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志遠思想空間

    三國演義自己說的很清楚,曹操亂世奸雄,劉備是當世梟雄也,這就是三國的雙雄。從字面上來看,奸雄比梟雄厲害,名字更難聽,其實梟雄比奸雄更陰險,所以人們更喜歡曹操。

    曹操從起家以來做得比較光明磊落,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很少說假話。即使適應在低谷,基本上也說實話,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比如曹操獻刀,曹操是想殺董卓,但沒有成功,他說是獻刀來了,在其他時候很少聽到曹操說假話。

    即使曹操最走背運的時候,曹操又錯殺了呂伯奢,他還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陳宮就想殺掉曹操,轉念一想,念他是英雄,不再與他共事也就罷了,也沒有殺掉曹操,因為念他是英雄,覺得他能成大事,為天下蒼生計。

    另外曹操樂觀向上,最喜歡笑的英雄,成功也笑,失敗也笑,始終笑對人生。即使赤壁大敗也會笑著往北敗。一笑笑出趙雲,二笑笑手張飛,三笑笑出關羽,也笑對人生,鼓舞士氣,為明天戰鬥。他也會哭,當年在宛城被殺敗,第一哭典韋,接下來才哭自己的孩子,人們也認為這是虛情假意,因為典韋是他的身邊人,只能是真情流露。

    劉備就不一樣,整部三國演義,以他為正統,因為他是漢朝的宗親,但他受的無從查考,因為中山靖王之後,基本上是天下姓劉人了,其實也表現的基本上都是假仁假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備摔孩子,邀買人心。其實劉備沒必要摔孩子,直接給趙雲跪下,感謝蒼天,效果其實更好。

    但從現實來說,多數人會學劉備,少數人會學曹操,所以更顯出曹操的珍貴。珍貴的人們才會喜歡,這是常理,你說是不是呢?

  • 2 # 暗黑破浪

    閣下說反了,年少叛逆,所以喜歡曹操不做作,真小人。

    而隨著年齡增大,明白家世的重要性,發現三國有很多人都是官二代,富二代,只有劉備開始在河北賣草鞋,顛沛流離,敗仗打了多年,最終從地圖的上方打到了地圖的下方四川而最終稱帝。

    百折而不撓,白手起家才是英雄本色。

  • 3 # 花呈現春情

    文學非史實,評價兩廂知:作家亦民眾,何況黎庶士!人均感情物,研討己首置;各抒己見為,方得真博識;“擁劉反曹”意,貫中通末始;然已悖時勢;“文”“政”兼具備,“奸雄”贏賞識;“愛才亦忌才”,正、野(即“正史”、“野史”)均標示;人尚無完人,金更乏足赤;不善則棄之,善者則取之!一番拙劣見,賜教待眾師……

  • 4 # 明瑒

    劉備私下邀趙雲加入(趙雲此時還事從公孫瓚),陶謙三讓徐州劉備同意,劉備協民逃跑江夏(到底是百姓跟著走還是劉備軍強迫不好說,畢竟給曹操的追殺帶來顧慮)劉備摔阿斗,劉備聽計借荊州,劉備取西川,劉備稱帝,劉備託孤。很多事情都表明劉備是個奸滑的小人。

  • 5 # 婁山關路地鐵

    為什麼三國最後歸晉,沒有曹操的我願做那周文王,就不會有司馬昭之心。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提倡的篡位謀反。

  • 6 # 鄂爾東

    論出身,劉備徒有皇叔之名,家無隔夜之炊。起事全靠拼命,以恢復漢室為名搏一生功名。其實漢室闇弱,千年江山八百主,漢室名存實之,備自顧不及,能匡扶漢室?文無治世之才,武無略地攻城之力,欺世盜名為求顯達而已!協百姓而逃,對外稱義,實則以民養兵,幾千上萬兵馬總不能喝西北風吧?假仁假義!!佔荊州,進四川,偏安一隅即稱王稱帝,所謂的匡扶只不過是一幌子而已!

