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最新達成的修訂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中包括一項條款,要求任何一國在與“非市場經濟國家”(NME)進行貿易談判時必須通知另外兩個簽署國。該條款還可能迫使它們披露談判細節,而一旦達成了貿易協議,美國將可以選擇退出NAFTA。
17
回覆列表
  • 1 # 孔方財經

    美國也太虛偽了,什麼“非市場經濟國家”,你直接說中國不就行了?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前排戴眼鏡那位)

    這條訊息,影響還是很大的,這是美國利用自己的優勢實力打壓他國的又一次嘗試。其終極目的,是利用自己和貿易伙伴的一對一談判,讓這些貿易伙伴二選一:如果你要進入我美國市場,那麼就不準和中國談自貿協定。

    自貿協定是當今國際貿易的一大趨勢,其目標是實現簽約國之間關稅的最小化(甚至零)。比中國就已經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7個自貿協定,自貿夥伴遍及歐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

    而美國這樣的舉動,就是要拉上其他國家孤立中國,這一招可以說是非常狠毒了:一方面美國自己不想和中國做生意,同時還要強迫其他國家不能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和中國做生意,就連加拿大都覺得,這是“侵犯了主權”,因為一個國家和誰談自貿協定,不應當受到他國干涉。

    特朗普已經拿下了墨西哥、加拿大,接下來就是和歐盟的談判,再接下來就是針對日本,而且英國退歐之後也要重新和美國簽訂貿易協議。根據外媒的報道,特朗普可能會炮製和加拿大、墨西哥一樣的條款,限制歐盟、日本、英國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即便這些國家和地區還沒有這樣的計劃。

    但是特朗普會得逞嗎?不太會。加拿大和墨西哥嚴重依賴對美國的出口,但日本、歐盟、英國不是,中國和美國對它們而言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它們肯定不會因為美國的要求,就放棄掉自己另外一半市場。比如法國總統埃馬克龍在上個月就曾表示,他的國家不會接受與不遵守《巴黎氣候協定》的國家達成的貿易協議——而美國就是退出者。

  • 2 # 張小帥說理財

    這基本上可以說進一步的顯示了美國的霸權主義特色,就是凡是簽了這個合作協議,和美國合作的國家都不允許和其他非市場經濟國際(主要指中國)合作,如果合作了,而且美國覺得不滿意了,美國可以隨時退出、不和你們繼續玩了,就是美國建了個三人群,然後說了你倆只能和我玩,如果發現在群外再建群或者私聊別的妹子,我就解散這個群。其實目的很簡單,首先建這個群的目的是拉攏,拉攏北美的兩大國家為美國馬首是瞻,這就是加拿大和墨西哥,給你們點甜頭,這樣美國就不是一個人了,另外一個就是霸佔,就是限制你們和別人玩,不能拿著我群主給你們發的那些小紅包去打賞別的小姑娘。那麼對於加墨兩國為什麼要進這個群呢?因為近,他倆確實是美國的鄰居,再就是地理上和生理上都依靠美國,必須依靠美國才能實現出口貿易等等,同時也可以得到很多科技或者工業的支援,所以也不得不依靠美國,畢竟這倆國家確實只夠當小弟的份。

    而為什麼說這種行為時霸權的?就連歐盟這種主權國家的全面聯合體都維護了各參與國的主權完整,除了共用貨幣,各個國家的經濟貿易是協商制度的,而不是規定製度的。相反美國的這個玩法,就是進一步的限制我國,不能透過別國間接的謀求美國的利益,這種行為其實是對國家主權的一種踐踏,其實就是干涉別國主權,當然是糖果加大棒政策使然。

    美國這麼做無非就是遏制我國的強大,不希望我國成為新興經濟體中能夠和美國抗衡的國家邁進,但是,我們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獨立自主,那麼這一階段必須經歷,所以,無論美國出什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對了,加油吧,我的國。

