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誰能助我東山再起

    《戰國策.魏策一》:“知伯索地於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與?’桓子曰:‘無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君與之地,知伯必驕。驕而輕敵,鄰國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知氏之命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人,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將欲,打算;與,給予。“將欲取之,必如與之”後作“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用以作“要想取得對方的東西,必須暫時先給對方一些東西”的典故。

  • 2 # 說好每一句話

    意思是: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鬆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出處:春秋 老子 《道德經》

    原文: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去它,必先抬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這就叫做雖然微妙而又顯明,柔弱戰勝剛強。魚的生存不可以脫離池淵,國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輕易用來嚇唬人。

    這句話主要講了事物的兩重性和矛盾轉化辯證關係,同時以自然界的辯證法比喻社會現象,引起某些人的警覺注意。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會走到某一個極限,此時,它必然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化,是老子對於事態發展的具體分析,貫穿了老子所謂“物極必反”的辯證法思想。

  • 3 # 神秘伊甸園

    其實就是一種人生態度——捨得。捨得顧名思義, 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須捨棄即願意付出,不吝惜。最早出自《易經》.《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捨得是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是擁有超越境界來對已得和可得的東西進行決斷的情懷和智慧。也是一種雅俗共賞,啟迪心智的“生活禪”。

  • 4 # 聯和品牌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是古往今來人們辦事的經驗之談。要從他人那裡獲取利益,必須先給予對方以一定的利益。伽利略在這方面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鑑。

    16世紀初,有很多科學家都面臨著困難的處境,義大利天文學家及數學家伽利略也面臨同樣的困難。有時候,他把自己的發現和發明當做禮物送給當時最重要的贊助者,從他們那裡得到資助從事研究。然而。不管發現多麼偉大,這些贊助人通常都是送他禮物,而不是贈與現金,因此他常常沒有安定的生活。

    1610年,他發現了木星周圍的巨星。這一次他把這個發現呈獻給麥迪西家族。他在寇西默二世登基的同時宣佈,從望遠鏡中看見一顆明亮的星星(木星)出現在夜空上。他表示,衛星有4顆,代表了寇四默二世與其三個兄弟;而衛星環繞木星運動,就如同這4名兒子圍繞著王朝的建立者寇西默一世一樣。將這項發現呈獻給麥迪西家族之後,伽利略委託他人制作一枚圖案——天神丘位元坐在雲端之上,四顆星星圍繞著他。徽章獻給寇西默二世,象徵他和天上所有星星的關係。

    1610年,寇西默二世任命伽利略為其宮廷哲學家和數學家,並給予全薪。對一名科學家而言,這是人生中最輝煌的歲月,伽利略四處乞求贊助的日子終於結束了。

    伽利略僅靠一個簡單的舉動就擺脫了以前四處求乞的日子。理由很簡單:貴族們實際上並不關心科學和真理,他們在意的是名聲與榮耀。人們都希望自己看起來比其他人更為顯赫出眾,伽利略就將他們的名字連結上宇宙的力量來滿足他們的虛榮。能和宇宙聯絡在一起,這樣的榮耀有誰不想得到呢?

    伽利略的策略讓這些貴族們覺得自己不只是在做提供財源這樣簡單的工作,而是讓他們覺得自己富有創造力並權傾一世.甚至比以前創造的偉業更崇高。

    因此可見,你不能讓他人感到不安,尤其是位居己上的人,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他們榮耀會給自己帶來許多便利。伽利略不但沒有以自己的發現挑戰寇西默二世的權威,或者讓他們在某一方面感覺自己有不足之處,反而把他們比擬為行星,使其整個家族在義大利的王室之間璀璨奪目。他沒有搶資助者的風頭,把榮耀的桂冠戴在別人頭上。

    也許有人會認為伽利略過於逢迎這些貴族,而失去了作為一名科學家應具有的品質。但是,科學家也不能逃避生活的反覆無常,他們也需要有足夠的經濟支撐。如果僅僅用一個小策略就能獲得更多的支援,又何樂而不為呢?

