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村人的丶希望

    沒什麼太大變化.房子這東西如果是剛需早晚得買!如果不是太著急可以緩緩再買.現在的市場經濟有幾個人能弄得明白!房地產行業確實賺錢!但很多事往常就了發展也未必都會一直這樣發展下去!

  • 2 # Lucia請叫我嫻哥

    還記得以前看蝸居這部電視劇,一家人住在一個很小的房子裡,但是生活卻很開心,因為房子雖小,但也是一個完整的家,有房就有家,對於一個北漂的人來說,買房有可能是一輩子的心願,由於經濟趕不上房子上漲的速度,導致買房成為了一輩子的心願,很多人會說,早知道房子漲的那麼快,包括自己在內,如果有早知道當初借錢都去把房子買了,但是真正這樣做的又有幾個?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個人沒有壓力,是很能成長起來的,如果自己足夠相信自己,在適當的年齡給自己適當的壓力,那麼你的成長速度絕對自己同齡人要快,從蝸居到安家,告訴我們蝸居不是一時,安家才是一世,我相信家可以讓人工作更加踏實,想想自己從一個家出來,長大了又成立另一個家,父母有父母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能自己爭取的就不啃老,現在當代的年輕人有多少人是過著啃老的生活,趁年輕的時候先成家後立業,這是從古至今都在相傳的事情,那麼說到買房,個人建議看一下科教城板塊,不限購、不用社保都可以買,而且還可以做組合貸款,特別是有地鐵口的盤,網紅科慧花園就是在科教城板塊,聽說賣的差不多了,想安家就不要錯過了!以上是個人看法與理解,僅供參考!

  • 3 # 尖峰雷

    10年了,大家的買房觀念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首先,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更加敢買了,買房的群體越來越年輕了。10年後的今天,90後已經逐漸成為各行業的主力擔當了。相比於上一代人,90後的觀念會更加開放,只要是適度的,自己承受得起的壓力,那怕是按揭買房,也是要買的。相比於10年前,現在大家的消費觀念更前衛,早買早享受,何樂而不為。我們看看自己的朋友圈,90後買房的人比比皆是,一方面是因為大家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是跟大家消費觀念的進步是有直接關係的。比如我自己買的增城的一個地鐵盤,科慧花園,鄰居們基本上都是90後的年輕人,以在天河,黃埔,白雲一帶上班的企事業單位的白領為主。

    其次,大家買房的時候不在侷限於現在,更加放眼未來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就那我自己以及我身邊的朋友來說吧,我們經常討論到的一個問題是,在買房這個問題上,在徵求我們父母的意見的時候,他們往往更希望我們市中心買房,畢竟市中心,商場,醫院,學校各方面的配套都是應有盡有的,當然,再同等預算的前提之下,如果選擇在市中心買,那我們只能選一個小房子了。以此相反的是,我們年輕一代會覺得反正在一線城市,交通這麼方便,只要有地鐵到底的地方,就不會擔心日後配套不到位。何不選擇發展中的區域的大房子呢?比如我自己選的科慧花園,地鐵已經開通了,而且快線3個站就直達我上班的地方。同樣是兩百來萬的預算,如果在天河買,我只能選個蝸居的兩房,而在科慧花園,我能買到南北對流的118方的4房。好在,父母最終也是尊重了我的選擇。現在就等著我的房子早點收樓,可以把父母接到廣州,讓他們享享清福了。

  • 4 # 褚小軍

    不知不覺,《蝸居》播完11年了。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

    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

    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

    ——電視劇《蝸居》

    《蝸居》:買房越早越好,因為收入永遠趕不上房價。

    早些年看《蝸居》買房的人早已賺的盆滿缽滿。

    2020年,《安家》開播

    “也許現在日子會過得苦一點,但你一定要相信,你們將來的收入一定會大大超過現在的預期的,您和您先生都這麼優秀,如果在這個城市,連你們都買不起房,那太不公平了!”

    ——電視劇《安家》

    《安家》:買一個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房子,會逼自己變得更優秀!

    任何時候買房都不晚,買房還是越早越好!