  • 3 # 徐徐成翔

    美國人還是很謙虛的,目前世界上能引起美國重視的所謂的“非市場經濟國家”,除了中國找不到第二家,看似寬泛的貿易條款,實在是毒的不行,目標直指中國。

    從另一個方面也揭露了美國一直所倡導的所謂“雙邊”貿易協定,目的已經不單單是美國優先這麼簡單,而且孤立中國的態度已經什麼明顯了,這無疑是對已有貿易摩擦的延續和擴大。如同賣柺裡的臺詞,以前是一個人忽悠,現在是組團忽悠。

    未來,美國的目標將不會僅僅侷限於墨加這樣的後院國家,可以預見的還有美日,美英,美歐等等,美國的觸手將會越伸越長,越伸越遠,毒丸也會越造越多。

    這一切無疑是要求世界各大經濟體在中美間進行選擇,是更為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畢竟世界經濟的三個支點分別是,東亞,北美和歐洲,但要取得效用,恐怕只能是一箱情願了。

    現在的世界貿易並不是美國能一手包辦的,美國已經沒有這樣的能力和實力了。墨加簽訂協議,並不意味著和中國貿易的終止,還有英國、歐洲、日本都是實用主義國家,有自己的獨立性,不會完全唯美國馬首是瞻。

    中國經濟有其獨特性,中國工業類別是世界上最全的國家,擁有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市場,這個世界唯一能關起門來搞經濟的國家就是中國,更何況中國將持續保持開放,世界很大,除了美國外,還有非洲,中東,東南亞及俄羅斯,同時一帶一路已經開始發揮效力,工業產業升級也在不斷升級。

    這一切都決定美國的想法最終都是徒勞。

  • 4 # 砍大山車大圈

    美國必須進口東亞大國的已經擺在桌面上,挨著個檢視過了,美國只是怕自己的貿易伙伴作為通路,後門出口美國而已。。

    東亞大國對美進出口經過美國兩輪壓縮,目前只佔東亞大國對外貿易的15%左右,容易壓縮的貿易量都壓縮完畢,反而沒什麼可怕的了。。

    相反,一些產品類似晶片,美國打壓激起舉國警覺,客觀上極大的加速了國產化程序,一帶一路國策也更受企業界重視。。

    凡事一利一弊,美國豎起打壓2025大旗,總要全力以赴試一下。。懟伊朗還吵吵幾個月,對崛起大國的戰略訛詐是一個漫長的國策。。美國竭盡全力但是一無所獲,會戰略反思,之後也許就是兩國更長時間的相安無事。。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 5 # 經韜

    提問者很敏銳,這是美墨加協議(USMCA)達成的重要條款,也就是原NAFTA完成重談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顯著的排他性。如果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國家不積極應對,特朗普政府很有可能得逞。

    條款所述耐人尋味

    根據USMCA第32章第10節第4款:“任何締約方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應允許其他締約方在6個月告知期後終止本協定並以新協定取代”。美國加入這個條款可謂用心“良苦”,意在約束加、墨和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議。

    針對中國之意十分明顯

    眾所周知,在中國加入WTO的15年後,美國偷換概念,不遵守WTO第15條責任,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西方主要國家把中國當作最大的“非市場經濟國家”,以此徵收高額反傾銷稅等。美國此舉針對中國十分明顯。上週,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嚴厲譴責USMCA的排他性條款,指責其明顯違背的WTO自由貿易、非歧視性的宗旨和原則。

    未來效果很可能快速擴散

    美日歐雖然在汽車關稅等問題上有分歧,但是在共同應對中國等國家的“市場扭曲”等行為具有共識,也都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尤其是,美國欲把USMCA作為模板,推廣到以後的美日、美歐雙邊談判,具有極大可能涵蓋上述條款。這意味著,中國等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被排除在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雙邊體系之外,繼續做我們的“外圍”國家。遊戲怎麼玩,還是西方國家主導並說了算。

