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和孩子爸爸在給孩子報什麼興趣班上產生了分歧,孩子爸爸想讓孩子學圍棋,我想讓孩子學美術,大家能給個建議嗎?
4
回覆列表
  • 1 # 守護的美好

    直接問孩子啊,父母要聽一聽好孩子的想法再決定報什麼班才行,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班是給孩子報的,而不是給你們做父母報的,所以你們的興趣不代表孩子的興趣,你們意見分歧跟孩子無關,從頭到尾都沒有問問孩子想報哪個。這做父母的請注意了:請尊重孩子的意見!

  • 2 # 成林談教育

    孩子學習圍棋還是美術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來看。

    第一個要分析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孩子是否喜歡學習,孩子更喜歡學習什麼,這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原因,因為孩子喜歡的話,他才有可能發揮他的優勢,在所學的方面也會有一定成就,如果孩子不喜歡,父母強迫孩子去學習,孩子還可能會有不良的情緒。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如果孩子自己沒有明確的想法,自己也沒有注意學習什麼,那就需要家長給他做出選擇。至於怎麼選擇還需要仔細掂量對孩子的好處。

    第二要看看圍棋對於孩子有什麼幫助,孩子學了圍棋會有那些提升,這些好處是否是孩子最需要的,當然一個孩子成長中需要的很多,但是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裡那就要做最有助於孩子成長的事。學習圍棋同樣也是幫助孩子成長。孩子爸爸讓孩子學習圍棋是想讓孩子擁有一種思考的能力,幫助孩子開發思維,還是對孩子抱有其他的希望,比如說:成為圍棋職業選手。這是不一樣的對待。如果只是想透過學習給孩子一點樂趣,開發一下孩子的思維。那就看孩子是否需要開發。或者相對於學美術那個更有助於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如果要是想讓孩子成為職業選手。就要看看孩子有沒有這個愛好和潛力。

    第三孩子學習美術同樣也是看你想透過孩子學美術得到什麼。孩子自己缺不缺這方面的營養。不管學習圍棋還是美術都是給孩子增添成長的養料。那孩子是不是需要這個養料。或者他更需要什麼養料。不是我們自己感覺很好就隨便給孩子學點什麼。一定看看孩子最需要什麼,比如:有的孩子體弱多病,他就可以多去學習體能鍛鍊方面的課外班,武術,球類,或者舞蹈等。有的孩子脾氣暴躁,就可以學習一下畫畫,寫字等等,可以提升他的性格方面。如果孩子比較內向不敢說話:學習一下口才,表達能力。所以一般我們學習什麼就看孩子的情況。我們只是想幫助他提升能力。大多數孩子學習這些未來不會去從事這一行業。

    你和孩子爸爸把你們讓孩子學習圍棋和美術的理由列出來,可以透過對比分析,學習什麼對孩子更好。或者也可以都學習,也可以都不去學,選擇其他。就看你們的定位。和孩子的情況,綜合考慮。

  • 3 # 秋黛微霞

    學圍棋和學美術都是很適合孩子課餘學習的特長課。學圍棋可以開啟心智,陶冶情操;學美術可以提升孩子的內在氣質,從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創新能力。

    首先,我建議爸爸媽媽先問問孩子的想法。一般的藝術培訓機構都有體驗課,可以先帶孩子去了解一下,看看孩子想學哪一種,或者兩種都想學。

    其次,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夫妻之間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不必感到煩惱。兩個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所以都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在實際的照顧孩子學習生活中,夫妻雙方應有商有量,分工協作,共同來解決

    所面對的問題。

    最後,願我們的孩子能在父母的支援下學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不斷進步!

  • 4 # 小馬班長

    既然是興趣班,一定給孩子報他感興趣的,孩子想學圍棋,就報圍棋。

    1.興趣是第一驅動力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班的時候不考慮孩子的意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見報興趣班,這種方式是完全錯誤的。

    家長選擇興趣班大多是存在功利性目的,要麼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學這個,自己家的孩子也得學,要麼是自己喜歡但是沒有機會學,就讓孩子學。

    這個過程中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孩子只有感興趣,才能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感覺,而這種愉快的感覺又進一步促進孩子喜歡這件事。

    形成了良性迴圈,才能發揮孩子的主動性,才會不斷的取得進步。

    2.選擇孩子不感興趣的興趣班,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如果孩子不喜歡美術,非要給他報一個美術班,只會增加他的負擔。

