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馨5

      目前流行起來的自然教育,也稱為大自然教育,是鼓勵少年兒童走進大自然,透過與自然環境的接觸,讓他們直接到自然界去觀察和探索,直接感受自然界的美麗與奧妙,從而激發少年兒童對自然界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培養少年兒童喜歡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生活環境的積極情感,並幫助兒童解決一系列心理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今年寒假,8歲的男孩小強跟隨媽媽來到了廣西扶綏渠楠屯參加白頭葉猴探索之旅活動。此次探索之旅活動,透過巡山、尋找白頭葉猴、自然藝術課程、參與社群勞動等方式讓家長和孩子們深度體驗和理解自然。從廣西扶綏渠楠屯回來後,小強一直念念不忘的還是那次白頭葉猴探索之旅,嚷嚷著要當一個農村人。小強的媽媽說,平時也帶兒子去旅遊,但缺少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那種和諧的氛圍。“路邊就能看到水牛,雞鴨隨處可見,路邊的甘蔗掰下來直接就能啃。這種不受約束的自然生活其實就是自然教育所要傳達的內容之一。”

      在大自然中尋找生態智慧——城市的孩子只知道水來自水龍頭,對山川、溪流、森林和原野沒有情感。如果能把傳統教育融入到自然當中,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能夠主動去觀察和發現一些問題,因為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生去觀察,包括一片葉子。所以我們發現,這種自然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們迴歸到自然當中,能夠去揭開自己的潛能。沒有經過大自然薰陶的孩子,感覺和知覺都會受到影響,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在道德、審美、情感、智力成長中有所缺失。

      自然教育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更健康地發展,“有人做過研究,跟大自然接觸比較長的時間的孩子的心態會更平和,更容易與人相處。”經常在大自然裡玩耍的孩子肥胖率會比較少。  自然教育不同於春遊秋遊——很多人會認為,帶孩子到山水中去旅遊就是自然教育,其實這還遠遠不夠。因為自然教育還包括人和自然的情感建立、人為環境改善所做的服務等。如果僅是遊山玩水,根本達不到自然教育的目的。只有讓孩子真正的融入自然,並且帶著一系列的問題去觀察、感知、探索,讓孩子慢慢地和身邊的花草樹木、各種小動物建立感情,真正把自己當作大自然的主人,這或許就是我們正在探索的自然教育。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我們生活的環境,就像一本百科全書,吸引著孩子們,他們渴望透過探索和學習,獲取為已知世界的未知的更多有趣的資訊。那麼到底該透過怎樣的方式,在生活中進行自然教育呢?其實,總結為一句話就是:隨時做,隨手做。

    首先,我們自己的家裡都會種植很多花花草草,還會飼養一些可愛的小動物。透過這樣的親子互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增長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科普知識。其次,我們可以帶著孩子經常去郊外接觸大自然,讓他們在風裡盡情享受花香,和蝴蝶、蜜蜂一起捉迷藏,切身感受不一樣的美好。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趁機教會孩子學會愛護環境,敬畏生命。

    最後,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有趣的公益親子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現在很多親子機構都會推出很多與大自然相關的活動,像類似於植樹節活動,保護大熊貓活動等等,透過這些活動,還可以結識更多熱愛生活和大自然的好朋友。

  • 3 # 雨中的承諾2016

    我們容易將自然和城市對立起來,城市越堅硬,我們對綠色的、柔軟的呼喚就越沒有抵抗力。可現實是我們只是想當然的城市的孤兒,這個城市從來不只居住著人類,綠色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具有侵略性,它們野蠻地生活在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城市裡有人類放棄的角落,不曾有植物放棄的地盤,它們和我們呼吸在同一片天空下。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它們在馬路邊兀自榮枯,每一株花草都是時間的旅行者,也是空間的旅行者。它們和我們一樣要穿越春夏秋冬,經歷生老病死,也一樣可以在風中流浪,你不會知道每一粒種子曾經來自哪裡,也不會知道它們會去往哪裡。

