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福歌
-
2 # 文心竹葉
“筆隨意轉”是書法家的自身能力,所能達到的終極目標。所費時間長短,得看自身天分。我以為最低也需三年。長者無限。習書者必具三點“通人為師,自身天分,和勤奮”。“筆隨意轉”是自身對結構用筆的完全詮釋。
-
3 # 書畫博覽
這個要看只自己的悟性、境界和學識!
好多人寫了一輩子也達不到這種境界,是因為文化達不到!王羲之,蘇東坡,黃庭堅等等書法家不光是書法家更多還是大文豪!
所以,要“意隨筆走,筆隨意轉”不光要有堅實的功底,更多的要有文化修養!
目前,絕大多數書法家作品品味、境界不高,主要是缺少文化修養!
-
4 # 西廨七叔
【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關於“意隨筆走,筆隨意轉”或許說境界不夠準確。這句話講的是在書法創作中能用筆墨表現出自己的創意,這其中有兩個關鍵:一是筆是否能達意,這是指控筆能力,而第二層意思是創意是否能順勢,這裡的勢指的是筆勢。熟練的控筆和好的創意才能稱得上境界或者上乘的境界。
《書譜》中有句話,叫“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從孫過庭的觀點來看,這樣的“意隨筆走,筆隨意轉”卻並不能創作出好的書法作品,甚至是一種錯誤。
從控筆能力來說,認真練習三年應該可以達到比較熟練地控筆。而好的書法創意,卻很有可能窮其一生也未必能有滿意的效果。
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必須勤學苦練。書無百日功,只有堅持,才有可能達到人書俱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歷代書家中,“意隨筆走,筆隨意轉”而達到上乘境界米芾和王鐸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米芾《中秋登海岱樓詩作》
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
-
5 # 翊墨軒
書法的精髓在於起承轉合之間,一個扁平化的字型變得生動,運筆之勢在於塑造其血肉,運筆者心隨意走筆繞意遊,達到看破書法之境的玄妙層次。
學書法是一個感知的過程,書法亦有道,在其中蘊勢。“意隨筆走,筆隨意轉”是書法的上乘境界。
蘇子美嘗言:明窗淨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然能得此樂者甚稀,其不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餘晚知此趣,恨字型不工,不能到古人佳處,若以為樂,則自是有餘。
寫字是一件動靜結合的事情,故而在靜中揮墨,就是人生一大美事,而能欣賞並且體會到這種樂趣的人又有幾個呢?
學書法,不是要讓你覺得學書法練字是一件苦行功,它是有樂趣在裡面的。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提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雖然在書法練習過程中起步是對於一筆一劃的鋒度,勾折有著一定的要求和規則,但是人不能被規矩所定死,書寫提筆時當一鼓作氣,但在行筆時最忌再而衰,三而竭,那麼字型到最後就變成了不死不活,無精氣神,寫出來也是會讓人大失所望的敗筆。
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佈置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變態貴形不貴苦,苦生怒,怒生怪;貴形不貴作,作入畫,畫入俗:皆字病也。
書法作品好壞的欣賞標準其一就是骨架以及格調,字型的佈局可以看出整體的格調,而細觀每一個字又能看出字型的骨血以及筋與皮,是否粘而不連,是否流暢,下筆不要猶豫,這就是筆順,是書法寫作的一大要點。學書法字由心生,心中是否有溝壑和城府,在書法中可見一斑。
