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吃喝玩樂團旅行
-
22 # 看文說事
老兵來說說,其實每個人的思維受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出生成長的環境,外界活動的氛圍,自己儲備的知識,個人對人生的感悟理解以及長時間養成的習慣。很多時候,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都會受到自我的禁錮,比如,有的人突破不了和上級去打交道,有的人一生幹來幹去就那幾樣事,老兵認為:要突破思維,就必須去接觸以前自己沒有接觸的事物,比如網際網路,比如自媒體,當你接觸的事物多了,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還要去多和別人交際,不斷透過別人來了解不一樣的人生。最後老兵想說,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學習,只有在知識的海洋才能讓我們看到全世界,那麼還害怕自己的思維沒有廣度和深度嗎?
-
23 # 秋葉大叔
當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經常受到自我。大腦中會有一個無形的框架把我們束縛,而思維的固化,自我的設限會令我們屢屢受挫。因為我們願意看到的,只會去思考我們認為是對的,而對其他的很多現象,很多思想很少去接納,思考和反思。這就是為什麼成功的只有比爾蓋茨之類的少數人。
那我們要怎樣才能突破自我思維侷限呢?
1、擴大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有漫天的星光和溫暖的Sunny,我們的眼界有限,但是書籍內容的廣度卻是無限的。多讀書,我們能從書本里面尋找到自我,甚至突破自我。我們能夠從書本里汲取到知識,天不是圓的,地不是方的,我們生活在這顆水藍色的星球。我們能在閱讀中感受作者的思想。
2、與優秀的人結交、交談
當我們無知的時候,我們需要去學校接受教育。我們都喜歡學識淵博的老師,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課堂,我們卻能看到很多不一樣的知識文化。多和優秀的人結交與交談吧,他們的優秀品質會感染你,他們淵博的知識會啟迪你。多交談,多去感知別人的思維,同樣的事情他們會怎麼想,同樣的機會,為什麼他們就能抓住並且把握好。
3、多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
你可能會從書本上,電視上,手機上看到過異域風情,看到過許多很多你贊同或者不贊同的思想。不要浮於表面,收拾好行囊,我們去遠方吧!去感受那裡的風土文化,把你讀到的,看到的遠處,都親身體驗下。行走的路程會豐富你的閱歷,看過的星辰日月會增長你的知識,走過的廣袤土地會寬闊你的胸懷。然後你的思維才更能突破。
其實我們突破不了的思維,都是源於我們的無知與狹隘。讓我們一起,慢慢成長,認知自我與世界,然後,再去突破自我的胸懷。
-
24 # 思維能力提升課堂
思維=認知結構+認知元素+認知工具;想改變思維改變以上三方面即可。這裡先提供四種實用性工具,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圖勝千言
-
25 # 魅力海南AmazingHn
先提出幾個問題:1、為什麼人年齡越大膽子越小?2、為什麼讀書越多膽子越小?3、為什麼人總是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看問題?4、為什麼盲人摸象就會得出不同的“象”。這四個問題其實都是思維局現的表現。
任何人都會有思維局現,要打破思維局現是不可能的。以有限的思維認識無限的世界,思維不可能沒侷限性。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減少思維侷限性。
書本一方面給我們一些知識、方法、思維模式,另一方面會用這些東西限制我們的思維。書本一方面給我提供思維的工具,另一方面為我們設定了限制思維的框框。這就是讀書越多越迂腐,越膽小的原因。所以不能只強呼叫讀書來減少思維局現。
經驗會給我們很多幫助。以至於一件事情辦砸了,我們總是說沒有經驗。但是培根卻說:老年人總是用他們的經驗欺騙年輕人。因為有很多事物是超出經驗以外的。還有一些事物沒有我們經歷的那麼複雜。我們用經驗去思考,就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這就是為什麼年齡越大膽子越小的原因。年齡越大心裡的條條框框越多,能不膽小嗎?
