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典好歌

    解讀梁山好漢歸降朝廷的重要性,其實網上很多。比如,兵力、地理位置和成員構成比例等等。今天就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剖析,去還原一個更真實的場景。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又名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區)。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當然了,這個是正史,宋江就是個劉邦式的“地痞流氓”,卻沒有劉邦的命。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

    在《水滸傳》小說中,同正史記載不同的是梁山好漢108將最終都歸降了朝廷。雖然最後成了朝廷的炮灰,保家衛國、除暴安良的義舉感人肺腑。

    那麼,梁山好漢為何要接受招安?同時作為作者(施耐庵),為何一定要安排梁山好漢歸降呢?需要肯定的是,施耐庵對於梁山好漢最終歸降朝廷,絕對沒有任何私心,招安是最好的結局。至於為什麼?最後再說。

    對於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來講,認定招安是最好的結局,無非兩點——軍事力量,人員構成。

    以前透過算過,在梁山最鼎盛時期,算上非作戰人員,梁山約有十二萬人(嚴重懷疑梁山是怎麼乘下的)。十二萬人,到底算不算多?相當於八分之一的大宋禁軍?

    這話是不能亂說的,八十萬禁軍是個虛數,梁山十二萬人馬更是虛數,更不能穿越到春秋戰國動輒幾十萬的茬架。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在征討梁山的過程中,無論是關勝還是呼延灼,再者如黃信之流,大多數是州府提轄,團級幹部居多,唯一的一個師級幹部(秦明)卻倒戈的非常快。

    從朝廷派出的領兵將領就能看出,大宋朝根本沒有把梁山放在眼裡。要知道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不過是派箇中將,當然,扯遠了。

    再說人員構成,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宋江派掌權,二龍山安撫,降將派主流,這是對108將最基礎的認知。作為領導人,招安符合宋江的訴求,也符合著降將派的需求。招安,或許在梁山沒有大聚義之前,就已經畫好了終點線。

    如果就以上這麼分析,今天說的就是廢話了,現在刀叔給你講重點。

    搞清楚作者為何讓梁山接受招安,其實不需要研究宋江的身份,你只需要瞭解“水泊梁山”到底如何而來。

    梁山泊是後晉開運元年(944年),黃河決口於滑州,洪水淹沒汴、曹、單、濮、鄆五州之境,流入汶水,然後才在梁山周圍形成湖泊。這樣,才有了後來王倫、晁蓋和宋江的革命根據地。

    然後呢?你需要知道黃河在山東這個地方,屢次改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估計就是民國時期那位校長了。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東京汴梁守將杜充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州(今河南省滑縣)人為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改道。新河道經滑縣南和濮陽、東明兩縣之間,再經山東省鄄城、鉅鹿、嘉祥、金鄉諸縣匯入泗水,由泗入淮,奪淮入海。

    也就是說在1128年,梁山泊“斷流”了。那麼撐死了到1200年,梁山泊也得成一個小土山。

    你說這幫“好漢”還玩毛線?

  • 2 # 山水常相守

    招安不招安結果都是一樣的,固然眾烏合當中有幾個能人,但他們沒有制天下之思維,即使有他們決沒有大戰之頭腦。

    逼上梁山,你聽這幾個字,平日裡好逸惡勞,打家劫舍,在官府追殺的情況下才走此路,就是有幾個本是官員的人,他們也決沒有真正的反心。

    自古至今,坐天下者文人也,退一萬步說就是他們謀反成功,也很快就會瓦解,因為這些人首先就是一頓花天酒地,其次他們也不知道怎樣治理天下。

    李自成到是謀反成功了結果怎樣?德不配位者必亡。

  • 3 # 使用者6231196421506順

    按照當時梁山眾多好漢的結構群體,首領宋江是領軍人物,本身就沒有建國立業的遠大志向,如果不是招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土崩瓦解,最後要麼被朝廷追殺,要麼解體。

  • 4 # 雪流星落

    招安至少還洗白了身份,死的也算為國捐軀,活的也算功成名就!如果不招安,就是一群佔山為王的匪寇,和國家對抗,短時間可能還能掰掰手腕,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被剿滅!你想想最後征討方臘就是損失慘重,只是國家沒有騰出手!