    現在中國等所謂的非市場經濟國家能做的,就是抓住WTO新一輪改革的主線,以“多邊”框定美國的“雙邊”。但這必將是個長期各方激烈博弈的過程,如果做不好,許多國家還會面臨“二次入世”的風險和挑戰。

    因為特朗普政府的想法就是把中國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排除在外,西方國家達成“小圈子”的諸邊協議後,再讓這些國家加入,從中獲取最大利益和長期好處。

  • 6 # 精通天下武學之鳩摩智

    做三個準備,把外匯儲備去美元化,進行歐元化;對歐洲和日本開放市場,限制美國企業;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核心目標是終結美國全球經濟霸權,把他從最大經濟體的位置上拉下來。歐洲出了個希特勒,導致美國站上了全球領導地位,美國出了個特朗普,會讓這種情況終結。美國人似乎誤以為自己一直是世界的中心,但事實是美國的領導地位是在二戰結束時確立的,到現在八十年還沒到。

  • 7 # alananadotcom

    貿易的核心是什麼?互利互補公平交易。中國的優勢在哪?有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換句話說是一個正在不斷成長,充滿誘惑力的市場。中國經濟市場的活力以及從中獲取利益的空間是任何經濟體,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會去主動選擇忽視的。美國以一國之力能滿足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包括所有經濟體發展和逐利的需求嗎?孤立政策短時間可能奏效(主要的還是心理層面上的),但卻不能持久。還可能壓住葫蘆浮起瓢。說不定還能成就更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一些新型市場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速度崛起,造成美國更大的貿易逆差,這就夠美國再喝一壺的了。更何況,生命會自己去找出口。憑中國人的悟性,勤奮,吃苦耐勞,以及集體的智慧和旺盛頑強的生命力,特別是有中國特色的體制優勢,任何對中國的圍堵都將付出慘重的代價。最起碼能確保美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孫子兵法有云十則圍之,要說眼下中國國力不及美國這個我們得認,但要說美國國力十倍於我,這個也太過於誇張了吧?恐怕美國人自己也不會相信的吧。美國單方面讓利他國有悖可持續性發展的客觀規律。造成的單方面失血是美國經濟所能長期承受得住的嗎?中國經濟有泡沫,可美國的經濟泡沫有比中國小嗎?恐怕是捉襟見肘早已露出了馬腳了吧?要不然也不會選擇這麼個猴急樣,吃相好難看喲。沒能顯示出美國人通常該有的那種逼格,那種技術含量。所以,只要中國始終堅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既定政策,不瞎折騰,美國的這種所謂的孤立中國的政策終將成為一個笑話,一場鬧劇。

  • 8 # 閒看秋風999

    上海有一家機械製造公司,這家企業過去完全依賴美國進口零部件,現在開始加速推進自主生產,因為美國產的零件更貴了。

    “本土化“,美國的貿易戰倒逼加快改革的速度。以世界第二的經濟體量和發展潛力以及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無論什麼“毒丸”,其效力都要大打折扣。

    其實川普現在玩的一套,不過是他的前任奧巴馬政府TPP的升級版、2.0。TPP不是也沒有那個東方古國嗎?由此來斷定世界老二會因此趴下求饒,是毫無根據的臆想。

    說白了,川普正在重複奧巴馬的那一句“名言”: 美國不能讓老二成為制定遊戲規則的人。表明上看,川普似乎退出了TPP,實際上,川普在遏制打壓上比奧巴馬政府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尚且沒有退縮(退縮也沒有用),現在更不能,也不會投降。請看如下理由:

    這個東方古國正在或者已經同時與世界上27個國家和地區談判建立“自由貿易區”;而著名的“OBOR ”以及在歐亞各國深入人心,班列的來往滿載著商機。

    從今年十月一號起,對個人所得稅進行了調整,真正為中低收入人群得到了實惠;對外,不斷減少關稅,更是刺激消費的積極舉措。

    “降準”雖然是無奈之舉,但是應對美國的霸凌,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也不失為一招好棋。還有資料顯示,美元的外匯儲備也呈現下降趨勢。

    川普已經徹底暴露了他遏制東方古國的企圖與野心;不過這種“自戀式”的野心能夠得逞嗎?休想!