    剛需買房,早晚也得買,何不早買一些。

  • 5 # 科慧花園資訊

    從電視劇《蝸居》到《安家》,折射出時代的住房觀念變遷以及社會消費水平的變化,電視劇中的海清夫婦從只敢看38萬一套的房子轉而看到單價6.5萬的房子,不僅體現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體現出房價的飛天變化。《安家》中海清夫婦扮演的是一對高學歷的醫生伴侶,和父母以及孩子蝸居在一套一房單位裡,高收入的他們也表示畢業多年買不起房,在看了一年多數十套房後,最終在女主角的幫助下成功換房一套2居室的戶型,可以看出即使是高學歷高收入人群,在買房這件事上也不一定輕鬆,尤其是在上海房價這麼高的地方。整體而言,現今人們的買房消費能力比以往大幅提升,觀念也有所轉變。

    觀念的轉變在於,買房不僅是自住,更可以拿來投資,房產是具有流通屬性和金融屬性的。《安家》中有一個闊太太會經常出手投資買房買鋪,對於優質的房源和物業絲毫不會猶豫,最終幫助《安家》中的新人中介樓山關成功開了首單。所以聰明的客戶遇到好的房子和物業時能當機立斷,立馬出手!所以樓主你買房遇到不僅能滿足自住,且有優質的投資價值的房子,可不要錯過了!

    劇中上海的樓價非常高,折射出北上廣深的樓市現狀,但其實在這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的房價仍屬於相對低窪的位置,這也是讓你更加接近置業夢想的地方。樓主如果想紮根一線城市,不妨考慮廣州的科慧花園,其在2019年獲得多月份的銷售冠軍,當之無愧的網紅大盤,現在推售118-205方的精裝戶型,地鐵就在家門口,居住體驗感非常舒適,建議您可以去現場看看。

  • 6 # 一葉扁舟隨波瀾

    《蝸居》已經播出十年了,那個時候我剛畢業,剛踏入社會,想的全是上班的事情,雖然《蝸居》那時候很火,但我看的並不多,主要關注點還是宋思明和海藻的關係上。而且當時發生的地點是上海,全國最大的城市,而我在一個小城市,上海的房價高,是理所當然的,而我應該是一輩子不會去那種地方生活的。而且那個房價也是我高不可攀的,那時候,買房而且在上海,離我很遠,像夢一樣遠。 對全國的樓市來說,2009年是房價開始全面上升的一年,蝸居集中體現了人們買房的困難。當時有一集是海清去打掃房子,他們的房子只有八十多平,為了首付歷經艱辛,還要再還幾十年的貸款,可是住在他們對面的一家人,是一百多平的房子,沒有花錢,不用房貸,只因是拆遷戶,海清覺的太不公平,我也覺的不公平。憑什麼有的人好吃懶做,還有大把的錢,勤勞的人辛辛苦苦還幾十年的貸款,就因為一套房子讓人們的生活出現瞭如此大的差距。從蝸居中,大家看到了買房子的不易。 今年的《安家》一出,也是上了熱搜,這說明過了十年,房子依然是人們在談的話題,房價一直在漲,無論是“2009年的海萍”,還是“2020年的宮蓓蓓”,都無可避免一個問題,那就是房價永遠在不停地漲。買房的話題總是不自覺的成為最熱議的點,永遠也說不完,只要有一點火光,就可以將它引燃。在買房的路上也充滿著心酸,但是可能結局是欣慰的。 買房,一直以來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進一步的讓人意識房子的重要性,賣房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買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地段好,戶型好,還要價格合適,劇中孫儷有句話說得很對,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每個房子都有它命定的主人,這句話對我的啟發還是蠻大的,我非常認同。如果你是剛需住房的話,還是希望你能更快的上車,畢竟未來的房價我們誰也不能提前預知,希望要買房的你們,早日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子。 十年來,大部分的人有了自己的房子,但對於現在的人們,不在是隻簡單的追求一套住的地方,還有更多的配套設施和好的環境,他們開始更高的追求。但不管怎樣,總有一批剛跨入社會的剛需,一群沒有錢、沒有背景的社會底層,他們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因為房子這個放大器,把貧富的差距變的更大。這十年的經歷只讓人們相信,買房不會賠錢。在任何時候,買房都是大事,但是我更相信政府對老百姓的需求是會解決的,房價決不能如此放肆的上漲,房子終歸是給人住的,大家更理性的買房才是根本

  • 7 # 小小華YING

    我想有個家,是中國人自古而來永恆的願望。雖然過去了快10年,我依然記得《蝸居》的一些故事情節,特別是蝸居在狹窄空間裡的海清姐,為了換套適合的房子而各種奮鬥的情景,當年“初聞不知曲中意”,10年後的我,回味起來竟然有種“再聽已是曲終人”的惆悵感!而當下熱播的《安家》,依然離不開“賣房”和“買房”,中國自古就有“房文化”的,“房”本身就是當今社會不變的熱點及痛點!

