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延德養生話杏林

    石達開,太平天國起義主要參與者,廣西客家人,16歲就開始參加太平天國起義,20歲封為翼王,24歲在九江、湖口大敗曾國藩呢湘軍,此戰一舉成名,令清軍聞風喪膽,號之曰“石敢當”。石達開此後作戰英勇,多次與清軍的戰鬥中取得輝煌勝利,平時體恤百姓民生,對不正之風氣敢以糾正。一生轟轟烈烈,32歲時英勇就義。他的生平事蹟為後世所傳頌,被認為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清軍直接殺了石達開,而不進行勸降,歸根到底,其中有三點:1.石達開在軍隊中威望極高,號召力很強,年輕有為,是太平軍的主要戰鬥力量,百姓對其評價很高,紛紛投入到他所帶的義軍中。如此有名望之人,除了弒殺,別無他法,殺雞給猴看,威懾眾人,讓其他義軍喪失希望。2.石達開作戰英勇,多次挫敗清庭的王牌軍,就連曾國藩差點都被他逼得投水自盡。最可怕的是,在雙方戰鬥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他還能扭轉乾坤,反敗為勝,這不得不說他驚人的意志力而視死如生的精神。清軍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以洩敗軍之恨。3.石達開戰敗被俘後,在成都公堂受審之時,慷慨陳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石達開受刑時,被割幾千刀,他從始至終默然無聲。石達開的凜然正氣和堅強意志使清軍官兵感到震驚。如此真男兒,怎麼勸降成功?

  • 2 # 圍爐品茗人

    首先,石達開在大渡河兵臨絕境時,清廷四川總督駱秉章就安排當地土司勸降石達開。石達開也確實到了當地土司的地盤進行了談判,在四川土司不願放行的情況下,石達開決心以自身換取部下的活路,因而束手就擒,沒有過多的抵抗(當然事後來看,石達開的部下依然遭到屠殺)。因此,不管當時清廷對石達開是真勸降還是假勸降,至少勸降的表面樣子是做了的。個人覺得駱秉章應該是想生擒石達開這個太平天國的重要人物所以才假意勸降的可能性比較大。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為什麼韋俊可以活下來,而陳玉成和石達開就必然遭到殺害呢?

    我們看看這幾個人被擒和降清的時間點。韋俊在1858年降清,當時不僅和他接洽的清軍水師提督楊嶽斌不敢相信,就連後來得知訊息的曾國藩和胡林翼等人都不敢相信(不得不說,前期太平天國的將領的革命信仰非常堅定,清廷很難招降成功),可以說當時韋俊是太平天國高階將領中投降的第一人。當時雖然說天京事變導致太平天國的戰略進攻態勢被遏制,但是陳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成功的挽救了危局,重新撐起了局面,清朝還難言必勝。因此,韋俊這樣一個有影響力的降將清朝必然不能輕易殺掉,而且要作為樣板來拉攏招降其他太平天國的將領。同時韋俊因為與韋昌輝的關係(實質上,韋俊在太平天國內部也被排擠迫害,甚至有性命之憂),假投降或者降而復叛的可能性較低。

    再看陳玉成和石達開二人被擒的時間點。陳玉成在1862年被俘,當時的陳玉成已經丟掉了他的大本營安慶,手中的精銳部隊也已損失大半,當時陳玉成只能派遣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遠征豫陝廣招兵馬。可以說陳玉成當時已經是沒了牙的老虎,也正因此陳才會因為苗沛霖的那點人馬自投羅網。同理,石達開在1863年被擒時,實質上也沒有多少人馬了,而且還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又遠在四川。所以陳,石二人在清廷眼中的威脅已大大下降。而且安慶一失,可以說清朝和太平天國的戰爭天平已經大大傾斜,清廷已佔據了絕對的主動。也正式安慶失守後,太平天國內部的投降勢頭開始蔓延高漲。

