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441005658
-
2 # 傑迷莊挺
如果岳飛沒有才能史書又何必要捧?你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老百姓要神話岳飛?為什麼不神話我?不神話你們?因為岳飛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值得老百姓去歌頌,岳飛不需要神話,岳飛本身就是神話。葉劍英元帥為杭州嶽王廟匾額的題字-心昭天日!就足以說明岳飛的一生!
-
3 # 薺菜糰子
這個問題很無聊呀?因為根本得不出結論。人們瞭解古人,只能透過古籍記載,以正史為權威,雜書筆記為輔助。即便我們懷疑史書的真實性,一般也只能存疑,因為很難找到實際證據推翻正史。
-
4 # 新綜
這一個話題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其實就是"國難思良將"如果沒有"涯山之後無中華"鬼才會想到去昇華岳飛!充其量歷記中幾筆帶過。一個繁華時代的人性情感其實很逐利,這是生活養成。如果一個統治階級過份順應民意以無為而治施政,民風一但集中就會形成約定俗成的統一,切入的冷暖氣候自然成就風雲異動。 宋朝看似興盛其實際也養成了民性貪圖安逸而不思危險的高度認為!其實當代國家的發展我個人認為很正確,鬆緊有度至於塑造岳飛式的英雄筆記哪是封建民性的追思。
-
5 # 流雲97868312
首先申明,我小時候是楊家將的楊粉,岳家將的嶽粉,隨著楊家將神話破滅、岳家將神話也會破滅。認真分析南宋國力和戰歷就會明白:一,中原大地無險可守、宋金都沒駐紮重兵、金當時也打算把中原關中還給南宋的。誰敢重兵中原也只是隨時鐵騎下的小肥羊。二、南宋初就五次大戰役、岳飛只其之一仗、還是在安徽順昌之戰劉錡打敗金軍重甲騎兵後,剩下的殘兵、岳家裡撿破爛,追到黃河邊。三,搞清宋太祖和宋太宗哥倆關係,和宋高宗讓位給宋孝宗關係。太宗坐了哥皇位一脈到高宗趙構無子玩完,高宗讓位於太祖後人孝宗、孝宗上位為岳飛翻案就會抹黑前朝、政治抹黑大家都懂的、岳家將書是岳家後人寫的。四,元朝岳飛沒紅,兩相關不大原因。明朝是漢老朱神話漢岳飛忠臣,為什麼呢?老朱殺功臣就明白,一表楊,一抹黑,皇帝是好是壞後人自己看。滿清是後金人、有機會抹黑大宋皇帝的話題為什麼不呢,又使勁吹嶽神、百姓越恨大宋還是金人好。
-
6 # 赤沙76661710
歷史上有作為的將師要麼另立門戶如趙匡贏,要麼想保留好名聲如韓信將不得好死!委屈求全替別人打江山。給別人作嫁衣,還不落好!最後還被後人所取笑。真他媽的不值
-
7 # 心繫宇宙連城哥
岳飛一個時代的名將有很多,宗澤 、韓世忠 、張憲、楊再興、牛皋、 張叔夜、張所、楊政、劉琦、吳璘、吳玠等等,所以岳飛的重要性對皇帝來講,沒有後世傳的那麼重要!岳飛愛使小性子,但這點趙構能忍,但他喊出接回二聖,以及在皇帝30多歲,春秋鼎盛的時候參與立太子的事情就顯得很不合時宜。第一,趙構本身無子,第二,宋朝重文輕武,武將就是負責打仗的!第三,岳飛的部隊叫岳家軍,而不是趙家軍,這樣的軍隊首腦參與立太子事件,在皇帝眼中是個可怕的事件,所以,岳飛的悲哀真是一種必然,既是他本人的悲哀,更是時代的悲哀!當然,他的這份悲哀也鑄造了他的千年傳奇!