    隨著時代的變遷,《安家》讓我感覺像是《蝸居》的成長記!特別是看到海清姐的那一瞬間,蝸居的時候,他們一家三口僅住10平米的房子,到安家這時,已經是二胎換房的人生第二階段,看的房子也由蝸居的38萬一套,到安家的6.5W一平方!這不由得讓我感慨:這10年間的房價、人們的生活及消費水平都在持續上漲!從當年的剛需,再到當下的剛改,體現了社會不斷前進的同時,也凸顯當下人們買房觀念的轉變,生活改善了,收入水平提高了,人們對“家”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初始的剛需階段,房子除了居住的需求,現在更多的還關注到房子自身具備的投資屬性及投資價值。可見人們在買房的思想方面轉變也非常大,商品房作為可流通的大宗交易商品,越來越體現出其獨特的作用。

    買房是永恆扎心的主題:10年間無論是《蝸居》還是《安家》,都反映了買房永遠是社會永恆的主題。對比上海來說,同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實際上房價卻更具價效比。海清姐想要的看天空望星星,大花園,學區房,有地鐵…在廣州三分之一的價格即可入手,而且是剛需4房!一家5口三代同堂都可以輕鬆安置,這樣的好盤就在地鐵21號線的鳳崗站C出口,開盤至今熱捧的科慧花園,特別適合雙雙為博士畢業的二胎海清姐們居住,周邊還有各類名企大企進駐,將來的工作和預期收入還可以有更多選擇!

  • 8 # 小豬豬影院

    一是房子。在《蝸居》中,海萍不考慮二手房,她覺得二手房有別人的味道,同時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於新房子執著。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安家》賣的房子大部分為二手房,從賣房的就可以看出人們開始考慮二手房,並且在慢慢接受二手房的現狀。

    二是對於房子的選擇上,《蝸居》人們買房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在這城市裡生存,而《安家》中再次出現《蝸居》夫婦她們想一室一廳中想置換個兩居,他們對房子也有了更大的野心。

    三是對待房價問題上。《蝸居》中當時房價是在上漲,人們買房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在這城市裡生存,甚至當時的人覺得房價會上漲,這部劇播出後導致出現好多炒房地產的。而《安家》中演出好多現實中房地產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賣房時的拖、看房費、保護費等等。如今的人們在買房時會考慮的更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房價比十年前高很多了,另一個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監控,所以人們有了剛需才去選擇購房。

  • 9 # 鄺美玲18011832176

    《安家》中孫儷有一句話對海清說,“以後日子會越來越好,如果你們這樣的人都買不起房,那就太不合理了”。有觀眾質疑宮醫生夫妻買不起房太假了,但非所有高學歷都能擁有高收入。

    我相信很多普通的年輕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因為不能靠家裡,你得靠自己,但是靠自己在社會上立足是非常難的,尤其是一線城市。現在也一樣,很多年輕人不靠父母靠自己,生活壓力也是非常大。

    時隔十年,從《蝸居》到《安家》,海清買房戳中多少都市人的心聲。

    我們都在為了生活而努力奮鬥著,或許會有人問?幹嘛要買房,租房不好嗎?

    說句實在話,作為一個有房子的人來說,我還是覺得房子很重要。你在一個城市有了房子有了戶口也就真的有了家,你的孩子可以上學,不管怎麼都會有學上,你們好歹一家三口有個落腳的地。

    那個是屬於你們自己的地方。

  • 10 # 小胖妞耶

    十年的時間變化很大,科技在不斷進步,房價在不斷提高,人們意識也在提升,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中國對於房子概念始終如一,買房,永遠是每一代人存在最現實的一個話題,畢竟在中國人的眼中,只有買了房子,才算是真正的安定。

    十年過去了,也給當代年輕人帶來了一定壓力,房貸、吃穿用、孩子上幼兒園、人情往來,交通費、物業管理費、手機電話費還有煤氣水電費、父母養老費。也就是說,從我們甦醒那一刻起,就要努力去掙錢,不然我們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想想就覺得可怕,壓力山大,慢慢品吧!