    再加上石達開和陳玉成二人在太平天國的地位非同一般,這一點韋俊是根本無法比擬的。清廷可以出於政治招降的目的饒韋俊一命,對於石,陳應該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最後,韋俊的投降有很多無奈的因素,甚至某種程度上是不降清就沒有活路,而降清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而陳和石二人都是不世出的英雄,又是被俘後被勸降,以他二人的性格不可能會投降,所以清朝也就只好殺了他們。

  • 3 # 瀟湘夜雨63052

    石達開被殺估計有以下原因①他是太平軍首義五王之一屬於賊首必須明正典型,②石達開領兵以來殺清軍太多,給清軍造成的麻煩極大,必須殺之才能雪恨激勵士氣,③也是最主要的,他帶兵出走太平天國直至兵敗大渡河,他帶走了大部精銳和親信,給太平天國剩下的人留下了極壞的形象,他在太平天國內已喪失了應有影響力,清軍應該是看透了這一點才選擇殺他的,至於韋俊,韋氏被洪秀全誅滅後他與太平天國其實已處於不共戴天地步,且韋俊統兵在外手裡握有兵權又深知太平軍內部情況清軍勸降他理所應當很正常,而勸降陳玉成估計就是想對太平軍軍心士氣進行瓦解,誘使更多的人歸降,以上只是個人之見,望加評品

  • 4 # 難得浮生閒半日

    借用左宗棠的話就知道為什麼非殺石達開不可!

    左宗棠評價石達開稱其‘頗以結人心(會籠絡人心),是求人才為急(收聚人才),不甚附會邪教俚說(不愚昧迷信),是賊之宗主(是太平軍的真正軍事領袖),而我所畏忌也(所以我才怕他)’。

    農民起義軍中,偶而打個勝仗的,能稱個將才;割據一地稱王稱霸的,能算個梟雄;而能籠絡人心的人,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這樣的人才有帝王之相。

    都說石達開文武雙全,但太平軍從頭至尾也沒打過多少利用智謀碾壓性取勝清軍的戰役。石達開不是一個軍事天才,但卻是個政治領袖。這樣的人對政權危害更大。

    韋俊、陳玉成這樣的驍將和淮軍的劉銘傳一樣,投降過來仍然可以當槍使。石達開這樣的主動投降也不能要!

  • 5 # 浩賢2

    同為太平軍名將清朝庭卻對韋俊·陳玉成採取勸降而弒殺石達開,這其中原因個人認為是石達開謀略·威望·人氣等諸方面都高於韋陳二人。由其是石達開英勇善戰,機動靈活又迅猛的實戰能力,使清軍聞風喪膽·一而再再而三,/屢屢受挫。·殺石達開目的有三:1·對石達開反清的刻骨恨;2·藉以鼓清軍官兵計程車氣;3·殺雞給猴看,殺一惕百。再補充一點,象石達開這樣的直自己生死與度外的英雄名將將永遠不會清朝庭所用,既以不可用,然何留之。

    至於韋俊陳玉成採勸降之方式是因為:1·韋俊是太平投降青軍的第一個名將,對於清軍來說其利用價是很高的,即能鼓舞情軍士氣又能加速瓦解·分裂·渙散太平軍隊的官兵士氣,最終達到加速太平軍的復滅。至於陳玉成清軍誘捕勸降目的和韋俊基本是大同小異而已。這裡就不在多說了。個人的淺認知,請關注評指正之。

  • 6 # 賀灝

    韋俊受哥哥韋昌輝的影響,在太平軍內部被排擠、歧視。是主動投降清廷的太平天國高階將領第一人。陳玉成是遭了苗沛霖的道,被誘俘的,清廷對英王最感冒,也最想招其歸降;石達開兵困大渡河是1863年,那時的太平軍已是窮途暮路,石達開想保全部下,所以才主動請降駱秉章,反被凌遲處死,兒子石定忠被石灰石悶死。