可以說書法也是極其矛盾的一門藝術,你不能隨便去寫,一筆一劃皆有形,你要有規範,但同時又不用完全循規蹈矩,這裡我們說的是達到一定境界之後可以融合自己對於這個字體表現形式的感悟,再體現於自己書寫的作品當中,這樣才算成功了一半。
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國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對於書法的精髓,往往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將永不停止。書法是將生命賦予了字型本身,讓這種墨韻文化得以繼存下去。
-
6 # 國粹傳人
“意隨筆走,筆隨意轉”是針對草書而言的。要達到這一步,非幾年之功,是一輩子勤練不輟方能達到之事。古往今來,能達到這一步的當首推張旭。
-
7 # 文心拙石
拿“三大行書”來說都是草稿,所以書寫時反而能夠意隨筆走,筆隨意轉,就是你的筆能夠隨你的心意在流轉在流動。要把書法寫最好,必須達到筆隨意轉的層次,才能“我手寫我心”才能將心情流露在筆尖之上,心中有神,下筆有鬼,往往有意為之,反而寫不出精品。技術因人而異,只要耐心堅持都能達到,有時候有了技術,也不一定是藝術。就像現在博眼球的書法家,就是鬼畫符糟蹋藝術。
-
8 # 客家鄉音
據我的經驗,要達到這境界,有天份的人十年可以,沒天份靠蠻幹的人到死都還是門外漢。記得有一古傳家訓,告戒子孫不要花時間去學這不可靠的書法,把字寫端正即可。把精力放在短時間有成效的一技之長就可謀生。
現在的年輕人總想一步登天,夢想成為書法家。現實是學書法的人賣不到錢,不學書法的人賺到盆滿缽滿(靠名聲地位代字)。
人生苦短,如何安排好人生幾十年,必需三思。正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世上沒有後悔藥。
-
9 # 錢禮博書藝院
達到“意隨筆走,筆隨意轉”的時間取決於個人的書法基礎、專注程度、興趣和天賦,因人而異。有的書法研習者因基礎較好、勤奮專注、興趣濃厚且天賦較好,在較短時間內即達到“意隨筆走,筆隨意轉”之藝術境界。反之,如果基礎差而又漫不經心、興趣不濃、天賦差的研習者修練一生都效果甚微。
-
10 # 鳳誼1
道法自然,同樣書法也講究自然流暢,忌做作。"意隨筆走,筆隨意轉"是指字寫到十分熟練的程度,勿需佈置即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至於需要幾年能達到,這要看你下的功夫如何。總之,要想寫好毛筆字興趣勤奮悟性三者缺一不可。
-
11 # 小胡愛寫字
練習書法要達到上乘境界,誰也不能說練多少年就可以達到,和個人的天賦,悟性,勤奮,方法都有關係,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科學家一樣,同理也不是每個人能成書法家。但是,我們要有自信心,勤學苦練,一步一步達到上乘境界。學古人書論,讀帖,臨池,感悟古人的筆法,然後才能出帖。宋曹有云“學書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轉腕,手能轉筆。大要執筆欲緊,運筆欲活,手不主運而以腕運,腕不主運而以心運。右軍曰:‘意在筆先。’此法言也。古人下筆有由,從不虛發;今人好溺偏固,任筆為體,恣意揮運。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顧顛錯,究於古人妙境,茫無體認,又安望其升晉魏之堂乎!”
-
12 # 杉石
要達到“意隨筆走,筆隨意轉”的境界需要多久?這要看學書者的勤奮與刻苦程度,還有藝術天賦來定,或許十年八載,或許要終其一生。
“意隨筆走,筆隨意轉”這幾個字頗為瀟灑寫意,有一種人筆合一的意味。
我們知道書者的情感反映到紙上要靠筆來表達,那筆是怎麼表達呢?
