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劍客斷刈

    1:隋朝時間短,隋朝(581年-618年,一說619年或630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2:隋朝沒做出什麼大貢獻來,隋文帝還荒淫無度。

    3:唐朝太過耀眼,蓋過了隋朝,歷史也把隋朝當成唐朝的過度而已。

    4:隋朝被現代考古發現的文物少。

  • 2 # 老實人侃歷史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

    1.隋朝國祚太短,581年建國,619年滅亡,前前後後一共才38年。

    2.隋朝的繼任者唐朝太過耀眼,完全掩蓋住了隋朝的光芒,以至於後世每每提到隋,必言之唐,隋朝只能活在盛唐的陰影之下。

    當然,事實上隋朝對於後世的貢獻很大,如京杭大運河、開創了科舉制度、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大分裂,為唐朝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 3 # 蠻天下

    隋朝存在感低的原因:

    1.朝代存在的歷史時間比較短暫。公園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給楊堅,楊堅是為隋文帝定國號“隋”,定都大興城(就是現在的西安)。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後,營建並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以紫微城為大朝正宮。又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因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李淵亦逼隋恭帝楊侑禪讓,建立唐朝。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徹底滅亡,享國38年。

    2.隋朝之後即為唐朝,唐朝的強大讓我們華夏一族津津樂道。雖然不一定活在過去的輝煌中,但是總在懷念華夏的強大時期。讓我們忽略了他的前朝。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3. 隋朝發現的文物不多,當然這也是由於朝代太短。

  • 4 # 若磐齋

    有以下幾點:

    1.隋朝存在時間非常短暫,只存在了38年。由於國祚不長導致朝代君王比較少,而且相關的史料軼事相對南北朝和唐朝來說就少見了。

    2.唐朝的高度繁榮掩蓋了隋朝的功績。唐代繼承隋朝的制度基礎,輕徭薄賦,君主勵精圖治,享國289年,國祚很長。對外交流又非常頻繁,國際聲譽極好,被認為是漢人最為輝煌的朝代。而且唐代史學文學作品數不勝數,文化燦爛,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筆墨自然就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短暫的隋朝存在感就非常低了。

    3.唐朝官方對隋朝的貶低。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對隋煬帝的批判之上。唐代透過對隋煬帝的過度貶低來展現本朝君主的英明神武以及其統治的合法性。所以使後人對於隋朝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自然不樂意研究,存在感就比較低了。

    但是,我們不能抹去隋朝的功績。隋朝結束幾百年的亂世,重新統一全國,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三省六部制的官僚體系,為唐所繼承。隋朝又衍生了科舉制,影響中國千年有餘。大運河在隋代修建,在長遠上對南北經濟交流和民族融合以及中原文化的擴張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隋朝頒佈的新法律減輕了刑罰,也成為唐代《唐律》的立法源泉,是中國封建國家法律方面的一大成就。以至於有西方學者認為隋代開國皇帝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 5 # 大槐樹傳人

    1.隋朝簡介

    隋朝是我國古代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在隋之前,中華大地是長達277年的分裂局面,史稱“五胡亂華”。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自己的親姥爺楊堅,北周滅亡。因楊堅世襲了父親的“隨國公”稱號,因此繼位後定國號為“隋”。

    公元589年,隋南下滅陳,統一中國。結束了自220年以來天下分治的局面。

    公元68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公元618年隋恭底禪位於李淵,從此隋被唐取代。

    2.隋存在感低的原因

    (1)隋朝統治時間短,歷三朝共29年。

    統治時間太短,天下百姓尚沒有形成對隋朝的認可與維護,隋朝就已經滅亡了。一方面,各種文字記錄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墓葬、廟宇等能被後世揭秘的物證也很少。因此,沒有存在感。

    (2)唐朝太過強大,掩蓋了隋的光芒。

    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像是選拔人才制度、國家治理體系等等,唐朝很多都是繼承了隋的做法,並進一步發揚光大。因此,不論是正史野史的記載,都會對唐朝進行讚美和推崇,幾乎讓人忘記了這些做法的起點。