    為何清廷對他們三人的態度各不相同?原因依在下看來,就倆字“價值”。

    中國傳統社會兩軍交兵有不斬來使,不殺降將的傳統。算是戰爭規則之一。當然前提條件是此降兵降降還有無利用之價值。如唐末黃巢手下的大將朱溫雖然造反還攻破了長安城,唐王朝對他可既往不咎,是因其麾下精兵良將猶多,招之可用來對付各地的義軍及藩鎮。

    有價值朝廷就樂於勸其歸降。

    韋俊~太平天國國宗,後軍主將,二次防守重鎮武昌,號稱天國第一猛將;擊敗胡林翼,擊斃羅澤南,可謂戰功焃焃。韋俊降清對一向視清廷為妖的太平天國是致命的打擊,宣告上帝向妖孽妥協,拜上帝教的神話被擊的粉碎。

    1862年陳玉成被押往勝保大營。勝保極力勸降英王,即便被陳玉成譏諷也無所謂。勝保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因為陳玉成還有很高的戰略價值。當時李秀成經略東南,東南的財富重地盡在太平軍之手,清廷與天國究竟鹿死誰手正未可知。陳玉成若能歸降,對李秀成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還有,英王勢力猶大,舊部仍多,若轉而投清,那真是美不可言。只是英王寧死不屈,勝保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至於石達開嗎,1863年曾國荃早已合圍了天京城,天國的覆亡亦是早晚之事。他此時請降於駱秉章已是暮路乞降,清廷焉能饒他,連帶著手下數千部眾成了清軍砧板上的魚肉,翼王不智也。

  • 7 # 秦野雁

    在戰爭中,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所以,勸降和策反等手段在歷史上得以頻繁運用,並且屢試不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石達開在太平天國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開始追隨洪秀全和馮雲山,一直到定都天京,再到“天京之變”,石達開戰功赫赫,忠於太平天國。1856年“天京之變”之後,石達開為求自保,負氣率軍離開天京。就在石達開離開天京進入江西之後,清廷馬上展開了針對石達開的勸降工作。在針對石達開的勸降工作上,不得不提一個人—— 李元度 。

    李元度(1821-1887年),漢族,湖南平江縣人,字次青。晚清時期重要大臣,學者。早期跟隨曾國藩在湖南辦團練,後一直跟隨曾國藩于軍中,做過很長時間的首席師爺。

    當李元度知道石達開率軍離開之時,馬上給石達開寫了一封勸降信。信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極富感染力。信中說到:

    統領平江水陸全軍李元度謹寓書與石君達開足下:

    蓋聞神器不可假冒,大業不可力爭,昧順逆者受誅戮,識時務者為俊傑。自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馮雲山與足下稱亂以來,計八九載矣,荼毒生靈,不下數百萬矣。

    順逆之理姑置弗論,足下亦將得失禍福成敗存亡之故,猛然省悟,統籌而熟計之乎?足下已成騎虎之勢,雖有悔悟之心,無由自達,此足下苦衷也......

    ......聞足下頗有為善之資,而恰逢千載一時之會,是以推誠相告,諺雲“苦口是良藥”。唯足下裁奪,即賜迴音是幸。

    李元度不愧是晚清理學大師,他的這封勸降信寫的很有才華。但是,石達開看信之後,只連續寫下了幾個“難”字,便不了了之。其實,在勸降這件事上,清廷是抓住每一個機會,對每個有可能的敵對將領都勸降的,石達開當然也在其中。

  • 8 # 歷史漫談哥

    石達開是太平軍裡面的最高階最核心的頭目之一,論勢力論資源論人脈,都是威脅啊,處理不好就是又一個洪秀全,勸降了也是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炸了;韋俊陳玉成都是年輕將領,縱有將才也沒有資源啊,勸降了,能為其所用最好,即使不能,那就投閒置散唄。

