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叮了個當的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

    梅頤《偽孔傳》:“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

    《尚書正義》:“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說文》:華,榮也。夏,中國之人也,珿中原之人。

    《辭海》華夏條為:“中國古稱華夏。”

  • 22 # 志願老朱

    華夏,也稱“夏”、“諸夏”等。“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但尚書也記錄虞夏商周,夏朝至今沒有證據,華夏一詞也無證據。

    也有認為“夏”是從夏水(即漢水)得名,“華”是因為華山而得名。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稱四方為"夷蠻戎狄",“華夏”最初僅為一文化概念。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裡的“華”亦即“夏”。

  • 23 # 大風雲歷史

    相傳,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華,是“章服之美”的意思,

    夏,是“禮儀之大”的意思。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帝和炎帝,後由於合併融合,蠻,夷,戎,狄等民族相繼融入華夏族,構成後來漢族的主體,

    漢族由漢王朝而得名,此前稱華夏族,所以漢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體是華夏族,這就是中國之所以稱為華夏的原由。

  • 24 # 荷鄉

    《左傳》中說:“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一向被稱作禮儀之邦,叫做“夏”,“夏”有高雅的意思;再加上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所以又叫做“華”。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意即因中國是禮儀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黃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響也最大,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夏朝從一開始就以中央大國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國”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國之人”。

    後來,人們把文化高的地區稱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華”,“華夏”合起來就代表了中國是一個有高度文明和發達文化的中央大國,“華夏”也漸漸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 25 # 微光人文

    從很早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們都自稱自己為中華兒女,華夏兒女,或者炎黃子孫。你當我們說說這些稱號的時候,總為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其實這些稱呼每一個背後都有一段屬於他自己的故事,比如炎黃子孫,我們把自己當做炎帝和黃帝的後裔,把他們二人視為我們的人文始祖,那麼我們為何又叫做華夏兒女呢?

    一、華夏乃中原人也

    在最早的時期,比如夏商周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們的統治範圍其實十分有限,並不像我們今天這樣廣袤的面積只有960萬平方公里之大。

    而是主要形成了一陝西,河南,山西,河北和山東西部為主要的區域就是歷史上的中原地區,在這一代的人們也自稱為華夏。

    這主要是為了與其他當時少數民族人民區分開來,一些華夏民族所居住的地區為中心,其他的分別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東夷—東邊海邊平原手拿弓箭、魚叉捕魚射鹿為生的人南蠻—靠鳥捉蟲子吃的南方人西戎—西邊搞武器工具的鐵匠、石匠北狄—牽著小狗 在北方天寒地凍的草原上連老鼠都不放過的跟動物一樣,但會燒火的人。

    這是在當時中原地區以文明程度為標誌與其他人區分開來叫自己為華夏。

    二、大河孕育農耕文明

    與西方海洋文明不同的是,我們東方以農耕文明為主要標誌,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我們叫做華夏原因就和農耕文明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對華夏二字分開來做解釋,首先,華字出自於爾雅•釋草,其中有一句叫“木謂之華,草謂之榮”,華字表示著對希望作物茁壯成長的一種期望的狀態。

    夏字則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區域以農耕為主,而農耕糧食作物在夏季的時候生長最快,所以他們將如同燒火煮食食物時一樣熱的這個植物生長最茂盛的時間,命名為“夏”。

    然後以農耕生產生活的人類就叫做夏人,二者合起來就叫做華夏。這是從農耕文明的角度來講。

    三、華夏彰顯華夏文明

    從我國傳統文化角度來講,華夏兩個字則高度表現出了我們華夏文明的內涵。“禮儀之大謂之夏,服章之美謂之華。”

    這句話最早出自於孔穎達為《春秋左傳正義》作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夏字展現了我們是禮儀之邦,而華字則展現了我們的服飾之美;現在我們仍然在學習古人禮儀,繼續展現我們禮儀之邦的風采;另一方面我們也設立了中國華服日,傳承我們的華服文化。所以華夏二字彰顯著我們的華夏文明,代表著我們的文化自信。

    總體上來說,華夏一詞頗有內涵,既是在東方文明之內,與其他少數民族的區分,也是在世界文明範圍內與西方文明的區分,在農耕文明的孕育下鑄就了我們獨特的文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佳小製作國產電影是哪一部?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