    所謂自然教育不是指向無窮的遠方,而是從身邊的一草一木開始,瞭解你居住的小區和城市,從蹲下來和小草小花對話開始。海子說:“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開始,關心糧食和蔬菜。”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我們居住的小區和城市,從生命的角度去觀望一片地域,聆聽他們的呼吸,感受馬路邊植物學的奧妙。

  • 4 # 十八線mama

    自然教育應該是最近流行起來的養育方式。讓孩子透過走進自然,感受自然,在自然當中成長,返璞歸真。

    但我們畢竟生活在城市當中,也很少能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大自然,隨著城市化進城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正在蠶食著綠色的大自然。

    透過生活中的潛移默化來進行孩子的自然教育,也是必然而必須的。現在很多小區都不允許養寵物,但是家裡可以養些魚養些花,平時雖然接觸不到森林草地,但是可以利用週末時光,帶孩子逛逛公園,而不是商場。春天可以帶孩子放風箏,夏天捉蝴蝶,秋天摘蘋果,也可以透過買些動物植物的繪本,給孩子科普一下,跟孩子約好利用假期去動物園認動物,去郊遊的時候認植物,等等。

  • 5 # 笑容悠然

    自然教育其實真的不用大張旗鼓的進行,只要透過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就可以。

    孩子們天生就是喜歡大自然的,喜歡接近小動物,喜歡花草樹木,特別容易親近泥土、沙子、水,可以從中汲取能量。

    當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帶孩子到草地上去玩,看看樹上的小鳥叫,找找地上的螞蟻洞,孩子們會非常開心的瘋玩一整天。

    當下雨天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穿上雨衣,穿上雨鞋,讓孩子出去踩踩水,淋淋雨。不用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感冒,在大自然裡瘋玩的孩子,身體會更加健康,因為孩子們的心情非常愉快,所以身體就不會有問題。

    等孩子長大一點,可以照顧自己之後,可以幫孩子養一隻小雞、小鴨、小兔子之類的小動物,讓孩子有機會照顧小動物,這樣長大的孩子,會非常的有愛心。

    如果可以的話,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的戶外活動,跟更多的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中玩耍,大自然中那開闊的環境,讓孩子的心胸也變得更加開闊。他們的集體意識會更強,與人交往的能力將變得更容易掌握。

    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進行創作,比如,春季中盛開的玉蘭花特別的漂亮,孩子們可以把玉蘭花瓣撿回去,粘在白紙上做出一副美麗的圖案。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美麗的圖畫,更有很多動手的機會,可以鍛鍊孩子的自信心。

  • 6 # 嬌女子143380430

    父母的生活習慣、為人處事等等,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許哪天孩子會突然說出一句很驚人的話,而這些話你從來都沒有教過他,你不用好奇,這是因為你在對別人說的時候,無意中被他聽到了、學到的。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首先,父母要放下大人的架子,把自己當成孩子......

     1)和孩子一起玩

      當孩子在玩玩具時,你也可以參與進行,說:“什麼玩具啊?這麼好玩的,我都沒見過,能教我玩嗎?”這樣孩子就會很高興,很自信的教你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你也可以裝出遇到困難的樣子:“唉呀,我不行了,快幫幫我!”孩子就會很熱情的想盡辦法幫助你。這樣不但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力,還培養孩子不怕困難,願意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放棄了,你可以以孩子的口吻說:“不行,我一定要弄會它!”然後自己堅持在那研究,這樣就會影響孩子,帶動孩子,他也會跟著研究下去,這就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孩子不怕困難的品質。

      2)和孩子一起吃

      家庭聚餐時,也把自己看作孩子一樣,有好吃的,先夾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孩子愛吃的,自己也要裝出一付特別喜歡吃的樣子,先跟孩子搶著吃,最後再互相謙讓。

      買回來的東西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去到超市去買食物也要人人有份,這樣孩子就沒有了吃獨食的習慣,反而每次有好的東西時,都能想到身邊的人。