  • 5 # 野生大學士

    被官府剿滅!

    首先,宋江就是一被朝廷通緝的要犯,他涉嫌危害閻婆惜。與此相同的還有武松,不管他們殺人是什麼原因總歸是要抓了調查的。次一點的還有卻生辰綱的,打家卻舍的,雞鳴狗盜的。

    其次還有得罪朝廷要員的,比如楊志、林沖等,朝廷要員巴不得找個機會整死他們。

    然後還有一群惹禍包,比如李逵,簡直就是粗野蠻橫之極,情商之低。阮氏三雄時不時也會惹出些禍事。

    這樣一群人,天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在官府眼裡,十足的土匪,佔有山為王,一日不除,心腹大患,他們本身也不會消停,一個人鬧點事,一群人就會聚集鬧事,遲早一天把官府弄到忍無可忍,出動官兵清剿。宋江做官出身,刁民見得太多,知道結局,招安之事,目標沒錯,錯在實現路徑!

  • 6 # 田鋼8

    招安是朝廷想用最簡單,最省錢的辦法把事情解決掉,然後將這些人玩與股掌之間,再各個擊破 。事實也就是如此。招安不成也只有不斷的採取軍事行動,逐漸演變成類似於太平天國一樣的長時間的持久戰,絕對不會置之不顧,任其發展,更不能讓其打入東京推翻朝廷。

  • 7 # 散文圈子

    我讀過《水滸傳》,知道里邊的貓膩。雖然是杜撰,但也有其實際成份。遍觀梁山好漢,出身迵異,但都對當時朝廷刻骨銘心。說逼上梁山。一點不假。

    囿於冷兵器,朝廷也拿這幫傢伙沒轍。咱們先看看招安後的梁山結局,用一句話說,就是樹倒猢猻散。能善終者沒有幾個人。宋江本來就是小吏出身,官場上的那些事門清,想被招安一直是宋江的願景。

    他帶領著大夥往火坑裡跳,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他把朝廷想的過於理想化。這與早些朝代的文化思維有關。都說有什麼樣子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下屬。領導層面上的方向,決定著下屬的死活。

    君不見戰場上的命令?長官的令即是士兵們的生命,令行如山,違令者死!假如換作是李逵做首領,結局自然不會招安,他會提留著腦袋與朝廷幹到底,絕不眨半下眼睛。

    閣下說:如果梁山好漢不被招安,結局如何?說實話,我沒有辣麻大的腦洞,無法演義梁山好漢們的結局。但有一點我敢肯定,那就是這幫傢伙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應該是與朝廷死磕到底。

    既然開篇就是揭開封印,放出那股黑煙,自然是上天的安排了。我斗膽設想一下不被招安的結局。

    與朝廷分廷抗禮,偏安梁山。朝廷怎麼進剿也是白費力氣。梁山有廣闊的水堿,有奇峻的山峰屏障,有萬千的窮苦百姓,估計朝廷使上吃奶的力氣也夠嗆拿下樑山。

    其次是幹倒朝廷,那歷史就改寫了。這個就不用贅言了。

  • 8 # 西部點子王vlog

    我反倒認為詔安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不招安,他們待在水泊遲早有一天會被剿滅。腳面以後,梁山108好漢,基本上只會被後人唾棄:一幫山賊草寇,罪有應得。

  • 9 # 桃花朵朵開a

    本來,就只有兩種結局:被招安或被消滅。他們走了被招安的路,表面看,可以順順當當的當兵當官拿俸祿吃糧。實際上不可能的,封建社會生產效率低下,創造的剩餘價值很少,而上上下下的統治階級又驕奢淫逸,飛揚跋扈,廣大人民掙扎在死亡線上,天災人禍加上橫徵暴斂致使各地暴動不斷!方臘起義軍是朝廷的第一勁敵,梁山好漢力量和方臘部比顯弱,損兵折將意料之中,也是統治集團樂意看到的。這事也怨不得宋江,宋江也是為大家好。假如繼續留在梁山,最後也是被官軍剿滅,朝廷不容許打家劫舍,國中之國,大碗吃酒肉這麼一大股反動派存在下去的。說到底,這是人類的悲哀,沒有解法。