  • 9 # 白刃行走

    據路透社10月6日報道,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在採訪中表示,這一條款“試圖堵住貿易協議漏洞的又一舉措”,他說,這些“漏洞”曾使中國的貿易、智慧財產權和工業補貼行為“合法化”。而且他說:“這是合理的,這是一種毒丸(poison pill)。”《華盛頓觀察報》7日如此評論近日達成的美墨加新自貿協定(USMCA)其中一項條款:若三國中有一國與某個“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貿協定,則其他協議夥伴有權在6個月內退出USMCA協議。

    這不過還是老調重彈而已,早在2016年。中國入世15週年後,中國可以被視為市場經濟國家,不再以“第三國價格”為主進行傾銷調查。但是,結果還是一樣,歐美國家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在這一點上,美國的確是有道理的,因為至今中國還是沒有放開資本管制。在經濟學中,獨立的貨幣政策、自由資本流動和匯率控制是三個悖論,不可能同時實現。很顯然,中國對自由資本進行了控制。

    但是,堡壘總是在內部被攻跨的。歐美國家也不是鐵板一塊,加拿大也不例外,長期依賴於中國市場,墨西哥對中國的貿易量也持續上升。作為美國後花園的兩個主要國家,如果倒戈,對美國的影響將是非常明顯的。當然了,沒有對其控制力主要還是靠軍事和貿易為主。相比較遙遠的中國而言,顯然,美國才是現實的主子。

    美國此舉意在透過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的貿易來繫結其與中國的政策一致,迫使這些國家與美國站在同一個戰壕。說白了,就是讓加拿大和墨西哥選邊站。

    遺憾的是,美國對這兩個國家的控制力是非常強的,由於接近美國,因此美國是其最為主要的貿易地和消費市場,因此,他們將會不得不受制於美國,選擇和美國站在一邊。

  • 10 # 天涯73855

    特朗普的大策略已經公開化,對盟友個個擊破在合到一起,就像當年西方經濟體合力圍攻日本一樣,特朗普大戰略完全針對中國不能掉以輕心,中國怎樣破解怎樣反守為攻,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盲目氣餒!

  • 11 # 淡淡禪風

    美國與墨加兩國貿易談判,加入“毒丸條款”,建立北美自貿區,不允許協議國和非市場經濟國家建立自貿協定,什麼是非市場經濟國家,根本沒有明確的定義,完全是由美國來說了算,美國想說誰是誰就是了。能得逞嗎?很渺茫,這要取決於特朗普政府的態度。國與國之間無非就是利益交換,如果特朗普能拿出足夠的利益,美國和歐盟、日本、印度都有可能簽訂加入“毒丸條款”的協議,不過談判的成功的可能非常渺茫。

    美國與墨加兩國貿易談判,加入“毒丸條款”的目的

    目的之一:是為了貿易戰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美之間史無前例的貿易關稅大戰,企業紛紛躺槍,為了避開關稅的影響,工廠在美國,市場在中國的,就把工廠遷出美國;同樣,工廠在中國,市場在美國的就要把工廠遷出中國。美國在與加、墨協議里加入“毒丸條款”,自然是為了把這個口子給堵上一部分,讓關稅戰起到更好的效果,這是最基礎的目的。

    目的之二:重新制定新的世界經濟規則

    商人和政客的思維不同,商人考慮的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客考慮的更加長遠。特朗普上臺後的各項措施,減稅、退群、移民政策、醫保、制裁伊朗、關稅大戰等,都在印證美國優先的口號。先是擺出美國要一家幹倒全世界的架勢,自然是不會成功,然後退而求其次,建立新的北美自貿協議,比起原來的協議更加有利於美國,完全印證了特朗普的商業理論。