    曹操宦官之後,本來就官二代,和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有得一拼,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腳踏實地,為官也好,為將也好,憑本領做事,贏得好名聲,敢作敢為,禮賢下士,戰袁紹以少勝多一戰成名,將士雲聚,謀士如雲,雖說挾天子以令諸侯,其時天子若不是曹操扶持,早不知死於誰手。曹操一生,東征西戰,收復四分五裂的漢室江山,若不是他英雄惜英雄,備和關羽早成其刀下之鬼!一生功高勞苦,嘗不敢稱王,能阻止部下擁其為王,能有多大魄力?征戰天下誰不想封侯拜相?真義士落得亂世奸雄惡名!勝而不驕,敗而不妥,其真性情中人,真英雄也!

  • 7 # zhyke

    一方面:受一些現代作品和言論的影響,個人感覺利好曹操的越來越多了,你聽的多了就覺得曹操好(不要覺得自己能不受大眾觀念的影響)

    另一方面:劉備給人一種完美人設的感覺,至少看完演義給我的感覺是這樣的,各方面都很好,比較讓人難以接受,不好代入的感覺。相反亦正亦邪的曹操可能比較讓人覺得是正常的

  • 8 # 家trust園

    道德淪喪!小時候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長大後步入社會卻發現只有曹操那樣的更容易成功!之所以說淪喪,是因為劉備那樣的也會成功,只是要付出更多代價,更困難,所以很多人遵循曹操,二否定劉備!

  • 9 # 國國64974

    曹操是以安天下為目標,劉備是糾結了幾個混社會的,屬於黑社會組織,在亂世把黑社會組織洗白了,搖身一變當皇帝,所以還是喜歡曹操一點。

  • 10 # 江右康少

    這你就說錯了!其實對曹操和劉備的喜好分三個階段。年少的時候,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自然是更喜歡劉備。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青年時期,意氣風發,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不喜歡落於俗套,不喜歡循規蹈矩。自然對不拘一格,性情直率的曹操偏愛有加了。而進去中年,明白了世間的許多明的暗的規則。也知道很多事不是自己能改變的。創業不易,草根創業更不易。而劉備正是從底層起來的帝王。與曹操,袁紹的官宦世家,四世三公相比,劉備的成功實屬難得。特別是當時門閥觀念很嚴重的背景下。這種情況下,也轉而對劉備欽佩不已了!

  • 11 # 鷹嘯雲間飛

    這個原因是時代變化,人類社會的變化導致社會思想跟著變化。當某種事物進步時就必然有些東西在退步。原本是生活在水裡的生物進化到兩棲時,那麼它的某些特徵就會有長有退。文明就會減少野蠻,關在籠子裡的老虎會失去野性,這些都是自然在馴化著我們人類和萬物。道德與金錢也是有著此起彼退的關係,思想代表精神,唯心主義。金錢代表物質,唯物主義。我們都知道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有衝突的,誰更好不好說,但缺一不可。還是處於此起彼退的狀態,適時的在變換,看社會更需要誰漲誰退。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大自然的平衡狀態!海水總是有漲潮有退潮,四時變幻。古人和現代人沒有區別,都是人。誰也不見得誰比誰智商高!只是接觸的事物多和少的關係,眼界關係。生活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思想觀念。三國處於天下即將大變時期,這個時期的物質就會貶值取而代之的就是精神。如果中國此時處於戰亂時期,你們說要錢還有意義嗎?所以三國時期豪雄群起,爭霸思想建功立業名垂千史成了主流,誰都恨賣國賊。誰有勢誰做主!平定動亂後緊跟著就是發展,這時候就是發展經濟,大家共同目標大致一樣,精神還是大於物質,經濟建設好以後就不一樣了,人就開始攀比,圖誰賺的錢多而不是圖誰能打仗,因為不需要再打仗了,此時物質就慢慢要大於經濟了。大家的共同目標也不一樣了,有的主張精神,更多的主張物質。唯物主義以成敗論英雄,很自然的就詆譭唯心主義。

  • 12 # 風林火山

    說反了,小時候都喜歡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真性情,天高地闊,唯我獨尊,敢愛,敢恨,沒事寫個詩,練練兵,愜意!尤其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霸氣側漏有木有!