  • 10 # 希望的冀

    《水滸》大家都很熟悉,我小的時候看水滸傳的時候,特別不解為什麼宋江一定要向朝廷招安呢?他們已經在梁山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為什麼還要去獲得朝廷的滿意,而且在詔安的過程中他的奴婢阿諛奉承的嘴臉更是讓人討厭,看電視劇時差點吐血(側面證明李雪健老師演技確實牛)很難讓人理解這麼多優秀的人為什麼一定要上趕著去給朝廷賣力

    其實讓我們仔細的想一想,在當時的環境,詔安這一條路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甚至是讓眾多的人多活幾年的辦法,這也可能是這些好漢們的最好出路。梁山的勢力分佈是比較複雜的,一部分是晁蓋的兄弟們後來都跟宋江一起上了山,其餘的就是各路的土匪或者是曾經反抗過朝廷的人。別小看這些人他們在原本的生活中還是有很高的地位的,尤其是那些反抗朝廷的人大多數都是想有一番的作為的。

    於是宋江就想到各種的辦法給朝廷遊說,中間有的願意招安,有的為了哥們義氣礙於面子被招安,還有一批的小嘍囉們他們最無所謂反正去那都是抱大腿,所以最後大家也只能詔安了。

  • 11 # 李悟淨

    一種正統思想決定了梁山好漢的終點就是招安,沒有出路。文人和草莽英雄都不能走一塊的,文人上千年就是這樣學過來的,而草莽又缺乏謀略,一個群體本來就是靠殺靠打靠計謀聚在一起抱團取暖的團伙,能成大事?梁山真有幾個好漢,?有計劃?有綱領有章程?一群流寇而己!為了逼人上梁山,各種計謀,逼人入死地,心服個屁?還想團結謀大事?除了招安,我看不到梁山出路在哪!??本人愚見,不喜勿噴!!

  • 12 # 使用者樹下陽光

    你好這個觀點我認可,招安後朝庭是以匪殺匪,讓一大部人戰死了。剩下小部分人再害死了。粱山好漢就沒有幾個了。其實不招安也有兩種情況,一是後來好漢們先後戰死老死,最後滅亡。二是起義擴大也許推翻朝庭,自己當皇帝,自立國號,最後戰死老死。你認為對不?

  • 13 # 行者楊雲

    如果梁山好漢沒被招安,結局會是:

    一、繼續盤據水泊梁山,利用梁山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抵禦朝延官兵圍剿,刼富濟貧,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過著無拘無束、快活逍遙的神仙日子,這應該是這幫草莽英雄的最好結局。

    二、像黑旋風李逵說的:打到汴京去,殺了皇帝老兒,奪了朝延江山,自己坐天下,豈不快活。筆者認為,這條路行不通,因為梁山好漢雖然厲害,但割據一方、佔山為王還行,真要離開梁山與北宋朝延全面抗衡,力量不夠,會死的很慘。

    當然,梁山好漢被招安後,淪為朝延鷹犬,替官家賣命,去鎮壓別的起義軍,結果死的死、傷的傷,整個梁山隊伍基本廢了。以宋江為首的幾個倖存者如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等回到京城雖也封了官,但最後結局也很慘,都直接或間接被朝延害死。只有李俊、童威、童猛等幾個水軍頭領及燕青、公孫勝等不願為官自謀出路活的逍遙自在。所以招安只能算是下下之策,是宋江之流一意孤行導致的一場悲劇。

  • 14 # 初曉兒

    招安並沒有害了梁山好漢。如果沒有被招安,宋江他們的結局也是被朝廷剿滅。

    一,歷史上的梁山泊起義,就是被朝廷剿滅的。

    宋徽宗時期,朝廷對外乞和,對內大釋搜刮,把山東八百里梁山泊收歸國有,對漁民課以重稅,百姓不堪其苦。宣和元年,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梁山泊起義。

    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徽宗趙佶曾下旨招安,但沒有結果。後朝廷派兵征剿,義軍先後轉戰山東、河南、河北。“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

    但宣和三年,義軍還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設伏鎮壓,宋江被俘,起義失敗。

    二,小說《水滸傳》中的梁山泊起義,從施政綱領看,假如不受招安,也只能是被朝廷剿滅。

    晁蓋主政,雖說要“與大宋皇帝做個對頭”,卻並沒有明確的方略和措施,單憑殺富濟貧,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為。

