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按說他們更有經驗,也更懂得方法。為什麼呢
4
回覆列表
  • 1 # C咖啡豆子

    前不久,聽一個專家的報告,他說經過數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城市裡的中小學教師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人才的並不多,即便是十分優秀的中小學教師,他們的子女能成為傑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於其它知識分子階層。他得出一個結論,城市的中小學教師給予子女的優勢不多,跟農村的中小學教師相比,他們的子女往往不能從教師型父母那兒獲得多少優質的教育資源。有人還說,不僅現在時如此,就是舊時的私塾先生也鮮有人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的。

    筆者環顧周圍的教師,發現這確實是一個令人十分驚心的事實。教師自己的子女能成為優秀人才的不是沒有,而是少得很。更奇怪的是,這些優秀的孩子還相對集中在父母是教研工作人員或學校行政的範圍裡,而真正一線教師的孩子實不多見。為什麼會這樣?有人歸因於一線教師生存壓力大,工作量過大,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無形中令自己的孩子處於競爭的弱勢。但筆者認為,遠不是這麼簡單的因素所致,而是身為教師本身對教育自己的子女存在許多的盲區。

    角色混亂——常把家庭當學校

    雖然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是真正的學校教育跟家庭教育應該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學校的心理角色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學校,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唯師者是尊,對教師的旨意多不會違背。教師也習慣以聽話乖巧當做衡量學生德養的一條重要尺規,把不聽教、言行不合常規的孩子視作後進生。長期的職業習性,使得大多數教師在心理上有一種定勢,很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會像班上某個特別難教的孩子一樣最終成為差或壞的學生。因此,教師對自己的子女也像對學生一樣,格外嚴謹,要求孩子言行舉止中規中矩,以對老師的態度對父母,以言聽計從為尺規,不可有超常的舉動。長此以往,最終導致孩子失去個人獨思的空間,總是處於屈從的心理狀態,極難獲得最大創造型個性的發展。

    此外,一線教師普遍愛嘮叨,容易關注瑣碎的細節,對孩子過於個性化的舉動都視作大不敬,會不遺餘力地對孩子進行教導,尤其偏愛說教。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遇事也會更多地考慮困難的一面,他們關注細節過程比關注結果要強烈,對處事難度的預設會更為仔細,因而也容易產生退縮情緒。

    職業慣性——再教育意識薄弱

    實際案例中,我們看到一部分優秀的教師家庭,能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尤其是注重早期教育,小學階段就讓孩子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不惟分數論,敢於放手讓孩子嘗試課堂外的領域。這些孩子最後都十分優秀。

    然而,大多數一線教師喪失了對新知識的感知力,普遍陷在繁瑣、龐雜的事務性工作中,每天的時間都被教學任務擠佔得滿滿的。若多的教師窮於應付每天的教學工作,根本沒有時間接受再教育。許多老師幾乎不閱讀,不接受任何新的教育理念,整學期就只抱著一本教參和教材進課堂。這樣的教師似乎一整天都在忙,他們相比於那些富有創新精神、日不離書的教師而言,更忙碌而辛勞,可沒有多大的實效。

    不難想見,在孩子的眼裡,這類身為教師的父母並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只是一個捧著書本謀生的人而已。這類教師的落後觀念和陳舊的教學策略,也會相應地帶到家裡。因此,許多教師的孩子在中小學考試成績還不錯,書本知識掌握得比較紮實,可是孩子的視野卻極其狹窄,關注社會和人生的熱情不夠,應對現實問題的能力卻相對低弱,他們的心志也相對脆弱,極少有遠大的抱負。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這種榜樣的力量能左右孩子的終生。倘若整日跟知識打交道的父母其實並不熱愛知識,那麼,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也不會由衷地尊重知識。一個教師如果只是純粹地把教書當做一份謀取薪水的職業,於此相應的琴棋書畫、彈唱說寫、人生哲理等高雅情趣和智慧並不能進入他的現實生活,那麼,對孩子而言,當教師的父母並不能憑藉自己這份職業魅力惠及孩子,孩子也不會以父母是教師為榮。

    因此,做一個閱讀型的教師,做一個有高雅志趣的教師,對學生固然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孩子有著固本培元的作用。孩子無論在哪一個成長階段,父母都能以一個真正的教師的高度跟孩子溝通,那麼,無論多麼平凡的孩子都會脫穎而出。