    特朗普先搞定北美,下一步就是歐盟和日本,當然,這個難度相當大,他們不同於加、墨,不管在地理位置上,還是經濟依賴上都要比其它國家更加依賴於美國市場。當前的美國已經沒有上個世紀的美國優勢明顯,但還要從其他國家攫取更多的利潤,自然不得人心,目測成功的機率極小。

    總結:美國的目標不是單單指向我國,而是所有可能威脅到美國霸主地位的國家,當下的歐盟,未來的日本、印度、俄國等都是潛在的威脅。美國不會為了打壓我國而讓歐盟、俄國、日本強大起來,這一點歐盟、日本等心裡也都明白。讓歐盟和日本與讓加、墨在中美市場之間做二選一得到的結果肯定不同,歐盟和日本也不想一直去扮演小弟的角色。因此,美國想建立以美國為軸心的,世界性的雙邊協議來代替現在WTO的多邊協議,得逞的機率很小。

  • 12 # 建章君

    這一條款,其實耍的就是花槍,銀樣鑞槍頭的花槍而已!

    所謂美墨加三國協議的“毒丸條款”是指協議中規定三國中的任何一國不能“非市場經濟國家”單獨談判自貿協定,否則必須退出三國協議。美國長期以來,單獨針對中國創設了“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概念,因此實際上這一條款是針對中國而來的。

    這也解釋了為何美國最後為何還是作了比較大的讓步而保留了三方協議。加拿大事實上只開放了3.5%的乳製品市場(每年價值其實不到6億美元,此前加拿大乳製品市場有高達270%的關稅,確實對美國非常不公平),換取了美國給予260萬輛乘用車出口的配額上限(目前加拿大全年汽車產量也不超過220萬輛,等於加出口美國汽車繼續保持零關稅),並一字不動保留了加拿大非要不可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第19章中關於爭端的裁決機制。

    看起來很強硬的特朗普,最後簽了如此對加拿大來說形同沒有付出多少讓步的協議,這是為什麼?只能用“毒丸條款”來解釋。美國談判時透過中前期強硬,後期放軟,成功聯合了加、墨兩國,與美國一致對付中國。

    這一條款,按照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的解釋,將在與歐盟、日本的談判中,同樣作為條件列入。

    日本國內對於美國談判FTA(雙邊自貿協定)是強烈牴觸的,安倍再想討好特朗普最後也不敢擅自作主,否則是會被視為“賣國賊”的。歐盟與美國現在雙方雖然擱置了互徵關稅,但按照歐盟的說法,雙方談判的前期工作甚至都還沒有開始。而法、德的興趣事實上根本就不大。

    如果美國想讓日本、歐盟最後都加入美國的貿易陣營,唯一的可能性其實就是美國願意作出大的讓步,至少給予的條件不能比加拿大談得差。在這種情況下,歐盟與日本為了自身利益,看在實質好處的份上,是有可能會在貿易上作出犧牲中國而聯合美國的決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就真的被孤立了嗎?事實上根本就不會。中國現在與加拿大、歐盟、日本全部都沒有自貿協定,確實此前大家也都有談判的想法,為此也嘗試接觸過。假如美國與加、歐、日三方都聯合了起來,中國無非也就是維持目前的現狀。我們根本不會有任何進一步的實質性損失。

    美國與加、墨達成協議本來就是必須的,加、墨兩國在與美國談判過程中其實全部都打過“中國牌”。美國也害怕協議不成的話,加、墨在貿易上會轉而倒向中國。同樣的“中國牌”邏輯也適用於歐洲與日本。這也就意味著美國想與歐洲、日本達成協議,想實質佔到多少便宜其實是不大可能的。美國農業部部長現在甚至拿起“防衛牌”來威脅日本了,這正說明美國其實在貿易本身上對歐、日已經無大牌可打,就開始耍賴了。但是不管怎樣,如果美、歐、日達成協議,美國都不可能從歐盟、日本佔到多少便宜,只能是拿“毒丸條款”來約束它們。