    宋江的做法,則是徹頭徹尾的反貪官不反皇帝,以“忠義”和“博得個封妻廕子”為餌,招徠人眾,壯大力量。最終目的就是招安。

    假如不力主招安,宋江集團則失去了凝聚力,必然導致一大部分朝廷降將的離心離德。最終的失敗也在所難免。

    三,從《水滸傳》的創作背景看,梁山泊起義,不具備推翻宋王朝的條件。

    宋徽宗時期,北宋雖然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內部雖然有宋江、方臘等農民起義,但當時的主要矛盾並不是內部矛盾,而是民族矛盾。

    其時金朝完顏阿骨打已經統一女真諸部落,剿滅遼朝,北宋正值“靖康之變”前夕,國人的目光主要是對準行將覆滅中國的女真侵略者,而沒有對宋王朝群起而攻之的願望和趨勢。另外,憑北宋王朝的實力,剿滅宋江起義,並不困難。

    所以說,梁山泊的宋江起義,還僅僅限於在小範圍內騷擾,不具備全國百姓群起響應,星火燎原,以推翻宋朝統治的客觀條件。起義不可能有較好出路。

    四,從作者施耐庵的創作意圖看,梁山泊起義的失敗,也是必然結局。

    有人說《水滸傳》寫的是張士誠起義,《水滸傳》裡的軍師吳用,就是作者施耐庵本人。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是元末張士誠起義的參與者,對張士誠接受元朝廷招安極端不滿,由於張士誠投降了元朝廷,施耐庵離開了張士誠義軍。

    但是,施耐庵寫的《水滸傳》,主角宋江,從招安角度說,就是又一個張士誠。

    既然施耐庵對張士誠不滿,卻又在《水滸傳》中塑造了一個宋江。而這個宋江開始也有“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豪情,表明他也有晁蓋一樣的“與大宋皇帝做個對頭”的願望。但他後來卻完全走到了自己的反面,為了招安費盡心機,許多人都認為晁蓋是被他派人暗殺,拿史文恭做替死鬼,目的是為了坐上第一把交椅,最終讓梁山泊接受朝廷招安。

    這說明了作者施耐庵的內心矛盾:作者無法找到一個梁山泊義軍既不接受朝廷招安,又有好的結局的平衡點。招安,勢在必行。

    另外,由於施耐庵的思想侷限性,最終還是把梁山起義寫成了《忠義水滸傳》。這就決定了梁山起義悲劇的必然性。

  • 15 # 思之遠方

    當時,梁山好漢圍繞是不是走招安之路產生過爭議,有的如李魁等提議“進了京城,殺了那皇帝老二,”,有的提議仍然聚義山林,佔山為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以宋江為首領的招安派堅持走忠君招安,博取功名,封妻廕子,認為這是正道。可以設想,如果不走招安之路,也不是無路可走。一是走歷史上農民起義之路。當時社會政治矛盾日趨激烈,皇帝昏庸無能,奸臣當道,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越來越多,如果公開打出推翻趙宋王朝的旗號,振臂一呼,揭杆而起,在梁山既有基礎上,招兵買馬,擴充隊伍,將會有很多義士積極響應,勇躍加入,起義隊伍很快就壯大。梁山好漢這一核心團隊人才濟濟,文武兼備,完全能夠建設和帶領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有非常大的可能推翻趙宋王朝,改朝換代,書寫自己的歷史。二是割據一方,自立為王,與趙宋王朝劃土而治,對恃而存。以梁山實力,完全可以做到。三是鞏固好梁山根“根據地”,佔山為王,盤居一方,聚合山林,喝酒吃肉。隨機行事,邊走邊看。上述幾條路走順了,可能都不比招安差。

  • 16 # 蠢哥哥聊歷史

    梁山接受招安的結局很差嗎?至少梁山好漢洗去了“綠林草寇”的頭銜,成了正規軍,最終在征伐遼國、田虎、王慶、方臘之後無論生死,所有梁山好漢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封上,若不招安,這些是他們永遠也無法得到的東西,儘管有些人本就不對這些虛榮抱有期待。

     