    在生活中,只有努力學會為別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時間、精力和誠心誠意為別人設想的事情,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朋友。這句話表明了人際交往的一個原則:如果你希望交到期望的人,那麼就要做到既能瞭解對方的觀點,又能在瞭解之後幫助他滿足需求。簡單地說就是要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策略。但對“善”的評價不該源自發起者,而應當是接受者。所以,如何真正地為別人提供“善”舉,還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才有可能為別人提供別人真正所需的東西;有了惠人的能力,才有得到利己的可能。

    那麼,在社會生活中,究竟什麼才是別人所需要的呢?

    相信你也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誠實、自信、責任心、做事果斷、有才幹、有能力、有技術、能說會道……這些答案的得出都是站在你自己的立場上。即使你真的具有這些素質,也未必就能順利拓展人際關係。

    對於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是:別人需要的素質就是你能夠想對方所想,然後結合自己的能力為他提供幫助。

    也許有人會懷疑,這樣的方式自己需要付出很多,是不是值得呢?其實,“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所做的一切,別人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回報是遲早的事。而且,只要你真正把握住了對方的想法,有時候你只需在對方最著緊的地方輕輕添上畫龍點睛的一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倘若總是斤斤計較於自己是否吃虧,而不願意花力氣和精力來為別人著想,是永遠也無法贏得別人的信任的。

    給予別人方便或同情關愛的同時,我們自己也獲得了對方所給予的方便、同情和關愛。給予其實是互惠的,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這正如投光與鏡子,自然會有反射之光的相得益彰。

  • 5 # 隨心98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意思是說要想獲取得到些什麼,就得先給予付出給對方些什麼。也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鬆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這一思想古流傳至今,也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廣泛應用:從中國古代的智伯分馬,到現代企業生產經營,再到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還有人們的生活中,若沒有付出,也就不會收穫。而這一根據智伯分馬故事而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思想被人們概括為:分馬定律。

  • 6 # 快樂涼小漫

    在生活中,我們先要得到一個陌生人的信任,不仿先取得他身邊的人的信任,如初期談戀愛時,先博得對方父母親屬朋友的好感,你就成功一半了,有時不仿冷落對方一段時間,採用欲擒故縱之計,怱遠忽近,何機下手,離成功越來越近啦!

  • 7 # 朱厚丞

    這是我們的文化裡一個典型的辯證關係應用。簡單來說,你要往前,必須先後撤一步來積攢力量,你要用刀去砍斷一段樹枝(刀最後肯定是停在下方了),勢必先要舉起刀。你要反駁一個人的觀點,最好是先肯定一下,再引用他的觀點來說,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上來就喊錯錯,不對,則會招致反感和牴觸。在文字方面,先貶後褒也是典型的應用。網路上也常見此類,更容易能產生幽默而不會造成尷尬。這本書、這個電影確實不好看,我就看了十幾遍而已……

    商業上也常見,比如笑話說,擦皮鞋十元沒人擦,鞋童就喊免費擦鞋,擦完一支就不擦了,那隻也要擦?十五。

    洋貨進入中國時,國人沒見過、不適應,使用者習慣待養成,比如洋油燈怎麼就比蠟燭好呢?說不清,那我先免費送你燈具,以及第一桶油,你用著好,第二桶油就開始收費。網路營銷更是如此。都是先免費服務招攬客戶,培養使用習慣,然後逐步轉為付費使用優質服務。比如網盤給你免費用,但是有點慢,花錢充會員,網速就快了……遊戲給你玩,玩的好了,想更爽,充值買道具吧……

  • 8 # 蒼山遠客

    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36章,原意是要取得一些東西,就要先給予一些東西。後引伸為: 要想得到,必須首先給予或放棄;要收穫,必須先付出。

    這句話深刻示了收獲的哲理。人的任何成功,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和代價的。付出和努力是成功的前提。

    這句話也發展成為戰爭和謀事的計策。先佯敗、撤退、給予,示弱於敵,使其放棄警惕,製造機會,而後一舉敗敵。

    這句話富含人生哲理和智慧,弄懂了,對人生和做事具有巨大的好處。

  • 9 # 生活微記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是古往今來人們辦事的經驗之談。要從他人那裡獲取利益,必須先給予對方以一定的利益。伽利略在這方面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鑑。

  • 10 # 無聲有跡

    這話很好理解,我們先看原文,有些句子最好不要單獨,很容易理解錯,最好是一整句。

    原文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大意:想要收斂它,必須暫且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須暫且增強它;想要廢除它,必須暫且興起它;想要奪取它,必須暫且給予它。