    《蝸居》:買房越早越好,因為收入永遠趕不上房價,十年前買房的人,現在早已賺的盆滿缽滿。

    2020年,《安家》開播

    為了買房現在日子會過得苦一點,但你一定要相信,你們將來的收入一定會大大超過現在的預期的,您和您先生都這麼優秀,如果在這個城市,連你們都買不起房,那太不公平了。

    不管什麼時候買房都不晚,早晚也的買,何不早點買,買房還是越早越好!越早月受益。

  • 11 # 集裝箱別墅

    十年間蝸居到安家人們心裡有什麼改變,做為一個70後十年前2010年我己經買房兩年了,在我們所在的一個縣級市,買房之前心裡沒這麼迫切,感覺有錢啥時候買都行,2007年房價一千多沒買,2008年三千多一平買的,主要為了孩子在市裡上學,2008以後陸續買了三套到現在都增值了。現在回想早點買好了。

  • 12 # 懸疑推理大拿濤哥

    隨著時代的變遷,《安家》讓我感覺像是《蝸居》的成長記!特別是看到海清姐的那一瞬間,蝸居的時候,他們一家三口僅住10平米的房子,到安家這時,已經是二胎換房的人生第二階段,看的房子也由蝸居的38萬一套,到安家的6.5W一平方!這不由得讓我感慨:這10年間的房價、人們的生活及消費水平都在持續上漲!從當年的剛需,再到當下的剛改,體現了社會不斷前進的同時,也凸顯當下人們買房觀念的轉變,生活改善了,收入水平提高了,人們對“家”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初始的剛需階段,房子除了居住的需求,現在更多的還關注到房子自身具備的投資屬性及投資價值。可見人們在買房的思想方面轉變也非常大,商品房作為可流通的大宗交易商品,越來越體現出其獨特的作用。買房是永恆扎心的主題:10年間無論是《蝸居》還是《安家》,都反映了買房永遠是社會永恆的主題。對比上海來說,同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實際上房價卻更具價效比。海清姐想要的看天空望星星,大花園,學區房,有地鐵…在廣州三分之一的價格即可入手,而且是剛需4房!一家5口三代同堂都可以輕鬆安置,這樣的好盤就在地鐵21號線的鳳崗站C出口,開盤至今熱捧的科慧花園,特別適合雙雙為博士畢業的二胎海清姐們居住,周邊還有各類名企大企進駐,將來的工作和預期收入還可以有更多選擇!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就生活質量而言,現在已經買房的人,之後需要肩負著賺錢還房貸的壓力,生活質量或許會因此而下降,但是至少能擁有一套固定的房產,心裡還是安穩的。

    而現在沒有買房的人,因為沒有房貸的壓力,所以用錢方面不需要那麼緊張。不過,十年之後,他們還是會處於因沒有固定房產的焦慮中,畢竟租房子住也是需要花錢的。

    當然,十年的時間裡,房價肯定會有漲有落,這就好比是一項投資,如果房價漲了,買了就相當是賺到了,已經買了的人特別是買了多套房產的自然是喜上眉梢。而沒有買的人呢,除了可惜當年沒有買和現在還是買不起之外,生活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那麼如果房價跌了,對於已經買了房的人來說,就會有點心塞了,雖然早就有了房子,但是卻多花了不少錢,也只能自我安慰說,至少自己已經住了這麼多年了。而對於還沒有買房的人來說,這就是件大好事了,當年買不起,現在終於等到它降價了,幸福感自然是難以言表。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未來10年,房價到底是會漲還是會跌了。

  • 13 # 馨雨飛揚

    談談個人的看法,很早就出來上班,一直在到處飄,後來穩定一點了買了一套56平方的二手房,為了結婚又買了一套88平方的二手房。當時房價便宜,全部現款。主要是家裡也支援了一部分。

    後來有了第一個女兒,到處飄也不是辦法,就回武漢定居了,當時這兩套都沒賣,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又買了一套80平米的二手房住,那兩套房一直租,租房給別人總是有麻煩,被別人家漏水過一次,自己房子漏水把別人家泡過一次,要跑來跑去解決。一氣之下就賣了。

    後來生了第二個孩子,是男孩。大了肯定要分開住啊,沒辦法又買一套140平米的,2019年才買的,貸款100萬,第一次貸款,壓力山大。關鍵這次疫情房子肯定降價,要命的是房子就在疫情中心武漢。

    總的來說變化就是,被需要推著走,沒有投資成分,都是為了需要。

  • 14 # lucky雪99

    我記得看蝸居的時候是2009年吧,轉眼10多年了,那時候大學畢業四年,單身,在廣東打工,可能當時看電視是主要看小貝和海藻,還有海藻和宋思明的愛情故事,被愛情故事感動,愛情的世界裡可能誰都沒有錯,只是時間錯誤。完全沒有想到那個房子的問題。也沒有能力去買房子。想想如果當時看懂那個電視劇,在廣東金錢不夠,借錢也買房子,也不用房子後面幾番幾番的長。