    (3)唐存在對隋史的歪曲和醜化。

    很多史學家都懷疑唐太宗時期對隋史進行了大量篡改,以醜化隋煬帝、美化李唐起兵造反的正當性。

  • 6 # 原來歷史是這樣

    隋朝跟秦朝很相似,他們都是在中國經歷長期分裂後重新大一統國家;存在的時間都很短暫,只有十幾年;都是承上啟下的朝代(如秦朝上承春秋戰國,下啟漢朝。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

    雖然隋朝存在時間很短,但它有著十分的輝煌的歷史。在政治上,建立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並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打破士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在經濟上,興建大運河,疏通南北經濟往來,同時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可以說,隋朝也是個非常強大的王朝。

  • 7 # 高論歷史

    楊廣本人文韜武略才智過人,他首先在政權上打破“關隴貴族”集團的壟斷、遷都洛陽、親征吐谷渾、遠征高句麗,把大隋王朝的版圖拓展到歷史新高度。

    隋煬帝修建大運河把國土的東西、南北貫通連線起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力度,統治區從黃河流域拓展到上江流域。

    隋煬帝推行“科舉考試”的人才選舉制度,建立太學推行教育。隋煬帝本人的文采相當的好,也有五十多首詩入選《全隋詩》。

    可以說大業五年(609年)以前的隋煬帝,是一個文治武功的傑出皇帝。

    但是隋煬帝的輝煌歷史就此打住,在隋煬帝內心的宏大事業驅使下,帝國走向不可逆轉的滅亡。

    翻開隋煬帝的執政履歷就發現,從大業初年(604年)到大業十四年(618年)隋煬帝“興建東都洛陽(百萬人口城市)、開鑿大運河(三條)、三次南巡揚州、兩巡塞北、一次河西、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同時隋煬帝在各地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生活極其奢華,每次巡遊、征伐所浪費的最好的物質不計其數。

    在這些沒完沒了的巡遊、工程、戰爭中,每次徵發民夫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修建大運河、遠征高句麗,徵發民夫多達上百萬人。

    當時隋朝男性,幾乎大部分參與這些“功在千秋”大工程與軍事戰爭當中。

    據不完全統計隋煬帝執政十四年間,徵發民夫有1000萬人次以上。當時幾乎每戶出一人的狀況,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況。

    從大業五年隋煬帝親征吐谷渾,民眾就開始的有小規模反抗運動,並沒有引起隋煬帝的重視。在隋煬帝內心的宏圖霸業相比,對於這些小反抗只需要殘酷的鎮壓就好。

    隨著一項項的大工程、大戰爭,帝國民眾走到無法忍受邊緣,大業八年大面積反抗的運動,各地民眾揭竿而起。

    大業十三年關隴貴族也乘機叛亂,隋煬帝從東征匆忙南渡揚州,絕望中的隋煬帝失去全部信心,沉迷酒色甚至天天等著被殺的狀態,最終隋煬帝在眾叛親離中被御林軍砍下“高貴的頭顱”。

    隋煬帝的表哥李淵最終取得各路諸侯的爭鬥,隋煬帝的各種殘暴的形象就傳送開來。

    “隋煬帝的悲劇”何嘗不是眾多中國皇帝群體的共同的悲劇呢?

    一個人的權力凌駕於全體民眾之上,無論他們被奉為“天子聖人”,也不能無以復加的傷害勞苦大眾。

    唐太宗李世明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對隋煬帝結局最好的評價。

    大唐之所以被稱為盛世,就與李世明總結隋煬帝的教訓,鼓勵農耕、恢復生產、休養生息、“輕賦薄徭”等休養生息的政策。

  • 8 # 唯一的知新

    煬帝雖剛愎,但對隋朝的危局還是有所認識的,他最後的決定不是想辦法應對,而是逃避,目的地就是他情有獨鍾的江都(今江蘇揚州)

    大業十二年(616)秋,煬帝乘著龍舟水殿,帶著幾萬禁軍,第三次巡幸江都。幾個憂國憂民的大臣上書勸留,還有郡民邀駕上書稱“陛下若幸江都天下非陛下之有”,均被煬帝不耐煩地殺掉。因煬帝太子楊昭早死,便命孫子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代王楊侑留守京城長安,又命姨表兄唐國公李淵留守太原。他這一番措置,也為李唐王朝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巡幸至江都後,煬帝發現四周盡被農民起義軍包圍,北歸已經無望