      3)叫孩子來幫忙

      把自己當成孩子,就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萬能的樣子,如在做家務時,對孩子說:“我怎麼掃都不乾淨呢?寶寶,快來幫幫我吧!”“唉呀,我的拖鞋找不到了,寶寶幫我找找好嗎?”這樣,你把他當成一個很棒的人,他就會很自豪的來幫助你。慢慢地,孩子會很主動的幫你做更多的事情,同時,也會把自己當成這個家的主人了。

      4)用孩子的方式對待孩子

      跟孩子在一起時,就用孩子的方式對待他。如果他不好好吃飯,就餓著他;不愛護玩具、圖書,就不給他玩、不給他看;同時,要求孩子給你承認錯誤,並告訴他“改了就跟你玩”,他會很配合的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說不定還會提醒你。

    給予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教育,我認為不能夠僅限於課堂教學,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外,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教育,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喜歡模仿樂於模仿,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展現給孩子的是良性的教育,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塑造孩子的靈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教育不再是生硬的文化傳授,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來洗滌孩子幼小的心靈。

  • 7 # rainbowzhong

    孩子對自然的好奇,那是天性,家長只要在孩子觀察自然時不干涉不打擾就可以了。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則要知無不言哦!

    孩子天生是十萬個問什麼,尤其是看到新奇的動物,奇特的景象等等,當孩子問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建議家長可以多加引導,自己會答的儘量詳細回答,並且結合生活中遇到的具體情況給孩子舉例解答,讓孩子有直觀的認知。不會回答的就帶著孩子去查資料、逛博物館,和孩子一起學習。這不僅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並且還給孩子樹立了愛探究、愛學習的好習慣!

  • 8 # 根的養育人

    特意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是有的,但更多時候是透過生活的潛移默化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

    家長要有熱愛自然的情趣。

    家長的愛好會影響到孩子的愛好。家長在生活中,喜愛養花養草,用心的去照料、培育花草。“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孩子也會模仿大人去嘗試種些花草,這也是一種自然教育。

    家長引導孩子關注身邊的自然景物變化。

    雖然現在城市化嚴重,但城市也有綠化,同樣也可以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街道兩旁的樹木,春夏秋冬各有變化,家長就是在接送孩子上、放學的路上,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這也無意識了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

    常帶孩子走進自然,親近自然。

    家長可以因為閒暇時間,帶孩子去鄉間、公園、自然景區等地方體驗自然生活,欣賞自然美景。大人孩子在大自然中放鬆身心,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缺少發現。只要家長用心,生活處處皆教育。自然教育也是如此。

  • 9 # 靈犀呀咿呀

    大人們不一定非要大張旗鼓的帶孩子去到野外,那才是接觸大自然,好像只有在那裡的教育才能被稱為自然教育。

    其實佛教裡不是有句佛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花一草即是一個世界,即使我們俗人做不到這個境界,但是自然教育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的,陽臺上的花花草草,小區裡的、路邊的以及公園裡的花草樹木,都能教會孩子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 10 # 我和她的故事

    去公園時,訴孩子這個是松樹,它的葉子很特別,末端很尖的,很容易扎手的,它的上面有一層油脂,所以,冬天別的樹葉都落沒了,它還能保持綠色。

    楓樹葉子,形狀有點象五星,現在是綠色的,到了秋天,它就變成紅色的了。

    前幾天,帶孩子出去,看到迎春花, 告訴孩子春天來了,迎春花都開了。

    看到小蟲子,告訴孩子這是什麼蟲子,媽媽小的時候,捉小蟲子喂小鳥。

    帶孩子去小河邊,告訴孩子怎樣才能捉到小蝦,它們都喜歡藏在石頭縫裡……

    跟孩子說這些,只是讓孩子知道各種動物,植物都有它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孩子會更有興趣注意觀察生活。