  • 9 # 江東汪郎

    清廷殺石達開是因為形勢不同了。事實上,這一年(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清廷已經完成了對太平天國的反攻,尤其是坐鎮祁門的兩江總督曾國藩,已經完成了對天京包抄的戰略佈局。

    只要對天下大勢稍微留心一點的人,就能看出洪秀全已經撐不了多久了。何況時任四川總督的駱秉章,自他在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擔任湖南巡撫開始就一直和太平軍作戰,對局勢的敏感度非常高,他認為此時的大清朝已經不需要用石達開來做千金買骨的效應了,而且石達開的身份太特殊了。

    這位廣西大山裡走出來的反清義士,不僅是太平天國的創始人,更是太平天國剩下的兩個“永安王”之一,他在太平軍中的威望並不弱於洪秀全。

    所以招降石達開,駱秉章是有憂慮的。

    如果石達開只是表面上接受了投降,可一旦放了他後又來個背後捅刀子,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了,駱秉章不願也不敢擔這份風險,所以一個死了的石達開比活的石達開好,死了的石達開是無法成為後太平天國時代的領袖的,死也就成了石達開最後的命運。

    但韋俊降清的情況又不一樣。

    “天京事變”後,韋俊的哥哥韋昌輝被洪秀全亂刀砍死,這讓韋俊心生恐懼,因為來自天京的指令對他進行了多次排斥和試探。

    在他獨守武昌期間,實際上他已經拒絕了湖廣總督官文的誘降,但洪秀全指使陳玉成、楊輔清等多次對他進行打壓,承受雙重壓力的他在無奈之下投了清廷。

    此時的太平天國勢力雖然不如“天京事變”之前,但依舊士氣如虹。而曾國藩因為咸豐的猜忌,不得不以父喪守孝為由躲到了鄉下老家,所以湘軍只有各自為戰,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指揮和排程。

    這就讓清廷需要有千金買骨的人,從而瓦解太平軍計程車氣,告訴他們只要投降官軍、投降朝廷,既往不咎,照樣高官厚祿,韋俊就是代表。

    實際上,這還是有效果的,比如淮軍悍將程學啟,就是陣前降清的。

    至於陳玉成,此時已經是同治元年,又是太平軍的後起之秀,而且太平軍的實際控制區域已經逐漸減少,如果能夠招降他固然好,招降不了殺了也不礙事,此時已經影響不到大局了。

    事實上,汪郎以為駱秉章之所以不招降石達開,最關鍵還在於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叛徒,特別是那些信仰堅定並具有領袖氣質的人,不會因為他人的威逼利誘而妥協,即使面對生死的考驗,依然會義無反顧地選擇自己的信仰,而石達開就是這樣的人。

    太平天國的翼王,雖然在“天京事變”後不滿教主洪秀全的任人唯親,一氣之下帶著自己的隊伍脫離了大本營,一路向南、向西進行了流浪式的征伐,但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自己是誰,自己應該做什麼!

    事實上,太平天國前期的地盤,比如安徽、江西根據地的鞏固和建設,都是在石達開的指導下完成的;而一戰打得湘軍水師幾乎全軍覆沒的“湖口戰役”,也是他指揮的。

    汪郎有時候在想,如果洪秀全哪怕是具有一點點,如劉邦、朱元璋等人在王朝初創時的心胸,太平天國也不至於走到滅亡的地步。

    因為石達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是“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中繼楊秀清外最清醒的人之一,他雖然接受了洪秀全騙鬼的那一套,但並不排斥儒家,但歷史確實善於開玩笑,老天爺也不想讓洪秀全真正成事。

  • 10 # 行者44691

    先說說為什麼直接圍剿石達開,第一點,石達開深刻知道自己降或戰都難逃一死,他的英雄氣節也不允許他投降,所以石達開沒有投降的可能性,他在太平天國中有非常高的影響力,只要他不死太平天國都有可能死灰復燃,清朝不可能會留下一顆定時炸彈;第二點,石達開出走天京後沒有了根據地,在清軍的圍追堵截中已如流寇一般,殲滅他是遲早的事,對朝廷已經夠不成太大的威脅,唯有殲滅才能樹立朝廷的威信。