筆靠線條的輕重緩急,靠字勢的欹側俯仰,姿態氣質,靠墨色的濃淡變化來表達書寫者的情感意境。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不像繪畫那樣可以很具體的表達人或事物,它很抽象。
書法家要想將個人感情傾注到紙上呈現給欣賞者,只能透過那些抽象的線條和略顯單調的黑白色來實現,要將感情色彩賦予到那些枯燥的文字中,這是個難度很大的技術活,需要有很熟練的技法才行。
書法家透過對筆的良好控制,用筆將想表達的情感意境呈現出來,喜怒衰樂皆發現於筆端: 或激情如張旭《古詩四帖》、或感傷如蘇東坡《寒食帖》、或閒情逸致如王羲之《蘭亭序》,或悲痛憤怒如顏真卿《祭侄文稿》。
蘇軾《寒食帖》書法家在書寫時意隨筆走,筆隨意轉,滿腔的情感皆頃注在筆端。那一刻,書為筆者之心畫,字為意境所表達。
此境界遠非三年五載就可達到,它需要熟練的書法技巧,和對筆性的良好掌握,綜合的文化素養,還有深厚的書法功力相匹配才可。
王羲之《蘭亭序》而上面提到的幾位書法名家都是終生與筆墨相伴,視書法藝術如生命,無一日不勤學苦練才達到那樣的境界。
而且他們還都是飽學之人,除了書法,在其它方面,如詩詞文章文化素質等方面俱為上佳之人。
以上幾種要求條件,哪一條都需不斷學習積累,都需刻苦磨鍊才會慢慢提高,哪一條都需要大量時間才可做到。
顏真卿《祭侄文稿》所以,“意隨筆走,筆隨意轉”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遠非幾日之功就行,急不得。
-
13 # 王富強001
有些人寫一輩子也達不到,不是光練字就有用的,要增強文化素養,學古人書論,讀帖,臨池,感悟古人的筆法,然後才能出帖。宋曹有云“學書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轉腕,手能轉筆。大要執筆欲緊,運筆欲活,手不主運而以腕運,腕不主運而以心運。右軍曰:‘意在筆先。’此法言也。古人下筆有由,從不虛發;今人好溺偏固,任筆為體,恣意揮運。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顧顛錯,究於古人妙境,茫無體認,又安望其升晉魏之堂乎!”
-
14 # 大悔憶智周
也就是心手雙暢的境界吧?
要達到這個境界,我贊成一些回答,十年、八年,甚至有可能要付出一輩子的努力。
首先,筆法的掌握需要日日臨池——即使書聖、草聖、顏柳歐趙、蘇黃米蔡。
掌握筆法,才談得上抒發情感,表情達意,從心所欲不逾矩,想到感覺到就能表現出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其次,對於書法、筆法有了新的領悟,所謂心手雙暢又得有一個改變融合的過程,顏真卿的早期作品和後期作品相比,一眼可以看出審美和用筆都有很大的變化,後者似乎更加成熟,但又不能取代前者,這裡面缺乏長期實踐練習的人是很難領悟的。
藝術,悟性很重要,但書法是最最不能用悟性代替實踐練習的,儘管很多詩人童年少年的作品就很不錯,書法卻非長期練習不可。
-
15 # 博愛書屋
意隨筆走,筆隨意轉。實際上也就是書法術語:意在筆先
如書友所言,這種意隨筆走,筆隨意轉的境界,要幾年才能達到?怎樣才算達到這種境界?