    看完翻譯後,我們就更很好理解了,這是一種智慧,可以用在很多生活上。大到國事,小到家事。國家要稅收,必須給予人民安穩的生活安穩的工作。我們要吃雞肉吃雞蛋,這就要要好好餵養它,你才有得吃。

    筆者列舉的只是粗淺的,悟性更高的人很多事情上都能用到。

  • 11 # 天馬909張冰河

    你想收穫,必先付出。沒有播種,一定沒有收穫!欲釣獲魚,必投餌料!不付出努力,天上不會掉鈔票!不付出真心,難獲真情!不付出真情,難收真愛!

    任何物質和精神需求,必先付出,方可獲得。有舍才有得。不勞而獲,除非走歪門邪道!

  • 12 # 李廣眾66866

    這句話可能是老子《道德經》裡邊兒有這句話,我的解釋不一定對,我覺得人要幹什麼,要什麼,想什麼?想欲取之,首先有計劃和目標,才能從中得到取之,必須給對方的一定好處,和自己付出的一些東西。實際就是人的一種智慧,想得到必須付出。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呀!播種才能有收穫。

  • 13 # 秦春目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將欲取之,心思想之,

    慾望君王,舍心相場。

    必先予之,馬鼻運身。

  • 14 # 小書蟲子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意思是: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鬆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出處:春秋 老子 《道德經》

    原文: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去它,必先抬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這就叫做雖然微妙而又顯明,柔弱戰勝剛強。魚的生存不可以脫離池淵,國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輕易用來嚇唬人。

    這句話主要講了事物的兩重性和矛盾轉化辯證關係,同時以自然界的辯證法比喻社會現象,引起某些人的警覺注意。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會走到某一個極限,此時,它必然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化,是老子對於事態發展的具體分析,貫穿了老子所謂“物極必反”的辯證法思想。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5 # 杜象應
    《老子》三十六章:

    原文: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敗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去它,必先抬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這就叫做雖然微妙而又顯明,柔弱戰勝剛強。魚的存在不可以脫離池淵,國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輕易用來嚇唬人。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釋義:要想奪取它,必先給予它。意思是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鬆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一、老子的這一句話,細細分析,挺矛盾的。先給予,後奪取,豈不是多費周折,若是養虎為患呢?豈又不是白白付出?其實,老子是用辯證法觀點來警醒後人,無論想要什麼,都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吃飯,必須耕地下種子,有種子還不行,得除草、施肥,流了一大把汗,才能收到黃澄澄的穀子。

    當代的農民正是這樣做的,但是卻越來越不如意了。知道為什麼嗎?都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造出了化學肥科。一開始,農民從懷疑到接受,確實糧食翻了一倍多。農民嚐到了甜頭,也捨得投入,年年畝施肥量逐漸加大,再加之防蟲也用化學制劑,導致田地土壤板結,水田裡再也不見青蛙、泥鰍了。現在畝產量可說不增加還略有下降。所以,先給予要有度,要想得到多可以,但不能無止境索取,見好就收。

    二、老子的這一句話,有人說是針對戰爭的策略而言,好好揣摩一下,覺得挺有道理的。先說予,就是麻痺敵方,讓它有酒喝、有肉吃,整天昏昏然,不事操練……久而久之,軍心潰散,沉醉於娛樂之中。這種情況下,你要奪取它,豈不是得來全不費工夫。看似簡單的事,做起來得早作計劃準備,付出的越大,得到了自然多。這是一個陰謀,不能明,只能暗做。

    三、老子的這一句話,對誰最管用,也最實惠,當然是生意人的商業行為最得益了。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曾說過:〃放長線鉤大魚,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對的,經商者捂著口袋緊緊的不外散,就像鉤魚不上餌,豈能得利。

    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新開業的門店,要麼免費試用,要麼公開打折等,尤其是節假日,新老店鋪都大搞促銷,贈送優惠券系列讓利活動。這就是用先〃給予〃的方式招攬顧客,拉動消費升級,從而獲得收入,增加品牌和知名度。

    企業家管理企業也如出一轍,借籤〃先給予〃策略,減少員工勞動強度,適時增加工資額度,讓工員安心工作,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達到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想得到,先付出,是矛盾的統一體。暫讓一步,為後進取,付出多了,得到也多,不想付出,什麼都得不到。

  • 16 # 牛酒酒牛人牛人好好人

    就是說想要得到某些東西,必須捨棄一些東西,然後就是順理成章地得到了。這是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理。並且多數人甚至是有些機靈的小動物,都明白的。所以說有一些平白無故的好處,特別是特別大的好處。這個時候就要注意自己提醒自己。自己是需要用什麼來交換的?