    而這種約束有多大力量是可疑的。首先,國家之間的貿易戰本質上還是類似拳臺上一對一的較量,根本就不可能是打群架。其次,歐盟、日本在產業結構上,與美國的競爭關係,其實遠大於中美之間。

    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本質上互補遠遠大於競爭。美國現在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實質要求是想大幅提高美國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程度,並不是想要隔絕中國市場。中美貿易關係惡化的結果,恰恰對於美國與歐盟、日本之間的產業競爭其實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如果歐盟、日本與美國能結束貿易爭端,它們其實最想看到的是中美之間繼續貿易戰,因為它們從中可以漁翁得利;而且歐盟與日本將會因此進一步擴大原有的相關中高階製造業產業上對美國的優勢。

    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主要目標物件是中國,但為什麼還同時也向歐盟、日本以及加拿大等開刀?因為他不希望出現“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結果,就必須把其他經濟體同時拉下水;然後再想辦法把其他經濟體拉到一起來對付中國。但是貿易與商業,永遠都是為了自利的,只要特朗普無法改變全球的利益格局,這一圖謀就註定無法實現。

    我們要知道,2017年中國的全社會零售消費總額已經接近美國,2018年或2019年將會超過美國;而在至遲2022年,中國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國。這就意味著,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這一事實正在發生。這也是目前分析全球利益格局時,最重要的參量。

    更進一步,我們要知道中國經濟的年度增長率是6.6%,而美國則很難突破3%。意味著中國作為消費市場,在超過美國之後還將繼續逐年拉大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這對歐盟與日本意味著什麼將是不言而喻的。歐盟、日本與美國在這個市場上的角逐,事實上早已是激烈的競爭對手,歐盟與日本會放心把自己的未來交給自己的競爭對手嗎?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特朗普的“毒丸條款”看起來很狠,但實際上是不管用的,就是銀樣鑞槍頭而已。這些東西,說白了更像是特朗普為了在國內博取“國會中期選舉”所玩的花招而已。

  • 13 # 萬里白光

    不管美國怎麼出牌,如何防止自己落到世界老二。美國的GDP佔比在世界經濟總量上一直在下降,這種現象一旦形成趨勢就很難改變。

    一家國家從興至衰總會有許許多多原因,清末衰退如果試圖阻止西方的大工業化,只會很可笑自己更加沒落。世界規則原本就不是誰家規定,美國一直糾按照自己的玩法,不去發現自己的弊端,美國只會成為歷史車輪下第二個清末。但願美國能繼續成為世界重要一級,而是醉迷在老大位置,昔日引領世界千年的中國改變不了清末的衰敗,美國也阻止不了世界老大的換位,扯那些小動作無濟於事,只會在後來被人更加兇狠蹂躪,乃至分解成幾個或者幾十個小美國

  • 14 # 槓精有理官方賬號

    北美三國本就是以美國為首的一個鬆散的經濟聯盟,美國姿勢式的舉起大棒又輕輕放下,實利看似不多,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孤立"非市場經濟國家"(中國)條款,即表明以後世界各國要在中美之間二選一了,冷戰正式開火。

    而美國在在全世界合縱與連橫的格局上,贏了大大的一仗。

  • 15 # 雲霄飛翼

    特朗普的“毒丸”不是什麼新鮮事,當年的大英帝國也對美國使用過,現在的針對性很明顯。而現在特朗普製造的“毒丸”分量太小,對一些主要經濟體來說不起什麼作用,少量的毒素完全可以消化後排出體外。值得警惕的是,美國下一步要與歐盟和日本達成的貿易協定中是否逼著他們接受類似條款,但對於特朗普的毒丸計劃也不必過於慌張,凡是毒藥總是有解藥的。