    他一面沉溺享樂,一面還妄想遷都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命人築丹陽宮做遷都準備。在焦慮絕望之時,煬帝攬鏡自照,對蕭皇后說:“好頭顱,誰當斫之?取他性命的人出現在統治集團內部。因隨場帝同至江都的禁衛軍,大多是二徵高麗前特別招募的關中精強士兵,取“驍勇果敢”之意簡稱“驍果”。這些關中禁軍久離故土,思鄉盼歸之情極強,得到李淵佔領長安的訊息後更是著急,已有人在偷偷逃歸。

    大業十四年(618)三月,宇文述之子許國公宇文化及與驍果領軍將領司馬德勘等人發動政變,帶兵擁入煬帝寢殿場帝仍不醒悟,嘆道:“我何罪至此?個叫馬文舉的叛將說:“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專任佞諛,飾非拒諫。何謂無罪?真難為這個武夫,頃刻間竟將煬帝的罪狀數落個通。煬帝卻說:“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為首邪?司馬德勘說:“溥天同怨,何止一人場帝兒子趙王楊杲年方十二,嚇得號哭不止,被叛將裴虔通一刀砍系。

    場帝見事已無可挽回,硬著頭皮說:“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

    然而倉促間未能找到毒酒,最後叛軍用煬帝身上的白練將他勒死。

    剩殺場帝后,叛軍擁立秦王楊浩為愧儡皇帝,宇文化及自稱大丞相總理朝政,在帶領禁軍北歸時被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擊敗,遂殺掉楊浩自立為帝,建國號“許”,過了把皇帝癮。這年五月,率軍佔領長安的李淵得到煬帝被刺的訊息後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唐,改元“武德”,仍定都長安。一個嶄新的王朝就此誕生僅經歷二世皇帝的隋朝便從鼎盛走向滅亡。

  • 9 # 小天閱讀

    現代學者在研究隋代歷史時,已有“文獻不足徵”之慨,很多普通民眾對這段歷史缺乏瞭解,這應該是隋代存在感很低的另一個重要緣由;三是隋朝之後的唐代,在諸多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光芒過於耀眼,隋朝與之相比,自然遜色不少,因此顯得存在感較低。

    隋代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一是它結束了西晉以後長期混亂、割據的狀態,重新開創了大一統的局面;二是隋代創制的部分制度長期為後世沿用,例如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等,而隋煬帝在位時期開鑿的大運河,在歷史上乃至今天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為什麼人們覺得隋朝的存在感很低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分析。一是隋朝存在的時間較短,從楊堅代周稱帝到隋朝覆亡,前後僅有38年;二是由於隋朝存在時間不長,這一時期產生的文獻典籍本身就不多,且不少毀於隋末戰亂,

  • 10 # 金烏木木

    隋朝的時間存在感少一些,從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公元618年隋朝滅亡,僅僅存在37年的國祚,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白駒過隙。

    隋朝過後是偉大的唐朝,在大唐光芒的掩蓋下,人們忽略了隋朝,其實就貢獻來說,如果沒有隋朝,就沒有大唐盛世,就此而言,隋朝的存在感並不低。

    說一下隋朝的三大貢獻,每一個都是歷史性的,可以載入史冊的。

    第一,589年,隋滅陳,統一了南北。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分裂的局面,有利於國家統一、經濟發展、民族融合。

    第二,隋朝修了京杭大運河,溝通了南北的水路交通,促進了南方經濟發展和經濟重心南移,這是一個史詩級的水利工程,有著重要的經濟和政治作用,影響了後世千年。

    第三,隋朝開創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使得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特別是科舉制度,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有利於人才的選拔,形成了持久的重學風氣,對國外的文官制度也有重要影響。

    隋朝政治新穎,經濟發展,可以說沒有隋朝的積澱,就沒有大唐盛世,所以隋朝的存在感低僅限於他時間的寬度,就他貢獻的深度來說,他的存在感並不低。

  • 11 # 山海蠃魚

    為什麼覺得隋朝存在感不強

    第一,主要是隋朝的歷史太短,僅有38短短三十八年曆史,滿打滿算四個皇帝,其中楊侑,楊侗是被李淵和王世充當做傀儡皇帝,並無實權。嚴格來說的話,隋朝從隋煬帝楊廣被殺後就徹底亡國。隋朝立國時間太短,不論是歷史文獻,還是民間藝術創作,資料或者說素材都太少,專業研究資料過少,民間藝術創作也因為政治正確普遍把隋朝當做背景板。