    長大了,世事維艱,明白了一個人有百折不撓的毅力,肯幫助別人的熱情是多麼的不易,飽嘗人間冷暖,面對殘酷的現實還能說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才真的值得人欽佩。

  • 13 # 大秦鐵鷹劍士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同一個歷史人物,人們的喜好都會不一樣。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受家長的影響,曹操的形象就是一個惡人,而劉備就是一個好人,因此小時候大家都討厭曹操而喜歡劉備。也就是說小時候的思想簡單,可以用好人與壞人去分類歷史人物,非好即壞,人們喜歡好人而憎惡壞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閱歷的增加,人們對社會的發展,對人性本質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明白了一個人是不能用好人與壞人來綜合評價的。人們再看《三國演義》時,會加入自己的思考,不會完全認同作者的觀點,於是喜歡曹操的人越來越多。曹操作為一個能臣功臣,他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並非一點沒有,他統一北方,讓北方人民過上相對穩定的日子。劉備的人設雖然是高大上,但是他對人民的貢獻沒有曹操大。

    道德是弱者的利刃,強者不屑一用!內心強大的曹操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無所不用其極,他可以殺呂伯奢全家,可以殺軍需官,還可以殺協助漢獻帝意圖謀害他的大臣。憑心而論,如果我們自己處在曹操的位置,也不得不如此做,因為人性如此。曹操統一北方,外擊匈奴與烏桓,經營西域,對國家的貢獻是強於割據巴蜀的劉備的。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裡這樣評價《三國演義》: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劉備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被羅貫中寫得完美得像神而非人。綜觀劉備的所作所為,他跟曹操其實是一路人,只不過他披上了道德的外衣。在《厚黑學》裡,劉備是臉厚的代表,曹操是心黑的代表,兩人都是善於權謀的高人。因此脫離了用好人與壞人的標準來評價曹操與劉備,人們就會越來越喜歡更像一個人的曹操。

  • 14 # 花貓人力劉雨昊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如果說現在你喜歡上曹操而不喜歡劉備,那你的年齡大概在30歲左右。

    有一句話說的好,大家可以感悟一下,看看對不對?20歲的人喜歡諸葛亮,30歲的人喜歡曹操,40歲的人喜歡司馬懿,50歲的人喜歡劉備。下面我們具體講一下

    為什麼說20歲的人喜歡諸葛亮呢?

    因為在20歲,我們還沒有經歷過社會,對社會不是太瞭解,沒有經歷過打擊,沒有遇見過坎坷,總想靠一個人的力量去改變一個世界。不服輸,不認慫。 可是到30歲就不一樣了,,30歲這個年齡段是壓力最大的,感受到了世界的殘酷,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也慢慢的體會到了自己是多麼的渺小。以前的年少輕狂到現在來講都是笑話。自己沒有任何能力能改變世界。在這個年齡段,我們也希望自己是一個富二代官二代,也希望像曹操一樣,出生在一個好的家庭。能讓我們減輕一些壓力,少奮鬥幾年。到40歲以後,人生觀會發生再次改變,會慢慢懂得了什麼叫做忍。有好多事情不是你能決定的,也不可能事事都符合你的心意。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我們都需要去忍。所以在這個年齡段的人會更喜歡司馬懿,認為司馬懿的性格和現在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很像。

    50知天命,到50歲的人已經人過半百,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對人性,對事情對所有所有的東西都有了自己的瞭解和看法。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人,他們會講究仁義。你有聽到哪個50歲的人還去跟你講欺騙?去跟你講狡詐?太少了,這個年齡段的人會教自己的孩子和年輕的朋友們,做人要仁義,要誠信,有責任有擔當,因為這樣是長久的。大家誰看過哪個企業是靠欺騙,靠狡詐,把事業幹得長久的呢?

