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美媽愛讀童書
-
22 # 大臉貓3366
用不著留額外的作業。
這個時候關鍵是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最重要。
比如寫作業時不分心的習慣。
對書籍不排斥的閱讀態度。
如果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能主動完成作業,那麼孩子還有什麼學不會的呢?
在小學階段,習慣比知識更重要。
-
23 # idan的青蛙媽媽
我的答案是不會留。因為孩子從幼兒園升小學,需要銜接的不是做作業,而是孩子的心態、自理能力、自制力等在環境改變之後的銜接與過度。
幼兒園的教學模式和小學的教學模式是不一樣的。幼兒園更偏重於娛樂或者是最基本的禮貌、規則等的鍛鍊和學習。而到小學後,就是主要是以學業為主的教學,更偏重學知識,學技能。這種改變,更需要孩子來適應。
自理能力。幼兒園是處於學齡前教育,吃飯、穿衣、上廁所等基本技能,如果在幼兒園還不是很熟練,老師可以適當的幫助你完成。但是上小學之後,絕對是需要自己獨立完成的。所以,最基本的技能,一定要在上小學前獨自完成。
自制力和專注力。幼兒園的時間都有合理的安排,但是小朋友也可以隨意點,想外出的時候還可以偶爾調皮教室裡走動下,但是上小學後,一節課都是嚴格的上課時間,然後是課間休息時間,怎麼在規定的時候做什麼事情,就要養成好習慣。還有就是一節課聽課的那長時間,就要體現孩子專注力的培養上。
溝通能力和集體意識。如果說幼兒園還是小孩子,那麼上小學之後就變成小大人了。會有自己的活動圈子和交際的氛圍,這個時候,溝通是很重要的,包括課間不懂的問老師,遇到困難找老師和同學,跟同學之間的友誼的建立等,都需要獨立和溝通能力。還有集體,班級、小組、小隊等集體意識。
對於作業的態度的改變。幼兒園的作業更多的作用是協調親子關係,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共同完成或者是輔助完成,甚至是家長單獨完成。而小學的作用就是有針對的知識點的鞏固,需要孩子獨自完成,家長起到監督的作用。所以,孩子也要在這種改變中習慣,還有養成自覺完成作用、記筆記等好習慣。同時家長也不要走進一個誤區,處於焦慮的心態,擔心孩子跟不上而努力的讓孩子趕上甚至超前學習,這樣會導致孩子上課的時間不能好好利用,因為學過或者自己會而產生厭倦的情緒或者消極的態度。
總之,家長不要害怕孩子經歷這種過度階段,要知道每一次過度階段,就是一次成長。從孩子的本質出發,注重品質和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
-
24 # 懶懶的媽養乖乖的娃
我家寶寶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一年級,在這個銜接期間,我沒有給他額外留作業。寶寶所在的幼兒園是嚴格按照國家教學大綱進行的,幼兒園沒有提前教他們寫字,沒有教他們拼音,但是這期間我很淡定,我認為寶寶只要在幼兒園裡學會自理,遵守紀律,有一種學習的能力就可以了。所以沒有給他額外輔導,但是寶寶上了一年級之後,雖然一開始學習上父母要多上一點心要多輔導,但是就目前來看,學習成績也是趕得上的,不用太擔心。
-
25 # 花婆婆育兒
如果你說的家庭作業是指練習寫生字,學拼音,做口算這樣小學一年級老師都會教的內容,我認為沒有必要給孩子佈置這樣的家庭作業。
既然老師都會教,為什麼不讓老師去做的,老師做起來更專業,你也更省心。可能你擔心孩子跟不上,想讓孩子提前學習。其實孩子跟不上學校的進度有很多原因,即便你提前學習,也未必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有些孩子因為理解能力不夠,認字認的少,聽不懂老師的講解,看不懂題。家長們需要做的是透過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加大孩子的認字量,同時,培養孩子的理解力,思考力。
這些事情我認為才是家長們應該做的。教育孩子是個系統工程,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作為家長,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可能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在散養,所以沒有給孩子留另外的家庭作業。對於幼小銜接,從我個人而言,如果要培養,我會先從孩子的行為習慣開始,而不是去抓作業。每天我會抽一部分時間給孩子閱讀,跟孩子制定時間表,讓孩子有時間觀念。為上小學的行為習慣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