  • 15 # 溪山山人

    這要看現念,有的認定發達地區,但沒有適宜的才能,靠打工掙錢,很難安居。如果把發達地區掙的錢,找個適合自己發展的三四線城市,就可以買房安居樂業了。所以人在市場經濟社會里,觀念不能固化,調整思想觀念方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 16 # 紫氣閣玄青

    對於國家要用什麼具體品種引領趨勢,百姓是無法知曉的,地緣優勢,權利優勢,炒價優勢,哪有一個具體對大多數人來講都會成為一種破壞力。這些反作用力的顯現也一定會在經濟脆弱的時候體現出來。

  • 17 # 爾棟

    10年前,看懂《蝸居》的人,現在已經不再蝸居了。

    10年後,在看《安家》的人,可能還沒有安家。

    10年前的青年人,10年後在社會上打拼的人,

    在不同的時代,他們都有著無奈的青春。

    人們都是用某播、某BT、某電驢,某雷下載電影(PS:不要問我,我什麼都不知道)

    各種所謂的未刪減版、TS槍版、港版、韓版大行其道,

    如果經過那個時代的小夥伴,應該還記得,

    XXX電腦城、XXX電子大世界的10塊錢3個的光碟吧

    有些人買光碟,就是單純為了看劇

    有些人買光碟,看了劇,然後買了房子,

    有些人用下載速度100KB/S的網速(那時候還算快的)

    下載所謂的未刪減版《蝸居》,只為了看宋秘書和海藻的那段三十秒的劇情

    10後年的今天,曾經對《蝸居》劇情好奇的人們,

    要麼,自豪地說,自己擁有著幾套房子

    要麼,牛B地吹著年自己的當年的故事,

    要麼,只能尬著陪聊,這個劇我也看過

    10年後的今天,在看《安家》的人們,

    也只能對比《蝸居》

    《安家》這個劇同樣是非常好,但和《蝸居》不同的是,

    10年前,大多人不相信房子會那麼貴,《蝸居》劇情誇張了,黑暗了

    10年後,大多數人都為了房價

    做著事情,聽著安排,

    領著工資,喝口小酒,

    然後,

    昏昏睡去。

  • 18 # 伍萬勝

    從模糊到實際需求

    生活的不斷進步 人們對生活的質量需求已經提高很多

    所以觀念由別人的事 到自己的事這方向實實在在關於自己而轉變

  • 19 # 杭城一家人

    房子,中國人永遠繞不開的話題。60後70後80後90後,如果沒有搭上這趟車,那基本上都是會後悔莫及的。房子也成了這些年齡段的人的最大的財富。

    從《蝸居》到《安家》這10年,人們買房的觀念,其實並無多大變化。還是無房的想買房,有一套的想再來一套。隨著印鈔機的功率越來越大,房子,始終還是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

    作為經歷這一切的過來人,我比較傾向於對還未購房,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說:別太信那些心靈雞湯,也別信房子會變白菜。房子變白菜價只有一個可能:某一天白菜因為稀缺瘋狂漲價了。

  • 20 # 小生不才666

    從電視劇的名稱也能看出這十年間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蝸居",蝸牛的窩,“安家”,有家了!!!

    十年前,是蝸居,是蝸,有片瓦遮風擋雨就行,是居,談不上家。因為都在為這個住所拼勁全力的去拼搏,哪裡還顧得上家的溫馨甜蜜,家的日常和鄰里。就像電視裡的臺詞,每天一睜眼,看到的不是明媚的陽光,想到的不是愛人在身旁,孩子在學堂,想到的不是一家人的美好生活,想到的是在這個城市生活下去的林林總總的開銷、花費,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因為顧不上,只有負重前行。抬頭望天,發發感嘆?做不到,甚至連真正的思考都變成了一種奢望,因為沒有時間讓你去做這些與錢無關的事情。真正是:為了活下去,就已經拼盡全力了。是生存!

    十年後,安家,更強調“家”了,什麼是家,除了是一座房子,一個存身之所外,還加註了我們的親情,充斥我們腦海裡的,不再僅僅只有金錢,不再僅僅只有生活的重擔,還有了感情的慰藉。是生活!

    什麼是家,家是在一所房子裡的社會組成單位,但不絕僅僅是一所房子,它是人的組成有酸甜苦辣鹹,有喜怒哀樂愁。

    另說一句,房價是真的漲了不少[捂臉][捂臉][捂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個月都過度消費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