    第二,對於老百姓來說,隋朝話題性不強,隋朝立國時間太短,有英雄性質的人物要麼投降唐朝,要麼和唐朝死磕,但是總體來說還是被文學創作寫進唐代的小說或者說文獻中。

    第三,唐代太搶眼了,唐朝有著獨一無二的話題性,開國君主被兒子搶皇位,一代明君李世民為皇位弒父殺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等等事件,哪一個都不是熱點事件,你隋朝有啥和我大唐搶流量。

  • 12 # 青言論史

    其實並不是隋朝的存在感低,或者說不僅是隋朝的存在感低。因為在隋朝以前,還有一個王朝的存在感也很低——它就是北周。而北周-隋-唐,其實是一家人。

    南北朝後期,北魏分裂為東西魏。而實力弱勢的西魏為了儘可能動員國內力量,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來發動國內人民投入生產和戰爭,這其中就包括誕生了一個名曰“關隴貴族集團”的東西。北周皇室宇文氏、隋朝皇室弘農楊氏和唐朝皇室隴西李氏都是這個集團的成員。

    他們之間的關係,我稍微給您捋一下您就明白了——

    隋文帝楊堅的女兒,嫁給了統一北方的北周宣帝,他是奪了自己女婿和外孫子的江山;

    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姓獨孤,是北周柱國獨孤信的女兒,還是楊堅的姐姐,也就是說楊堅是李淵的姨夫;

    李淵的妻子竇氏,其母姓宇文,是北周武帝的姐姐。也就是說,李世民得管周武帝叫舅公。

    這麼捋一捋大家就明白了——全是親戚。

    這樣的親緣關係未必能保證在王朝更迭之際,新朝統治者能對前朝遺老遺少們網開一面(比如楊堅就幾乎殺完了宇文家族的人),但是卻能保證朝代之間政策的相似性和延續性。

    實際上,正是北周完成了吞併北齊統一北方,才為隋滅陳埋下了伏筆;而正是隋王朝為唐朝奠定的一統天下的基礎,才能讓李淵父子在幾年的時間裡就把四分五裂的中國重新統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北周-隋-唐,確實是一個一體化的帝國。而北周和隋朝之所以光芒被掩蓋,也只是因為唐朝存續時間太長、發光發熱的機會太多了而已。

  • 13 # 風雨江湖笑看誰

    在很多人眼中隋朝存在感很低,大概就是因為隋朝的短命!縱觀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上不到三世而亡的朝代其實只有兩個——秦朝和隋朝!(有人說還有王莽的新朝和則天的武周,那其實就是掛了幾年皇旗,根本沒有傳國,不能算!那些雜七雜八的小國也不算,因為他們沒有大一統!)

    因為和秦朝相比,隋朝很尷尬!

    提起隋朝,大概我們能記住的就只有隋煬帝和京杭大運河吧?

    秦始皇和隋文帝其實非常相似,都是橫掃六合,實現中國大一統!又都是出了個敗家子皇二代,斷送了辛辛苦苦打下的大好江山!而不同的是秦始皇千古一帝,而隋文帝卻寂寂無聲。同樣是做皇帝,為什麼差距就這麼大呢?

    從公正的歷史角度看,每一個開國之君一定都有偉大之處,否則怎能做到四海臣服、天下歸心呢?那麼,為什麼秦始皇的豐功偉業至今有人傳唱,而隋文帝卻讓後人吝嗇紙筆,名聲不顯呢?因為,隋文帝所處的這個時代太尷尬了!

    這個時代尷尬在哪?那就是前有亂世,後有盛世!

    前面的南北朝就一個字——亂!亂得每個大小朝廷都短命,史官還沒來得及一個個樹碑立傳,而後面的大唐盛世又來的太猛,英氣勃勃!所以,夾在中間的隋朝剛露了點小光芒就被盛唐的太陽給晃瞎眼了!要不是為了彰顯秦王李世民赫赫威名的隋唐英雄大戰,隋朝留在世間的一絲痕跡估計只剩下大運河了!

