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f夢飛翔f
-
22 # 真語者
週週瑜和國家,一個統帥,一個謀士,定位定不相同;三國演義,文治武功,統帥的歷史地位更為顯著,對歷史的推動作用和在重大事件的關鍵作用來說,周瑜更顯重要!
-
23 # 廿四夜行者
兩個能力不一樣,論謀略奉孝強,論帶兵公瑾強。如果兩位活的夠長,郭奉孝大面積會成為幾朝老臣,周公瑾恐怕會被功高震主的光環害死。
-
24 # 觀察號
綜合起來講,周瑜是將軍,是司令,郭嘉是參謀。
統兵周瑜強,玩計謀郭嘉強。
但我覺得論綜合實力,還是周瑜強。
很簡單,因為郭嘉和周瑜根本就不是同一等級的選手。
這麼說吧,以漢初三傑比較,周瑜更像是韓信,他是一個帶兵打仗的人物,自己統領軍隊。
郭嘉更像張良,他是純謀士,也就是說他只負責出主意,他的主意需要主公也就是曹操的採納,需要下邊將領的實行。
如果說周瑜是元帥,那麼郭嘉最多隻能算是一個參謀長。
比如以赤壁之戰為例,曹操的對手是誰,是周瑜,換言之周瑜的對手也是曹操,而非當時曹操手下眾多的某某謀士,因為單以謀士而言,在沒有得到自己領兵和指揮戰鬥的權力前,和這樣的獨自統兵獨當一面的大將,在軍略上是缺乏可比性的。
要知道,作為謀士,習慣性的是要劍走偏鋒,因為畢竟能作為你的主公,很多一般人能想到的他同樣都想到了,你要想他想不到的,也就是行險,出奇制勝,不用掌握全域性,只要把握一點就行了。
而作為周瑜這樣的統兵大將必須完全掌控全域性,同樣參考手下的意見,赤壁之戰黃蓋獻苦肉計,也就是說周瑜實際上是權衡手下意見根據全域性作出判斷的等級了。
而郭嘉還是出主意的等級,這當然沒得比,郭嘉完敗。至少歷史上郭嘉沒有周瑜獨自統領大軍這樣的機會。
所以郭嘉應該和賈詡這樣的謀士比,而周瑜的對手應該是諸葛亮、司馬懿這樣能自己領兵的人,雖然一般把郭嘉、諸葛亮、周瑜統稱為謀士,但實際上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
《三國演義》中孫權帳下的“周瑜”和曹操帳下的“郭嘉”,兩人雖服務的主子不同,可在讀者的印象中,他兩的人物形象都得到了讀者的認可和肯定。
這道題尋求回答他兩誰的能力更勝一籌?我們從幾個方面來作參考。
☆周瑜
周瑜,安徽廬江人,當年遇孫策,結為昆仲,孫策另將姨妹“小喬”許給周瑜,使兩人以姨夫的關係更進一層,在孫策白手起家時,周瑜為其輔佐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後孫策不幸故去,周瑜繼續效力於孫權。
周瑜在為孫氏家族基業的發展中,盡心盡力,可謂是“東吳”核心的最高智囊決策者。
赤壁之戰中,周瑜以“主戰派”的立場,讓東吳大振雄威;也就在赤壁之戰中,周瑜被諸葛亮給忽悠了。
本來在這次大戰中,東吳出兵出力,卻給“苟延殘喘”的劉備集團有了生存發展的機會,諸葛亮僅憑三寸不爛之舌,有著“漁翁得利”的收穫,他們不思感激東吳,還多次戲耍東吳,暗中奚落周瑜,藉著“荊州”不還。
綜觀周瑜的軍事天才,有大將風度,敢於破釜沉舟,其弱點是缺少了對第三者的防範之心,讓別人以逸待勞的鑽了空子;再者周瑜個人性格上不具備男子漢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缺乏衡量利弊的得失,讓諸葛亮步步打擊軟脅,可惜於三十六歲之年夭壽。
☆郭嘉
郭嘉,穎川人,在曹操招募兵馬之際,是同鄉荀彧推薦給曹操的。
郭嘉進人曹操集團為人低調,決不以顯論個人之才來打壓同僚荀彧,以至於曹操既愛郭嘉又欣賞荀彧。
郭嘉的才華顯露主要是在官渡之戰之始階段,時曹操與袁紹兵力相比是兵微將寡,且糧草不足。
此時的曹操是在夾縫中求發展,劉備集團、劉表集團、袁術集團仍是心頭大患,曹操此次與袁紹作戰,稍有差遲,將功弓一簣,弄的不好,不但後來沒有了作戰能力,甚至連生存的希望都渺茫。但曹操又不願放棄這難得的作戰機會,一旦戰勝袁紹獲勝,則北方平定,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曹操才有力量和資本去對付孫劉集團。
在這節骨眼上,郭嘉站出來分析出雙方《十勝十敗論》,給曹操要與袁紹決戰增添了把握性的決心。
有人認為這是郭嘉以“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這“十勝”論來取悅曹操,不管怎麼說,在參與決策這樣的大戰役,郭嘉是有一定的功勞的,更關係到曹操集團後來的發展。
郭嘉的再一次影響力是官渡之戰後,袁紹之子袁譚、袁尚逃往遼東公孫瓚。時曹操已提兵窮追到列城、易州一帶,早己人困馬乏,且軍隊中有疾病流行。時郭嘉因水土不服,不能隨軍,臨終前還留下妙計,使曹操以逸待勞,兵不血刃就獲得了二袁首級。假若曹操興兵直指遼東,公孫瓚與二袁合而為一,面對曹操的又不知是怎樣的結局?
綜觀周瑜,郭嘉二位的人品,他兩對上層領導都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在軍師之才上,應當各有特長,各有建樹。
周瑜是輸在全盤付出上,郭嘉是贏在沉穩度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