-
8 # 十三棟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粗觀其簡歷當真震撼,不愧是那流芳千古的嶽王爺,說他沒才的都是土雞瓦狗之流。剿除李成、曹成等幾大遊寇勢力、收復襄陽六郡,積極整頓防務,恢復生產、平定楊麼之亂、連結河朔,積極與義軍聯絡抗金、北伐中原,取得郾城、潁昌大捷、岳家拳、岳家槍的創始人。
哪一件不是驚天動地的大功勞,誰能做到一件便可被稱為治世能臣但是他岳飛全做到了。至於說其不知與同僚長聯絡感情,請問一個長年征戰的武人哪有那麼多時間與他們虛與委蛇。
-
9 # D伯爵
一個符號化的人已經不再適合討論功過是非,我們接觸的是理想化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他已經抽象為符號融入到中華文化,就像雷鋒一樣,是應運而生。特殊的時代需要英雄,倘若沒有,那我們就造一個。岳飛已去,再去較真挖他的歷史有何意義?我們只要知道嶽武穆作為文化符合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就好。
-
10 # 知我君
有人黑岳飛,說他就是一個軍閥,打仗其實也不怎麼厲害。
有人粉岳飛,說他能力高,情商高,政治敏感度高,人緣也特別好,文臣武將都能搞好關係,秦檜本來打算害韓世忠,因為找不到岳飛的錯處,但因為岳飛不配合他害韓世忠,而且岳飛是最年輕的高階將領,所以才將他殺害。
個人觀點:秦檜就是奸臣。南宋君臣偏安一隅,實在是可恨。岳飛就是英雄,死的太冤屈。最討厭那種把武將殺掉然後說“不得不這樣”的人。不得不議和?只能說自己差勁。對外不行,只會內鬥,可惡。但是,我知道,這樣想是一種強求。太祖那樣的鬥爭高手古代其實並不存在,古代有的只是一些會耍些計謀的陰謀家,搞不出陽謀,也就只能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了。
建炎四年,二十八歲。四月,詔令收復建康。敗金人於建康東南三十里的清水亭。又敗金人於新亭。紹興四年,三十二歲。五月,襄陽陷落,岳飛出師。岳飛復郢州,李成棄襄陽去,岳飛遂復襄陽府。覆敗李成於新野市。六月,岳飛揮師北伐,收復襄陽六郡。八月,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岳飛為兩宋最年輕的建節者。)九月,金、偽齊合兵南侵淮西。飛奉詔出師,敗金人於廬州,金人退師。紹興五年,三十三歲。 抗金地圖二月,受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封武昌郡開國侯。六月,平定楊么之亂。 紹興六年,三十四歲。三月,徙鎮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八月,北伐收復商州、虢州。十一月,偽齊進犯江漢,岳飛破偽齊加兵宛、葉之間。紹興七年,三十五歲。二月,拜太尉,升宣撫使。紹興十年,三十八歲。五月,金人背盟南侵。六月,岳飛出師北伐,復潁昌府、河南府等十餘州郡。先後取得郾城、潁昌、朱仙鎮等大捷。但因班師回朝,所得州郡又陷於金國。紹興十一年,三十九歲。一月金國再犯淮西,岳飛領八千騎兵馳援淮西。還朝,罷宣撫使,授樞密副使。十月下獄大理寺。十二月詔岳飛賜死於大理寺。紹興三十二年,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淳熙五年,賜岳飛諡曰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寶慶元年,改岳飛武穆諡號為忠武、又賜太師。 -
11 # 驕然
宋朝重文輕武,宋朝流傳下來的東西很多文人加工過,虛假的成分很大,應該說從歷史文獻上說,宋朝留下來的東西虛假的成分是歷史上最大的。岳飛不僅不同政治,不會變通,它只是一介武夫,特別是他提出的迎接二帝還朝,對現任皇帝構成的威脅,這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他最終被殺的重要原因。說岳飛寫的滿江紅其實也是假的,種種原因,證明滿江紅根本就不是岳飛寫的。而是元朝及以後的文人替他寫的。種種跡象表明,岳飛並沒有宋朝人說說的那麼完美,但他的愛國熱情還是值得稱讚的。
-