  • 11 # 九皮皮

    孩子的教育大部分都是能過家長的潛移默化來進行的,自然教育也不例外。

    生活中最常見也是最容易的就是在家種植各種花花草草,帶著孩子一起勞動,一起澆水施肥,看著它們一天天的長大,孩子不僅瞭解很多花草的知識,也增強了孩子動手能力。

    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養一些小動物,或者是餵養小區裡一些流浪動物,如貓、狗,都挺好的。

    休息、週末、放假多帶孩子去戶外運動,去郊區、去附近的天然的自然場地,和孩子來一次小小的“探險”。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很少,只能靠父母平時從點滴做起,把自己教育貫穿在生活中。

  • 12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自然教育是“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夜”的教育,雖然選擇的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場景,但是卻對孩子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印記會出現在他今後的生活中,成為他的一種良好習慣。

    親子閱讀繪本。可以透過自然教育相關繪本傳遞給孩子相關理念和對生命的認知,使他們從小就樹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識,熱愛大自然並呵護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

    製作自然手工。我們可以同孩子一起做手工,比如製作樹葉書籤、標本,觀察植物生長實驗,養小兔、小貓、小狗等寵物等,獲得對自然界生物的初步認知,瞭解相關知識,為後續開展自然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投身自然懷抱。在大自然中進行自然教育是一種最有效的方式,而且是自然而然入腦、入心。不需要刻意的道具,取材自然即可,可以帶孩子一起爬山、野炊、露營,一起摘水果、種蔬菜、放風箏、吃農家飯,一同在海邊嬉戲、游泳、玩耍,只要是接觸自然的運動和活動,父母都可以帶著孩子積極嘗試,讓他們享受親近自然的過程。

    直觀體察自然。父母有時間的話,可以帶孩子去體育館、博物館、藝術館、科技館等,近距離了解自然的狀態,探索自然的秘密,透過實踐上的理論昇華,潛移默化中獲得對自然世界的全新感悟和體認。

    做親子小實驗。網路上有位“實驗老爸”大火,因為擅長思維和手工,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做了很多科技小實驗和自然小解密,孩子興趣盎然,大人耐心十足。透過自己親手嘗試,不僅獲得了實驗結論,而且鞏固了自然知識,一舉兩得完成自然教育。

  • 13 # 良父益友

    做為人類,我們天生就喜歡與大自然親近。當孩子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室內時,他們缺失了很多東西。與自然缺少接觸會產生很多相似的弊病,諸如:沮喪,肥胖,還有注意力不集中。那些與自然接觸比較多的小孩在學習上是比較出色的。事實證明,經常擁抱大自然會減少壓力,並能延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當一個小孩融入自然時,他身體所有的感官都會被啟用。

    作為父母,我們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舉個小例子,螞蟻在我們眼中是極為常見的小昆蟲,我們會忽略它們的存在,可是孩子總是明察秋毫,在小草叢小花壇周圍,螞蟻總會成為孩子眼中的焦點。 當孩子對草叢中的螞蟻產生興趣時,說明他對這個小動物產生了興趣,並欲求探究其奧秘。

    大自然不僅開闊孩子的眼界,也開闊孩子的思想和心靈,大自然更有豐富的哲理,有知識,有啟迪,大自然是開發孩子智力的好老師。

  • 14 # 堯媽成長記

    在我們的生活中,缺的不是自然,而是和自然的連線。自然教育要做的,就是重建這種連線。那麼怎樣透過生活的潛移默化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呢?我認為隨時隨地都可以!大到去戶外旅行,小到家裡的一花一草!

    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旅行,時間允許的話可以每週一次,不允許可以一個月、三個月、半年都可以,在戶外爬遊玩的時候不防選擇在戶外野炊,切記把垃圾即使收放好,不要亂地隨手丟垃圾!當我們和孩子在上有藍天、白雲,下有綠油油的草地上開滿了不知名的小花的這樣美得環境裡襯托下,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麗!孩子也會更加敬畏大自然!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花卉市場買花、各種植物帶回家裡一起養!一起培土、一起澆水、一起陪伴它們成長!讓孩子參與其中進而敬畏生命!