    由於隋朝還沒來得及好好修史就亡了,所以唐太宗讓魏徵修了《隋書》,而這二十四史之一的《隋書》卻讓隋帝父子更尷尬了!

    因為,這部《隋書》寫了北魏、北齊、北周、梁、陳和隋等六個朝代的事,敢情不是單獨給隋朝樹碑立傳,那個“隋”就是個統稱!李世民真不厚道!

    一般來說,斷代正史就是記錄某一個朝代歷史的書籍,如《晉書》記載晉朝歷史,《宋史》記載宋朝歷史。

    但《隋書》有些不同。《隋書》全書85卷,其中“帝紀”5卷、“列傳”50卷記載隋朝的史事,而30卷“志”則涵括了梁、陳、北齊、北周和隋五個朝代的內容,超出了斷代的範圍。

    為啥這麼修《隋書》呢?因為唐太宗要照鏡子,李世民親歷了滅隋的戰爭,在執政之後,他經常談論隋朝滅亡的教訓,明確提出“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的看法。所以,李世民有多偉大,隋朝就有多混蛋!

    當然,除了玄武門以外,李世民也不是隨意篡改歷史上癮的,更何況還有個魏徵呢!所以《隋書》的修史水平還是很高的。除了對楊家父子不夠厚道外,描述的還是挺客觀的!

    《隋書》儲存了南北朝以來大量的典章制度為後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幾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包括禮儀、音樂、律歷、天文、五行、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籍等十志。敘述了自漢至隋凡六百年中國書籍之存亡、學術之演變,是對中國古代書籍和學術史的第二次總結(第一次是《史記》),也是對中國學術文化史的一大貢獻。

    所以,楊堅父子也不要抱怨,畢竟在中國歷史五千年的畫卷裡,隋朝也是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那是一個尷尬的時代,但那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 14 # 錦墨香楓寒入骨

    隋朝二帝而亡,自然存在感不高。但因有大運河的開通還是能讓後入記起隋煬帝的。雖然煬帝惡名遠播,貪杯好色流傳千古。但,個人觀點。歷史的真實性我們難以盡知。運河卻為後世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 15 # 艾喻顏

    感覺隋朝存在感低應該是由於隋朝從建國到滅亡,只有三十八年。公元581年,北周靜帝禪位於楊堅,楊堅定都大興城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隋朝歷經三位皇帝:隋文帝-隋煬帝-隋恭帝。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政變,殺死了隋煬帝,擁立隋恭帝,同年李淵逼迫隋恭帝退位禪讓,至此隋朝滅亡。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三十八年對於五千年來說是九牛一毛的存在。但是,如果就因此感覺存在感低,就太幼稚了,歷史的博大精深不是由於存在的時間長短而是由於對於歷史的貢獻。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300多年的分裂,並勵精圖治,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開皇之治,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南北貫通,為南北經濟的發展互通提供了便利。隋朝還創制了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了科舉制,為國家選拔了優秀的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官的現場,為天下寒門世子開闢了為官的通道。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減輕農民壓力,在外交上出現了萬國來朝的局面。周邊的國家如新羅、百濟、高句麗、倭國、高昌等都受隋朝文化與政治制度的深刻影響。

    雖然隋朝只有短短的三十八年,卻是中國歷史上色彩濃重的一筆。

  • 16 # 麻匪胡萬

    一,存在時間短,只有三十多年

    二,被唐朝的光芒擋住了,唐朝是繼漢朝以來最為強大的王朝,國祚長,國力百強盛,經濟、文化、軍事、版圖等等展開了一個全新的時度代

    三,國家和平時期少,戰亂居多,581年,楊堅稱帝,589年滅陳朝統一,611年,王薄領導的長白山首義開始爆發起義內亂,之間還問有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和修建大運河勞民傷財的大工程,只有20多年的和平時期

    四,民聲不好,楊堅是代北周建國,屬於篡權叛國,楊廣又答勞民傷財,實行被視為暴政的政策

  • 17 # 左手指月右手問天

    1、隋朝立國時間短;

    2、唐朝盛世持久,當世和後世影響深遠;

    3、唐朝統治者,特別是唐初,對隋朝多有誹謗;