    再來說說韋俊和陳玉成,第一,韋俊和陳玉成的作戰能力強,直接對戰會有很大的傷亡,第二,他們由於不屬於洪秀全派系的,目前受到排擠,軍事才能無法施展,有招降的條件。他們駐守的位置是攻打天京的必經之路,加上他們身份的特殊性屬於可以爭取的力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至於招降後是安置還是殺這都是後話了。

  • 11 # 風語不知

    駱秉章也曾對石達開進行勸降,只是石達開”冥頑不化”,最後才凌遲處死的,畢竟石達開也是天國的首封五王之一,能勸降的話也是大功一件。

  • 12 # HannibalLecter

    打不過,有利用價值的要勸降,打得過,毫無價底牌的,最大的利用價值就是殺雞儆猴。

    韋俊是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的弟弟,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時,被封為國宗。韋俊善戰,太平軍先後三次攻克武昌的戰役他都有參與。1855年,第三次攻克武昌後,韋俊負責鎮守。武昌是太平軍和清軍交火的重要前線,是天京的重要門戶據點。

    1856年9月爆發天京事變,讓韋昌輝滅東王楊秀清,韋俊並未參與整個事件。但是後來矛盾轉化為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的矛盾,翼王隻身逃出天京後,家族被韋昌輝誅殺,遂起兵聲討北王,並且調走了武昌的援軍。韋昌輝被誅殺後,韋俊害怕受牽連,外加上自守的武昌孤立無援,於是棄守武昌,轉戰江西。1858年,洪秀全重立五軍主將,封韋俊為右軍主將,是太平軍後期最高階的將領。

    清軍策反韋俊的時候,韋俊並不是喪家之犬,依然手握重兵,駐守要塞,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能夠透過策反瓦解太平軍的兵力,動搖軍心,那麼比誅殺的價值要大很多。此時的韋俊便具有這樣的特點——首先他哥哥是天國的王,地位夠高,其次這個王被愚蠢的天國內部滅了,有家仇,再次作為王的弟弟,自己勞苦功高一輩子,卻還不如幾個小年輕(陳玉成)的封號高,實在委屈,然後軍事上很有才幹,瞭解太平軍......這樣一個人殺了多可惜,用起來當反面教材多好。

    韋俊投降的時候,雖然大勢已去,但是他至少還沒走到窮途末路,還有很多交換條件。韋俊投降以後,參與1860年至1861年的安慶之戰,滅天國以後,被奪取兵權,但是得以平安老死,是太平天國唯一倖存的高階將領。

    再來說陳玉成,個人能力上,陳玉成是猛人,能征善戰,忠於天國,他是不可能被勸降的,然後因為這個年輕人能打,所以在天國坐火箭上升,而年輕人坐火箭上升往往是沒有好處的,容易恃寵而驕。很顯然洪秀全封他當英王的這個舉措就有一些問題,讓為天國盡忠職守的韋俊這些人就覺得很屈辱。實際上韋俊後來就是和陳玉成意見不合,才最終降清。而最後清軍抓住陳玉成,是直接處死的。這個時候的陳玉成投奔捻軍,已經沒有任何政治,軍事資本,只屬於潰匪一流。沒有資本的人,是沒有談判價碼的。

    石達開同理,敗走大渡河以後,手上一沒有人,二沒有根據地,說白了就是個流寇,殺了的話,可以起到警示後人的作用。

    談判也好,投降也好,看的不是你臉有多大,而是你兜裡有沒有底牌和籌碼。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清軍在對待被俘獲的太平天國將領問題上,有三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勸降而不殺,二種是勸不降而殺,三種是不勸便殺,而且殺的手段極為殘忍。其中,處理韋俊就是勸降不殺。處理陳玉成就是勸不降而殺,處理石達開便是不勸便殺。

    那麼,為什麼清軍抓到韋俊和陳玉成後,要勸降他們,而不勸降石達開呢?

