而“筆先意後”是說我們在寫字或創作書法作品的時候,不帶思維不帶想法去寫字,我實在想不出來這樣是否能夠做得到。
我們總是先有想法而後才有行動,想法越成熟,行動產生的結果會更好。行動在前想法在後就成了下意識的動作,這應算是個偽命題。
-
23 # 潤玉程收藏推薦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長河中最璀璨的明珠。
我來說一下書法中的意,書法明確把“意”作為創作最高目標。所謂意是先哲書法家在那漫長的創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審美意識,是那“落筆有意”、“落墨有意”時能恰到好處,是一種不似之似的形象,亦是一種簡逸超脫的意趣,體現了一種文人學者的修養和性情,可以說也是一種深微玄妙的現象。藝術家所從事的藝術創作,就是要表達個人主觀的意向,抒發個人獨到的性情,所謂“意在筆先”,即是要為抒發性情而去考慮選擇合適的表達形式。
說一下筆意,筆意”就是透過用筆結字的變化,來表現出的心態的變化。我認為書法家在書寫書法作品之前,其藝術思想潛意識裡在心中已醞釀成熟,筆在手上,字在心中,下筆如有神助,直抒胸臆,一氣呵成。藝術才能達到最自然流露,留下千古藝術篇章。所以意在筆先“強調的是思想在先,與“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說一下“意先筆後”,是近代一個書法家提出來的,被書家所接受,並積極實踐。我個人認為,意在筆後,就是你的書法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意境 ,筆墨法度,藝術狀態和趣味。也是藝術成就。有了意在筆後,就有了王羲之的優雅、從容的書法瑰寶,有了米芾“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沉著痛快的表現,有了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盡情恣意的揮灑。所以說“意在筆後”就是書法藝術的最終體現。
-
24 # 郭鎮之
孫過庭在《書譜》裡已經否定了所謂的意在筆先的書法創作模式是書寫最佳狀態,而是說“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才是最高境界。事實上,意在筆先的狀態是一種設計狀態或複製模式,即把頭腦中已有的模本樣子描摹重現,這與書法追求的原創不可複製、精彩絕倫唯一性之間,是有一定差距的。那麼,相對地,意在筆後,應該是指作書時進入了自然抒發的狀態,瞬間凝聚,妙則妙矣,敗則敗矣,無所悔改。當然,意在筆後絕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至道無為,它比意在筆先的狀態更趨於臻善,更加要求功夫不但在書裡頭,甚至還要在外頭,是書作者所有功夫的總成輸出和體現。
-
25 # 範雲峰
謝謝邀請!就這個話題,意在筆先,我的理解是,在動筆之前,你所考慮的所思考的一些東西,要有胸成竹,要表現自己的某種思考的東西和意思,宋代陳思曾說:“筆者心也,墨者手也,書者意也”。這句話對筆、心、意內涵解釋。實際上這都是對初學寫字和初學書法者來說的,從結體,到字法,佈局,章法,可能都要在動筆之前去考慮的,充分刻意表達在動筆之前所準備的、所思考的意思。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就書法創作的意在筆先之說,是對藝術創作的一種描述,是有的放矢的要求,表達的是經過訓練和積累,能夠構思在前,胸有成竹,創作處於可控為主的總體狀態。簡而言之,就是不信筆,不隨意,胸中有基本定式在進行創作的狀態。
意在筆後第一次聽到,從哲學角度是隨機性的結果。從書法藝術創作的角度是修正與總結。當然,如兵家所言,正合奇勝。書法的基本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隨機性是藝術的修飾。學習階段起到糾偏扶正的作用,創作階段則往往有錦上添花,可能具有爛漫天成的價值。
意在筆先,經營者,專業者常有之;意在筆後,學習者,散懷抱者常有之。交替理解,互為進步才是書法進步的王道。
這是我粗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