12 # 剪不斷理還亂151719q
現在不知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黑古代名人。真是為了標新立異企圖出名連底線都不要了。岳飛當然是真厲害,岳飛沒從軍之前,宋朝那麼多名將在金軍面前全是土雞瓦狗一般,金軍如入無人之境,岳飛從軍後就完全倒過來了,這個是史實
-
13 # 號角催人紅旗飄
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為南宋中興四將,岳飛傳說大部分是真實的,只是沒少年喪父,靖康元年宋欽宗蠟丸傳書讓趙構在相州戰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岳飛任前軍九品承信朗(排長),紹興六年岳飛官拜太尉,官撫使,兼營田大使,使迀速度是驚人的,從履歷看岳飛是宋高宗的嫡系,宋高宗重宋提拔岳飛使其任三鎮節度使將十萬餘兵馬。但紹興七年因淮西兵變和岳飛要求立太子這兩件事宋高宗起了殺心。不完全是北閥迎接二帝的原因。
-
14 # 常想一二55605346
要不是趙構目光短淺自毀長城,岳飛就能一統天下,收復遺失幾百年的北方領土,如燕雲十六州,建不世之功,岳飛文武出眾,愛兵如子,在將領中威信極高,後世軍事家推崇岳飛為古往今來第一完美將領
-
15 # 苗思凡
岳飛的業務能力厲害不厲害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抵抗外敵的英雄,是愛國教育光輝形象,不容摸黑!另外也是英雄被小人害死的典型,這種悲劇應該被借鑑,後世人不應重蹈覆轍,遺憾的是明末還是重蹈覆轍。害死岳飛的小人是秦檜還是趙構也不重要,奸臣也好,昏君也好,都是小人。岳飛的事應該沒什麼文章好做,就不要折騰了。
-
16 # FA良
個人感覺,岳飛被過於吹捧了。有沒有能力?的確是有,治軍有方而且軍紀嚴明。在那個時代著重強調軍紀的部隊不多。突然有這麼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橫空出世,當然會拿出來當做正面宣傳了,而岳飛本人的性格確實也過於耿直,三次辭官回家撂挑子不幹了也確實很讓領導層們感覺很沒面子,尤其是趙構,一手提拔起來的岳飛動不動就在自己跟前說要打去北方迎回二聖,想法是不錯,但有沒有想過現在的領導?絮叨的次數多了誰也煩,更何況還幾次暗示自己該生個娃娃立下太子,這是盼著趙構早點完的節奏啊?這也給趙構留下了極其難堪的回憶,最終痛下殺心。也因此,秦檜一句莫須有替趙構背了多少年的鍋…
當然真相也就並非如此,到底是怎樣誰也不知道,後人也只能從僅存的資料來推測,岳飛的確是有過人的才能,但考慮到當時宋朝被蒙古打怕了的情況來說,應該是被宣傳的成分居多
-
17 # 聯合商社-文華
岳飛有才能,但是功勞被百姓捧大了。最後大戰的時候,岳飛眼睛瞎了,而且多年沒有領軍了,已經沒有作戰能力了,當時是形勢大勝,換任何一箇中興名將都會取勝。金國執政達賴被六太子發動政變所殺,不得民心,軍心動搖,所以宋朝其他中興名將同一時間也都取勝了!岳飛長時間不領軍,實力影響力縮小,而岳家軍主力是皇帝恩賜的,並非岳飛打拼出來的。和不費一兵一卒遊說金國執政達賴歸還陝西山西河北三省的秦檜相比,功勞沒有給中國留下千古使用的宋體字,帶來20年和平的秦檜功勞大!秦檜是忠臣,審時度勢,量力而行,因勢利導。而岳飛不如秦檜!
-
18 # 使用者52973275454
岳飛有才能,宗澤評價他,用兵不拘一格,隨心所欲。這是兵法大家的程度。他的部隊軍紀嚴明,作戰勇猛。楊再興殺他弟弟嶽翻,但他愛惜人才,照樣作用楊為大將。說明他也有人格魅力。如果他沒能力,他怎麼會受到高宗欣賞,以三十出頭的年紀擔任樞密使的職位呢?但他毛病更多,尤其不懂政治,不會給皇帝面子,不清楚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多次抗旨不遵,多次甩臉色給皇帝看。沒了張屠戶,還得吃帶毛豬了?他的死是自己作的。不過也因此,留芳百世。否則,以他的功績達不到今天的地位的。就像我們部隊平時笑傳的,抓小偷。抓到嘉獎。被捅傷,三等功,捅成重傷,二等功。捅的腸子出來還追,一等功,英模。捅死,特等功,全國宣傳,樹立典型英雄人物。個人對岳飛蠻有感情,說岳全傳,評書,看過多遍,聽過多遍。岳飛傳遊戲,三條線打透過無數次。不過還是得實事求是。他有才能,但名過於實。南宋得以儲存,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
