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見字如晤

    楚國地域廣袤,佔據南方大片土地,楚國的先天優勢確實是比較明顯的,但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呢?

    這得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了。

    一、地理位置

    楚國雖然地域廣袤,但很多疆域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很多地區遠離中原富庶之地,且都是河湖泥沼之地,人口稀疏文明落後。受制於當時的生產力,無法開發長江中下游平原,糧食產量遠低於北方旱作農業區。

    但儘管是這樣,楚國亦有如丹陽等富庶之地,比起中原六國也絲毫不差。

    但主要是楚國雖然疆域廣袤,但是國家對地方的控制力卻不足,佔領的地方發展程度同樣參差不齊。

    二、制度

    楚國與其它六國的制度相比是落後的,其它六國透過變法,實力紛紛得到一定增強,唯有楚國,變法者吳起政死人熄,他的變法被複闢的貴族迅速廢除,商鞅被秦國殺了,但變法的措施卻延續了下來。

    唯有楚國,沒有經歷完整的變法。

    某種程度上來說,楚國與曾經的周朝很相似,中央權威較弱,對地方的控制力不強。體量較大,但是很多地方擁有很大的自治權,凝聚力不足,動員能力很差。

    軍事上的凝聚力很差,遇到戰爭人齊心不齊,國君很難調動各個氏族的私有兵力,即便調動,也很難打持久戰。

    所以說,楚國的體制實在是太陳舊落後了。

    三、舊貴族勢力龐大

    楚國的舊貴族勢力過於龐大,貴族勢力為了自身利益時常干政。

    戰國時期的楚國屈 景 昭 三大舊氏族根深葉茂,動不動便阻礙了國家政策的實施,因為舊貴族勢力的過於龐大直接導致吳起變法的失敗。

    為什麼呢?因為吳起變法觸碰了舊貴族自身的利益。

    最後一點,楚國真正的強勢時期,其實在春秋,而不是戰國。

    統一是在戰國,而非春秋。

    楚國曾階段性強大,但實力絕不曾強到一統天下,舊的體制真真切切的拖了楚國的後腿。

  • 22 # 劉文廣

    一,變法失敗,舊貴族長期把持朝政。

    隨著百年春秋時期被趙魏韓三家分晉正式宣告結束,歷史的車輪進入到了戰國時代。時戰國七雄中的魏文候派了李悝、吳起變法取得成功並且魏國迅速強盛,吳起建立的魏武卒一度以區區五萬人打遍天下無敵手!於是其他六國紛紛變法圖強。因魏國魏文候去世魏武候繼位吳起受到打壓逃至楚國,楚國國君即命其任楚國令尹開始在楚國進行變法。吳起大刀闊斧變法楚國迅速強大,擴充套件疆域,向北擊敗魏國大軍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的聯絡,向南攻打到百越使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恢復了楚國原來的興盛狀態。然而吳起的變法嚴重影響了楚國的舊貴族的利益,於是在支援吳起的楚悼王死後吳起就被反叛的舊貴族所殺。吳起一死楚國變法就告一段落了,楚國舊貴族重又把持了朝政,陷入以前的老路。

    二,戰略失誤,錯失良機。

    楚國後侷限於傳統的諸侯國統治模式,雖有一二位雄才大略之主改變不了致強容易架不住敗家子的套路,往往起始不錯中間多出變故,幾次全盛時期都存在著一統天下的可能性,但都錯失了良機。春秋時楚莊王擊敗宿敵晉國稱霸,中原小國紛紛倒向楚國,楚莊王甚至派人去周王室詢問九鼎的重量,完全暴露了自個兒的野心。但這一輪很快過去,晉楚兩國的戰爭對彼此消耗太大,開了兩次彌兵之會即停戰協定,各國尊晉楚兩國為共同霸主,實際上也截斷了楚國進取中原的路。再者戰國楚威王時期,彼時秦國剛殺了商鞅、齊威王去世齊國開始走下坡路,楚國則併吞了趙國達到最大版圖。但此時楚國嚴重誤判形勢,放著最大的競爭對手秦國沒有打卻和齊國糾纏徐州之地,結果讓秦國緩過勁來南下攻佔了巴蜀和漢中,導致門戶洞開。再後來楚威王之後的楚君一個比一個弱,秦國日漸強大,最終楚國再也無力迴天了。