立場和角度也會限制我們的思維。盲人摸象就是因為站位不同,又都是區域性所以看法就完全不同。
有了前面這些對思維侷限性問題的認識。減少思維侷限性的方法也就不難找到了。學習別人的經驗,不受別人經驗束縛。總結自己的經驗,不受自己經驗的束縛。讀書要獨立思考,要批判的眼光。不唯書,不唯上,不唯經驗。
當有利害關係的時候,要撕開利益的黑布來看問題。我不是唱大公無私的高調,至少你得做個明白人。知道事情還有另一方面。
整體的,聯絡的,全面的,站到全域性的角度看問題。這是盲人摸象給我們的教訓。打破了片面性,思維局現就少得多。
思維上不固執,隨時準備聆聽別人得意見,是打破思維局現的重要方面。知道事物還有可能有另一面。從而隨時反思自己對錯。
總之,充分認識自己的思維有局現性,對思維局現警鐘常鳴,不斷有意識的破除這種侷限性,才能使我們更好的減少局現性。始終處在改進思維的道路上,注重隨時糾錯,是減少思維局現的關鍵。
-
26 # 認知框架
我的視角關鍵你要能看清自己採取了什麼樣的思維
但要看清自己的相應思維是難的,
因為思維是隱蔽的、無形的,
在很多情況下還是自動化的、無意識的
看圖
我來表述一下這張圖從事件看始看這張圖,事件的刺激,人的自下而上的神經系統作出直接反應,
而這個直接反應其實背後的主人是【心智裡持有的信念】,
也就是所謂的心智式。
有什麼樣的心智模式,就會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
這一條連結,被貫徹在潛意識層次自動化反射的快思考。
思維禁固就是發生在潛意識層次這一條自動化的鏈條當中。
想要突破思維的禁固就是要從潛意識層次進入到意識層次
從快思考變成慢思考
從條件反射變成詮釋迴應
要在意識層次重新觀察自己心智裡持有的信念系統,
以及重新觀察自己對事件採取的思維方式及行為方式,
一旦一個人開始審視自己的心智及思維
改變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轉變心智模式及相應的思維我們的心智裡持有一大堆未經驗證的不自覺的認知假設,
我們把這些認知假設直接就當作了事實
應用於各種場景,
因此要認知識到心智裡持有的任何認知都只能是假設
並要把假設自覺的懸掛出來
重新思考這些假設
其實就是拷問自己的思維
以及思維背後的心智
一旦懸掛出來
也可以讓別人探詢
得以有機會重新思考別人的視角
最後整合起來思維的視角就會得以徹底的扭轉。
思維的禁固是自己畫出來的
思維的禁固也是要自己擦掉
以獲得全新的思維視角,
但這全新的思維視角,
誰又能說它不是另外一種禁固
思維的禁固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奉行這樣的一條原則:
根據事實適時的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及思維方式。
這會很麻煩,因此也只能適用在關鍵的事情之上,
至於無關緊要的事,
還是自動化的好,還是禁固的好。
思維的禁固不全是壞處,
也有其好處,
好處會比壞處多很多,
他讓人能夠愉快的生存下去。
-
27 # 鐘意vi
克服思維侷限是個長期的過程,思維的形成是多方面綜合化的結果,多看書多實踐多思考多積累。比如:你想開一家店,你就要多去觀察街上的每一家店的情況,想一想如果你是老闆,會怎麼經營,不是隻看一個只思考一家店的情況,而是看很多個,同類型的,不同型別的,去尋找共性。最近看了一本有關打破思維侷限的書《重啟:打破思維侷限的問題解決術》,推薦大家去看看,下面是我的感想。
一個老太太去買李子。遇到第一個水果攤,老闆朝老太太說:我這的李子又大又甜,價格實惠,買點嚐嚐不?老太太問有沒有酸的李子?老闆說沒有,老太太就走了。 她接著來到第二攤前,老闆問她要什麼樣的李子呢?老太太說酸的李子,正好他這有,就稱了一斤給老太太。 老太太繼續逛,看到第三家賣李子的,老太太上前詢問多少錢一斤?第三家老闆問老太太要什麼樣的李子,老太太說要酸的,老闆接著問:為什麼人家都是要買甜的李子你要買酸的?老太太回答:因為家裡兒媳婦懷了孕想吃酸的。老闆稱了斤酸的李子給老太太,接著說:懷了孕要補充大量的維生素,這樣對胎兒好,你看這獼猴桃就含有大量的維生素,來點不?老太太就又買了幾斤獼猴桃。