    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不但不會增加興趣,可能還會產生厭學情緒。

    有個同事同時給孩子報了五六個興趣班,週末兩天不幹別的,就帶著孩子轉場上興趣班。

    不僅家長累,孩子也累。基本上每次都哭著不去,被逼著打著才去。

    興趣班本來就是培養孩子興趣的,而不是為了攀比,不是為了升學。希望家長們不忘初心,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 5 # 寒石冷月

    關於給孩子什麼興趣班這事,家長還真不能太過於堅持自己的想法,必須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來考慮。如果夫妻兩個人各持已見,爸爸希望孩子學圍棋,媽媽希望孩子學美術,分歧解決不了,很容易造成夫妻間的矛盾,怎麼辦呢?我想給家長几點建議:

    第一,當分歧無法化解時,就乾脆把圍棋和美術班都報,讓時間來證明誰對誰錯。

    我有一個朋友,他和妻子就存在給孩子報興趣班分歧的現象,在兩者必選其一的前提下,朋友為了減少矛盾,他就說乾脆給孩子把圍棋和美術班都報了吧。結果一年後,結果就出來了,孩子喜歡圍棋而不喜歡學美術,朋友的妻子一看沒辦法了,只好讓孩子停學美術,而專注於學圍棋。這個事例就值得題主參考一下,儘可能要擱置爭議,化解矛盾,把眼光往長遠看,讓時間來證明誰對誰錯。

    第二,興趣學習是以孩子為主體,大人只能起到激發和保護孩子學習興趣的作用。

    就如上面講的這個事例,孩子為什麼最終只對圍棋感興趣,而對學美術失去了興趣呢?原因是媽媽脾氣暴躁,總是在孩子完成美術作業這塊經常強迫和打罵孩子,結果孩子就慢慢失去了興趣。而爸爸則不同,他經常陪伴孩子玩耍,凡事都以肯定和鼓勵孩子為主,這讓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截然不同,孩子更喜歡爸爸。而爸爸並不強迫孩子學習圍棋,而是業餘時間陪孩子把下棋當遊戲,結果孩子入了門之後,在爸爸的帶動和激勵之下,充分發揮出潛能,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業餘小棋手。

    第三,學習圍棋和美術,兩種興趣愛好對孩子的思維和毅力培養的作用有很大不同。

    對於兒童學習圍棋來講,屬於靜態思維專注能力的培養,想讓孩子在學習圍棋方面有很好的發展,除了送到專門的培訓班學習外,最好在家裡有大人能經常陪伴玩中學。就如上面的事例中,朋友就極喜歡下圍棋並且棋藝還頗不錯,結果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影響下,孩子不僅對圍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鍛鍊了孩子的抽象和邏輯思維,這可是非常不錯的學習品質,後來這個孩子學業成績一直特別優秀。而對於學習美術來講,雖然也屬於培養孩子靜態思維專注,也可以讓孩子觀察力和想象力得到很好的發展,但是如果僅靠培訓班培養,而缺乏在家庭中父母的陪伴練習,興趣學習很難得到長久的保持,也就是說,兩種興趣學習對孩子毅力培養取決於父母的陪伴與激勵。相比較圍棋而言,學習美術的孩子在學業上往往不一定能起到多大作用。

    結束語:既然是興趣愛好學習,家長就不應該過早給孩子下一個結論,你適當學習哪一樣,或者不適合學習哪一樣。而應給孩子學習的機會,在學習與實踐活動中去觀察孩子。尤其是觀察孩子有沒有某方面的天賦,如果沒有天賦且沒有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的影響,僅靠興趣班上課很難讓孩子把興趣保持長久。當孩子好奇心不斷下降,且感覺到學習興趣枯燥乏味時,興趣自然就消失了。因此,家長在對待孩子興趣學習方法,應持理性態度,而不應有急功盡利思想。

  • 6 # 春暖花開003

    題主是媽媽,媽媽上來問問題,是怎樣讓爸爸不再堅持讓孩子下圍棋。

    我給你三招。

    第一,看看下圍棋的有沒前途。

    我們養孩子常說,不管在那個行業混,混到頂尖,都能過上好日子。我們國家下圍棋,現在誰是頂尖高手呢?柯潔嘛。柯潔買了一套房子,最近為了供樓,去了很多地方玩遊戲。這行業最頂尖的人,買樓也只能供樓。我認識一個做城市清糞生意做的很好的,人家買大房子,是一次性付款的。如此看來,下圍棋的錢景,不如清糞的嘛。

    沒錢途喔,看你老公還堅持不?

