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及時雨宋尚春
-
22 # 凌兒媽媽
上課的時候總是有同學走神,竊竊私語,做小動作,這讓老師也很頭疼吧,也常常點名批評某些同學,但效果也許不太好。
那麼如何讓孩子有良好的聽課狀態呢?
首先要讓孩子有飽滿的清神。這就需要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早睡早起,有良好的精神才能集中注意力去聽講,把老師講的題聽透聽懂。
其次是及早培養孩子的學熱情,端正學習態度。一個內心對學習有著熱情的孩子肯定會自覺認真聽講,因為他對這些知識感興趣,他有求知的慾望。
然後是強化孩子的課堂紀律。比如上課坐姿端正,發言要舉手,老師講課要注意認真聽。熟知並遵守這些紀律的孩子,自然就有良好的聽課狀態。
-
23 # 超人媽媽mvp
據瞭解,一堂課上80%以上的學生聽課狀態是不太理想的,有的是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反應比較慢,接受能力有限。有的是走神、打瞌睡、多動、講話、看課外書、玩手機、玩遊戲。
其中,以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最高。
主要原因有:
第一,學習沒有興趣,投入不了課堂。
第二,老師講的不夠生動或難度不適合學生。
第三,學習基礎差,跟不上進度。
第四,注意力品質差,意志不堅定,自控能力差。
那該怎麼做,聽課狀態會更好呢?
老師講課的質量是外因,不是我們能改變的,事實上,再差的老師課堂上也有部分學生的聽課狀態不錯。
因此,我們只能從孩子的內因角度去用心,提高孩子的聽課狀態。
1、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有了學習興趣就會自覺、高效參與課堂,聽課狀態自然是好的。
學習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對學習內容本身感興趣。培養直接興趣很適合小學生,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外界的好奇還是比較濃厚的。
具體怎麼做,要靠父母平時的引導,提供機會激發孩子的興趣。
這個過程有個基本原則:對孩子的學習要有要求,但不能太死太高,更不能與其它孩子比較,打擊孩子的信心和樂趣;父母適度陪伴,提供機會不要過多幹預,給孩子摸索、成長的空間。
2、與老師多溝通,配合老師
可以更好了解孩子聽課狀態以及學習的弱項在哪裡,可以幫助孩子有針對性的提高。
3、提升孩子注意品質
具體可透過方面來提高孩子的注意品質。
第一,儘量讓孩子的時間安排規律化,在固定的時間幹確定的事情。比如晚飯後一個或半個小時的看電視時間,兩個小時的作業時間。
第二,父母不要過多幹擾或干涉孩子的遊戲、學習或自我探索過程。
比如,孩子在認真看電視,就不要老問他的感想、劇情了;孩子正在投入玩遊戲,就不要總打斷他。
-
24 # 堯媽成長記
孩子的聽課狀態良不良好,要看孩子對學習興趣濃不濃厚?還有就是有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就像上學那會因為偏科嚴重,因為喜歡語文個外語,不喜歡數學和物理化學,每當一上數理化的時候,我上課狀態就不好,老是溜號,就是因為學著非常難,非常吃力,慢慢的就越來越討厭,對此陷入了惡性迴圈之中!
所以要想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聽課狀態,就要看孩子喜不喜歡學習?培養孩子愛學習,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都能提高孩子聽課狀態的!
-
25 # 親子陪伴蘭怡C
想讓孩子達到良好的聽課狀態,主要還是孩子的專注能力,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非常重要,專注能力好的孩子不管是聽課還是做什麼事情都能夠聚精會神。
孩子從小做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打斷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應該這樣操作,等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在讓孩子做下一件事情 ,不能讓孩子同時做兩件事情,比如說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這樣的孩子長大他就會一心兩用。
好的習慣會陪伴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專注力這一塊,小的時候培養好了,長大了這種好的習慣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益處。
回覆列表
無論是家教還是課後輔導都代替不了老師課堂上的講授。如何讓孩子學會認真高效的聽課的確是十分的重要。
這方面要及時向學校的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唸書、聽課情況怎麼樣?是每節課都認真聽講呢,還是經常“開小差”?瞭解情況後,就可以教給孩子“聽課”的本領了。
讓孩子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學習有三個環節預習-聽課-作業。家長幫助孩子只能是前後兩個環節,而中間這個環節恰恰是最關鍵的,如果孩子能夠獨自應付,不僅可使父母省去輔導的時間,更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第一:給孩子做有目的的預習。
家庭預習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明天的課要學會什麼。如果孩子對將要學的新課目標明確,上課聽講的時候才能主動和有針對性,一節課下來,他才會明確知道自己學會了沒有。如果他對這節課要達到的目的並不明白,他就無法知道他會了沒有,一節課上完,稀裡糊塗,學習成績當然不會高,還得爸爸媽媽勞神再講一遍。
第二:父母可以利用放學後,或者老師家訪的時候跟老師交談,根據孩子的特點向任課老師瞭解授課內容和進度,然後跟孩子溝通,翻閱他的課本,瞭解他的進度,幫助孩子確定什麼是近期學習的重點,什麼是難點。同時教給他調控注意力,以便記住老師講解的內容,放學後就把當天所講的內容溫習一遍。也就是說,培養孩子聯接三個環節的能力,讓孩子在學習面前始終目標明確。
在向孩子發問的時候,年齡較小的孩子起初可能會就事論事。比如當父母問,“今天老師教了什麼”、“今天你學了什麼”時,孩子往往說,“老師教了幾個生字”、“老師講了幾道題”。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可繼續問,“老師對這些字有什麼要求嗎”、“這幾個字和昨天學的字相像嗎”、“今天的作業和老師講的題有什麼關係”?孩子可能會答不上來,這恰好表明孩子還不會“聽課”,但是如果這時候有家長的耐心引導,孩子很快就會學會的。
第三: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還可在孩子做家庭作業之前,和孩子一起商定今晚要學習的內容是什麼,做哪些作業,然後進行哪些預習?這些作業要達到什麼要求(別忘了對孩子學習習慣和良好品質的培養)?預習要得到什麼?開始的幾天,由父母來記下這些事先商定好的內容,然後幫孩子檢查;以後逐漸讓孩子自己記,父母在結束時幫助對照檢查;習慣完全養成後,就不用再一一寫在紙上,只需孩子心中明瞭就可以了。但是在作業和預習結束後,家長要再和孩子一起對照目標進行檢查和小結,知道已經實現了哪些目標,哪些目標還要努力或需要修改。
這個做法恰是對孩子“認真聽講”的培養——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他今天晚上應該完成的。漸漸地將這種意識引進課堂學習,從一門功課開始,比如讓孩子每天敘述“老師在語文課上教了些什麼?提了什麼要求?什麼地方老師講得多,為什麼在這裡講得多?”訓練孩子的聽課記憶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有條件,可與老師核對一下,看看孩子的敘述是不是符合教學目標。相信在您的訓練之下,您的孩子會聽懂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