    那麼不招安又能如何?首先要讓大家不接受招安,就不能由宋江來當梁山之主,那麼誰最有資格坐這個位置呢?答案很簡單——“小旋風”柴進。

     

    若是梁山一眾好漢有把綠林草寇這條路一路走到黑的覺悟的話,推舉柴進成為梁山之主是最好的選擇,柴進是前朝皇室後裔,而宋太祖趙匡胤當年取柴氏江山本就屬不義之舉,所以梁山好漢們只需要打著“反宋復周”的名號起事的話,只怕梁山的勢力還能夠因此而壯大,畢竟柴進要復國也是名正言順,話說這總比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慕容復說要復興大燕國可現實多了。

     

    不過若是以柴進為核心,梁山不招安這條路真能夠走下去嗎?別說,還真有可能。

     

    書中梁山好漢可謂是神通廣大,其有沒有宋江當老大其實並不重要,除了盧俊義以及梁山五虎將之外,像是武松、魯智深、楊志、徐寧、張清、索超等人都有不俗的戰鬥力,論人員配置只會比方臘更強,人家方臘都敢稱帝,柴進有何不敢?

     

    在看實際戰鬥力,徵遼、田虎、王慶是未損一員頭領,所以戰鬥力簡直是驚人,除去武將類的角色,梁山上還有公孫勝、樊瑞這種會用法術的人,要成事又有何難?

     

    只要梁山好漢不被“現實歷史”所束縛,從理論上來說完全是可以不選擇招安的,最好的結局就是柴進當皇帝,眾好漢被鳥盡弓藏或封官進爵吧。

  • 17 # 消防弱電施工員

    無論招安與否,梁山眾英雄的結局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走向滅亡。 1,被逼無奈上梁山。

    梁山大多數都是戴罪之身,在社會上犯了事兒,不想接受懲罰上梁山入了綠林,有的是在江湖上有名氣,犯事兒了被救上梁山;比如,宋江就是殺了自己媳婦兒跑路了,盧俊義的媳婦兒管家通姦,給自己戴了綠帽子,一氣之下殺了二人,被抓了要砍頭,被救上了梁山;武松殺了西門慶和自己嫂子,又在半路殺了衙役,跑上梁山;總之一句話,他們都是一群有前科的人。

    2,公務員掌握核心權利。

    宋江當了老大,林沖名聲在外(80萬禁軍總教頭),岱宗是節級,等等,他們在以宋江為的公務員派系的陣營行受到重用,因為宋江一心想帶他們重回政府部門,他們有天然的優越感。

    3,實力強勁,在眾多暴亂分子中實力名列前茅。

    梁山108位英雄,沒有水分的能佔到百分之六十,其他的就是打打醬油,炮灰而已。單說武松吧,單臂擒方臘,是何等的存在,方臘在水滸中實力是最強的,但是能被武松擒獲;岱宗日行八百,這可不是吹的,跑馬拉松的實力啊!

    梁山的實力武將的實力不俗,下邊小嘍囉的戰力也是可圈可點的,經歷了無數場戰役的洗禮,不但磨鍊了他們的意志,而且在生與死的邊緣摸爬滾打,讓他們更懂得戰場的生存法則,這就是他們自己錘鍊的實力,正規軍也難以匹敵。

    4,重回官場的心理。

    統治者正是利用了他們急於迴歸

    的心理,才答應讓他們平叛之後迴歸朝廷。他們難道不知道嗎?知道,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因為只有立了大功才能回去。統治者利用他們為自己掃清統治絆腳石,梁山想利用平叛的功績重回官場;可是他們太天真了,你一幫綠林能玩過世襲玩權術的嗎?人家好幾代人職業就是權術,你宋江才當了幾天官,難道你不知道自己是人家眼中釘嗎?人家只是利用你平叛削弱梁山的實力,收拾你的時候更容易,看看這一手一石二鳥,玩的多溜。

    因此,梁山眾英雄的悲劇是註定的。

  • 18 # 徽乎其微

    看了《水滸》傳,英雄淚末見,梁山換了主,英雄散了魂;英雄本有名,何期宋功名,本心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功名做了主,英雄染了毒;三毒傳世間,幾人解了毒?