你發現這三家老闆的區別了嗎?第一個連老太太的需求都不知道,顧著推銷自己的李子去了。第二個明白了老太太的需求,剛好他這能滿足,也就成功賣出了自己的李子。第三個就厲害了,不但賣出了自己的李子,還給老太太創造了買獼猴桃的需求。這個故事恰恰與《重啟:打破思維侷限的問題解決術》裡提倡的“消除分歧,找到企業供給和消費者需求重合點。”的主要觀點相契合,如何消除二者分歧、打破思維侷限?《重啟》的作者坂田直樹用30個經典商業案例寫出了他的思考。
坂田直樹,前聯合利華的品牌戰略師,相比於他寫《重啟》這本書給社會帶來的貢獻,更牛逼的一點是他創立了日本最大的共創平臺:株式會社Blabo !活動使用者超過14000人,成功企業和消費者最直接的橋樑,消費者聲音不再經過山路十八彎才能傳達給企業管理者,企業透過這個平臺,採納消費者的建議進行產品的開發和解決,直接打造了實現企業和消費者良好溝通的平臺。
《重啟:打破思維侷限的問題解決術》以一張圖為基礎,以30個經典商業案例為例子提出解決5大思維侷限問題的解決模型,演示思維重啟與啟用的過程。我將從如何真正理解“消費者需求”出發,談談我對打破思維侷限的收穫。
一.致力於尋找與競爭對手不同的賣點是理所當然的,但與消費者需求不脫節才是最基本的。
不可否認差異化很重要,往往想要與同行有所競爭,擁有差異化就必不可少。想想也對,職場上你沒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閃光點,都難以引人注意,更何況是市場。所以打造"差異化"成為很多企業管理者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但這就很容易陷入一種直線思維,你只是一味地想打造差異化,有沒有從這種直線思維跳出來考慮到"是否與市場脫節"這一核心?越基礎的往往越容易被忽略。 USJ是日本的一家電影主題公園,入園人數從開園以來持續走低,USJ把問題歸結於它們的服務與迪士尼差不多,如果USJ的服務和迪士尼的如出一轍,成為一個普通的主題樂園,那為什麼還要來USJ呢?於是他們致力於打造與迪士尼不同的差異化,遲遲不見成效。實際上,USJ所在區域的消費者並不是執著於她和迪士尼有什麼不同,而是想帶給孩子特別的體驗,找到這個關鍵點後,USJ公司致力於透過運用好萊塢式娛樂氛圍的技術手段,與“海賊王”“怪物獵人”“妖怪手錶”等人氣動漫開展合作,變成了一個帶給孩子特別的體驗的主題公園,在2015年,USJ成為全世界排名第四的主題公園,起死回生。
跳出一昧想打造差異化的直線思維,在避免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基礎上來打造差異化才是可取的。
二.不但要知道消費者的顯性需求,更要挖掘消費者的隱性需求。
有句話叫做"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這雖然講得是溝通的技巧,但放在這裡也不顯得突兀。比如:買房是大多數人的顯性需求,那麼渴望安定,有個窩,有個家,想要獲得安全感就是隱性需求;開頭的老太太買酸的李子是表面需求,想買對懷孕的兒媳有好處的東西是隱性需求,這些隱性需求就是所謂的"裡"。根據這個“裡”,第三家水果攤的老闆向老太太介紹獼猴桃,賣二手房的企業也可以根據有家的、溫馨的、舒適的感覺來裝修二手房,二手房也有可能成為搶手房。 消費者的顯性需求是消費的表面驅動力,而隱性需求一旦被挖掘,才是企業生產產品,提供服務真正的方向。
三.根據消費者需求結合自身擁有的創造新需求。
明白了消費者的需求,但需求和企業的產品不對稱,就沒有銷路了嗎?這種想法就像第一家水果攤的老闆一樣,陷入了思維侷限。江小白(賣高粱酒的一個品牌)就是創造需求非常成功的例子。
我們來看看她的文案: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說給別人聽,尤其是你就留給我的故事。" "說不出的叫心事,留不住的人叫故事"。