19 # 圓作
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這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翻出這個,有什麼目的?為什麼以前沒有人翻出來?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岳飛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有沒有其他人被懷疑?我看到了背後有隻黑手,在推這個事情,另外一隻手,拿著主子給的賞錢!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
20 # Yao-zhch
這樣的歷史可能真是說書講古之人憑個人思維模式塑造出來的吧。都隔了那麼長時間了,這些細節又怎麼可能這麼詳細。古代史料,向來就是一字一意。根本沒有任何記載內心世界史料。一個王朝,在權利受到威脅的時候,在一個新的權利中心即將形成的時候,必須扼殺掉,這就是理由。在這個方面特別是軍事力量,戰功越顯著,戰力越強,特別是什麼岳家軍、戚家軍什麼民間稱呼的流傳,老百姓寄希望和粉絲偶像之類的逐漸形成的時候,皇權必將其絞殺於搖籃之中。不過這是顛覆皇權最失敗的案例之一罷了。每當在國家權力象徵的形象開始暗淡,即將淡出歷史舞臺的時候,就越加敏感和更來加疑神疑鬼。不管外敵如何虎視眈眈,皇權的地位肯定是第一位的。所以也不必為這些歷史人物喊冤叫屈和鳴不平!歷史上就是有一些參與皇權爭鬥的失敗者,帶著極大的無奈和期望的夢想,在歷史的痕跡中,僅僅留下一次令她刻骨銘心的失望而留下的所謂聊齋一類的典史文摘。讓那些後人為之傾瀉無奈和失落同情的情感共鳴者,成為精神寄託的和緬懷的思念物件,屈原、岳飛、袁崇煥等等……。所以國家的宣傳機構很重要,也必須很敏感,一旦啟動這一程式就必須意識到,有一些勢力是在宣洩和指商罵槐!
回覆列表
說岳飛過於剛直以致不知變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和同僚關係不好,大概是現代人對岳飛最容易有的誤解之一。
我不太清楚這種誤解到底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眼看著越來越流行的。也許很多人在敬仰一個衛國英雄、特別是最後結局是悲劇的英雄的同時,也會自動憑著想象給他打上“脾氣太直”“不知變通”的標籤——不然他怎麼就死了呢?也許是這個年代袁騰飛這號的“良青歷”太多了,而一個誤解一旦在公共媒體平臺上說出,就如同墨汁落入水中一樣,花多少力氣都不可能再完全澄清。
但實際上,如果真的肯翻一翻史料,真的願意把目光從岳飛這個焦點人物身上移開,去認真瞭解一下其他同時代抗金名將和大臣的生平的話,就很容易發現岳飛的情商和政治水平是當時大臣中最高的,非常善於協調各方面關係,包容性遠比今人憑傳統印象想象的高,與同僚的關係也是所有大臣中最好的。
換句話說,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文武雙全,戰功卓著,軍事才華突出,為人剛正,私德近乎完美;但絕不是“不容小人”,更不狂傲,政治敏感度也不低。相反他政治眼光遠大,政治嗅覺也極為靈敏;善於協調各方面關係;獨立領軍後更是溫和、恭謹而且謙遜低調到了幾乎有些自我壓抑的程度,所謂的“循循如書生”“時人至今號為賢將”。——這是當時人對岳飛的評價,也是迄今為止主流的對於岳飛為人的評價。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本來是主流的觀點儼然要成了非主流了。
我估計上述觀點和描述恐怕會有很多人懷疑甚至覺得可笑,大概還免不了逆“還原真實歷史”“把神變成人”的大潮而動“神話歷史人物”的嫌疑。所以誠心希望抱持這樣態度的人,在笑過之後,也能有一點耐心把下面的證據看完:
