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臨近畢業季,各大校園中不斷進出的廢品車成為常見景象。書籍處理價基本上是幾毛一斤,有畢業生開玩笑說:花了一麻袋的錢去上大學,買了一麻袋的書,最後畢業了,把書賣了,也只能買得起一個麻袋。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171037448

    現有的制度設計有問題。中學、大學的圖書館應該有各種教科書和教輔書,由學生有償(象徵性收費,不然收不回)借閱,畢業後還回圖書館,由下一屆再借閱,缺損的再由學校補足,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節約了大量浪費。但這樣做的話不就毀了一些人的發財路了嗎?

  • 2 # 葉克飛

    教材迴圈利用,請從大學開始

    臨近畢業季,大學生們收拾行囊離開校園,免不了處理帶不走的書籍,因此,一麻袋一麻袋的舊書就被扔掉,或者當廢品賣掉。

    畢業就扔書,似乎是大學生的習慣。我把自己的文學史教材帶走,還曾被人嘲笑。大二時,我曾想過為了環保,不買新教材,跟師兄師姐要舊的,也曾被奚落。

    教材迴圈利用,在發達國家裡可算是常態。美國的中小學教材就要求迴圈使用,有位作家曾寫過一部小說,書中的印第安少年所使用的中學課本,居然碰巧是母親三十年前用過的。美國的中小學,教室後面都有一個大櫃子,每個學生有自己專屬的一格,平時用於放置課本,學期結束後也不拿走,供下一年級使用。也正因此,美國中小學要求學生要愛惜課本,不能亂塗亂畫。而在課本的扉頁上,“歷任”使用者都會簽上自己的名字。英國雖採取自願迴圈利用原則,但基於環保,迴圈利用也十分普遍。德國的課本迴圈利用,平均使用年份達到六年。

    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大學反倒沒有免費的教材迴圈使用途經。學生要自己買書,如果經濟有困難,則可以租用。

    如果要借鑑美國經驗,但又要因地制宜,我反而覺得中國可以與美國略有不同的方式。即中小學課本採取自願迴圈利用原則,大學的教材和教輔資料儘量迴圈利用。

    這是因為中國的應試壓力較大,課業比較重。我們的中小學生,不可能像美國那樣不在課本上塗塗畫畫,要不怎麼習慣性畫重點呢?經歷過中國教育的人都知道,要想有效複習,難免不在教材上寫寫畫畫。所以,許多家長不希望課本迴圈利用,也有其自身的考量。

    在課業壓力短期內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如果採取自願迴圈利用原則,我們的中小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保留部分課本,也可以將音樂、美術等或許不再需要的課本交給下一年級的同學使用。

    但對於中國大學生來說,課業壓力明顯低於中學時代,而且許多教材的使用率極低(如選修課),完全可以進入迴圈利用領域。

    其實,教材迴圈利用之所以有阻力,一方面與環保意識的匱乏有關,另一方面,則與利益有關。記得我讀書時,想借教材而不得的同時,也有老師強制要求購買教材。據說,中國如今的出版業規模中,教材和教輔書的佔比高達一半,而且屬於利潤的金字塔。一旦迴圈利用,出版社和發行渠道的利益都會大大受損。這條產業鏈,也許才是阻礙迴圈利用的關鍵。

  • 3 # 過河小卒

    在學生眼裡,教科書很難叫書。他們平常受課本盤剝,壓迫,畢業了當然沒有感情,賣到廢品站不過是對應試教育的變相報復——你們不是重要到無以復加嗎?現在讓你賤到塵埃。

  • 4 # 戒8539665

    首先得先搞明白一個問題,有價值的是知識,而不是書本本身,書本只是一個知識的傳播載體。學子們學習完知識,書本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送到收購站讓它完成了最後的使命,好開始下一次輪迴,這恰恰的物盡其用的表現。

  • 5 # 半截煙霧

    他們會後悔的,這些書裡面的內容確實已經無價值,但是若干年後,它承載的是你曾經的青春歲月,這個才是無價的,後悔沒有把小學以來的所有我曾經用過的東西都保留下來,那是多麼大的財富

  • 6 # 你眼中的世界eyes

    這種情況在各高校都很常見。買書貴而賣書便宜,實在是讓人心裡覺得涼涼的。

    書既然賣的如此廉價,那麼迴圈利用會是個不錯的主意。

    1、課外書可以捐給貧困的孩子們,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廣闊的世界。

    2、課本可以留給低年級的學生迴圈利用,不僅環保,而且為低年級的孩子節省了買書的錢,不就是一舉兩得了嗎?