    因此,隋朝存在感較低

  • 18 # 粵睇粵爽癮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統一王朝,從楊堅建國存在了38年,經歷了6個皇帝其中4個是傀儡皇帝。隋朝是一個存在時間比較短的王朝,又是個富有爭議性的朝代,隋朝之後的唐朝文化、制度、社會特點等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史學家將兩朝合稱為隋唐。加上當時唐朝盛世太過耀眼,把隋朝所蓋過了,歷史上也把隋朝當成唐朝的過度,所以感覺隋朝存在感如此低。雖然隋朝存在感低,但是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開創性的,也有輝煌盛世的時期。

    隋文帝楊堅建國隋朝之後,在北周的基礎上進行開創改革促進了社會得到富足,全國安寧,編戶大增,倉儲豐實,民眾得以休息,社會呈現了繁榮的盛世局面,因此被稱為開皇之治。

    隋朝也是中國封建政治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開創了各種政治制度,而中國歷史上的每個王朝都沿用了這種政治制度。比如:有這兩種影響力大制度

    1.五省六部制:這種制度分化了原來丞相的權力,(在歷史上丞相的權力是非常大的)。把丞相的權力均分成了好幾個,以後在朝堂上能達成一種相互制衡的狀態。

    2.科舉制度:這種制度能讓皇帝直接任命所喜歡欣賞的人成為官員,也打破了世家貴族門閥對於人才的壟斷。

    因此,隋朝的存在感雖然如此低,不果在中國史上的貢獻是無可否認的。

  • 19 # 洪古太荒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歷時38年。

    北周靜帝於581年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改國號為隋,楊堅即隋文帝,定都大興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588年,隋朝發動統一戰爭——滅南朝陳,590年,隋朝統一全國,結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呈現“開皇之治”之盛景!

    在隋文帝期間,隋朝降服突厥,征服林邑(越南中南部),馴服契丹,攻拔琉球,震服伊吾,攻吐谷渾

    60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遷東都,開鑿“大運河”,修馳道與築長城,三徵高麗。隨爆發了隋末農民起義。瓦崗寨起義,李源、李世民登上了歷史舞臺!

    隋朝短短几十年,文治武功不可謂不強。

    文治:除了九品中正制;創立科舉制;頒佈均田法,興修水利……

    武功:降服突厥,征服林邑(越南中南部),馴服契丹,攻拔琉球,震服伊吾,攻吐谷渾……

    但是,38年的隋朝史。如果從隋朝統一全國的時間590年開始算,到隋末農民起義(611年)為止。只有短短的20來年時間。主要帝王只有兩代:隋文帝、隋煬帝。讓人不得不唏噓!

    短短的兩代帝王可與秦朝相比。但是秦朝能讓人記住是因為他開創了中國第一個集權制的國家。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帝制的開端!

  • 20 # 歷史寶藏

    隋朝確實是一個人貌似存在感很低的朝代。

    相對於現在熱播的各種清宮劇,隋朝在影視劇方面,可以說默默無聞。相對於文學小說領域火熱一時的《明朝那些事兒》所描繪的大明,隋朝依然是不被眾人所知。

    隋朝和秦朝有很多很多的相似點。

    都是結束了一段不短的分裂時期,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這個亂世,而隋朝讓南北朝分裂趨於統一。可惜了,兩個王朝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兩世而亡,留給後人無數疑惑。

    關於隋朝,一般人想起來,大概全是隋煬帝的故事,關於隋煬帝這樣一個“暴君”的形象,可以說經過後世的重重刻畫,已經深入人心,很難改變。

    而暴政而亡,也是人們對這個朝代內心不喜歡的原因。其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隋朝時間短,總共三十多年,二世而亡,存在時間太短了,所以流傳下來的故事也少。除了隋煬帝爭皇位、大運河、徵高麗、遊江南,似乎沒有太多其他的故事流傳。

    最後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隋朝之後的大唐,太過於光輝耀眼了,所以在其盛世之光中,隋朝太過渺小與晦暗。

    雖然隋朝存在時間短,其實有很多制度方面的創舉,比如我們都知道的科舉制,其實就是從隋朝就開始肇始的。

    雖然存在時間短,我們也不能否認隋朝的很多制度性創舉。俗話說:百代猶行秦政治。其實隋朝的很多制度,也是流傳後世,在中國歷史上發揮獨特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才初一就有很多影評人給《流浪地球》猛唱讚歌,這部電影真的值得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