    (韋俊劇照)

    關於韋俊,準確地說,還不是清軍抓到他,勸他投降,而是他主動投奔清軍的。

    韋俊為什麼要投奔清軍?有兩個原因:一是韋俊在守衛武昌的時候,被清軍包圍了9個月之久。韋俊已經彈盡糧絕,走投無路。二是當時正好發生了天京事變,洪秀全借韋昌輝的手,殺掉了楊秀清,又對東王府進行了滅門,而且清洗了東王的部下。接著,洪秀全又讓石達開回來,殺掉了韋昌輝。這樣一系列的變故,讓韋俊懷恨在心,因此,他主動開啟武昌城門,投奔了清朝。

    韋俊投奔清軍後,對於清軍來說,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畢竟這是太平天國的將領主動投奔過來,這是第一次。所以,優待韋俊,就意味著瓦解太平天國的軍心。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清軍封韋俊為參將。讓他帶來清軍圍攻天京。

    陳玉成被抓的時候,太平天國已經走到了最後的階段。不過還沒有完全覆滅。還有很大一部分有生力量。這時候,清軍將領勝保極力勸說陳玉成投降,並以榮華富貴來誘惑他。

    清軍這樣做,其意義也是為了讓陳玉成帶個頭,從而引誘更多的太平軍將士投降。當時清軍和太平軍的交戰,已經走到了最後的關頭。如果陳玉成能投降,將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會有一大幫清軍將領跟著陳玉成學。

    (陳玉成劇照)

    不過,英王陳玉成畢竟是英雄,他臨危不懼地說了一句:“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然後從容赴死。體現了一個革命英雄的本色和氣概,讓清軍的陰謀落空。

    但是,清軍對石達開的處理方式完全一樣。當時石達開在大渡河邊被清軍圍追堵截,太平軍在突破無望,只剩下兩千人的時候,石達開為了救這兩千人的命,主動前往清營。他當然不是去投降,而是想用自己的命,把這兩千人救出來。不過,石達開想得過於天真。清軍不但立刻把他抓起來,而且也沒有放過太平軍這最後的兩千人。

    清軍抓到石達開後,用非常殘忍的凌遲手段,殺害了石達開。那麼,清軍為什麼不勸說石達開投降呢?我覺得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石達開劇照)

    一是石達開是主動前來赴死的,不是抓住的,不存在勸降他的問題。

    二是當時石達開的部隊已經全軍覆沒。如果要勸石達開投降,必然是為了引誘其他人投降。沒有什麼可引誘的,自然用不著勸石達開投降了。

    三是石達開是從天京出走的一支部隊,雖然當時太平天國天京政權還在,但是,畢竟石達開的部隊,和天京政權是有很大矛盾的,勸降石達開,對於瓦解天京政權沒有太大的意義。

    四是清軍實在很痛恨太平天國,抓到太平天國的將領,勸降的很少,大都是處以極刑,以之發洩自己心中的憤恨。

    五是石達開是英雄,他有一股凌然的正氣,無論如何,他是不會投降的。就算勸他,也是白費力氣。

    總之,清軍處理被抓住的太平軍將領,都是站在不同時期不同立場來考慮的,因此處理方式不一樣。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

  • 14 # 我們都是華夏兒女

    沒必要了。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分裂,北王韋昌輝被殺。其弟於1858年投降清廷,而當時韋俊已經彈盡糧絕。石達開於1857年5月底離開天京,雖然出走所帶的兵不多,但幾個月後也會集成了數萬人的軍隊。石達開於1863年兵敗,此時太平天國已經在末路了。即使說服石達開投降,對戰局也沒有什麼重大影響。而1858年韋俊的投降,它的作用就是千金買馬骨。