    書買的時候貴,賣的時候便宜,這似乎也反映了利益鏈的問題。如果教材也可以迴圈利用,那麼出版商估計就少掙很多錢呀!

  • 7 # 橙子渣渣

    臨近畢業季,各大校園中不斷進出的廢品車成為常見景象。

    畢業生收拾行囊離開校園,一箱箱用了多年的書成了“累贅”,不帶走就得就地處理,“白菜價”賣廢品成了多數學生不得已的選擇,也成為大學書籍最終的歸宿。

      “賣一麻袋書的錢,只能買一個麻袋”

      “馬上畢業了,這些書對我來說用處不大了,還得找工作,租房子,帶這麼多書不方便,郵寄回家太貴,直接賣掉最省事。”在鄭州某高校,一位剛賣完書的學生告訴記者,他最終以每斤4毛錢的價格,把定價1000多元的書10元賣給了收廢品的人。

      記者看到,這些堆積如山的書,不少還是新書,有些甚至還未拆封,再檢視書後面的標價,有二三十元的,也有七八十元的,遠遠超過了回收的價格。有畢業生向記者開玩笑說:花了一麻袋的錢去上大學,買了一麻袋的書,最後畢業了,把書賣了,也只能買得起一個麻袋。

      批次書本賤賣背後:教材重複利用率低

      “我們學校對新入學大學生購買教材是強制的,從大二開始是自願訂購教材的,但是缺少二手書交易的渠道或平臺,不少學生還是隻能訂購教材,而大量舊教材就進了廢品回收站。”鄭州北大學城一位學生說,“一想到下屆學弟學妹們開學還要購置同樣的新書,真覺得浪費。”

      採訪中,有不少學生表示,如果有合適的渠道可以將教材贈與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像我這幾百元買的考研資料以及我的考研筆記,當廢品賣掉讓人心疼,如果知道誰需要,我更願意無償轉讓。”一位大四畢業生說。

      河南師範大學教師常慶波分析指出,很多考研、考博資料是很珍貴的,有些學生為了考取某所高校的碩士或者博士,會想盡辦法買到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甚至專門去想要考取的學校聽課,整理課件,所以把這些考研、考博資料賣掉實屬可惜。但實際情況中,很多學生反映,這些書籍資料沒有更好的渠道去找到再次需要的人。

      讓資源迴圈利用起來

      “合適的書籍只有走到合適的人手裡,才能最大地發揮價值。”常慶波指出,避免書籍走向廢品站的關鍵,是讓書籍透過各種渠道再次被利用起來。除了部分學校探索的“迴圈利用”教材,還可以透過線上線下各類方式讓書依然是一本書,而不是“紙垃圾”。

      在河南師範大學有一個傳統,學校每年在畢業季會鼓勵學生向圖書館捐書,圖書館會根據書的稀缺程度、類別合理安放,成為圖書館的一部分。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學者劉剛表示,書籍不同於其他物品的地方在於承載了知識,知識不會因為使用過而貶值,在共享時代,畢業生想要賣掉的書籍是否也可以共享,是企業家門可以思考的問題,甚至也是校園創客可以思考的問題。

      劉剛說,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在學校的支援下透過鼓勵畢業生捐贈、低價銷售等回收書籍,以這些書為資源開展“共享圖書館”“共享書屋”等。

  • 8 # 不白的白羊

    對大多畢業生來說,畢業了課本基本沒什麼用了,四年的書也是幾箱子裝不下,太重帶不走,只好當廢品賣掉。作為一個大學生,我覺得這其實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

    相對於高中的教科書,大學很多課本只用一個學期,用完基本還是新的,沒有注入太多情感,所以說賣掉也不會有太多不捨,相信高中的課本應該很多人都捨不得賣吧。大學畢業之際,我們這學校宿舍就開始收課本,幾毛一斤,可能一部分人也不想就這樣把書當廢品賣掉,可是又沒有其他處理辦法,除了賣掉還是賣掉。