    社交狹窄——人脈資源貧乏

    中小學教師的生活圈相對狹窄,對社會的接觸面也相對少。雖然面對來自各個階層的家長,但畢竟有距離感,多是止於表面的交流。

    長期單一而封閉的校園生活,使得教師的心智也普遍單純且不善交際。這種生存環境對於教師自身而言可能習慣了,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大礙,但對教師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對城市的中小學教師子女,會有很大的制約。父母人脈資源的睏乏,社會活動內容極少,無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空間,孩子的視野也會相對窄小。所以,大多數普通的教師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個性上都顯得小心謹慎,缺少敢闖敢拼計程車氣。

    教師要改變這種狀態,一定從自身做起,要關注時代的走向,要創造機會讓孩子瞭解現實的不同層面,培養孩子對社會的感知力。寒暑假,要帶孩子外出走動,增強孩子的閱歷,還要鼓勵孩子多跟不同層面的人交往,要敢於在陌生的環境中確立自己的主張。教師,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中的中小學一線教師雖然較少機會獲得豐厚的社會資源,可是有較長的寒暑假,週末也相對輕鬆,可以設法把孩子帶出去,創造各種條件拓展孩子的視野,帶孩子郊遊、上興趣班、去福利院做義工,專注地研究某種動植物,到大街小巷尋找城市發展的足跡……這些有益的活動,只要堅持做一兩樣,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孩子處世的情懷,會增強孩子主動跟人交流的願望,提高孩子感受實踐之美的能力。

    總之,身為教師,面對繁重的教學工作之外,必須把對自己的子女教育問題當做重大的人生課題來對待。要客觀對待自身的工作環境,變劣勢為優勢,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力。現實生活中,許多優秀的教師都以自己的子女不成才為硬傷,那種終生之痛無藥可醫。有一位過來人說:“再優秀的老師,如果自己的子女沒有教育好,其優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把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揭示出來,藉此與所有的教師同行共勉:先成為好父母,然後才是好老師。

  • 2 # 思雅的拼媽

    教師子女這道所謂的“光環”,在有的孩子身上是動力,但在另一些孩子身上可能是巨大的壓力。如果孩子本身不是那麼優秀,儘管努力好久也不能成為大家認可的優秀學生,那麼教師子女這道“環”就會變成一個無形的枷鎖,形成巨大的壓力,會讓孩子透不過氣來。可能孩子不是精神分裂或做出像曠課逃學這樣的事,就是會有一些極端的行為,等到這時才發現可就晚了。

    教師為什麼教不好自己的子女,我認為有幾點原因:老師角色“不下班”壓縮子女成長空間

    想必每一個優秀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非常自信,凡事喜歡樹立標準,分對錯,希望孩子都能夠約束自己往一個好學生的標準上靠。本來教師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面有章可循是優點,但總是將教育學生那一套不自覺地帶到家中,動輒就把孩子也教育一番,這絕對是混淆家裡與工作的角色。其實,身為教師子女的孩子們需要更多的傾聽、陪伴,希望父母能給自己一個安全輕鬆、充滿愛的家庭氛圍。

    任何家庭,孩子剛讀書時,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都很高,這一點都能理解,但教師作為自己孩子的家長,更能懂得這個道理,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實際狀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如果把握不好,老沉迷於老師的角色‘不下班’,在家給孩子規定很多條條框框,什麼都要“聽”自己的,容易導致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發揮個性的空間。

    教師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適得其反

    作為教師的子女,父母難免會對自己的子女也像對學生一樣,格外嚴謹,要求孩子言行舉止中規中矩,這出發點是好的。也許孩子成為父母想要的樣子,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迷茫,因為太強烈的願望會壓抑孩子的人格,恐怕很難挽救了。

    老師也需要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

    教師子女的成長成才經歷真是太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好的特別好,但出問題的也多,不知道你是否也有一樣的感受呢?也許你在身邊就看到一些教師的經歷,如果不能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正確轉換自己的角色,正確區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麼,即使再優秀的教師,也可能是失敗的父母。

    無論是否身為教師,家庭教育都要從零學起,如果缺乏家庭教育知識,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都會暴露諸多問題,教師們也同樣需要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而這課要學的東西是挺多的,那麼如何不做“壞父母”?