    第二,下圍棋的職業生命短。

    現在吐槽華為,說35歲就不要了,要滾蛋了。你看看現在職業圍棋手的年齡,有多少過30歲,還在前面的?現在的棋手,都很年輕,感覺圍棋就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

    沒錢途也就算了,職業生命還短,老公,這行當能讓孩子學嗎?

    第三,耗時間。

    你去搜一下圍棋比賽的資料,下一盤棋,要多久。普通人下圍棋,下一盤,怎麼樣都要一小時以上吧?真的要把圍棋學好,一天得花多少時間在下圍棋這裡?

    老公,咱們的孩子還有那麼多作業,能騰出這麼多時間來下圍棋不?

    三個問題問你老公,看他還堅持讓孩子下圍棋不?

  • 7 # 小晞育兒

    我想說您兩口子在這裡爭的面紅耳赤的,有問過孩子的想法嗎?也許孩子兩樣都想學,也許一樣都不想學,也可能喜歡其中的一種。

    既然是興趣班,那肯定要孩子有興趣才行,如果沒興趣,你們做主給孩子報了班,孩子不喜歡,沒心思學,時間和金錢都浪費了,孩子也沒學到什麼東西,虧不虧?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最有決定權的是孩子,而不是你們,先問問孩子,孩子肯定也是迷茫的,不知道這兩樣課程究竟學的是什麼。

    如果有試聽課的話,可以帶孩子去試聽一下,如果沒有試聽課,那就想辦法找點資料來,讓孩子瞭解一下這兩樣課程大概內容,看孩子是不是有興趣。

    我夏天的時候也是打算讓孩子學圍棋,但是問了很多學過圍棋的人,發現一個問題:學圍棋能堅持下去的孩子不多,很多孩子輸不起,一輸就哭鼻子,輸久了就不學了。

    我家孩子也是輸不起,跟我下棋,下輸了就哭,就換棋種,五子棋下輸了換方棋,方棋下輸了換圍棋,圍棋下輸了換跳棋,跳棋下輸了就發誓再也不下棋了,前天晚上睡覺時還在跟我說:“媽媽,我再也不跟你下棋了,我下什麼棋都下不贏你。”

    我跟他說:“你下不贏我,是因為你還沒學會怎麼下,你沒有弄明白下圍棋最關鍵的是什麼,等你學的多了,見的多了,慢慢的就會下了,就不會再輸給我了。”

    他聽了後,又有了信心,不再說不跟我下棋了,但我知道,他以後輸多了,還是會再說這樣的話。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學圍棋的話,你要有個心理準備,萬一他去學棋的時候,總是輸給同學,他沒有信心了,你得想辦法鼓勵他,當然,如果孩子下棋很少輸,那就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了。

    我目前是在網上買了一套聶衛平監製的圍棋影片課,讓孩子先跟著影片學,把入門學完以後,如果他們還有興趣的話,再給他們報課。

    美術的話,兒童美術一般的孩子都不會排斥,這個挺有意思的,不費腦細胞,只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就可以畫出一幅絢麗多姿的畫來,你和孩子爸爸一個想要報美術,一個想要報圍棋,這兩個課都很好,美術可以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圍棋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這兩種能力對孩子都很重要。

    如果有那個精力的話,兩個都可以學,關鍵還是在孩子,看孩子怎麼想的,對這兩個課是不是有興趣。

  • 8 # 夢語連篇

    和孩子爸爸在給孩子報興趣班上產生了分歧,他想讓學圍棋,我想讓學美術,能給個建議嗎?

    為給孩子報興趣班,父母兩個人的意見不一致,你們問過孩子的意見嗎?