乍一看沒什麼特別之處,利用反差來調動消費者情緒而已,但這只是第一步。情感共鳴就夠了嗎?消化"悲傷的情緒"有那麼多辦法,我為什麼要偏偏要買你的酒?在這一點上,江小白根據剛步入社會畢業的年輕人頻頻受挫的情緒,透過場景的植入來創造新需求,這才是它的高明之處。感嘆工作累工資卻低,來一杯;畢業不順,和畢業前想象的美好生活差距太大,來一杯;想起留不住的前女友,來一杯;孤獨的一個人吃飯,來一杯。
利用場景植入創造新需求,讓江小白成為借酒消愁市場上的一匹黑馬。理解需求是靈活的,如何解讀產品價值也是靈活的,正因為這兩者的靈活性,也就給了我們打破侷限的機會。
當出現難題遲遲無法解決時,往往需要打破思維的侷限。而思維的侷限並不是說你去咖啡店坐在一個你之前一直沒坐過的位置上,去之前沒散過步的另一條小道散步,看看與之前不同的風景就能打破的,打破思維侷限需要一雙善於觀察、發現的眼睛,需要思維覆盤演練的能力,而這些都基於大量問題解決案例的積累,《重啟》用30個經典商業案例,帶你領略重合思考法的魅力,重啟大腦,找到是非黑白之外的第三條路,真正意義上教你如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8 # 三眼喵sym
靈活思考,嘗試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再透過不斷努力讓自己重拾信心。
關於複雜問題簡單化,不妨試試重合思考法。
重合思考法是一種把企業願望和消費者心聲重合起來作為問題切入點的思考方法。提出這一理念的是《重啟》的作者坂田直樹,他是一名日本市場從業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消除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分歧,更好更快解決問題,他建立了日本最大的共創平臺Blabo,這個平臺就是重合思考法的實踐,為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鴻溝,架起了一座橋樑,讓眾多日本企業和消費者受益,一經推出,廣受好評。
《重啟》用30個經典案例舉例說明如何用重合思考法解決思維侷限的五大問題,對企劃,銷售以及存在溝通障礙的人非常適用,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很多案例的重合技巧是可以直接用在平常工作生活中的。
下面我以聖塞瓦斯蒂安為例,詳細介紹坂田直樹的重合思考法是如何應用的。
一、清楚企業的願望和獨特競爭力10年前,聖塞瓦斯蒂安雖然是美食之城,但放眼全世界,美食之城數不勝數,而且很多是大都市,比如巴黎,羅塞羅那。與它們相比,沒有人願意專程來到只有18萬人的小城,所以聖塞瓦斯蒂安遊客數量一直不多。
但聖塞瓦斯蒂安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它對自己的美食非常有信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認識這座城市,品嚐它獨特的美食,同時帶動這個城市旅遊業的發展,讓這個只有18萬人口的小鎮,全球聞名。
所以聖塞瓦斯蒂安的願望是藉助美食吸引遊客,進而促進整座城市發展,獨特競爭力是美食和共享開放的觀念。
二、瞭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心聲對於消費者而言,出去旅遊終極目的是得到好處,品嚐美食是好處,欣賞風光是好處,便宜採購是好處,驚險刺激也是好處。
當然,這些是明面上的需求,其實消費者也是有心聲的:我想要一次特別的旅行,能夠回家炫耀的。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人是有虛榮心的一種動物,比如出去吃飯,很多人在意的不是吃到美食,而是能夠向人訴說我吃到了你沒吃過的美食;看電影,很多人不是因為喜歡,而是看過之後能向人炫耀剛上映我就看過了,這和我們微信朋友圈裡曬美食照片,曬旅遊照片是一個道理。