  • 19 # 文化一家人

    這是個假設的問題。既然是假設,就只能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結合梁山人員構成和思想狀態來分析回答。

    首先回答問題:

    梁山如果不被招安,沒有什麼好的結局,只有遲早被朝庭剿滅這一條路。

    理由如下:

    一、梁山人員構成和思想狀況,就決定了梁山沒有遠大的前程。

    梁山108人,上山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他們的目的不同,思想狀態不同。

    1、以林沖為代表的被逼上梁山。

    也就是說,他們本意是不願上梁山的,只是被逼所迫,才不得不上梁山。這裡面除了以林沖為典型代表外,包括宋江也同樣如此。宋江被官府捉住,第一次被救上山時,晁蓋再三挽留,宋江死活不同意。

    父親明明訓教宋江,小可不爭隨順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之人,在世雖生何益?如哥哥不肯放宋江下山,情願只就兄長手裡乞死。

    直到宋江題反詩被押到法場開刀問斬,晁蓋帶人再次把他救上梁山。宋江才在梁山入夥。

    2、朝庭降將,被俘不得不歸順梁山。

    這部分人如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大刀關勝,雙槍將董平,急先鋒索超,沒羽箭張清等人。他們都是朝庭軍官,被俘後不得不歸順梁山,並且成為梁山的中堅力量,比如馬軍五虎將,除了林沖以外,都是朝庭降將。

    3、被坑蒙拐騙上的梁山。

    最典型的是盧俊義,金槍將徐寧,撲天雕李應,美髯公朱仝,

    不難想象,以上三種類型的人物,都不是甘心情願上的梁山。但他們在梁山卻佔據了重要位置,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以上三部分,對招安是沒有反感的。而且即壟斷領導權,又掌握著話語權。

    二、以武松,魯智深等為代表的綠林好漢,以及其它各種原因上梁山的人員。

    這部分人才是真正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過快活日子的人員。他們與前面的人是性質不同的兩類人。他們肯定不願意招安。但他們不是主要人物。關鍵時刻只能是鬧一鬧嚷一嚷。比如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人。但最後還是要聽領導層的,他們也照樣跟著人家走路。

    透過對以上兩類人物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梁山如果不招安,其前景無非是以下兩種情況:

    1、短期內朝庭無法剿滅梁山。因為從當時梁山的實力講,他們三敗高俅,兩勝童貫,攻城拔寨,戰無不勝。其實力不可小覷!

    2、隨著時間推移,形勢很快就會產生鉅變。

    一是他們不同於歷史上其它農民起義軍,開闢大片的根據地,並且以推翻朝庭改朝換代為政治綱領。梁山這夥人圖的只是一時痛快。所以只佔據水泊梁山的彈丸之地,這就預示出不可能有長遠的發展。

    二是用不上多久,好漢們都已年老力衰。那時朝庭再發兵征討,他們已沒有了當年的戰力和實力,輕易就會被朝庭剿滅。

    三是那些朝庭降將和矇騙來的人,能否甘於長久居於水泊之窪,都是個未知數。到時很可能沒等到朝庭征剿,就已經先行散夥了。

    結語:

    綜上,梁山如果不接受招安,根本就沒有什麼最好的結局,只能是被朝庭剿滅,或者是自消自滅。

  • 20 # 午夜片

    招與不招安,一直駐守在梁山等人都沒有好結局。這一夥人中有的是罪犯,有的是反朝庭,這本身都是都是死罪,朝庭不會放棄對他們追捕。

    當然,有的是被迫上梁山,有的是被同夥拉下水,這類人危害性不大,但是入夥之後打著劫富濟貧的旗號,也幹起犯法的事,成了通緝犯。

    小小的梁山不足以與國家機器對抗,即便是短時間內梁山佔有優勢,等到朝庭集結力量進行清巢時候,梁山根本無法抗衡。可以想想軍隊連年打仗,對手都是訓練有素、執行力高的敵人,現在對付一群烏合之眾,那不過小萊一碟。

    其實梁山等人不是沒路可走,唯一方法是放棄梁山,化整為零,各奔出路,遠走高飛過隱姓埋名的生活。這樣的話許多人都有好點的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典S型坦克為什麼這麼奇怪?無炮塔有什麼優勢嗎?戰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