-------------------------------------------------------------------------------------------------------------------------------------------
說到情商,當然主要看人際關係。歷史上的真實岳飛,基本是各方面的人際關係都協調的很好。——比如在和武將的關係上,岳飛和方面大帥如吳玠、韓世忠的關係都非常好,甚至和二線將領,如劉光世手下的悍將酈瓊關係也非常好。——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和酈瓊是同鄉同時岳飛本人又有勇名,酈瓊作為武人容易對之有好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因為在1134年岳家軍收復襄陽六郡的北伐行動中,劉光世本來是被朝廷詔令配合岳飛作戰的,但劉光世發揮向來的光榮作風,直到詔書已經下了一個多月、岳家軍已經收復襄陽六郡後,才打發酈瓊帶著人馬姍姍而至。然而岳飛不但不計較,反而上書請朝廷在犒賞此次軍功時,優先獎賞劉光世軍。於是劉光世覺得挺有面子,酈瓊也從此對岳飛心服口服。
順便註解一下:所有這些和岳飛交好的武將,本身基本都是性格強硬脾氣暴烈,從來不怕得罪人的主。搞好和他們的關係也決非易事。比如據史料載是當時武人中罕見的州學生出身的酈瓊,其實在當時已經屬於和上司和同事都處的不錯的武將了,但是和同為劉光世左膀右臂的同事王德卻斗的水火不相容,最終在張浚、張俊的乖張措施催化下,於紹興七年發動了淮西軍變、帶著劉光世軍數萬人馬投敵;
還有吳玠,他和岳飛一樣算中興諸將中的後起之秀,加上本人所處的川陝戰區遠離南宋中樞,自己的性格也是城府極深脾氣不小,所以和其他同時的名將沒什麼交往,但唯獨對岳飛青眼有加。——如果說一般的書信往還屬官往來,還可以解釋成戰區鄰近、或者岳飛本人習慣經常致書各大帥問候致禮的話,那麼因為自己派去的屬官回來報告說岳飛軍中沒有歌女侍妾,宴席冷落的難以忍受,便立馬給岳飛送身價創了南宋一代人口買賣最高價格紀錄(兩千貫)計程車家出身美女外配豐厚嫁妝,就只能理解為本人也風流倜儻的吳玠對岳飛的盛情了。
轉變比較明顯的韓世忠,一開始因為岳飛三十二歲就達到了自己四十歲的成就(建節,也就是獲封節度使的榮銜)一度很不爽岳飛,岳飛每次給他寫的問候信都統統不回覆,直到岳飛平楊么後主動送了他一艘車船才哄好。不過送車船之前他跟岳飛的關係,也已經算老韓的人際圈中不錯的了,因為他和劉光世的互相看不順眼已經到了要領兵開片、然後勞動皇帝和百官親自出面勸架、勸和了還要宰相帶群臣拜賀的地步。而和他是雙重兒女親家的張俊,與他芥蒂深到在紹興十一年陷害他謀反的時候可以連眼都不眨一眨。
就是這麼一幫神仙都犯愁的大爺,岳飛卻能與之保持良好的私人關係和公事上的合作關係(岳飛給韓世忠送過李寶、給吳玠送過本部二次北伐時攻下的陝州,紹興十年和吳玠的弟弟吳璘也有過軍事上的良好合作),這個人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到底怎麼樣,不言自明。
PS 說到和武將的關係,有人也許會說同為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岳飛不是就不能搞定麼?這個人岳飛確實是沒搞定,但是岳飛搞不定的人,別人也不可能與之相處好。——前面說了,張俊和韓世忠是雙重兒女親家,但紹興十一年秉承秦檜的意思下手誣陷韓世忠謀反、破壞楚州城防的時候,他乾的非常起勁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而出面搭救韓世忠使之免於被誣陷的,是當時還在秦檜拉攏之列的岳飛;另外張俊和另一位中興名將、同時也是趙構寵臣的劉錡關係也極差。原因是紹興十一年兩人同赴淮西作戰時,張俊因為不爽劉錡,竟然派部下士兵化裝成土匪去劫掠劉錡的營寨,劉錡識破後當著張俊的面手刃了他的部下,並聲言“有話去朝廷上說,我是朝廷官員,怎麼能和你手下的刀筆吏對質!”兩人公開撕破了臉。還有紹興七年其實算被張俊提拔打撈過的王德,最後也和張俊反目成仇,獨立領軍後對張俊毫不客氣,張俊求他辦事兒連點都不點。
——然後再看岳飛和文臣的關係。
說到這點兒前需要先要說一下當時武將和文臣的關係。其實當時的重要將領,大多都屬於“我上面有人”的。
比如趙構登基之初的重要將領辛道宗辛永宗兄弟,是趙構早期的宰相範宗尹的人;