    父母之間為孩子的興趣愛好起衝突,解決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遵從孩子的意願。興趣愛好如果不能讓孩子感覺到興趣與快樂,那麼興趣班也就成了苦惱班。孩子學什麼,關鍵還是看孩子自己喜歡什麼。最好不要大人給孩子定。如果兩種班的興趣孩子都喜歡,經濟條件也允許,時間也允許,那就都學,也不衝突。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而不是父母兩個人鬧分歧,別說學什麼,不學什麼,孩子們的興趣班要從孩子們的興趣開始,你們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如果換成我選擇,首先應該先尊重孩子的選擇。因為只有讓他自己選擇,他才能堅持到最後,如果父母選擇,他自己不喜歡,父母選來何用?強迫,逼迫他去學習。父母真的覺得他會如你們所願堅持到最後嗎?所以這些問題應該直接問孩子而不是問網友,父母聽一聽好孩子的想法,再去決定報什麼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班是給孩子報的,而不是給父母們報的,所以父母們的興趣,不代表孩子們的興趣,父母們意見分歧跟孩子無關,問題提出者從頭到尾都沒有問問孩子想報什麼班。做父母的朋友們請注意了,孩子的興趣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意見!感謝信任,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 9 # 天藝美術

    關於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問題上,其實沒必要產生分歧,還是在這個年齡階段,主要是普及孩子的,藝術知識和興趣愛好,如果孩子都喜歡,可以都讓他去學

    等到他上了初中或高中之後,孩子,對興趣的目標會鎖定,到那時後再進行,深入培養

  • 10 # 丁玥老師

    家庭成員間對於孩子培養方向的分歧真是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因為很多朋友有疑問,不知道怎樣處理好,所以,作為一直在做教育培訓的老司機,給您支個招,希望派上用場。

    核心問題是,這個問題的選擇權不在你們,而在孩子。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孩子只是經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他作為獨立的個體存世,應該有他自己的選擇。不應該被包辦、被代替。現實生活中,很多為父為母的人,或者是出於補償自己未盡的理想的心理,或者是盲目的跟風攀比,讓小小孩子學這個興趣班報那個興趣班,孩子沒有選擇權只能被動接受並疲於應付,很多都淺嘗輒止、無果而終。甚至還有一些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早早就與可能發展的自身優勢特長從此無緣。父母們或者認為,孩子小,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所以我們才代而行駛選擇權的呀!其實作為父母最多隻能做的是,有益的引導。

    孩子該選擇上什麼興趣班,父母能做的只是有益的引導。

    如果,父母習慣了對於孩子的學習做規劃,那麼,關於孩子上什麼興趣班,應該是在面臨選擇之前,就已經有了答案的。

    作為父母可以透過平常的觀察記錄,發現孩子的興趣或者學習優勢所在,讓孩子多接觸相關的內容,有意識的進行引導或者興趣的培養。這樣,孩子有興趣的東西,真正學起來,效果才有可能更好。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安排好時間,讓孩子去自己接觸、試學。

    這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少了父母的悉心觀察引導的準備,不一定在最短的時間能最準確的找到孩子的興趣特長。這只是就父母操作起來最簡單的辦法。

    孩子多接觸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是好事。

    不管是爸爸想讓孩子學圍棋也好,媽媽想讓孩子學美術也罷,如果是孩子喜歡的,在時間和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孩子小,多接觸一些興趣班也有一定的好處。一方面開闊了眼界認知積累更豐富,另一方面,在接觸和對比之中,可能真的也能發現孩子自身真正的優勢所在。

    如果更理性深入一些,由上興趣班上升到將來孩子就業發展這個高度來看,那父母需要做的應該更多。

    除了從小觀察記錄,引導,進行興趣的培養,在結合孩子自身的興趣特長的基礎上,還需要考慮:

    1、未來社會發展的問題。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找到需要與孩子自身興趣特長相匹配的方面,以此作為培養的方向;

    2、資源優勢。如果就孩子的興趣特長正好又有相應的資源優勢,那無疑是最好的。比如,家庭有這個方面的“名師”“權威”等等。教育引導起來剛好可以作為助力。

  • 11 # 超人爸爸說教育

    孩子媽和孩子爸在孩子報什麼興趣班上產生了分歧,但在表述中,有爸爸的意見,有媽媽的意見,卻唯獨沒有當事人——孩子自己的意見。

    孩子很可憐

    孩子的確是可憐的,連上什麼興趣班都沒有自主權,完全由老爸老媽決定,結果老爸老媽還因為這個問題吵起來了,問題是他倆爭執了半天,也沒想起來去問一下,孩子到底想學啥?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代表性,就是家長在報興趣班的時候,只從自己的角度去想,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家長們都認為,自己是過來人,比孩子的人生經驗豐富得多,也都是本著“為孩子好”的目的,去給孩子設計人生路線,讓孩子少走彎路,但是有時候,孩子是需要走些彎路的,是需要受些挫折的,有些事,也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孩子需要接觸一些人、一些事,形成自己對人、對事的見解。

    著名心理學者李雪曾舉過一個例子:

    一個學生特別喜歡打籃球,每次打完籃球都覺得酣暢淋漓,但當他和爸爸分享他的感受時,爸爸卻說:

    打籃球很好啊,強身健體,培養意志力,你要好好堅持下去,打好籃球!