    另外,從環保角度來說,的確是一種浪費。很多書本都是全新的,完全可以迴圈利用,可以節約學弟學妹買書的成本,也是一種環保的體現。

    其實現在很多高校已經不再給學生統一訂購教材了,我們學校從去年開始,每學期放假前把下學期書單發下去,讓學生自己解決教科書,可以向學長學姐借書,也可以低價從二手教材網購買,我們同學現在的教材基本都是二手的,個人覺得用舊書也沒什麼,基本都是八成新,一點也不影響使用。

    從今年六月份來看,宿管阿姨那裡收的書明顯少了很多,反而出現了很多二手課本交易群等二手課本交易渠道,許多畢業生低價出售課本給學弟學妹,或者直接送,相比當廢品賣掉,是不是更有意義?

  • 9 # 此娛非彼娛

    在我看來,最不值錢的就是舊書了,值錢的那叫知識,想要讓書有價值,那你就把知識掌握進去。

    我也曾賣過書,當時因為大二結束搬校區,我怕麻煩就把近二十本自己認為不需要的書給賣了,其實想想還挺心酸,當時辛辛苦苦的把書從樓上搬下來,結果只賣了五塊不到……

    賣完書在樓下的售貨機買了一瓶脈動,所以,錢就沒了……

    其實接過錢的時候心裡是不舒服的,畢竟買的時候還蠻貴。三四十一本書賣的時候賣的時候一本才幾毛錢,這對比著實落差太大。

    我開學大四,明年的畢業季我不知道我是否也會拎著書去賣~

    但是真的想一想,大一至大三,每學年預交的書本費900,除去每學年期末退回的四五百,最後大概這三年購書的錢在1300塊左右。可是到畢業,這些書賣的時候連100塊錢都沒有。

    為什麼很多人在畢業季選擇賣書,其實也並不是想要賣點錢。

    放暑假前幾天,我們學校的畢業生也正直離校,宿舍樓園區外建了臨時寄件點、賣書點。

    持續了近十天的時間,每天早上空落落的地面,一到白天就陸續有學生前去寄件、賣書……到了晚上,對的滿地都是,又用好幾輛車運走。

    有的人賣書或許只賣了幾十,但是寄一次快遞卻是幾百,這樣不成對比的支出與收入,我想也是很現實的。

    他們賣書,只是為了減少行囊的分量;他們賣書,是因為這些書在上課的時候該學的已經學了,沒學的以後也不可能學的進去;他們賣書,是為了早日整理好東西離別。

  • 10 # 安謐的世界美食的天堂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其實也沒什麼可惜的。因為現在的教育不斷改革,教科書的更新也越來越快。更不要說是大學的書本了,資訊時代更新真的快得讓人眼花繚亂。

    很多的教科書用完一年,下一年的內容又更新了,之前用的作用已經不是很大,加上教科書數量大,收藏不來,現在的房價越來越高,空間利用越來越珍貴,真要收藏要用到的空間可以獨佔一個房間,很多家庭房間都不一定夠用,變賣之後回收一點現金還有一點。

    當然了,本人對於一些記錄很多筆記的課本一直放起來,變賣的只是一些練習冊什麼的,因為每年的題型都不同而且練習冊的數量太大,明明知道不會回頭看什麼的就懶得讓它們佔空間了。

  • 11 # 壹斐說電影

    從“畢業書籍走向廢品站”到“書籍郵寄回家”,畢業生對大學書籍態度發生變化。

  • 12 # 歲寒松柏知教育

    你好,畢業季海量書籍走向廢品站,一麻袋書價值一個麻袋。這句話聽起來都會以為這是玩笑話,或者說,大家都認為,買書值錢賣書不值錢是理所應當的。但個人認為除了把我們不用的書賣了,何不把它捐了或者學校統一規定,把部分書籍作為迴圈使用,這樣子的話,那麼我們書的價值不就更高了嗎?