  • 15 # 豫章舍人

    陳玉成,韋俊那時候太平天國還很有勢力,所以他們就有利用價值,招降他們有利於進一步招降其他太平軍將領,從而分化瓦解太平天國。而石達開在大渡河時候已經是幾乎全軍盡沒。而且此時太平天國已經日落西山,崩潰只是時間問題了,石達開沒有利用價值了。所以不會招降他了。正所謂時也勢也,命也運也。

  • 16 # 不二不開心

    第一,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國元勳,對於發起者必然要重型,而陳玉成只是後來的參與者

    第二,石達開是天平天國的忠實執行者,勸降成功的可能性比較低,而陳玉成則不然

  • 17 # 大壯筆談

    讓大壯來回答吧!

    韋俊是能征善戰的大將,天京事變後,韋昌輝被殺,韋俊不容於天國,窮途末路之下,降清是唯一選擇。而清朝政府此時招降他,政治意義更濃厚,是想借招降他達到勸一批和他類似處境的太平天國將領投降的目的。

    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兩大支柱,勸降他可以達到進一步徹底瓦解太平天國的目的!

    而石達開,是太平天國起事時期的領導人,多次大敗湘軍,逼得曾國藩險些自殺,大破江南大營,數次挽救太平天國於水火,可以說清朝對他恨之入骨!

    另外,他在天國事變後,如此窘迫的形勢逼迫下,還不肯背叛天國,轉而帶人出走天京,想建立新的根據地,本身就說明他對天國的忠心,這樣的硬漢,沒有爭取的必要!事實上,石達開最後被凌遲處死,直到最後不吭一聲,正說明他鐵骨錚錚!

    從外圍形勢看,此時天國已經末路,天京被圍,跟隨石達開的將領死的死,跑的跑,他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因此,清朝沒有必要招降一個對太平天國如此忠心的翼王!

  • 18 # 食然釋然

    玩過三國群傳的人都知道,前期抓獲的每一個將領,哪怕武力值只有40,也要先關起來,一遍一遍的想辦法勸降,力爭為我所用。而等到了後期,天下大局已定,百分之八九十的地盤都是我們的,這個時候即使抓到那些武力值很高的,也是問一遍:降不降?不降就殺。

  • 19 # 1027永力貨架裝置

    當時的太平天國對立面清庭內部有高人,曾胡左李外的駱秉章絕對是史書上低估了的高人。湘軍初期的組建,擴軍壯大,沒有時任湖南巡撫的駱秉章的絕對支援是不可能的。駱對左宗棠的信用,超過了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對總經理的信用:名歸你享有,出了錯責任我來擔。石達開竄犯四川,正巧遇上駱秉章+人稱小諸葛的劉蓉的組合拳。焉能不敗?

    石達開首義六王之一,首惡必懲,從犯不糾。本身能力遠在韋俊,陳玉成之上,招降石達開,萬一天下又起動盪,石達開沒準就是第二個張獻忠,故不得不殺之,駱秉章遠見卓識,平定四川,消除隱患,功不可沒。

  • 20 #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韋俊屬於敵人的敵人,他的親哥哥、北王韋昌輝在天京內亂中被洪秀全下令誅殺,他和清廷有共同的敵人——洪秀全,這是他們合作的基礎。

    陳玉成雖然被封為英王,又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兩大軍事支柱之一,但畢竟年齡太小,資歷太淺,加上性格原因,與李秀成、李侍賢、賴文光等將領都有隔閡,他的嫡系部隊在安慶等地拼光後,本人已經沒有太大號召力和威脅,不然也不會急於擴充力量,落入苗沛霖的陷阱。

    石達開則不同,他是太平天國早期分封的永安五王之一,加上智勇兼備、屢立戰功,在太平軍中威信很高,天京內亂後隨他出走的精銳部隊達十餘萬,號召力實在太大,不管什麼時候、安置在什麼地方都是巨大威脅,還是殺掉保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店鋪的背景音樂怎麼選,大家有用過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