    聽完了這句話,他覺得自己的萬丈豪情,被一盆涼水從頭澆下,他所有的憤怒,卻又堵在胸口,無從發洩,因為他爸說的話,是對的,沒有哪一點是錯誤的,這讓他無從反駁。

    但讓他憤怒的是,爸爸完全沒有get到他的點,只是從父母功利的角度,去看待他摯愛的籃球。

    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這一點在報興趣班時,體現的尤為明顯。

    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功利性的價值,而沒有看到,或者沒有看懂,孩子真正的價值。

    爸爸想讓孩子學圍棋,媽媽想讓孩子學美術,孩子自己呢?

    父母需要怎麼做?

    和孩子平等交流,徵求孩子的意見,多領孩子去試聽各類課程,找到孩子感興趣、擅長的某一方面,讓孩子的天性、熱愛、激情能夠得到釋放。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

    父母要做的,是為孩子引路,不是幫孩子把路都走了,讓孩子無路可走。

    適當的引導、督促、幫助是需要的,不要越俎代庖。

    結束語

    你覺得呢?

  • 12 # 肖老師英語課堂

    很顯然,你們兩個都是重視孩子興趣的培養。你們二位爭得不可開交,實在沒有必要。

    首先, 考慮學圍棋或者美術,你們的孩子一定還在上幼兒園,或者更小。因為孩子超過三年級,家長會為孩子的文化課忙的不可開交,哪還有心思搞興趣班呢?既然孩子還小,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要學什麼,那就不要著急了。孩子時間充裕,家長條件也比較寬裕的話,就兩個都上,同時培養。這樣家長也就不會爭吵了。 其次,孩子的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往往看起來和學起來是兩種情況。認識興趣愛好,並不是充滿樂趣的,甚至隨著學習的深入, 是煎熬的。所以這樣來看,先學那個都可以,家長也不用著急,可能現在學習圍棋,因為孩子太小,根本理解不了,會認為圍棋很難,給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記,導致孩子長大了對圍棋都不喜歡。

    我家孩子四年級,現在學習的是二胡已經兩年了,四級考過了,寒假準備考上了六級。這個二胡計劃學到六年級,考到十級。早在幼兒園中班,孩子就開始學習美術,舞蹈和珠心算。這幾個在孩子幼兒園畢業後,就不在學習了。孩子美術課上畫的畫,我給孩子裝訂起來了,放在櫃子裡,儲存下來了。 現在還在看他畫的花,就會說:怎麼這樣,這個顏色不夠柔和,這不好那不好。孩子還說現在就喜歡樂器這種能發聲音的,這段時間對葫蘆絲特別感興趣,先要學習,我給他買了葫蘆絲, 學習之餘自己鼓搗著玩!孩子的興趣隨著年齡在不斷的變化著,我們家長就要注意引導孩子,去了解,去接觸這一個愛好。

    最後, 家長要認識到小時候的這種興趣啟蒙很重要,注意為孩子選擇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美術就給孩子種下一顆色彩的種子,學習圍棋就給孩子播種一顆勤思好學的小苗。即使孩子學習一段時間不學習,等幾年後,孩子大了,又想開始的時候,他的腦子裡有這個印象,他再次學起來,會對他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我有個學生高二下學期成績下滑嚴重,就萌發了想要藝考的想法。孩子小學學習了六年的音樂,回彈三種樂器,也業餘考級也都過了十級,只是初中後學習緊張,就暫時放下了。只在學習之餘拿出來彈奏幾曲。家長和學生經過慎重考慮,開始了藝考之路。 經過一年認真備考,專業課過關,文化課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最終上了一所一本院校。按照普高生,他的成績上個二本都很困難。他就是一個 依靠興趣走進好大學的例子!孩子的媽媽說,小學讓孩子學習音樂也只是簡單的想要增加孩子的一點愛好, 並沒有想到今天會用上!如果小學時代,孩子沒有這個音樂基礎,孩子高三怎麼可以順利的透過考試呢?