    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成長

    和很多家長一樣都對孩子期望高,而身為教師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更高,他們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事實證明,期望越高,要求就會越嚴;而一嚴起來,就把握不好度;而把握不好度,就會出問題。

    教師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要想著自己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孩子的成長。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非要出類拔萃呢?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可以犯錯誤呢?要根據孩子的實際,因材施教,讓孩子自然成長,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出來就是成功的教育。

    分開好“教師”角色和“父母”角色

    學校教育是按照國家規範的教學計劃、教學標準、教學內容和嚴格的考核要求來進行的;而家庭教育則是基於血緣關係親情的維繫,利用家庭得天獨厚的優勢,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種愛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也屬於一種養成教育。

    作為教師,必須認識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內容、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不能把學校教育搬到家裡來像對學生那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應該努力給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溫馨、輕鬆、自然、能安全放飛自己心靈的空間。

    教師要學會放下和尋找自我

    對於教師來說,讓孩子成為自己,首先就是要放下對子女過多過高的要求,給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也許有些孩子成績不怎好,很難培養成一個心目中優秀孩子的想法,但在藝術、審美等方面很有才華,那不如承認他現在的樣子,有些“短”可能“補”不起來,但依靠一技之長,孩子就能幸福。

    另一個更重要的,教師首先要找到自我。當教師在職業發展中的自我發展和自我認同的需要得到滿足,找到穩定的職業幸福感時,即使不需要言傳,孩子長大後就能夠知道為什麼而活,應該怎樣活。

    每一個老師都想成為好教師,一般來說,教師應該是先成為好父母,然後才是好教師(未婚教師例外)。那好教師兼好家長真的這麼難做嗎?其實很簡單,教師若能夠找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點,使得家庭教育也成功,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 3 # 半個知己

    我的身邊也有很多老師,有的孩子已經大了,有的還小。我的觀察結果就是,身為老師的父母,尤其是身為老師的媽媽,她們在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時候,她們會有很多所謂的經驗和顧忌。經驗就是她們接觸了很多學生,透過對不同的學生的瞭解,她們會經驗性地去認定某一種行為可能導致的不良後果,尤其是當自己孩子出現這所謂的某一種行為的時候,她們就會如臨大敵,不斷地想要去糾正孩子,到這個時候,往往就忘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獨立個體”。再者,作為一名老師,她們不允許自己有一個失敗的孩子,所以,她們必須要讓孩子保全她們作為老師的“面子”,而很多老師也會習慣性地把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或自己的學生去做對比,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自我,不能有所成就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這並不能一面倒的就說身為老師的父母們就教育不出好的孩子,所謂的傳承,就是要傳承的父母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就是家風,家訓,所以關鍵還是要父母們自己能多成長,能看到孩子的不同,真正做到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 4 # 魚84021147

    我們一天忙著全天候管理班級忙著學校和年級安排的事務忙著寫教案忙著上課忙著改作業晚上還要忙著查宿舍有時候三更半夜送學生去醫院忙著月考中考期末考出題改卷反思總結完事兒還忙著家長會……當老師的確實是在搞教育,但我們一線老師課多活多事情多卻沒多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每天忙的回到家連話都不想說了,上級不允許週末收費補課校方便鼓勵我們無私奉獻不誤學生學業,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我們學校的好多老師照樣圍著學生團團轉,都這樣忙忙碌碌三年了,就這樣無私奉獻三年了,且不說老師們心理怎麼想,只希望我們高三今年能考好,對得起老師們的付出……

  • 5 # 雲止風靜

    呵呵,真的是這樣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什麼教師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胡扯。我們小學,學校四個老師的孩子今年一同高考,兩個清華一個北大一個同濟,其中一個是市狀元。當然,確實有這麼一種現象,教師的孩子要麼就是出類拔萃,要麼就是學渣中的學渣,這可能與角色失衡有關。

  • 6 # 潯兒

    沒有的事。每年重點大學的新生,一看檔案,父母不是教授,就是高中,初中,小學老師,甚至有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老師。

  • 7 # 一吃姐千醜

    老師的子女啥樣的都有,就我接觸過的幾十個老師來說,老師的子女成才的少,不咋地的多。教育孩子這事不能一刀切,跟父母和孩子都有關係。不是說父母是老師就一定教育的好,跟孩子自身也有關係,有的教師子女智商也不是很高,呵呵。有的教師其實也沒啥教育方法,除了打就是打,我就佩服一個老師,她的子女都是大學生,而且是名牌大學,孩子一個比一個爭氣。而剩下的那些老師子女都不咋地。更有很多老師離婚了,搞破鞋的也不少,這樣的教師還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嗎?其實很多老師都是混個工作而已。沒什麼本事。

  • 8 # ttp123

    什麼教好,什麼叫教不好?標準不能看多少個上了985,211。相比而言教師子女群體在守法上為人上比其它群體上平均素質要高,對社會的危害上最小!這難道不是教好的表現麼?

