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建未來文化
-
2 # 中國小文
你好!
個人感覺是先立規矩,等到孩子長大再做朋友。
孩子小的時候,眼界有限,知識有限,家長需要教給孩子許多知識和生活常識,如果家長以朋友的身份去教給孩子知識,孩子是往往不信服的。
試想,如果是你的朋友向你提出一個你不願意去做的要求或建議,你會去聽從嗎?
大人都如此,更不必說孩子。
孩子時期,家長要有足夠的權威,才能更好的教授知識。
等到孩子長大,例如大學時期,家長可以跟孩子做朋友,孩子有了足夠的閱歷,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習社會上的知識。這時候即使是孩子吃虧,家長也儘量不要去幹預,可以給予建議,讓孩子自己去思考,總結教訓。
-
3 # 海盈英語
這兩件事沒有矛盾。學校的老師天天罰熊孩子幹這幹那的,一下課他又屁顛屁顛跑過來找老師開玩笑。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規矩下,家長既要示範如何遵守這些規則,也要幫助孩子解答他在遵守或執行這些規則時遇到的困惑。這樣的過程是亦師亦友的。
-
4 # 理通速考
規矩是冷冰冰的,如果以朋友的出身份出場,會緩和許多冷冰冰的規矩,會覺得像做家家一樣的一部分規則。
律人先律己,對孩子的要求如果很嚴格,自己首先也得做到嚴格要求自己,如果孩子被要求的很嚴格一直孜孜不倦的學習,而自己天天在家裡大聲喧譁,打牌看電視,抽菸喝酒,這肯定是絕對適得其反的,自己也靜下心來學習,這樣也是一個榜樣。
這樣再要求孩子如何做,他就會很輕鬆的接受。任何時候鼓勵孩子是收穫最大的。
-
5 # 廖順方
個人認為應該先立規矩再做朋友,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是生活在社會中,不同的環境都有自己不同的規矩,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從和維護規矩,不然,就會破壞環境的整體統一性,讓我們每一個在這個環境裡生活的人都成為受害者,所以就有必要懲罰破壞規矩的個人,以此來維繫規矩的嚴肅性和環境的純正性。
-
6 # 逸寒書匠
感謝誠邀!孩子的出生到步入課堂這一段時間,屬於朦朧期。我們要教他識字,說話走路,伴隨他健康成長,教育他如何做個好孩子,樹立良好的家風。當然,也少不了對孩子的溺愛,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在這種環境中漸漸成長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漸漸的步入課堂。在老師及家人的雙重教育下,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屬於教育期。孩子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會受到家風的薰陶和影響,開始懂得利弊取捨。步入青春期之後,學習課程繁多,壓力逐漸增大,作為家長,這時更要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以及身心健康。當然,也有叛逆現象的發生。這時候我們更加要有耐心去疏導孩子,就要以朋友的身份來面對他的生活和學習。
在我看來,和孩子的處理關係是先立規矩,在孩子的成長中慢慢的做朋友。教育好孩子是一門學問,找到方式方法循序漸進,在學校以及家庭的雙重影響下,讓我們的孩子快樂成長,學習好知識。長大後,才有所作為。
-
7 # 木子Lily
做朋友和立規矩,可以同時進行的,不矛盾。什麼叫做朋友,能做朋友就是有平等的人格,這個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石 ,沒有這一點,親子關係的建立是沙灘建房子的。真正的好朋友之間是有邊界感的,不是什麼都混為一談就叫朋友。立規矩,從教育意義上來說,是3-6歲的一個重點,此時可以說是“恩威並施”的。沒有規矩,沒有原則,會讓孩子迷惑的,有規矩有原則,孩子會睜開明亮的眼睛去自我吸收和探索總結的,內在秩序和外在秩序的建立是很重要的。
-
8 # 張子談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大事,作為一名教師,耳聞目睹了身邊許多的孩子的事情,家長管不了,老師說不聽,外人勸不動,為什麼孩子會走到這一步呢?從我一個老師的角度來說,孩子的家庭教育從小就沒有做好,這才導致孩子走到這步天地。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真實的情況。
我現在所教的職業高中的班級裡48名學生裡面就有近半數的學生痴迷網路遊戲,整天以打遊戲為業,老師苦口婆心的勸說,各種招數的管理,在他們面前都不見成效,這裡面當然有學校管理措施的問題,但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說,他們這樣不是到職教中心才這樣的,有的人甚至可以推到小學階段就這樣了。這些孩子的情況千差萬別,有的父母離異、有的父母有一方過世,有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等等。長期的缺乏關愛,養成了許多的壞毛病、壞習慣,積習難改。還有一部分更為隱形的,就是父母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嬌縱、管理方法的失當,對孩子人格性格的影響,導致孩子這樣。
我所列舉的例子應該不是個例,但透過長期的接觸,也瞭解這些孩子的歡樂悲傷痛苦,回到問題上,不是這些孩子不想改,但長期養成的習慣難改,又加上大部分人沒有恆心毅力,所以很困難。
