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家庭教育指導師飛飛

    這位家長朋友,首先我們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性

    1,青春期的孩子,正常的抑鬱期,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現兩個極端:盲目自信,盲目自卑。

    2,青春期的孩子喜歡標新立異,追求新鮮的事物。這主要是在平常中缺乏廣泛的愛好,在小學階段沒有發現並沒有培養孩子的天分。

    3,親子關係比較惡劣,溝通不及時,沒人疏導心裡的小秘密。如果雙方親子關係比較惡劣,孩子關閉了與家長溝通的渠道。

    4,孩子更加註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由於長期生活中從父母那裡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和價值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害怕自己“出醜”

    5,青春期的孩子處於第二個探索期,內心一直很糾結,很多事情想不明白,又不問家長,所以看起來很抑鬱,不愛和陌生人打交道。

    家長需要怎麼做?家長要接納,允許孩子的“抑鬱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儘量與家長產生連結,一起參加,這樣溝通的話題就會增多;帶孩子出去旅遊,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旅遊有“技巧”,內容過多,在這裡不闡述。與孩子做朋友,從含蓄的溝通方式【寫紙條、發微信、留言等】,在過度到語言表達,最好搭配行為表達【摸孩子頭、拍肩膀等】。

  • 22 # 始終142942699

    首先,內向寡言跟青春期之間,沒有必然聯絡。

    如果我們自己從小到大,一直以來,都喜歡跟父母長輩聊天,願意跟父母長輩交流,那孩子就也會喜歡跟我們說話、願意跟我們交流。

    想讓孩子開朗開口,應先從自己改………什麼時候自己喜歡跟父母長輩交流,什麼時候孩子才會也喜歡跟我們交流。

  • 23 # 布衣學堂

    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叛逆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對什麼都不再輕易盲從或依附,喜歡仰望星空,嚮往自主獨立的自由空間。而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都是希望他們能夠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這樣一個矛盾體就產生了。

    青春期被家庭“迫害”的孩子,由於長期受到壓迫,犯罪率和自殺率相當高。除此之外,這些受害者還發展出自虐、自殘、自貶、自卑等性格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使用他們的特殊語言體系,家長可能讀不懂,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亦師亦友”,孩子有什麼想法都是正常的,先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然後再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成為孩子的導師,讓孩子信賴父母,不能對孩子的想法發生呵斥扼殺孩子的想法。

    我們作為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應更加註重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性、親和力和寬容度,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孩子博弈,以體驗取代灌輸,以說服代替壓制,以對話替代說教,成為對話型、開放型的家長。

    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交流要注重平等、親和,讓孩子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依賴的好朋友,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家長都是希望他們能夠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這樣一個矛盾體就產生了。

  • 24 # 快樂庭院

    認真閱讀問題,重點有三個內容:

    內向、和父母沒話說、希望她活潑開朗。

    針對這三個內容,我結合家庭教育的內容來回答這個問題。

    性格的優劣:

    前幾天聽了一個講座,講到性格的色彩,紅黃藍綠,性格的四種顏色,對應性格的內向和外向、感性和理性說:

    由圖中可以看出,每一種色彩的性格都有優點和缺點,也就是說沒有完美的性格。

    其實一種性格的優點和不足組合在一起才成了一人的完整性格。比如活潑開朗的紅色,很可能是人見人愛的開心果,可是如果面對一個需要安靜的事情,或者正上課的時候,大家都在安靜地聽課,可是她忍不住自己心中的激情就和同學開聊了,如果經常 這樣,是不是家長就開始希望孩子變得安靜穩住了呢?

    很有可能。就如題主希望自己內向的孩子活潑開朗一樣。

    希望歸希望,能否變現實呢?

    我看是太過於理想。

    一個人的性格是符合他個人的成長的,不是家長希望就能改變的。但是家長如果用心可以影響到孩子,使其發揮性格中的優勢,為人處事 變得通達些。

    內向不見得不善於交流。

    內向往往和不善於交流相關聯,其實性格內向的人不見得不善於交流,部分人不善於交流,還有部分人只是他不喜歡說廢話而已。

    我身邊有多個內向性格的朋友,和他們聊起天來感覺很是愉快,可是在人多的地方,他們一般 都喜歡沉默,但是他們要表達起來也能和大家融洽地溝通。

    題主說到青春期孩子和父母沒有話說,這和孩子的性格沒有多大關係,而是和青春期親子關係相處有很大關係,同時還和父母所營造的環境氛圍有干係。

    孩子也許只是不願意和父母聊天而已,因為沒有可聊的話題。

    孩子青春期,父母要找更為廣泛的話題。

    在孩子青春期時,家長不能總是張開閉口都是孩子的學習和成績,這學習和成績已經說到十幾年了,孩子已經厭煩了,需要新的話題。

    綜上所述,家長要把內向的孩子變得活潑開朗,看來只能是一個美好的理想,儘管這個理想不能變現實,但是家長可以從自己身上找突破口,促使孩子願意和父母越來越願意聊天。這裡就要糾正一下題主問題的說法:

    青春期的孩子內向,和父母沒有話說,家長要想辦法改變自己,營造更多的親子交流機會!

  • 25 # 邁克大山

    你知道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你也看出了孩子變得內向,不善交流,和父母沒話說。恭喜你是一個比較明智的家長,孩子的行為也只是一個青春期學生的正常表現,你們並沒有鬧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對青春期的孩子如何管?如何教?

    我認為首先是孩子自已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必須適應孩子的這個變化,這個要求。其次是孩子獨立意識增強了,對家長婆婆媽媽的說教感到煩了,父母應該開始蹲下身來和孩子平等交流。第三是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了。基於上述認識,父母如能做到以下三點,你的孩子才可能會逐步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一是不以家長以親人。孩子進入青春期,出現一些看似不正常行為才屬於正常的表現,父母切不可覺得如臨大敵,突然對孩子當頭一棒。而應該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全面瞭解,關心愛護,正確引導,循循善誘。用愛心去溫暖,用親情去溝通,用道理來開導才可能入腦入心,才可能讓孩子對你不反感,並願意和父母交流。

    二是不以老師以朋友。在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的漫長過程中,很多家長都養成了檢查作業,翻閱試卷,訓斥體罰的老師作風。一些孩子進入青春後是最反對父母尋問學習,尋問考試的。父母應該體諒孩子的這些變化,尊重孩子的想法,避開敏感話題,與孩子和朋友一樣交流,小事要放開,原則問題柔性堅持,慢慢說服。

    三是不以警察以知已。青春期的孩子多有愛慕之心,早戀也不足為奇。當父母的千萬不要檢查孩子的個人空間或私人信件,不要主動挑明孩子內心的小秘密,而要在關心孩子的成長中,盡力做孩子的好朋友,小知己,指導孩子尊重同學,保護自己,珍惜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否來幾個搞笑的梗或者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