  • 15 # 謀世123

    具體說曹操做人做事符合現代社會的時代主流風氣,為達目的,為了想往上走,不擇手段,只問結果,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而劉備在現在人們看來太虛假,跟作秀很像,有可能劉備是下個時代的主流,但絕不是現在這個時代,

  • 16 # 該使用者已浪費

    因為近年的劇本描寫側重跟當年不一樣……跟你的成長沒太大關係,好劇基本上就是觀眾跟著編劇的安排喜怒哀樂╮(╯_╰)╭

  • 17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曹操)

    宣傳教育打頭功,曹操實屬近代紅。

    千年歷史千年罪,孟德白臉戲臺中。

    ——):曹操。歷史人物,被人翻案成功。在以前的歷史裡,曹操是反動的,反面的……,那時的人們,只喜歡劉,關,張,而不喜歡曹孟德。這樣的認識,男女老少都是一樣的,那時的曹操與秦檜是一樣的,臭不可聞……。

    ——):以前的歷史有三臭,一臭,秦始皇,二臭,曹孟德,三臭,秦檜。現在,兩臭翻案成功(秦始皇,曹孟德),一臭無法翻案(秦檜),因為為秦始皇,曹操翻案的是大人物,所以成功,因為為秦檜翻案的是小人物,所以失敗。翻案的成功與否,是要看它是由什麼人來翻的,這個翻案的人,他是起著決定的因素的。

  • 18 # 杏林帥哥

    《鄴中歌》中有一句話: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留芳本一身。曹操複雜的形象,在《三國演義》之前的文學作品中是沒有的。這是羅貫中老先生在文學史上的一個創新。

    曹操生長在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他能夠逐個消滅了比自己強大的多的對手,統一北方,沒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那是不可想象的。

    陳壽在《三國志》評述劉備時說:“機權幹略,不逮(及)魏武”,更有人當著曹操的面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作為治世之能臣,曹操曾隻身行刺董卓,行動失敗後,又以獻刀為藉口,瞞過了董卓,然後從容出逃,在討伐董卓的各路諸侯中,曹操處處高人一籌,官渡之戰中,他摸準敵方虛實,親率精兵,奇襲了敵人的大後方,取得了以弱勝強的輝煌勝利,遠征烏桓,有效的鞏固了北部邊疆,打徐州,攻宛城,下荊州,也都是出色的軍事行動。

    只要是對自己有用的人才,曹操必定謙恭下士,他義釋張遼,敬重關羽,赦免了痛罵過他祖宗十八代的陳琳,……這一切,都不是袁紹、袁術、劉表等所能b作到的。

    曹操是建安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蹬高必賦,對酒必詩,《苦寒行》、《觀滄海》、《短歌行》……膾炙人口,時至今日,人們還經常引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等名句,這一點,與曹操鼎足而立的劉備孫權是不俱備的。

  • 19 # 待曉兒

    這與《三國演義》中人物塑造的豐滿程度有關,曹操要比劉備豐富太多。

    曹操與劉備的經歷,顯然對曹操更感興趣

    曹操這個形象,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裡面,被鮑國安演活了,要比劉備這一角色好得太多。其實並不僅僅是演員的演技問題,還在於書中人物戲碼不一樣。

    曹操的發跡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出乎意料的,前期名聲就不好,宦官曹騰的“後代”。認宦官為祖宗,在宦官作亂的年代裡總是讓人瞧不起。所以即使曹操年少時候做了很多英雄事,比如刺殺董卓、聯合十八路諸侯等等,都被“宦官後代”這一名頭掩蓋了。

    而曹操的名聲雖然不好,但他的發家史確實是靠著自己實打實的努力得來的。但劉備卻一開始就有著光環在身。

    中山靖王之後,當今皇叔,在那個時代是一張很好的護身符。稍有點勢力的人都不敢把他怎麼樣,尤其是這個人還有著很好的名聲。身邊關張是虎將,諸葛為軍師,把劉備“人中之龍”的風頭可以說是搶得一乾二淨。所以會給我們一個錯覺,這個劉玄德除了破黃巾的時候表現得一般以外,好像後期的成就都是靠著別人打下來的。

    所以,相比於曹操這種大事決斷的明主,劉備就顯得差勁許多。

    尊劉貶曹影響下,人們都有反權威心態

    自從毛宗崗父子定版了《三國演義》之後,尊劉貶曹的基調算是徹底定型了。但是,人們都有一種反對權威的潛意識。大多數人怎麼說,權威人士如何說,人們總是想著是不是反對一下。

    現在人們反對專家、學者就是這種心態,別管自己懂不懂,反正只要是專家說的,先嘲諷一下。所以才有了“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荒唐鬧劇。既然官方都尊崇劉備了,那自然就會引起人們心裡潛意識層面的牴觸情緒;既然貶低曹操,就會對這些弱者表達同情。