  • 23 # 大基本原理

    君王權力不大,其他貴族權勢過大且多為私兵。疆域太大,無法集中優勢兵力。君王自楚懷王開始昏君輩出,失地辱國。旁有秦國。

  • 24 # 小飛豬娛樂影視

    楚國一直是春秋戰國時的大國,在戰國初期,楚國先後滅了越國,攻陷了巴國後,國家土地面積達到了頂峰。成為七雄中面積最大的國家。有燦爛的楚文化。

    但楚國被稱成為蠻夷之邦。雖然有好武的基因。但當權者缺乏一統天下的決心。更加沒有長遠的國家戰略,一會合縱,一會連橫。雖然楚國有一些明君。比如楚莊王,楚威王,楚宣王。楚國有吳起變法,一度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由於楚悼王的突然死亡,變法也是草草收場。相對於秦國。自從商鞅變法,國家鼓勵軍功,農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人口有很大的增長。秦國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找到了統一六國的目標。歷代國王為之奮鬥。

    自從楚懷王重用屈原,改革一度看到了復興的希望。到被張儀忽悠,幻想和齊國絕交可以得到600裡的土地。最後只得到6裡土地。發兵攻打秦國卻慘敗。再次發兵再次大敗,第三次被騙到秦國,客死他鄉。自此楚國實力迅速衰落。楚國後期,春申君在內亂中被殺。楚國一蹶不振。十多年後,公元前223年被秦國滅亡。

  • 25 # 何處風蕭蕭

    楚國雖山河廣袤,人口眾多,多是未開發地區,經濟落後,最主要統治者不行,所以不可能統一天下。

    首先,國家領導人不行。

    楚懷王之前的幾代君主還可以,比較有實力,也有問鼎中原的野心,所以在這幾代君主的手裡楚國的面積和勢力一直在不斷增大。

    但我們都知道,到了楚懷王時期執政時期,連屈原這種懷瑾握瑜的忠臣也被遺棄,國家朝局昏聵可見一斑。尤其懷王后期,被騙到秦國以致身死異鄉。他之後的幾代君主則更是江河日下了。

    缺乏宏圖大志,壓根沒有打算去統一全國。而且文化、禮制上,還維持著春秋以來的繁文縟節,尊崇一些失去生命力的東西,在與新興國家的交往中,顯得迂腐無能。

    其次,國家制度太落後。

    長期以來,屈、景、昭三大舊氏族根深葉茂,把持著楚國朝政,他們的利益不容觸犯。

    所以戰國七雄中,楚國是唯一沒有經歷徹底變法的。最著名的吳起變法,也因反對勢力太強大,宣告流產。

    與周王朝類似,楚國的國家政權實際上是,楚王室和貴族勢力以及各地方勢力、各部族勢力的一種鬆散聯合。集權性差,政出多門,統治混亂。這些,必然導致人才流失、凝聚力差、軍事擴張失利等惡果。

    第三,農耕經濟發展遲滯。

    在戰國時期,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並不是看國土的大小,而是看人口的多少,以及農業生產能力。楚國國土面積雖大,但偏安南部,領地大多都人口稀少,包括大片不適合耕種的原始森林地帶。因為沒有經歷像樣的變法,生產力十分低下,糧食產量也遠低於北方旱作農業區。

    受制於此,楚國很多疆域都沒有得到有效開發,除了丹陽等少數幾個富庶城市。其他城池之地遠離中原文明,且都是河湖泥沼之地,人口稀疏經濟落後落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楚國因為地處南疆,長期被中原諸侯視為“荊蠻”,遭到周王朝和各諸侯國的冷落。吳越等小國也沒有畏懼之心,時時騷擾,牽制了楚國大量國力,使其無法放心北進。

    鑑於以上種種原因,楚國雖大,卻難以自保。後來被秦將王剪率六十萬大軍所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德雲社的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