所以說消費者對旅遊的需求和心聲是,不僅要玩的開心,吃的盡興,而且能夠在同事和朋友面前,說起來很有面子,很有成就感。
三、企業和消費者意願重合思考重合思考法的思路是找到企業和消費者心聲的共同部分,透過這個共同部分解決問題,讓消費者和企業雙方收益,實現共贏。
在聖塞瓦斯蒂安這個例子中,城市管理者需要從城市獨特競爭力中找到滿足消費者心聲的部分。所以聖塞瓦斯蒂安用自己的開放共享觀念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們將自己的美食菜譜共享,不僅使所有西餐廳的口味標準提升,而且這種特有的文化充滿了吸引力,促使更多星級餐廳入駐,良性迴圈吸引更多遊客來到這裡。
為了讓遊客更有成就感,各家餐廳還把菜品都切成了很小的一塊,與其他美食之城相比,在聖瓦羅塞蒂安,人們能夠在有限時間嚐到更多的美食,回家後,可以自豪地跟人說:我在聖塞瓦斯蒂安嚐到了無數個國家的美食。
聖塞羅斯蒂安只是《重啟》中的一個例子,坂田直樹還用另外29個重啟思考法例項,告訴我們如何解決超級難題,如何解決條件約束,如何用同感力解決問題,如何質疑常識,思考新價值以及如何用創意解決問題。相信你在看了之後,一定會收穫滿滿,按照這種思路實踐,把複雜問題簡單化,那些看起來不可能問題便能夠迎刃而解。
思維侷限影響我們的溝通、認知,讓人原地踏步,焦慮惶恐,重合思考法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打破常規,解決問題,這種靈活思考,將難題簡單化的思路,會讓我們克服焦慮,重拾信心,一生受益。
-
29 # 高校科幻
彼得·考夫曼在《窮查理寶典》中這樣寫道:投資界大拿查理·芒格思考問題總是從逆向開始。例如,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他首先研究人生如何變得痛苦;大部分人最關心的是為什麼在股市投資上成功,他最關心為什麼在股市投資上會失敗。他漫長的一生中,持續不斷地收集研究人類失敗著名案例,並列出正確決策的清單,這使他在人生,事業的決策上幾乎從不犯重大錯誤。
芒格本人也曾說過: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不會去那了。
這些描述都反映了芒格這位大師具有一個異於常人的思維習慣——逆向思維。大師利用逆向思維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普通人也可巧用逆向思維打破思維枷鎖,使局面豁然開朗。那麼該如何巧用逆向思維呢?
證偽思維
想要用好逆向思維,你需要先從掌握「證偽思維」開始。證偽思維的中心是:「真」不能被證明,只有「偽」可以被證明,這個思想的源頭來自哲學家卡爾·波普爾。
可證偽的意思是可以被推翻,可以被證明是錯誤的。什麼叫具有可證偽性呢?舉個例子:一個理論說「世界上所有的綿羊都是白色的」,那麼當你在客觀世界裡觀察到一個黑綿羊存在,這個理論就被推翻了,那麼我們說「所有綿羊都是白色的」這個理論具有可證偽性,即這個理論存在能夠被推翻的可能。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證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隻黑羊就能證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這個理論是錯的。再抽象一點:再多的正面例子也無法證明觀點,只要一個反例就能推翻觀點,那麼那個觀點就具有可證偽性!(不過被推翻並不意味著理論完全錯誤,通常是需要修正,科學不是完美,是無限逼近。)
為了加深理解,現在從反面想一下,什麼是不可證偽呢?卡爾·薩根的在《龍喻》(The Demon-Haunted World)中的一個例子很好地解釋了這個概念:有人說「一條龍在車庫中」,你好奇去看,結果車庫除了舊車什麼也沒有。你問龍呢,他說龍是會隱身的的,無法肉眼看到;你說那我們用粉末撒在地板上看看有無龍爪的痕跡,他說龍是懸浮空中的;然後你建議用紅外線感測器探測肉眼看不見的火焰,他說這個火焰同時是沒有溫度的……就這樣一直下去,你所有物理探測的建議他都能用一個特別的解釋反駁你,告訴你為什麼你的建議行不通。這就是不可證偽,不可證偽就是將否定無限合理化。