  • 17 # 閒適人家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一種關係上的轉化,因果上的迴圈,利害上的依存。

    一些反客為主的案例,就是有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成分。

    理解深透,不失為人生可用之法,比如:可用於售銷與以及人的交際。

    首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都有為自己,放在首位的當然是自身的利益,這樣的想法,可能在實際操作上,會出現自私和狹隘。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是關注點前移的表現,通常情況下,有了這樣的理念,可操作空間大很多。比如,銷售人員要捨得給小優惠才會留住優質顧客。又如:人要“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人的境況,都是利害相依,所謂禍兮福所倚,要消除禍患,這必須先進行利益上的捨棄,放棄一些現利與甜頭,避免因誘惑而墜落。

    種因得果,人的結果意識中,是因為自身的看不透,而受累,要學會把方案取適中和適合,太好太壞都可能出現過猶不及或欲速則不達的情況。

  • 18 # 談風九月半

    這是一種大智慧,無論是修身治家拼事業都是高超的手段!這種手段具有極強隱蔽性,沒有極深的閱歷是無法看穿的,此種方法對付沒有閱歷的年輕人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年輕人一定要注重自身修養素質的提升,當你一身正氣就什麼伎倆都不怕了。

  • 19 # 董師爺說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是古往今來人們辦事的經驗之談。要從他人那裡獲取利益,必須先給予對方以一定的利益。伽利略在這方面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鑑。

    16世紀初,有很多科學家都面臨著困難的處境,義大利天文學家及數學家伽利略也面臨同樣的困難。有時候,他把自己的發現和發明當做禮物送給當時最重要的贊助者,從他們那裡得到資助從事研究。然而。不管發現多麼偉大,這些贊助人通常都是送他禮物,而不是贈與現金,因此他常常沒有安定的生活。

    1610年,他發現了木星周圍的巨星。這一次他把這個發現呈獻給麥迪西家族。他在寇西默二世登基的同時宣佈,從望遠鏡中看見一顆明亮的星星(木星)出現在夜空上。他表示,衛星有4顆,代表了寇四默二世與其三個兄弟;而衛星環繞木星運動,就如同這4名兒子圍繞著王朝的建立者寇西默一世一樣。將這項發現呈獻給麥迪西家族之後,伽利略委託他人制作一枚圖案——天神丘位元坐在雲端之上,四顆星星圍繞著他。徽章獻給寇西默二世,象徵他和天上所有星星的關係。

    1610年,寇西默二世任命伽利略為其宮廷哲學家和數學家,並給予全薪。對一名科學家而言,這是人生中最輝煌的歲月,伽利略四處乞求贊助的日子終於結束了。

    伽利略僅靠一個簡單的舉動就擺脫了以前四處求乞的日子。理由很簡單:貴族們實際上並不關心科學和真理,他們在意的是名聲與榮耀。人們都希望自己看起來比其他人更為顯赫出眾,伽利略就將他們的名字連結上宇宙的力量來滿足他們的虛榮。能和宇宙聯絡在一起,這樣的榮耀有誰不想得到呢?

    伽利略的策略讓這些貴族們覺得自己不只是在做提供財源這樣簡單的工作,而是讓他們覺得自己富有創造力並權傾一世.甚至比以前創造的偉業更崇高。

    因此可見,你不能讓他人感到不安,尤其是位居己上的人,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他們榮耀會給自己帶來許多便利。伽利略不但沒有以自己的發現挑戰寇西默二世的權威,或者讓他們在某一方面感覺自己有不足之處,反而把他們比擬為行星,使其整個家族在義大利的王室之間璀璨奪目。他沒有搶資助者的風頭,把榮耀的桂冠戴在別人頭上。

    也許有人會認為伽利略過於逢迎這些貴族,而失去了作為一名科學家應具有的品質。但是,科學家也不能逃避生活的反覆無常,他們也需要有足夠的經濟支撐。如果僅僅用一個小策略就能獲得更多的支援,又何樂而不為呢?