  • 9 # 耳聞八方

    “愛子如生”,保持距離。愛生如子需要愛的付出,而“愛子如生”需要十分清晰地界定扮演自己的角色。角色定位錯了,你永遠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只有把孩子當學生,允許孩子像學生一樣慢慢成長,孩子才會聽你的。你是父母,在教育問題上,你是老師,要像老師一樣有耐心、會表揚、講距離!

  • 10 # 貓貓狗狗都回家

    幼兒園裡有很多老師自己帶自己的孩子 大多數把自己的孩子沒教好。因為老師是一種感覺 能客觀的評價孩子的問題 也能理性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 從而教育好學生。學生在老師面前也是收斂的。而媽媽不是 看自己的孩子怎麼都是可愛的 小毛病都是可以容忍的 孩子在媽媽跟前是放肆的。誰都無法改變自己不經意的母愛氾濫。就像交警對酒駕嚴格執法 下了班看見愛人喝醉只會心疼 照顧。難道把愛人關15天麼。所以不要教自己的孩子。

  • 11 # 瑤瑤29069792

    我覺得最主要還是沒時間管,白天甚至晚上都要耗在學校裡,週末假期還要補課,特別是初高中老師忙的連自己孩子面都見不到,哎~

  • 12 # 造夢小兵

    教師就是一種職業,並不等於會教孩子,在老師的群體裡能教育孩子又會教育孩子的老師少之又少,這很符合所有家庭的教育成才比例!不得不承認,絕大多數老師是不懂教育的,會教書算懂教育嗎?顯然不算!沒有老師開始就不想教育好孩子,但體制,環境,學習能力,考核指標等等都在制約老師的教育水平!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法,但真正好的教育沒有多少,有良心的教師太少,完成任務的老師太多,你越有責任可能越是被環境排擠,所以,能堅持自己的理念並中和所有方面的利益的人畢竟太少了!所謂能教別人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其實有誤區!其實這樣的老師什麼人都教不好,其他人的孩子禍害了可以打著為孩子好的幌子,但那一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會有很大的內心衝突!自己的孩子是不會當父母是老師的,他們的孩子更能提現教師父母的特點,因為孩子的行為都是父母行為的縮影!從心理學角度看,每個人都是繼承了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即使表面上很反對父母的那一套,但還是會不自覺的採用的核心教育方式還是父母的,這是很多年學習來的,不可能因為明知道不對就不去採用,所以,看一個老師會不會教孩子,既可以從他的孩子身上看出來,也可以從他的父母身上看出來,這是潛意識裡向父母認同的結果!老師的教育成績好,可能是她強迫學生能力強,迫害程度大,體現出來的是孩子成績可能會好,但往往沒有人會考量,這個老師把成績不好的帶成優秀的比例!我們會經常看到被老師孤立放棄的孩子,這些老師是沒有能力教好的,而且他還會阻止其他人教好孩子來打臉!他們會催眠孩子和家長,你的孩子不行,沒可能學好,而且還會影響其他孩子學習!之所以如此,只因為成績好的不用他怎麼費心都能保持好成績,能保證他的績效考核!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我相信也會有特別稱職的老師,但絕對不會很多!很多人從事教育行業是因為沒有能力挑戰其他行業,迫於無奈才選擇當老師,因為當老師的門檻太低!很多自身有很多問題的孩子選擇了教育專業,出來後會帶著這些問題進入學校!很多人以為她們取得了教師資格證書就代表她們有能力教孩子了?其實還差得很遠!大街上隨便抓一個人都能代課,方法都是可以學的,而心理層面的問題在大學裡卻沒有人真正關注過,很多有抑鬱症的孩子在學校裡苦苦度日,當了老師後不停的向孩子向家長傳播負效能量,現在大學生的自殺率越來越高,也不是沒有老師的問題,也有家長的問題,但沒有哪個老師考證的時候需要做心理健康測試的,我們的孩子是很少有機會得到適當的心理安撫的!能把自己的孩子帶的很優秀的,除了嚴格之外就是適當的對待了孩子!有的孩子考上大學後有好工作後,再也不想理會自己的父母和老師,這樣的教育算成功嗎!學生恨老師,就真的是孩子太不懂道理嗎?有多少人思考過呢?還有一點很重要,老師心理素質不健康,在學校裡把自己的耐心早就磨完了,對自己孩子的時候,已經沒有能力和顏悅色的對待自己的孩子了,可悲可嘆啊!