回到主題逆向思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證偽思維是一定會使用逆向思維的!證偽過程兩步走,第一步找反例,如白羊的反例是黑羊(也可以是紅羊綠羊,這裡就拿黑羊代替非白羊),第二步是要去證明反例是存在的,如在現實世界裡觀察到了一隻黑羊。可以看到,第一步找反例就是最地道的逆向思維,也是普通人需要向大師學習的地方。
就像基思·斯坦諾維奇在《超越智商》中提到的這句話一樣:人們天然的思維傾向是尋找證實假設的證據,而非證偽的證據。
備擇假設項
想要進一步瞭解逆向思維,就不得不談談貝葉斯定理中的「備擇假設項」(alternative hypothesis),因為它也是如何巧用逆向思維的關鍵。貝葉斯定理的二中擇一形式中,充分說明了貝葉斯定理是一個由結果推導原因,由已知倒推未知的過程。由 P(~B),P(B),P(A|B),P(A|~B) 四項能夠匯出 P(B|A),其中 P(A|~B) 通常表示「備擇假設導致結果 A 出現的機率」,此項是正常思維容易忽視的一項,它往往表示大腦忽視的反例。( A 是結果,是收集到的一套有關假設的資料。B 是焦點假設,~B 是備擇假設。)
如果數學公式看不太懂,不用急,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假設某種疾病在所有人群中的感染率是 0.1%,醫院現有的技術對於該疾病檢測準確率為 99%(即已知患病情況下, 99% 的可能性可以檢查出陽性;正常人 99% 的可能性檢查為正常),如果從人群中隨機抽一個人去檢測,醫院給出的檢測結果為陽性,那麼這個人實際得病的機率是多少?
例子中,隨機抽取的那個人的監測結果呈陽性,備擇假設為「不患病(由於儀器誤差)導致結果也呈現陽性。」
若沒有機率思維,不考慮貝葉斯定理的備擇假設,那麼會得出十分錯誤的答案,覺得都呈現陽性了,那麼患病機率怎麼也要 90% 以上吧?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即使被醫院檢測為陽性,實際患病的機率也還不到 10%,有很大可能是假陽性,往往需要複檢來確定是否真的患病。
從貝葉斯定理中,我們學會了另一個巧用逆向思維的關鍵——要想到備擇假設,也就是反例;同時也要想到基礎機率,訓練機率思維。
刻意練習
我從 8 月份開始一邊讀書一邊反思自己。讀書與反思過程突然讓我意識到:我從來都是正向思考,從來沒有逆向思考,不曾考慮過如「失去」、「損失」等反面詞彙。意識到這一點後,我開始刻意練習逆向思考,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自己思考事情變得更深刻了。
-
30 # o劉氏家族O
科學很難用語言一步步解釋清楚,嘗試多了或者失敗多了,那你就離成功不遠了,一個實驗的成功,都是在人類思維邏輯下,還是多人的邏輯思維。科學需要打破邏輯,才會有更大的突破。停滯不前的科學就是被所謂的邏輯所束裹。
回覆列表
思維是受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學識,文化等綜合方面的影響。
很多人的思維模式是從小就養成的,生存的環境塑造了人的性格和思維方式。
突破自己的思維格局,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需要付出艱苦的抉擇。
需要不斷的學習,能讓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思考問題,去看問題。
需要不斷的去做事情,交給你一件事做成了,再交給你一件事又做成了,你的思維就會更活躍,變得更自信起來。
敢於去嘗試做新鮮的事,敢於去接觸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