三衙宿將解潛,是高宗朝兩度為相而且官聲人緣都不錯的名臣趙鼎的人;
而戰功僅次於岳飛、雄鎮上流的川陝戰區主帥吳玠,是同樣兩度為相的重臣張浚的人。如果沒有張浚及其心腹幕僚劉子羽的賞識和支援,吳玠大概早就被自己的頂頭上司、吳玠之前的西軍宿將曲端玩死了。
不過,“上面有人”也從來是把雙刃劍:上面的人在位自然是一切順風順水;但是一旦“上面的人”下臺甚至被清算了,那麼屬於其班底或者說圈子的將領也不免跟著吃掛落。——吃掛落這事兒辛氏兄弟和解潛都沒跑掉,但最明顯的還是吳玠:紹興七年淮西兵變後,宰相張浚及其親信、同時也是吳玠好友的劉子羽都被追責處罰,吳玠當時的權力也已經受到了來自朝廷的削弱和限制,但仍上書請求以繳還節度使的榮銜為交換,保劉子羽免罪,卻被朝廷駁回。吳玠自己也解讀出了朝廷如此行事的弦外之意,加上看到第一次和議將成,高宗無意恢復,所以心灰意冷縱情酒色,很快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然而起自卒伍、本來沒有任何官場後臺的岳飛在這上面卻是個例外。例外就例外在他一直的“上面有人”“朝中有人”,但從來沒因為宰執大臣的更換而受到影響。原因倒也很簡單:因為從朱勝非、呂頤浩開始到張浚趙鼎,再到也是宰執大臣級別的王庶,紹興初年南宋的幾乎所有中樞重臣,全都對岳飛極為賞識和信任,都把他看做是未來舉國北伐最合適的統帥,也都在他進行軍事行動甚至政治建言的時候,給了有力的支援,當然也替他在趙構面前說了不少好話。比如岳飛紹興初赴江西平定內亂,有薛徵言等人舉薦的功勞;紹興四年要求出兵收復襄陽六郡的建議被採納,是趙鼎大力支援的結果;紹興五年平定楊么,如果沒有張浚壓下幕僚呂祉的非議,也會有麻煩。
而所有這些大臣看重岳飛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本人才幹出眾,經常能給統御他的文官掙臉(比如張浚紹興五年帶著岳飛平定了南宋數次圍剿都未能搞定的楊么);但更重要的,是岳飛基本是當時所有大將中最“三好學生”的。——不但所有的朝廷詔令都不打折扣的立即執行,叫幹什麼幹什麼,而且也不騷擾地方,也不和屯駐地的地方官亂掐架相反還處的挺好;也不和其他大將打架;也不虛報戰功;也不替自己的親信和親屬亂要官職封賞(當然更不替自己要);率軍征戰時朝廷給予的便宜行事的權力,一旦軍事行動結束也主動繳還;甚至給朝廷上報說我的屬官名額多了,請考慮裁減一下人太多了不好。
這些舉動也許在現在看起來沒什麼,因為大部分人印象裡的“名將”好像就應該是這麼個範兒,天經地義一般;但在當時,宰執大人包括其他文臣們可不會這麼看,他們會覺得這些舉動豈止是三好學生,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寶貝。因為當時的歷史情況,是大將們打著滾為自己討賞就算了,吃空額也算了,最要命的是需要打仗的時候調不動或者找藉口避戰(比如劉光世和張俊),一旦沒糧的時候就跟地方官和財政官員打架(比如吳玠曾經為錢糧緊張的問題,一口氣殺過數個負責錢糧轉運的官員。甚至還想殺掉中央任命的轉運使,後來被幕僚勸阻才罷手。)甚至直接揮軍攻城搶錢搶糧,以及為了互相看不順眼的私人恩怨就領兵開片(比如劉光世和韓世忠)這三條。
不過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的是,以上這些行為,雖然讓宰相大人們大感頭疼,但在當時、甚至在整個的古代中國,都是非常常見的狀況。——現在的人往往因為對歷史細節瞭解不夠,就拿現在的制度約束去想象古時狀況,總以為現在的軍隊有紀律約束,和民事民政系統界限分明,古代就應該也是這樣;如果不是,那麼這些大將就是軍閥這些軍隊就是私軍。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軍隊是軍閥部隊還是中央統御,要看制度架構和執行情況,要看錢糧甲仗、包括重要職位的人事任免權力在誰手裡,而不是看軍紀具體如何和軍頭之間亂不亂鬥。——否則拿後兩條卡的話,你會發現從上古時期直到民國,中國的軍隊基本都是私軍都是軍閥~ 這就亂了套了。另外,古代的通訊條件遠遠不如現在,所以很多制度的執行力度到底怎麼樣,也不能簡單的和現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