  • 13 # 老彭友77

    請原諒老師把時間都用在了花園,而非自家小院,也請原諒現在的老師只是知識的傳遞者,而非智慧的啟迪者,這是體制問題,請相信師範專業有一門課叫教育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這是必修課,教師證考試是要考的。

  • 14 # 縱橫四海33374883

    教師能看管別人的孩子原因是他的身份,好像天生的學生怕老師,實際上學生是因為怕老師才乖乖的,而對於自己的孩子他只是普通的一位家長,所以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很正常。再說了,有幾個素質非常好的去做教師??!!

  • 15 # 流雲袖

    因為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幾十個孩子身上,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像個超人一樣,帶著別人的幾十號孩子,承受各種不懷好意的質疑,最終忽略自己的家庭和家人!當代教師的悲哀!

  • 16 # 陳天哲

    我創辦學校的,不是老師,有時候卻被誤認為老師,我從四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一,教師懂得多,特別是教育學、心理學等等知識,但是醫不自治的多,也就是說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的多!因為太懂,就光知道給孩子說教,說教的孩子缺乏體驗,缺乏榜樣的力量……

    二,接著談榜樣的力量!榜樣是什麼,是自己要做到!這是99%的老師沒有時間去做到的!比如講付出,自己的收入只能是中上等,怎麼付出。比如講格局,自己教幾個班,又不是企業家,如何撐大自己的格局……我們反而看到很多老師,因為帶學生太久,格局心胸居然受中學生影響,越來越小……那就是行為與說教相反,對自己的孩子教育上反而起到反作用!

    三,時代、教育本身的落後錯位……我們要淸醒地看到,中國教育有優勢有弊病,優勢很多,這裡只講弊病……一,與美國相比,想象力不足,做老師的想象力更不足,從而限制了子女此方面的發展!二,與日本相比,意志力薄弱,做老師的意志力更薄弱,也影響到子女……而時代的發展比較快,比教育快,導致很好老師的思想相對落後……

    四,說到落後問題!落後跟隨的是保守!網際網路的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的發展空前絕後,多少上班族、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因為此受影響,企業的經營者更是大受影響……教育一直不是太受影響,導致了這一片淨土上的人們相時保守,他們怎麼能影響教育好受時代影響最快的下一代!

    我們需要在此付出些努力!

  • 17 # 吳楚午夜清風

    不怎麼贊同專家報告,那我身邊舉個列子吧,小小縣城。不往上比,折中。這幾年中考,高考,教師、醫生、機關事業單位的子女基本上前三十名有二十名是他們的子女。在外打工或放任不管的小孩,想考得好真的靠自覺和天賦

  • 18 # 怠速馬達

    因為工作的原因,為了那不多還很容易被找理由扣的工資,被固定在學校裡,培養著別人的孩子,卻有心無力去照顧自己的孩子。

  • 19 # 雲捲雲舒2016

    這本身是一個錯誤論調,沒有進行深入調查。其實教師子女的本科升學率遠高於省本科錄取率,這是事實。這個論調是沒有經過客觀詳查,坐辦公室裡臆測出來的。

  • 20 # 長路有燈火

    1、當教師的父母一般都比較繁忙,生活重心更偏向於學生反而忽視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都忙於工作,孩子的作業全靠孩子自覺。而小孩子一般都比較愛玩,作業完成的效率又能有多高呢。然而等當老師的父母回過神來基本已經養成了習慣。而家庭作業卻是孩子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完成的不好成績還能很好的孩子不多。家長再想要改正孩子的習慣很難。而且作為教師孩子的學習時間正好和孩子的學習時間重合,很少有時間來更改孩子的習慣。

    2、當教師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般都很高。喜歡拿自己教過的學生作比較,因此也大大地提高了標準,而孩子達到這個要求要花費的精力也要很多對孩子本身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因此會大量壓榨孩子的娛樂時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裡。

    3、在常人眼中,作為教師的孩子在學習上就比常人更勝一籌。然而並不是,這在無形中又增加了孩子學習時候的壓力。

    4、假如孩子在父母所在的學校上學,孩子必然會受到一些優待。而這些優待並不一定就是我件好事情。一個沒有重點班水平的孩子進了重點班反而很有可能對孩子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初夏適合穿什麼褲子,有哪些款式適合微胖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