    首先,不要認為那些書捐了是沒有用的,或者認為,這些書捐給別人,別人可能看不懂或者用不上的這種想法。很多書籍在我們看來它已經沒用了,但是在其他貧困的地方,她(他)們仍然會把書看做珍寶,可能書裡面的內容她(他)們不能完全理解,但她(他)們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她(他)們可以透過自學來掌握裡面的知識。所以,我們能夠把書變得更有價值。

    其次,很多的書籍更適合於迴圈利用,只要有了相應規則的迴圈使用書籍,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書籍的迴圈利用可以從小學開始,甚至是幼兒園開始,讓進入學校的孩子們從小就有節約資源的意識,並且做到愛護書籍的好習慣,這樣做我們就會比把書通通賣掉的價值高得多了。

  • 13 # 低吟淺唱41562493

    是不是很諷刺,我記得很清楚那些書籍會走向廢品站,是教材,我們自己掏錢買的課外書則會好好珍惜郵寄回家,或者送給學弟學妹。那些英語教材,專業課教材,大部分會走向廢品收購站。

    是我們不愛學習嗎?應該也不是,我刻意挑選了一些專業課書籍留了下來,認為它的含金量比較高,而那些學術垃圾則會棄之廢品站。

    個人認為有兩個問題,因為常年都是如此,所以我們能不能想辦法,讓這些廢舊的書籍得到更好的利用,而不是單純地流向廢品站。涉及的教育部門的問題!!另一個問題在於大學教材的選用,某些學校會選用自己教師出版的教材,而不是選擇一些質量比較好的書籍,這本身就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當然大學生也應該思考下,自己大學生活的意義!!

  • 14 # 扒彩虹的兔子

    哎,首先得承認只是個事實啊,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了更多的改變:書籍重新利用,傳給下一屆學弟學妹。當然,這也是有前提的,就是下一屆學弟學妹們需要的教材和畢業的學姐學長們的教材是同一個版本……像這次有學姐學長畢業叫我去看看有沒有能用的書,我就沒能挑上一本能用的……白白浪費了學姐的好心。

  • 15 # 不點愛生活

      記者看到,這些堆積如山的書,不少還是新書,有些甚至還未拆封,再檢視書後面的標價,有二三十元的,也有七八十元的,遠遠超過了回收的價格。有畢業生向記者開玩笑說:花了一麻袋的錢去上大學,買了一麻袋的書,最後畢業了,把書賣了,也只能買得起一個麻袋。

      批次書本賤賣背後:教材重複利用率低

      “我們學校對新入學大學生購買教材是強制的,從大二開始是自願訂購教材的,但是缺少二手書交易的渠道或平臺,不少學生還是隻能訂購教材,而大量舊教材就進了廢品回收站。”鄭州北大學城一位學生說,“一想到下屆學弟學妹們開學還要購置同樣的新書,真覺得浪費。”

      採訪中,有不少學生表示,如果有合適的渠道可以將教材贈與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像我這幾百元買的考研資料以及我的考研筆記,當廢品賣掉讓人心疼,如果知道誰需要,我更願意無償轉讓。”一位大四畢業生說。

      河南師範大學教師常慶波分析指出,很多考研、考博資料是很珍貴的,有些學生為了考取某所高校的碩士或者博士,會想盡辦法買到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甚至專門去想要考取的學校聽課,整理課件,所以把這些考研、考博資料賣掉實屬可惜。但實際情況中,很多學生反映,這些書籍資料沒有更好的渠道去找到再次需要的人。

      讓資源迴圈利用起來

      “合適的書籍只有走到合適的人手裡,才能最大地發揮價值。”常慶波指出,避免書籍走向廢品站的關鍵,是讓書籍透過各種渠道再次被利用起來。除了部分學校探索的“迴圈利用”教材,還可以透過線上線下各類方式讓書依然是一本書,而不是“紙垃圾”。

      在河南師範大學有一個傳統,學校每年在畢業季會鼓勵學生向圖書館捐書,圖書館會根據書的稀缺程度、類別合理安放,成為圖書館的一部分。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學者劉剛表示,書籍不同於其他物品的地方在於承載了知識,知識不會因為使用過而貶值,在共享時代,畢業生想要賣掉的書籍是否也可以共享,是企業家門可以思考的問題,甚至也是校園創客可以思考的問題。

      劉剛說,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在學校的支援下透過鼓勵畢業生捐贈、低價銷售等回收書籍,以這些書為資源開展“共享圖書館”“共享書屋”等。