    當然了,曹孟德還是很可愛的。

    很多知識分子的推崇,新觀點更容易被接受

    知識分子、學者教授,這一些人總會去多角度地看問題。一方面是由於他們的職業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眾視角不好出新穎的觀點。所以,尊劉貶曹之下,自然就會讓很多人從曹操的視角切入。比如易中天先生就很少讚美曹操,甚至說真小人比偽君子還要可愛。不得不說,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

    其實讀者自己來讀原著的時候,就會發現曹操的戲份真的比劉備精彩得多,自然也會引起讀者更多地關注了。

  • 20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首先我們來講劉備,為什麼早期會有很多人喜歡劉備?並不是因為劉備是劉皇叔,而是因為他的出身,和我們一樣貧寒,他的祖父曾做過縣令,但到了劉備這一代,因為他爹死得早,他居然只能靠和老媽一起編織草蓆和販賣布鞋維持生計。

    老實說,擱今日,劉備也就是個貧困家庭的兒童,擱街上被城管追打,擱弄堂裡被熊孩子欺負的這種。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朋友,居然能在亂世到來之際,扯起三杆土槍,拉了一個賣豆腐的販子和一個賣酒屠豬的莊園主,加入到漢末逐鹿天下的行列中去。

    如此劉備,是不是讓人很驚喜?作為一個貧寒沒門路的普通人,你想不想聽他的故事?

    至於曹操,則是一個我們平日裡便見識頗多的官二代。你甭說他爹認了宦官當老爸才有這份大產業,問題就在於,他就是這麼闊氣。一樣是讀書,他的老師比劉備好,他的學堂比劉備好,他的成績也比劉備好,更重要的是:就算劉備的成績比曹操,那又有什麼用?等畢業之後,照樣還是劉備端盤子,曹操當官。

    作為一個窮人,你當然會痛恨曹操這樣的人,仰慕劉備這樣的人。

    但問題是,像劉備這樣的底層人物,在太平盛世之際是很難獲得成功的。而像曹操這樣的上層人物,可以說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屬於他的前程。

    於是大家都明白了,劉備只是偶然,曹操才是必然。而且這並不取決於曹操是否有才,而是他的身份。

    那麼怎麼辦?惟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大家都羨慕曹操,希望自己也能做曹操,年輕時候的曹操任性,好!年輕時候的曹操放蕩不羈,好!年輕時候的曹操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好!耍賴逃學誰不會啊,放蕩不羈就是妙。

    而等到曹操上任做官,第一件事就是惹了宦官蹇碩,將違禁夜行的他叔用五色棒處死。最讓大家羨慕的是,這樣做的曹操也沒吃大虧,而是調任,出去做了個縣令(其實是升官了)。

    再往後,你看討伐董卓之際,曹操冒險獨自領兵追擊,被打得屁滾尿流,可最終還是沒事;在徐州搞大屠殺,殺得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也沒事;在淯水強暴張繡的嬸孃鄒氏,於是張繡復叛,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全部戰死,可曹操還是沒事;至於稍後的赤壁戰周瑜、關中戰馬超,更是吃盡苦頭,可鬧到最後,站在最高處的,依舊是他。

    大家都在想,如曹操這般,酗酒、好色、放蕩、驕傲、大屠殺、不把屬下安危當回事。。。這些不都是你們所說的缺點嘛?可是人曹操即便這樣,還是三國裡最牛鼻的人,俺們志存高遠,當然要當曹操那樣的英雄好漢,也酗酒、好色、放蕩、驕傲。。。

    可是你不想想,曹操他是何等的資本?如果劉備也玩曹操這一套,不消說三分天下,早在徐州那會就讓人給滅了。

    所以說到底,大家還是羨慕曹操背後的資本,每個人都妄想著自己的老爹是局長部長,考試不及格也能拿學位,文章不通也能當作協主席,數數不會數也能當銀行行長,然後整天花天酒地,送死你去,拿錢我來。。。

    老實說,確實有不少這樣的成功人士,但你覺得會是你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讀水滸宋江是英雄!最近重看,宋江十足小人!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