    去公園玩、去散步,每接觸到大自然都告訴孩子愛護花草樹木,這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我們要珍惜、愛護它們!從生活的點滴,從自身做起,就會潛移默化的對孩子進行自然的教育了!

  • 15 # 小獸媽媽

    我首先要說的是配圖的那個女孩的做法是不對的,坐在汽車裡要繫好安全帶,不要將身體的任何部位伸出車窗外。

    其實在生活中的自然教育是很多的,小區裡的樹木一年四季的變化就是很好的教育,花開花落,預示著生命的輪迴,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同時也可以帶孩子去自然博物館啊,動物園啊,公園啊,都可以在城市生活中尋找到一絲大自然的氣息。

    下雨天打孩子去淋淋雨,踩踩水塘。

    到秋天踩過樹葉發出的沙沙聲也格外悅耳。

  • 16 # 孩子的暴龍媽咪

    想要“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那麼對家長的要求也就高了。家長自己在平時的行為處事上就要遵循“自然教育”的準則。

    家長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枚鏡子所照應出來的行為,往往是父母身上最不好的。

    父母想要以身作則,那麼就要對自己高要求,加油吧!

  • 17 # 諾雅媽咪愛育兒

    我覺得要想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自然教育,首先要讓孩子對大自然感興趣。家長不妨從跟孩子一起養植物開始,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花卉市場買一盆孩子感興趣的植物,讓孩子每天為它澆水,仔細觀察它每天的變化,認真記錄下它發芽、開花的時間,慢慢的孩子就會對其他的植物感興趣,這時候家長不妨帶孩子去觀察大自然的其他植物。其次,家長可以在週末的時候跟孩子一起去接觸大自然,一起爬山、放風箏,讓孩子近距離的接觸大自然。最後,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組織孩子的小同伴一起參與到保護環境的隊伍中來,讓孩子們做“小小環保志願者”。

  • 18 # 上善若水利不爭

    孩子任何的教育其實都是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去學習和獲取的,自然教育也不例外。自然教育不是刻意而為之,也不是為了教育才去接觸。平常的生活中,栽種一顆小盆栽,讓孩子每天澆水照顧,看著小盆栽長大;養幾條金魚或者別的小動物,讓孩子瞭解動物們的生活習性;告訴孩子要愛護花草樹木不能隨便亂摘等等這些都是對孩子的一種潛移默化的自然教育。

  • 19 # 海納百川萬一是我呢

    無論是什麼教育,太過刻意總是給人一種壓迫感,而順其自然讓人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更好。自然教育最近很流行,簡而言之就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的神秘,學習和大自然的相處。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很少有接觸自然的機會,家長們便會在家裡種些畫畫草草,或者養些小動物來讓孩子體驗自然的樂趣。我家孩子很喜歡小動物,但由於條件的限制始終未能如願。但是我會在家裡養些小魚,讓他參與其中,看著小魚出生、長大、死亡,孩子也會了解到生命的神奇和無奈,也許更能體會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吧。

  • 20 # 胖兜老媽

    自然教育有兩層意義:一,對孩子進行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教育;二,這種教育要自然而然的進行,無需刻意。

    潛移默化是最有效的武器。其實自然也是一直教育我們要“潤物無聲”。滋養植物的不是瓢潑大雨,洗刷滑石永遠是涓涓細流,龍捲風能裹挾走大樓汽車卻刮不出雅丹地貌。對孩子的自然教育,也要自然的潤物無聲。

    養些花花草草吧,叫孩子去澆澆水,鬆鬆土,從小培養的是責任心,領悟的是生命力的頑強;

    養只小動物吧,讓孩子也稍微體驗下生命成長的不易;

    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吧,甭管是街心花園還是爬山涉水,告訴孩子你親近的哪些哪些,其實都有生命;

    帶孩子組織些自發的環境保護行為吧,形成不亂丟垃圾的習慣,是對宜居環境的最大貢獻……

    培養好習慣,保護大自然並不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別的國家都在找零號病人,而美國政府卻“羞於啟齒”沒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