孩子的教育一定不要缺位,一定在關鍵時候給他立好規矩,從小培養他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教給他做人做事的道理,還有許多不能觸碰的底線,這樣他的人生之路才會走得安穩而不致跑偏。
-
9 # 自律的顏姐
作為父母來講,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就是用亦師亦友的身份去跟孩子相處。
至於你問的先做朋友還是先立規矩,其實無所謂先後之分的。只要父母掌握了正確的溝通方式,你就是孩子的朋友。只要你定的規矩簡單、明確、具體,孩子就會樂意照著做的。
但無論是做朋友還是立規矩,請你相信身教大於言教。父母不應該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命令孩子,說給他聽,不如做給他看。
比如你想讓他收拾玩具的時候,不應該命令他去把玩具收好。你可以說,我需要一個幫手來收拾玩具,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助我呢?這時候孩子是沒有牴觸情緒的,因為他是在幫他的朋友。而你也不用糾結,收拾玩具是他的分內事,怎麼變成幫大人了。我們的目的是讓他去行動,去做,就是在這個做的過程中他自然而然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生活中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只要我們都遵循著共情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相信彼此的親子關係會得到提升的。
-
10 # 爭取做更好的自己
這個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事,它不是矛盾對立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家長在孩子眼裡是導師,是榜樣,是模範。日常中,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孩子,那麼我們就應該從自身做起。比如,生活作息要規律,言出必行……在這種愉悅、平和的氛圍中誰都願意吐露心聲。所以,不能說要立規矩啦,我們先醜話說前頭,你該怎麼樣怎麼樣。試想,你也不願意在對立的氛圍中和人相處吧。
-
11 # 潛心2020
現在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說要把孩子當成朋友對待。這一點我並不苟且。從古至今,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晚輩和長輩,孩子跟朋友的關係是平輩,長幼關係和平輩關係是不能等同的。你可以跟你的朋友沒大沒小,但是跟你的長輩絕對不可以沒大沒小。
-
12 # 格格物
我孩子三歲半了,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整,小朋友有時候任性,想管理挺難的。現在就是因為疫情在家不上學,在家制定了學習計劃,上午學習漢字,一天五到十個。下午數學和英語,學累了就看會ipad或者繪本。至於規距那些都是走一步看一步,遇到實際情況在教給她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沒有特別教規律,我覺得現在的孩子主要是先養好習慣……
-
13 # 專葉說教
都說媽媽的行為習慣影響了孩子的舉止,爸爸的性格愛好影響了孩子的內涵,父母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個人素養。因為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家庭教育自古皆有,個人覺得真沒必要非要分個到底是朋友還是立規矩。我覺得重要的是榜樣教育:
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榜樣教育更具有現實感,孩子也更容易被引導。生命健康的認識,正能量的事情處理,更能在疫情期間讓孩子受益匪淺,播下更好的心靈幼苗。你的行為習慣也將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所以看中家庭教育,子當以養為心,父當以學為教。非常時期,亦師亦友未嘗不是好事,有效的引導、溝通是孩子教育的前提。
-
14 # 悅天子安
沒有先後順序,因為立規矩是在孩子做事層面,而做朋友是在做人層面上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謂的規矩就是一種邊界,一種底線。在這之內孩子可以有權自己作主,讓孩子享有主動權,以顯示孩子在家中的價值。在孩子做人上必須以孩子為友,這樣才能建立信任,孩子在外面不敢說的話才敢在家中給父母說,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所以孩子的教育在於啟迪,在於喚醒和印證,多多鼓勵,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
15 # 昕昕蟲
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覺得先立規矩再做朋友。就是對高年級的孩子來說。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對孩子更應該如此。本身孩子的自律性不強,如果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一味的縱容,那麼在立規矩的時候就會很困難。孩子習慣了你的朋友式的教育,一旦打破了這種朋友式的平衡,內心必定承受不了,這樣反倒不利於孩子的和平相處。