  • 16 # 這麼近and那麼遠

    書籍—我希望被你需要,在你想找人說話的時候,在你失眠的時候,在你委屈難過的時候,在你開心想要分享時候,在你看到這段話的時候。 畢業季,賣書季。作為一名大四畢業生,對賣書這件事是深有感觸啊!我們學校一斤書是五毛錢,一麻袋也就一二十塊錢

  • 17 # 全能選手

    臨近畢業季,各大校園中不斷進出的廢品車成為常見景象。畢業生收拾行囊離開校園,一箱箱用了多年的書成了“累贅”,不帶走就得就地處理,“白菜價”賣廢品成了多數學生不得已的選擇,也成為大學書籍最終的歸宿。

    “賣一麻袋書的錢,只能買一個麻袋”

    伴隨著畢業季的來臨,大學校園裡又出現了一番光景。各大廢品回收車輛頻繁出入校園,學生從宿舍裡搬出一打又一打的書將他們送上廢品車上。

    到了離開校園之時,書籍似乎反倒成為畢業學子的“累贅”,帶不走的只能以白菜價當成廢品賣出去。大部分書籍的歸宿也都是廢品站。

    很多同學對此表示惋惜,但也無可奈何。書籍的回收利用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尤其是考研資料,很多考研資料都有非常寶貴的價值。”來自廣東高校的蔡同學今年考研成功,他將自己的考研資料低價甚至免費給了有需要的師弟師妹,“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途徑,無論對人還是對書。”

    廣東韶關學院圖書館設有“圖書漂流角”,每年畢業季該漂流角都會鼓勵學生向圖書館捐書。捐贈的書籍會進入圖書館的漂流角當中,隨後被分門別類合理安放,成為圖書館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一些社團還會有“跳蚤市場”,畢業生可以在活動期間將書籍送到跳蚤市場上售賣出去。

    “然而這也有侷限性。”跳蚤市場的負責人林同學說:“這部分是由學生來負責的,每年也只有一次,力度比較微小。”林同學認為學校可以在這方面重視起來,比如以學校為主辦方設立二手市場,進行全校性宣傳,將其發展成一個固定的市場而不僅僅是每年一次的社團活動。

    不僅如此,學校還可以設立捐贈箱,學生可以將書籍捐贈,再由學校統一將其捐贈給公益組織或貧困山區。

    書籍並不是物質的,它承載著知識。知識不會因為書籍被使用過而貶值。在共享時代,“書籍共享”是否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是否存在著有價值的共享模式?

    “合適的書籍只有走到合適的人手裡,才能最大地發揮價值。”河南師範大學教師常慶波指出,要讓書籍透過各種渠道再次被利用起來,避免書籍走向廢品站成為“紙垃圾”。

    在河南師範大學有一個傳統,學校每年在畢業季會鼓勵學生向圖書館捐書,圖書館會根據書的稀缺程度、類別合理安放,成為圖書館的一部分。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學者劉剛表示,書籍不同於其他物品的地方在於承載了知識,知識不會因為使用過而貶值,在共享時代,畢業生想要賣掉的書籍是否也可以共享,是企業家門可以思考的問題,甚至也是校園創客可以思考的問題。

    劉剛說,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在學校的支援下透過鼓勵畢業生捐贈、低價銷售等回收書籍,以這些書為資源開展“共享圖書館”“共享書屋”等。

  • 18 # 這樣談戀愛

    批次書本賤賣背後:教材重複利用率低

    “”我們學校對新入學大學生購買教材是強制的,從大二開始是自願訂購教材的,但是缺少二手書交易的渠道或平臺,不少學生還是隻能訂購教材,而大量舊教材就進了廢品回收站。”鄭州北大學城一位學生說,“一想到下屆學弟學妹們開學還要購置同樣的新書,真覺得浪費。”

    這是記者在採訪賣書學生時得到的回答,引人深思。

    我們小時候總渴望著新課本,新書包。然而有許多書恐怕除了在第一頁寫個名字,連動都沒動過了。然後畢業的時候就當廢品買了。不是誰家裡都有一個小一歲的弟弟或妹妹,所以剩下舊書只能放著發黴,還不如賣掉。可是在我們這樣賤賣書籍的時候,浪費的不只是金錢,更是有限的資源。