    特朗普的“毒丸”現在分量還很小,我們對它有免疫力。海關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過4萬億美元,其中出口2.2萬億美元。而從中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外貿出口情況來看,中國與加拿大的雙邊貿易額517億美元,佔中國進出口的1.3%,出口314億美元,佔1.4%。與墨西哥的雙邊貿易額476.7億美元,佔中國進出口的1.2%;出口359億美元,佔1.6%。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國佔中國外貿總額的2.5%,出口的3%,即使受到特朗普“毒丸”的衝擊,也不可能完全中止雙邊貿易,實際影響不會超過1%,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的經濟體來說,完全可控。

    特朗普的目的是在和歐盟、日本的自由貿易談判中也加入“毒丸”條款,把“毒丸”做大。從中國和歐盟的貿易額來看,2017年的貿易額達到了6169億美元,佔中國外貿總額的15.3%,其中出口3720億美元,佔中國出口總額的16.9%。中國和日本2017年的雙邊貿易額2972億美元,佔中國外貿總額的7.4%,其中出口1644億美元,佔到了7.5%。日本和歐盟合計佔到了中國外貿總額的近22.7%,出口的24.4%,如果再加上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額,將會影響到了中國外貿總額的37.3%和出口總額的大約44%,這個“毒丸”如果形成,對我國的外貿衝擊將會是比較大的。

    但也不必過於慌張,需要沉著應對。一方面,這個“毒丸”對美日歐也同樣是有毒的。與墨西哥和加拿大不同,這兩個國家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墨西哥80%和加拿大76%的出口都面向美國,但即使如此,毒丸計劃對墨西哥也影響不小,畢竟中國是墨西哥在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而在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的今天,美日歐和中國的經濟聯絡的緊密程度已經遠遠超過30年乃至十年前,歐盟和日本與美國經貿往來密切,但讓他們吞下“毒丸”與中國劃清界限也是做不到的,畢竟中國是日本和歐盟第二大出口貿易伙伴國(中國又是歐盟火車頭德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美國的經貿往來更緊密,正如我駐美大使的表態那樣:一些美國人以為貿易戰讓美國完勝、中國完敗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在這一鍋湯裡,我們“中毒”了美國人、歐洲人和日本人也得一起喝!

    另一方面,凡是毒藥都有解藥。一個“毒丸”不可能中止所以的雙邊貿易,在傳統貿易形式下的經貿往來仍將繼續。而且,世界那麼大,我們也可以去其他地方看看:比如2017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7.37萬億元,增長17.8%,高於外貿增速3.6個百分點,佔我國外貿總值的26.5%,其中出口4.3萬億元,增長12.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將繼續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亮點和增長點。比如非洲國家,去年進出口增長17.3%,高於外貿增速3.1個百分點,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卓有成效。比如東盟國家,中國連續九年是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而東盟是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再比如俄羅斯,在美國的制裁下,雙方的貿易合作空間巨大。此外,還有印度,他的市場保護程度比中國要強很多,抵抗意願也更加堅決。退一萬步說,即使有37%的外貿大餅被特朗普的毒丸汙染,那也要美日歐一起吃,還有67%的大餅可以做大去吃,又有什麼好怕的呢?