    圍棋的難度與其他棋類相比,難度係數是最大的。

    學習圍棋的最佳年齡: 在孩子4~5歲的時候,因為正是開發智力、鍛鍊智慧、增強記憶力、專注力和受挫折能力的良好時機,他們沒有繁重的學習任務,時間充裕,好動好學,好奇心強,願意接受新的事物,而且接受能力強。

    兒童學習圍棋的優點: 1.集中注意力2.開發智力3.判斷能力

    美術的學習就沒有嚴格的年齡要求。什麼時候都可以開始。

    兒童學習美術優點:

    1 鍛鍊左右腦

    在繪畫期間,孩子思考畫什麼,怎麼畫,以及對手部運動的控制,都會促進左腦的智力開發。而繪畫培養的對顏色、形狀、空間位置的判斷認知能力,這些對右腦智力的開發很有益處。

    2、開發想像力:

    學習美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意願隨意塗抹顏色,對色彩的運用更能培養孩子們大膽的想力。

    3、提高觀察能力:

    孩子日常觀察到的透過實踐操作反應成自己的作品,成就感更加促進孩子去觀察。

  • 13 # 童媽趣寶

    既然叫興趣班,當時是根據孩子的興趣了。

    孩子才是我們首先考慮的因素。

    他對什麼感興趣。如果孩子不感興趣報了也是白報,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感受到快樂,而且很容易半途而廢。

    家長只是給孩子提供環境。

    在孩子報興趣班的過程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參考,給孩子提供的嘗試的機會,至於孩子怎麼選擇,這就要看孩子自己了。我們可以適當引導,但是不要強制要求。

    選擇以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完成興趣班的課程以及協調好興趣班和學業的平衡關係。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總是用成人的思考方式思考問題,也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可以試著從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 14 # 程俊談教育

    給孩子報興趣班,父母產生了分歧,一個要報圍棋,一個要學美術。不認真審題的話,我以為題主要給自己報班。說是給孩子報班,從題主的描述中,我沒有看到任何尊重孩子感受的字眼。孩子上興趣班,關鍵是孩子喜歡什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孩子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有好奇心,他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精進。爸爸想學圍棋,那就爸爸自己去學好了。媽媽想學美術,那就自己去學美術,不要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不是提線木偶,更不是你們的傀儡。無論孩子有多大,總得尊重孩子的感受。

    如果想讓孩子上一個興趣班,應該怎麼做呢?

    一、給孩子創造接觸興趣愛好的條件。不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想讓他去學什麼。你可以在家中隨意地放上圍棋、繪畫,和其他的一些物品,在孩子自己玩的過程中,看他對哪樣事物感興趣。

    匈牙利的心理學家拉斯洛·波爾和妻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國際象棋大師。他們並沒有刻意地讓孩子一定要學習國際橡棋,而是隨意地在家中放置了國際象棋。先出生的大女兒在一次偶然的玩耍中,發現了象棋,由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經常把象棋當玩具,再大一點,父母就參與陪伴孩子下象棋了。

    慢慢地,孩子物件棋越來越感興趣。直到他們的下象棋技術已經跟不上女兒,後來請了優秀的專業導師來教,此後出生的兩個女兒也是如此。最後,三個女兒都成了有名的國際象棋大師。這得益於拉斯洛和妻子,在女兒們幼小的時候,對孩子的引導。興趣永遠是學習最佳的動機。

    二、家長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讓孩子熱愛學習,一定是他要學,而不是父母希望他學。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孩子會長大,他會有自己的思想,小的時候,他能聽從父母的指示,當孩子大了,他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當他想要獨立,成長的時候,他會產生逆反的心態,不願意再學習。這個時候,父母又能怎樣呢?