    中國的教育,應試壓力比較大,人們對課本的依賴性比較強。而且都是考完就沒有什麼使用價值了。但是中國沒有個人租書的完整機制,一般的學生也找不到合適的二手書回收商家,導致教科書的賤賣。一麻袋書的錢能買個麻袋,這些書買的時候都是很貴的,至少二三十一本。增加了學生的經濟負擔,用完之後變成了廢紙,中國教科書的價效比是很低的,完全是一次性用品。

    有不少學生表示,如果有合適的渠道可以將教材贈與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其實學生也不願意把自己的書賤賣掉,畢竟學習了那麼久,把自己的知識海洋當廢紙賣掉還是會心疼的。即便沒有感情也可以給自己的學生時代留著回憶,但是大學畢業忙著找個工作,一摞一摞的書真的帶不走。

    如果在各個學校能建立完善的二手書回收機智,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和畢業的慌亂,更能有效的利用書籍,回收資源。

  • 19 # 娛樂小傻喵

    臨近畢業季,各大校園中不斷進出的廢品車成為常見景象。畢業生收拾行囊離開校園,一箱箱用了多年的書成了“累贅”,不帶走就得就地處理,“白菜價”賣廢品成了多數學生不得已的選擇,也成為大學書籍最終的歸宿。

      河南師範大學教師常慶波分析指出,很多考研、考博資料是很珍貴的,有些學生為了考取某所高校的碩士或者博士,會想盡辦法買到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甚至專門去想要考取的學校聽課,整理課件,所以把這些考研、考博資料賣掉實屬可惜。但實際情況中,很多學生反映,這些書籍資料沒有更好的渠道去找到再次需要的人。

    我用一麻袋錢換來一麻袋書,卻用一麻袋書換不來一個麻袋!這是最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為了避免這話總現象的發生我們需要讓資源迴圈利用起來。

      

      “合適的書籍只有走到合適的人手裡,才能最大地發揮價值。”常慶波指出,避免書籍走向廢品站的關鍵,是讓書籍透過各種渠道再次被利用起來。除了部分學校探索的“迴圈利用”教材,還可以透過線上線下各類方式讓書依然是一本書,而不是“紙垃圾”。

    2.學校相關學生組織應該擔負起責任,主動建立二手書交易平臺。

      3.畢業生可以把珍貴的書或者筆記捐贈給學校圖書館,讓書籍發揮最大的價值。

      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在學校的支援下透過鼓勵畢業生捐贈、低價銷售等回收書籍,以這些書為資源開展“共享圖書館”“共享書屋”等。

  • 20 # 心路獨舞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在美國我工作的大學的做法,當然多數美國大學的做法和此大同小異。

    每當臨近畢業季的時候,美國學生會把用過的書籍送回到學校書店,那裡會折價回購用過、但沒有亂劃和損壞的教材,美國大學的教材很貴,每本一、兩百美元挺常見的,買得貴,用完能被書店回購當然可以止損,尤其是美國大學學生不少是自己打工和借學貸攻讀大學的(18歲以後美國孩子獨立,很多家長不再供養孩子)。回購之後,書店會把這些書做些簡單清理,然後低價賣給新選課需要同一教材的學生。

    書店怎麼知道回購什麼教材呢?

    每個學期進行到了三分之二的時候,學校書店教材部的負責人會給每門課程的任課老師傳送郵件,請他們填寫下一學期課程的教材要求,包括教材名稱、作者、出版社和時間、ISBN編號等,然後教材部會根據選課人數來回購教材,根據回購的數量,教材部再來決定新購的數量或根本不再新購。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買書的人透過回購止損,新買書的人透過買二手書減少消費,教材因此得以迴圈使用,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承載著知識的書都當成垃圾一樣賣到廢品站處理掉了,實在是可惜。中國還算不上很富裕的國家,人均GDP在世界上尚位於中下游水平,在“開源”的同時我們必須有“節流”意識,節約和愛護我們有限的資源,學校和社會更應該建立起有效的書籍再利用平臺,以促進和培養教材和書籍的重複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箱如何整理收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