  • 16 # 古姿觀察

    “毒丸策略”(poison pill)這個本來是美國併購律師馬丁·利林頓在1982年提出的一項旨在股權交易當中反收購的一項策略。原理就是目標公司(被收購)向普通股股東發行優先股,這樣不但會攤薄收購方的佔股比例,而且還會增加收購方收購的成本,絕對是一個陰損的招數。(毒丸)

    關於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擬定的新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USMCA”中所披露出來的“與非市場經濟國家(NME)貿易談判的條款”(後簡稱“條款”)明顯帶有圖窮匕見的意思。從最近美國政府相關的表態來看,明顯帶有鮮明的冷戰特色。因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概念本身就起源於冷戰,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處理反傾銷和貿易待遇問題上針對東方陣營的一種歧視性做法。今天冷戰雖然結束了,但是這個東西卻留了下來被特朗普政府用來針對潛在競爭對手。(美國商務部長羅斯)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稱“條款”為“毒丸條款”十分形象。美國把國際貿易的份額和交易機會比作了股份,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國和國際經濟秩序主導國,是佔股最大的控股方。他的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很顯然是那個想要收購股份的從而擠掉美國取得公司控制權的收購方。美國透過與相關國家從新進行貿易談判,其實就是在向普通股東發行優先股,從而提高“對手”的收購成本,將對手擠出交易市場。(USMCA)

    美國現在已經向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發出了自由貿易區談判意向,準備繼續擴發新股,最終建立一個封鎖牆。相對比奧巴馬以前一直力推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其實更為簡單直接,而且根據攻擊力。一方面其選的物件都是在國際貿易中主要經貿國,這樣無形中就減少很多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因為畢竟多邊貿易體系當中魚龍混雜,跟“對手”一樣的非市場經濟國家不在少數。另外一方面,其次這種方式十分靈活,有助於美國及時調整策略,因為都是雙邊談判,掣肘很小。(特朗普)

  • 17 # 微言穎義

    近期美墨加達成的新自貿協定(usmca)中的“毒丸條款”針對美國聲稱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其指向性太明顯了,就是把矛頭指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認為的戰略對手。

    而且對於這一點,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直言不諱。他說,“這是某種毒丸”(poison pill),若協議的三國中有一個國家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貿協定,則其他協議夥伴有權在6個月內退出usmca. 這不僅是美國在阻止加拿大和墨西哥對華達成自貿協定,而且要形成毒丸效應,也就是美國以後和其他國家開展自貿談判都要用這個毒丸做樣板,以此來阻止歐洲、日本等國家對華簽署自貿協議。

    也就是說,毒丸條款意在將美國的貿易伙伴與美國的遏華行動綁在一起。不過,毒丸效果還有待觀察。加拿大和墨西哥因為對北美自貿協定的依賴性比較強,也就不得不答應這個條款,訂立協議。日美之間的貿易分歧也很劇烈,未來是否會在美國壓力下接受這個條款尚不得而知。

    就歐洲目前的輿論來看,美國在usmca協議中的這種條款未必會被歐洲接受。歐盟前經濟顧問薩皮爾說,美國正在打強權牌,歐洲想要的是平衡協議,不會在威脅下進行談判。

  • 18 # chain5光輝

    簡單表明一些觀點:它短期內確認可以取得明顯的打擊和遏制效果,因為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達成共識,如歐、美先後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國有經濟雖然在家裡能為所欲為,但在世界上已經漸漸被逼到牆角。但長期發展來看,經濟全球化是大趨勢,矮牆終將被突破,就看我國經濟能否挺到那個時候。

  • 19 # 楚天雲平

    美國會利用"毒丸條款"與歐盟日本簽約,如果WTO形成了以美國為首新WTO將中國排除在外中國該怎麼做?美一定在做這事,做得成做不成考驗著中國外交能力。中國必須主動出擊佔先手,對於一些心懷鬼胎的為虎作倀的國家出手一定要很!

  • 20 # 縱橫海洋

    回答這個問題,要看兩個前提:一是美墨加在“市場經濟國家”的認定是否一致?因為這個沒有嚴格標準;二是三國之間是否因毒藥條款相互補貼,如果不能補貼損失,也無法執行。

    所以,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特朗普團隊畢竟老了,這個把戲只會有效一時,不會產生實質影響。不要再杞人憂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校園霸凌,到底如何處理?