    三、陪伴孩子,經常給予孩子學習的反饋,鼓勵孩子堅持。學習僅憑一時的熱情,很難持久,需要長期的不斷練習,不斷反思做得不好的地方。向優秀的老師吸取學習的經驗,堅持進步,最終才能取得優秀的成績。這個過程很枯燥,孩子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反饋。正面的鼓勵和支援,以及幫助孩子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一路陪伴。

    結束語:

    父母代替孩子做決定,這是作為父母的大忌。我們要記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再小的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感受。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給予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並讓他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父母要做的是引導者和陪伴者,而不是監督者和權威的專家。因為孩子的人生,還需要他自己去走。所以作為父母,要給孩子體驗生活的權利,不要去剝奪他的感受和選擇的權利。

  • 15 # 蘇魯之

    美術和圍棋都要學。

    很多人回答說要問孩子,我覺得問孩子更不會有答案。真正的興趣,不是問問孩子就有答案的,興趣需要培養。就像我女兒,小時候對畫畫感興趣,那就一直學下來了。她之前對圍棋並沒有很強的興趣,但也堅持了,慢慢地,隨著不斷考級考段,不斷棋力提升,現在才算有了對圍棋的興趣。

    所以,啥興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下去,培養孩子的愛好興趣,考驗的也不是孩子的意志,而是父母的意志。

    鋼琴、書法、繪畫、圍棋、都一樣。

  • 16 # 天府新區葉哥

    個人覺得,做家長的千萬別要求孩子學什麼,要看孩子自己喜歡什麼,他們自己喜歡的他們會盡量去學好,所以別去逼著孩子去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我們家長只有建議,,,,

  • 17 # 我對教育的思考

    我覺得圍棋和美術都是很好的課外興趣專案,所以爸爸和媽媽的觀點都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兩位家長是否考慮了孩子的意願呢?我覺得尊重小孩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那麼不妨讓小孩一起參與討論一下,到底哪一個專案更好?也許小孩會喜歡其中的一個,那就讓小孩去參加。這樣一家三口人都有表決權,倒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很多事情在家裡就可以決定了,不一定要上網來問大家的建議。

    有可能小孩對這兩個專案都不喜歡,那父母要鼓勵小孩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小孩參加興趣班才會更積極,更有動力,學起來的效果也更好。對比較小的小孩來說,我們要讓他們儘量多接觸一些專案,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然後經過幾年的觀察和培養,讓小孩自己慢慢對某些興趣進行深度的學習。這樣可能會形成一兩項陪伴孩子一生的興趣愛好,那就非常好!小時候我也玩過很多專案,打過乒乓球,學過圍棋,踢過足球。到最後只有踢足球一直堅持了下來,踢了30多年,真的很喜歡!

  • 18 # 童教雷鳴

    孩子有一門興趣,有一個愛好是我們做父母比較關心的事情。但因為給孩子們報什麼興趣班而發生爭執,卻實屬不該。

    無論是圍棋,還是美術,對孩子的培養來說都是有一些意義和價值的。

    圍棋注重邏輯推理,到一定難度的時候,強調對棋局的記憶訓練。而美術注重思維發散,想象力的激發,動手錶現自己心中的世界。兩種課程對孩子的培養都是有價值的,究竟哪個好,哪個壞,是我們無法從表面去進行判斷的。

    學圍棋除了基本的推理、記憶訓練外,也比較重視孩子的規矩、禮儀的教學,可以引導孩子靜下心來細心思考。但下棋就會有一個爭輸贏的問題,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孩子爭強好勝的心態,對孩子的成長又有不當。

    而學美術雖然能激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的想象力變得豐富,甚至還能引導孩子多觀察世界。但是,學習美術的孩子當中很多放蕩不羈、不修邊幅,不想受約束的心態更強,這又不是我們家長願意看到的。

    所以,無論是圍棋還是美術,都是孩子可以學習的,但又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要注重孩子的心性訓練。所以,如果在圍棋、美術等興趣課程的選擇上,要注重老師的品德修養,只有當老師是行得正、坐得端,嚴於律己,對待學生嚴格要求。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對興趣班的建議是不重要,重要的是選老師。圍棋老師過關選圍棋,美術老師過關選美術,兩者都不過關就沒必要選擇。如果兩個課程的老師都過關,值得孩子跟隨學習,我覺得可以兩個課程都報名學習,當然也需要結合自己家庭的情況來考慮。

  • 19 # 愛設計的糖糖

    您和孩子爸爸對孩子報班產生了分歧,你們二位是否瞭解過孩子的意願呢?