那不如來得直接一些,直接立規矩。大家都有了明確的相處的模式,這樣倒不利於破壞這種平衡,這時候你可以以朋友的形式幫助孩子,這中間不會出現什麼牴觸的心裡反倒是你的關係會越來越親密。
-
16 # 數中取樂
這個問題應該因人而異,對於那些可塑性較強的孩子,應該是先立規矩,我們知道,這樣的孩子接受能力強而自控力較差,他們往往管不住自己,所謂的你放寬他一尺,他就會放縱一丈。這樣的孩子必須先給他約束,定規矩,什麼不能做,什麼時間段做什麼,要讓他清楚明白。而有些孩子,看上去對周圍任何東西表示出冷漠,對於他們必須先親近他,做他們的朋友,取得其信任,他們才會聽得進你說的大道理小道理,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總之,不管先立規矩還是先做朋友,教育者必須嚴於律己,率先垂範。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才是長久的,有效的,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
17 # 英語Johnny張老師
我是一名英語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簡單談一下我的看法。
我認為想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需要先理解【什麼是朋友?】【為什麼要定規矩?】【朋友之間有規矩嗎?】這三個獨立的問題。
首先【什麼是朋友?】:朋友一要在心理認知上彼此接受或者互補,要麼能在共同的愛好上找到共鳴,要麼能在差異中求同存異,互相理解。二是可以在對方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鼓勵支援,是彼此的精神支柱。三是朋友之間不存在地位差異(工作以外的私交),既然是朋友,那麼需要坦誠相待,不用有色眼鏡來看待身邊的事,好事一起分享,壞事共同分擔。
彼此互信,彼此需要,彼此相處自然是最終的結果。
其次【為什麼要定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其中已經說明規矩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儘管我們每一個人是獨立自由的個體,但同時一件事往往又需要很多獨立個體的參與,而個體之間又會有想法差異,我們無法去辨別孰對孰錯,所以在漫漫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基於道德樹立了一些大眾都能認可的規矩,以方便更好的開展工作,實現更多的發展。
所以說定規矩的目的不在於限制個體,而在於集眾家之所長,也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實現突破發展。
最後【朋友之間有規矩嗎?】:當然有,也必須有。就像上面總結的一樣,朋友之間也需要求同存異,也有不可以觸碰的底線。所以朋友之間需要規矩來集所長,求發展,這也是我們共同希望看到的。朋友不代表沒有原則與底線,規矩也不代表沒有自由和發揮,它們都是相對的。有規矩的朋友,才值得深交。
我相信在回答完上面3個問題後,您的疑惑也會清晰不少。“交朋友”與“定規矩”是同時發生的,如果一定要有順序,那麼我的回答是“想要和孩子交真朋友,那就先以朋友的姿態和孩子來定好規矩,定規矩的過程一定是商量的,探討的,而不是個人主觀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
18 # 江湖教書先生
我覺得這並不矛盾啊,交朋友不算壞規矩,立規矩也是相當於朋友箴言!
孩子處於的階段是一個面臨眾多誘惑、錯誤、正向、選擇、疑惑等等的階段,他們沒有嚴格意義上辨別力,這時候他學到他見到的一切都是可以為他之用的,所以儘量規避孩子遇見不好的東西,儘量去其糟粕,當讓,不可能讓他生存在一個純淨水的環境。所以這個階段,他需要朋友,也需要明令禁止。
舉個例子,孩子參加親子游,一起做遊戲,這時候你會以他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一起完成,但是遊戲過程中發現他總是有意無意的觸控遊樂場所的電門,一次不聽二次不聽,第三次你就需要和他義正言辭的談一談了,這並不意味著你們不是朋友了,但是規矩還是要立下,因為他再縱容就會出危險。
有人建議和孩子相處要一直像處朋友一樣,但是,朋友也需要執政錯誤,助他成功啊!
祝各位健康!
-
19 # 精彩影視分享007
我和學生是雙重關係。課上是師生關係,尊師遵守紀律;課下是朋友關係,不僅學習問題找我,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也可以找我談談。不一定必須誰先誰後,也可以同時進行。
-
20 # 瘋狂Iris
無論孩子的年齡是多大,父母應該多接觸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做朋友立規矩都是一種陪伴,同樣重要,總比那些對孩子置之不理,整天抱著手機,對孩子不聞不問的父母要強百倍。個人認為,首先是能親近孩子,成為朋友更好,否則立再多的規矩,孩子不理會,也是個擺設,教育是因人制宜的,先成為朋友還是先立規矩,可以考慮孩子的脾氣秉性和家庭的環境而定,兩者也可同時進行,不分先後。
回覆列表
無規矩不成方圓!
做朋友也要有底線。必須讓孩子知道所謂的“父子朋友”是有界限的!
所謂的“跟孩子做朋友”,其實都是西方的方法。我們的東方文化和大環境跟西方不同!
所以做朋友的前提是你得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長幼。否則都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