    在生活中,只有努力學會為別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時間、精力和誠心誠意為別人設想的事情,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朋友。這句話表明了人際交往的一個原則:如果你希望交到期望的人,那麼就要做到既能瞭解對方的觀點,又能在瞭解之後幫助他滿足需求。簡單地說就是要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策略。但對“善”的評價不該源自發起者,而應當是接受者。所以,如何真正地為別人提供“善”舉,還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才有可能為別人提供別人真正所需的東西;有了惠人的能力,才有得到利己的可能。

    那麼,在社會生活中,究竟什麼才是別人所需要的呢?

    相信你也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誠實、自信、責任心、做事果斷、有才幹、有能力、有技術、能說會道……這些答案的得出都是站在你自己的立場上。即使你真的具有這些素質,也未必就能順利拓展人際關係。

    對於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是:別人需要的素質就是你能夠想對方所想,然後結合自己的能力為他提供幫助。

    瓊斯是一位房地產推銷員,她的工作十分出色,引人注目。很多顧客在接受了她推銷的房子之後,仍然與她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她也非常願意幫助顧客解決各種問題。

    簡而言之,瓊斯是以想顧客所想的優質服務征服了對方。即使買房以後,顧客仍能感受到她貼心服務的魅力。她會經常打電話給顧客問寒問暖,偶爾還會接受顧客的要求去做客。然而在顧客的家裡,瓊斯不是純粹的禮儀性拜訪,而是仔細詢問和察看房子的使用狀況。雖然不懂房子的供水系統,但她能夠注意瞭解供水是否正常。如果出現了水流不穩定,她會主動幫助顧客到物業部門去解決這個問題。

    瓊斯做工作仔細,她知道當地某學校某年級學生教師的比例,甚至叫得出老師的名字。她能說出郊區火車月票的價格——精確到美分。她還能告訴顧客快車上只有20分鐘開空調的時間等。每當新住戶搬進新居前,她會準備一份禮物,並在到來的第一天與他們共享一頓美餐。她知道剛搬家做飯還不方便,第一天晚上她會邀請他們到自己家共進晚餐。她還安排新來者加入當地的俱樂部。她瞭解住戶的宗教信仰,與當地教堂聯絡:“這裡有新教友,見見面怎麼樣?”這些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瓊斯做到了這些,她從各方面盡力幫助新住戶迅速融入社群生活。

    作為一名推銷員,雖不能幫助顧客修馬桶,也不懂該如何做好裝修,但是她仍然能夠憑藉自己的細心和熱情來贏得顧客的青睞。有一次,她售房給一位顧客,那位先生十分滿意,還向她推薦了十位潛在顧客,其中一位顧客又向她推薦了幾個人。瓊斯的業績就是這麼來的,而且她還很享受與這些顧客朋友的友誼。

    也許有人會懷疑,這樣的方式自己需要付出很多,是不是值得呢?其實,“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所做的一切,別人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回報是遲早的事。而且,只要你真正把握住了對方的想法,有時候你只需在對方最著緊的地方輕輕添上畫龍點睛的一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倘若總是斤斤計較於自己是否吃虧,而不願意花力氣和精力來為別人著想,是永遠也無法贏得別人的信任的。

    給予別人方便或同情關愛的同時,我們自己也獲得了對方所給予的方便、同情和關愛。給予其實是互惠的,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這正如投光與鏡子,自然會有反射之光的相得益彰。

  • 20 # 求其不可求

    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中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予之"。

    意思就是說想要收穫他,先擴張他,想要削弱他,先增強他。想廢除他,先推舉他,想奪取他,就先給予他。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指一個人想要奪取什麼東西或者想要實現自己的願望,必須先付出自己的價值,使對方或迷惑對方相信自己而放鬆警惕,造成其鬆懈的一種狀態,然後乘其不備去攻擊對方,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欲擒故縱" 這一招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想要擒獲一個人的時候,先去放開一個人,這種招數,對於很多場合都非常適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圈你最喜歡哪位明星?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