意在筆先,語出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之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意在筆先是書法創作中的一條重要的理念強調的是在創作之前,心中要先有立意和構思雖然這是一種創作的常規觀念,但是要達到這種境界卻非常不容易。
所謂“意在筆先,趣在法外”就是這個道理
意隨筆走,比隨意轉。也常常被人們認作是書寫的速度與結字的熟練程度。
這種狹義的理解其實也不無道理。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拳擊比賽,看見對手出拳臨場去想破解的辦法已經來不及了,就是說,這種破解的方法已經上升為本能的反應才能從容應戰。
我們搞書法創作,在書寫前都要進行一番醞釀,章法佈局等等方面進行籌劃,而我們來看一下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作者這種生活中的信件和手稿不加任何修飾與做作。這就是作者書法水平的完美體現,意在筆先的最好例證。至於說幾年才能達到這種境界,那就要看書者的個人修為了。
-
16 # 城市中的二狗子
“意隨筆走,筆隨意轉”這句話主要是意思還是形容一個書法人對筆的控制能力,俗稱控筆能力。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咱們不妨先捋一捋學習書法的一些常識。
對於很多書法初學者,會經常問這樣的一些問題:什麼時候我才能達到得心應手的地步?我什麼時候才能脫貼?我什麼時候才能創作?等等一些急於求成的問題,就是很想快速的把自己的書寫能力達到一定的高度。但是,稍微瞭解書法的人都知道,學習書法是個漫長而又孤獨的過程,這個過程很枯燥、很乏味,很多初學者就是堅持不了這個艱苦的過程而半途而廢。
書法的學習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書法專業知識和專業理論都是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積累,才能慢慢的讓自己的作品得到提升,水平慢慢的提高,另外除了書法專業知識意外,我們的社會經驗和我們的文化素養也決定我們書法之路能走多遠、能上升到那個臺階,很多人覺得書法學習就是簡單的把毛筆字寫好就行,殊不知書法和我們自身的文化修養等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學習書法絕不是一個月兩個月或者一年兩年能完成的事情。
另外,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最好都不要急於求成,當我們的功夫到那個階段的時候,不用著急,手上的功夫自然會有了,如果功夫不到,就是擊破腦袋,也是達不到效果的,書法的學習其實最忌諱的就是殺雞取卵、急於求成,所以,我們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去慢慢的積累,慢慢的提高,書法的學習之路只有過程,沒有終點。
-
17 # 春雨書齋
後面一句"筆隨意行",說的意識決定行動,這是常識和規律。王羲之說 : “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王維說:“凡畫山水,意在筆先。”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意隨筆走",應該是在發現行筆的結果未能達到意想目標之後,對筆法、結體、奇側、疾速、大小、疏密、虛實、開合、墨法、映帶等作出的隨時調整。從本質上說,這種調整,仍然是"筆隨意行“。
至於什麼時候能達"上乘境界”?必須說,這是與多數人無緣的。就象上小學時很同學好講"長大了當大科學家“一樣,你見過幾個後來當科學家的?
-
18 # 凌霄居士
天下三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寒食帖》,這三大行書最具“意隨筆走,筆隨意轉”的代表性,因為他們都不是“正式的作品”,都是草稿。
正因為“三大行書”都是草稿,所以書寫時反而能夠意隨筆走,筆隨意轉,就是你的筆能夠隨你的心意在流轉在流動,亦像情緒的宣洩。
要把書法寫的好,必須達到筆隨意轉的層次,才能“我手寫我心”,將心情流露在筆畫之中,“心中有神,下筆有鬼”,方成精品!
書法不光講究的書寫,也和氣運、環境、書寫內容等有關,如果寫字的時候和書寫內容沒有感應,當然也就很難有什麼藝術而言。
“夫人靈於萬物,心主於百骸。故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勳猷,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愛作書契,政代結繩,刪述侔功,神仙等妙,苟非達人上智,孰能玄鑑入神。但人心不同,誠如其面,由中發外,書亦云然。所以染翰之士,雖同法家,揮毫之際,各成體質。”
這是書法家項穆的論述,他指明書法的本質:什麼樣的人寫什麼樣的字,即使經過嚴格訓練,在寫字的當下所表現出來,還是個人的特性!
所以“意隨筆走,筆隨意轉”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情操、底蘊、境界和真性。是書者最求的最高境界!
-
19 # 殘墨修者
師從二聖數十載
斷斷續續往前邁
不是天生慧根料
筆意相通夢中來[呲牙][呲牙][呲牙]
-
20 # 中網書聯
有些書法專業院校生三五年就可以領悟,也有些人一輩子有可能都無法領悟!
天賦不同,學習環境不同,取得成就自然也不同!
回覆列表
人生到老學無止境,
翰墨幽香永醉亙古。
筆隨世意轉嗨乾坤,
書海無涯意舞翩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