    1、培養孩子不同的能力與素養

    首先相信您和孩子爸爸都是想對孩子有更好的興趣支援,培養孩子不同的能力和素養。

    圍棋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夠讓孩子學會“舍”與“得”,教孩子學會把我大局。因為圍棋不僅僅是以吃子為樂的,有時候“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有時候顧此失彼,也會因小失大,如果圍棋算是一種遊戲的話,至少應該是益智遊戲。

    美術能夠鍛鍊孩子觀察能力,能夠提高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

    2、是要作為孩子的興趣還是以後發展為職業呢

    華人那麼多,家長給孩子小的時候報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不知道目的到底為何呢?

    只是想培養一下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短暫的接受訓練呢?還是把興趣發展為以後孩子的職業呢?

    圍棋像柯潔、李世石那樣的圍棋高手是比較少的,現在柯潔也去清華大學學習了,發展成為一種職業可能性也比較小吧,如果是作為益智遊戲鍛鍊孩子的思維也是可以學習的。

    美術如果可以以後可以作為單純的美術方面的老師,或者美術相關設計方面的工作都是可以的。

    如果孩子還小,有餘力的話兩個班都可以學習;如果能力有限估計只能學習其中一種了,但是也要徵得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到底喜歡那種興趣愛好。

    3、要聽取孩子的意見

    現在小孩子也都比較聰明,更別說大一些的孩子了,結合您二位的意見跟孩子溝通,看看孩子是怎麼想的,若他不喜歡趕鴨子上架也是很痛苦的事情。

  • 20 # 麥子媽媽說育兒

    和孩子爸爸在給孩子興趣班時產生了分歧,他想讓學圍棋,我想讓學美術,能給個建議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在你們準備給孩子報興趣班時,問過孩子喜歡什麼嗎?圍棋也好,美術也罷,是孩子想學的嗎?不管你們喜歡什麼,倘若孩子不喜歡,報了,又會有多大的作用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雖然有點舊,可是飽含的真理卻是亙古不衰的。家長要從孩子出發,不要把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要引導孩子發現和堅持自己興趣,並且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所以,最好的做法,既不是聽你的,學美術,也不是聽爸爸的,學圍棋,而是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看看他想學哪一個,然後帶他試聽一下課程,利用“一看二站三要四壓五約”原則,確定一下孩子的興趣所在。

    一看

    就是先帶孩子去看,如果他連看也沒看過,你非逼著他學,能有好結果嗎。比如 ,你想要孩子學美術,就先帶他去看看美術展覽。

    二站

    如果孩子覺得好,就會站在那兒看,如果孩子看得很入迷,說明他很感興趣。

    三要

    孩子感興趣,就會想要,一定要讓孩子自己開口要,家長千萬不要主動提出,或者孩子一說喜歡立馬就答應。

    四壓

    孩子要,家長不要立馬答應,要逆著孩子說,激發孩子慾望。比如 ,你不一定能學好了。畫畫很辛苦的,每週都要去一次,老師可能挺厲害的,學的時候,要花很多錢呀。孩子肯定會說,我不怕。只要孩子真正想要,他什麼都不怕。

    你把可能性都跟他說清楚,但要有技巧,恰到好處,別做得太過分,把孩子嚇回去。你越壓,孩子才越要,當天不要給他,回家慢慢挑動他。

    五約

    就是假裝勉強答應孩子,然後與孩子做好約定,並簽訂書面協議,要求孩子簽字。

    例如,寶貝呀,你這麼想學美術,媽媽就給你報名了,但是咱們要約定好,第一,買畫材,培訓費是要花很多錢的,你要認真學。第二,老師批評你時,你不要害怕,也不能打退堂鼓。一定要把約定寫下來,貼在牆上,然後就可以報美術班了。

    如果採用了這五字真言,當孩子想退縮時,你就可以和孩子說,媽媽也沒有辦法啊,我們約定好的,你看,牆上還貼著呢,你好好學吧。這時候孩子不會怪你,只會想,我怎麼當初就簽字同意了呢?孩子是最講道理的。

    然後,再用以上原則帶孩子去試聽孩子爸爸所說的圍棋課,如果這兩樣孩子都不感興趣,那就選一個孩子想學的,同樣套用以上原則,這樣,有尊重,有約定,孩子才能喜歡學,堅持學,並學有所成。

    最後,提醒你注意的是,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兩口子要意見一致,方向一致,有不同意見,可以私下協商解決,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爭執。如果大人意見不一致,孩子就會鑽空子。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毫無益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月18日RNG四保一陣容擊敗SN,Sofm帶崩三路打得太假,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